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是什麼?小兒科醫警告「2症狀」與感冒不同:好發2歲以下幼兒
日前,1歲半許姓女嬰因高燒、多痰、呼吸快並有哮鳴聲,服藥仍未改善,確診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住院5天才回穩。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目前RSV正流行,接下來迎來過年假期,2歲以下嬰幼兒盡量不要帶到人多處,若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
延伸閱讀:
RSV是什麼?台大醫警告「這症狀」與新冠最不同:很危險馬上送醫
RSV好發2歲以下嬰幼兒
馬瑞杉表示,RSV是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秋冬以來,各地的幼兒病例逐漸增加,病程通常快速且猛烈,如果沒第一時間注意,可能引發嚴重呼吸衰竭,甚至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
至於RSV的症狀是什麼?馬瑞杉說明,RSV感染症狀如同一般感冒,典型的症狀有咳嗽、流鼻涕、發燒;較大的差別是感冒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或搭配支持性治療,通常幾天就會慢慢改善。RSV則常是下呼吸道感染,入侵支氣管,誘發哮喘,痰會很多,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尤其好發在2歲以下嬰幼兒,病況比較嚴重。
延伸閱讀:
確診解隔後仍咳不停,中醫:保養呼吸道「要這樣吃」助組織修復
RSV對成人即感冒、對嬰幼兒即威脅
馬瑞杉強調,RSV對成人而言就像感冒,但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相對嚴重許多。上述個案的女嬰媽媽表示,看到孩子那麼喘,又出現哮鳴聲,心裡就覺得很痛苦,好想幫孩子喘氣。一開始還以為是簡單的感冒,沒想到會那麼嚴重?
馬瑞杉說明,上述個案的小女嬰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喘的症狀,在診所服藥5天還是發燒,甚至症狀沒改善,轉院就診時發現女嬰已經引發支氣管肺炎,他也馬上安排女嬰住院,並採樣進行呼吸道多病原聚合酶鏈反應分析,最後發現是RSV感染。後續住院隨時觀察,再進行類固醇等相關治療後,小女嬰5天後出院。
RSV如何預防?
面對RSV來勢洶洶,有什麼方法能預防嗎?馬瑞杉表示,目前RSV疫苗由各大藥廠研發中,有可能很快問世,目前僅能事先使用「單株抗體」來進行預防,抗體費用相當高,而且必須每個月施打1次。健保已針對特殊條件的早產兒和心臟病童給付最多6劑,以防感染引發重症,其他嬰幼兒若要施打,目前還須自費。
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列出RSV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等孩童。這些高危險族群的2歲以下嬰幼兒,可以和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施打單株抗體。
馬瑞杉呼籲,在年節期間,2歲以下的嬰幼兒儘量不要帶到人多的公共場合;大人在外要戴口罩,回家後要馬上清潔雙手,避免將病毒帶入家門;嬰幼兒除了感冒症狀之外,若出現痰多及喘鳴,一定要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