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融合病毒

6個月內新生兒慎防RSV!重症與死亡風險最高!新生兒一歲前染RSV未來氣喘風險將增4倍 呼吸道後遺症恐長達10年

6個月內新生兒慎防RSV!重症與死亡風險最高!新生兒一歲前染RSV未來氣喘風險將增4倍 呼吸道後遺症恐長達10年#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在台灣全年皆有流行。RSV會使小支氣管的上皮細胞被破壞,壞死的細胞及分泌物造成小支氣管狹窄或阻塞,而產生呼吸道症狀。對於氣管本來就很細的嬰幼兒,若肺部產生發炎反應,症狀將會更為顯著。RSV病程發展得又快又猛,病毒入侵後短短2至3天內就能大規模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引發一連串嚴重併發症,包括阻塞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等。嚴重的部分病例可能觸發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台北國泰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洪依利醫師:RSV為台灣新生兒最常見呼吸道感染源 新生兒感染RSV病程快又猛 研究指出,出生6個月內新生兒感染RSV死亡比例占5歲以下幼童感染RSV死因近五成(46%);臨床曾有一位孕期35週順利出生的寶寶,在兩個月大時因感冒症狀入院治療。醫療團隊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寶寶除存在肺動脈異常,同時被確診為RSV感染。寶寶感染後病情發展快速且凶險,住院24小時後寶寶即出現呼吸衰竭,緊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然而,RSV與先天性心臟病的雙重打擊,讓寶寶情況急速惡化,最終在轉入加護病房48小時內不幸離世,原本欣喜迎接小生命的家庭面臨天人永隔悲劇。 洪依利醫師指出,根據統計,高達八成(83%)的RSV感染住院病例集中在0-6個月嬰兒;且更令人憂心的是,每四位因RSV感染住院的嬰兒中就有一位(28.7%)可能因病情惡化而需要進入加護病房接受密集治療。RSV對嬰幼兒健康的威脅不只造成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更是每個家庭的艱辛考驗。「3個月以下的嬰兒,即便不是早產、沒有潛在疾病,也都算是免疫低下族群,更有許多是無法在出生時即辨識是否有潛在疾病。因此,從孕期主動預防開始做起,才能幫新生兒建立完整的防護。」 根據臨床觀察,感染RSV的住院嬰兒平均需要3-7天的住院治療,重症的住院時間更可能長達20天以上,且RSV感染的影響並不止於急性期,一旦感染過,未來氣喘風險是未感染RSV新生兒的4倍外,許多新生兒在康復後仍可能面臨長達10年以上的後遺症嚴重影響孩童的生活品質及正常發展,最常見的就是氣喘及反覆性喘鳴等呼吸道症狀。洪依利醫師也以臨床案例說明,曾有一位一個月大的新生兒在感染RSV後,歷經長達10天的加護病房住院治療出院後,至今已六個月大,但是卻仍受氣喘所苦,現在任何輕微感冒就能輕易誘發他的氣喘症狀。 全球每年超過3千萬人次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並造成超過3百萬人次重症及超過10萬人死亡。其中,RSV感染更是全球嬰兒主要死亡原因,對0-6個月新生兒健康威脅甚鉅。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呼吸系統疾病排名台灣新生兒死因第三位,僅次於先天性畸型以及導致罹病或致死之外因。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已發出警訊,提醒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已達「高度活躍」狀態。根據台灣疾管署統計資料也顯示,2023年RSV確診人數較2022年增加近兩倍(1.7倍),更是2021年的四倍(4.3倍)。RSV不僅造成兒童住院病例持續攀升,對於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新生兒而言,更是一場嚴峻的隱形戰役。有鑑於RSV感染對新生兒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衝擊,預防RSV可從孕期開始做起,專家呼籲家長和照護人員都應提高警覺,積極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守護新生兒的健康。 送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嬰幼兒全面防護 媽媽疫苗為首選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霈醫師提到政府現推動的「健康台灣」政策中,雖將納入孕產婦為重點照護族群。但是,台灣的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高於多數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凸顯我國在母嬰健康照護方面仍有進步空間。為了培育健康的下一代,他強調兒童健康照護應從最早期的胎兒階段開始,因為每位孕產婦都在孕育著國家未來的希望,透過加強對準媽媽們在孕期的疾病預防措施,不僅能確保孕期健康,更能為胎兒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黃建霈醫師指出,媽媽接種孕期疫苗能顯著降低新生兒感染及死亡風險,例如接種新冠疫苗可降低35%寶寶因新冠住院率;接種RSV疫苗,可使其嬰兒在出生後六個月內罹患嚴重肺部感染的風險降低約70%;至於百日咳孕期疫苗則可有效降低寶寶高達93%的感染風險。由於呼吸道疾病為台灣新生兒死因排名第三,面對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孕期疫苗的接種是關鍵,黃建霈醫師呼籲應採取全人照護的概念,從孕期就開始布建防護網。 除接種孕期疫苗,確保準媽媽或嬰幼兒都獲得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也是很好的日常預防感染的方式。此外,應勤洗手減少手上的細菌與病毒,進而減少許多感染傳染病的機會,特別是在接觸寶寶之前,務必將雙手洗乾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也很重要。如果家中有人感冒,應盡量與孕婦或新生兒保持距離,大人照顧寶寶時最好戴上口罩,並避免親吻嬰兒臉頰。平時應針對環境中嬰幼兒經常碰觸的器物表面(例如:門把、扶手、玩具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並維持環境通風。避免在呼吸道病毒流行期間,將嬰幼兒帶至出入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也應考慮縮短在托嬰中心或學校的時間,以降低交互感染的風險。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都是預防新生兒感染的重要步驟,以降低新生兒感染RSV風險,專家也建議孕期內的準媽媽,可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接種計畫,確保新生兒在生命最初的關鍵時期獲得最佳保護。 在寶寶發展出自己的免疫力前,主要依賴母體提供的抗體來預防疾病,媽媽可以透過胎盤將抗體傳遞給胎兒,為新生兒提供初期的免疫保護。據台灣ACIP建議,孕婦在28-36週孕齡接種RSV疫苗,能預防新生兒在出生後6個月內的感染風險。而除了RSV疫苗外,孕婦還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及百日咳疫苗,建立更完整的防護屏障。黃建霈醫師提醒,透過孕期接種疫苗的主動預防策略,不僅可明顯降低新生兒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還可以強化醫護團隊與家長間的互信關係,更能有效減輕月子中心和產後護理機構的照護負擔,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6個月內新生兒染RSV,重症死亡風險最高!醫:恐●●天內就有生命危險

