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心理師揭:你可能陷入「羞辱創傷」不自覺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心理師揭:你可能陷入「羞辱創傷」不自覺

2022/12/27(2022/12/27 16:37更新)
或許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被父母、老師、同學用言語羞辱,導致長大後不知道怎麼愛自己,也失去愛別人的能力,那有可能陷入「羞辱創傷」的輪迴中。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於《羞辱創傷》中,帶你了解心理創傷的相關議題,並陪伴你撕下隱藏在內心的負面標籤。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自己的能力?

這幾年,「愛自己」、「心理」、「自我照顧」這些主題,愈來愈被大家重視。許多人開始知道,「照顧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但也有一些人發現:要執行時,卻是如此的困難。

什麼是「愛自己」?買好東西、吃好餐廳犒賞自己,是嗎?願意花錢在自己身上,是嗎?

我們苦於摸索著「愛自己」的方式,卻在這過程中,發現原來自己如此陌生,難以靠近。我們可能不知道,不知道該怎麼照顧自己。怎樣才叫做「自我照顧」而非「自我沉溺」;什麼叫做「自我肯定」而非「過度自戀」;什麼叫做「願意提出需求」而不會變得「自私」或「巨嬰」。

明明身體已經長大成人,但我們的心,卻還像孩子般,摸索著自己應該長成的樣子,還有與世界、他人該如何相處。

即使頭腦上知道「應該要探索自己的感受」、「要尊重自己」、「學會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卻發現,這些道理,似乎知易行難。難的是:「如果我從來沒有被好好對待過,我要怎麼學會好好對待自己,而不會太過或太少?」「如果我的心,從沒有放在自己身上過,我要怎麼可以開始『愛自己』,而不會覺得有罪惡感?」「如果我一直討厭原本自己,要怎樣才能喜歡上他/她?怎樣才能善待他/她?」

這些困難,在許多人的心中,不停低迴著。

延伸閱讀:
對自己超嚴格?心理師一語道破:「羞愧感」是因為你在逃避創傷

我們愛著會傷害自己的人

有些悲傷的事實是,當我們從小沒有被好好對待過、愛過,我們真的會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有許多人,就跟我前面舉的例子一樣,在童年出現太多的創傷;那些傷痛刻在心中,一筆一劃,成為我們心中的痛,卻也讓小孩的我們,內心深處無意識地懷疑著:「難道是因為我不夠好、是我的錯?所以你們才會這樣對待我?」

帶著這些自我懷疑、自我厭惡的「羞辱創傷」,我們離真實的自己愈來愈遠,只望著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期盼著他們的愛:或者是,只期盼離他們遠遠地,不被傷害。

延伸閱讀:
陷入「羞辱創傷」活得好累?跟著心理師走進療癒第1步:看見傷口

創造一個「虛假的自己」

有些人,為著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盡其所能地努力著,只想要得到他們的肯定和愛,卻沒發現,當我們的眼光都在他人身上、自己的力量都用在別人身上時,自我終將愈來愈小,以至消失無蹤。

有些人,則是害怕、甚至恨著那些害過自己的人,只想盡其所能地離他們遠遠地,但内心深處,卻也默默相信著:「只要與人親近、讓自己有感覺,就會受傷;而且,這樣的我,是不可能得到愛的。」

特別是,若傷害我們的是父母,我們更難消化,更難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因為,如果連我們的父母都不愛我們、會傷害我們,還有誰會愛我?不會傷害我?為了不再遭受這樣的痛楚,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策略,不論是討好、攻擊、沒有感覺的疏離⋯⋯我們用這些方法,創造出一個「虛假的自己」,讓自己戴著這個面具,可以離真實的自己遠一些,也可以離自己的感覺遠一點。

我看到許多人,就困在這些過往的「羞辱創傷」中,失去感覺,也失去愛人與愛自己的能力,當然沒辦法和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康的關係。

要不,就是心中全部都只有他人;要不,就是只有自己。在焦慮與害怕中,我們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有時候,也失去了生活的意義。童年經歷的「羞辱創傷」,對我們的影響就是如此巨大。

當我們為了赢得那些羞辱我們的人的認同,想大聲對他們吼出「我才沒有不好」而過度努力,以及拚命想把自己變得完美時,我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本文摘自/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寶瓶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