6個月內新生兒染RSV,重症死亡風險最高!醫:恐●●天內就有生命危險#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為台灣新生兒最常見呼吸道感染源,病程快又猛。國泰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洪依利提醒,3個月以下的嬰兒,即便不是早產、沒有潛在疾病,都是RSV高風險群。新生兒1歲前染RSV,未來氣喘風險將增4倍,且6個月內新生兒慎防RSV,重症與死亡風險最高,因此,從孕期主動預防開始做起,才能幫新生兒建立完整的防護。

新報告指出高齡人口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預估在臺一年造成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影響 醫呼籲高危險族群應 積極預防

新報告指出高齡人口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預估在臺一年造成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影響 醫呼籲高危險族群應 積極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與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IQVIA 以及全球老化組織(Global Coalition on Aging,GCOA)近期 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亞太國家造成的經濟負擔發表最新研究,此報告預估 RSV 在臺灣造成約 10 億臺幣 的入院治療支出。高齡化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是其他慢性病等共病問題,缺乏疾病意識、監測系統與常規感染檢 測,皆讓亞太國家邁入 RSV 的高風險與日益漸增的社會經濟負擔中。臺中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傅彬貴醫師 表示,透過疫苗便可以有效減少 RSV 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對高危險族群保護尤為重要。  亞太地區每 500 個高齡人口,就有 1 人因 RSV 住院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常見且具高傳染力的呼吸道病毒,可導致下呼吸道疾病,包含肺炎等。因為免疫力下 降、肺部老化與其他慢性共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心衰竭等,使得高齡人口染上 RSV 的風險 高,且有較高機會因此需要住院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約在高收入國家造成 520 萬病例,其中 33,000 人會於住 院治療後因病去世 。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與全球知名研究機構 IQVIA 以及全球老化組織(Global Coalition on Aging,GCOA)於去 (2024)年 11 月最新發表的白皮書中,預估了亞太國家(研究包含中國、日本、南韓、加拿大、新加坡、紐西 蘭、澳洲、香港與臺灣) 各國老年人口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在 2023 年,RSV 預估 造成 77 萬 8,000 名病患住院,並產生 28 億美元的住院醫療費用支出 ;同時,也估計在亞太國家約每 500 名 60 歲 以上之高齡人口,就有一位因 RSV 住院。若聚焦於臺灣,在 2023 年有 13,000 名老年人因 RSV 而住院,且造成整 體社會約 10 億臺幣的經濟負擔 。此報告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針對 60 歲以上人口因 RSV 住院的病例數以及相關 支出計算各個亞太國家的經濟負擔,並使用各國已發表之數據;若無相關文獻發表,此研究使用老年人因流感入院的 病例數進行預估。  當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RSV 於長期照護中心的風險也值得注意。報告中指出,因長照中心的住民居住空間 距離近,使得感染散播更快速,加上高齡與多重共病等雙重風險,使得他們更容易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並且產生併發 症。來自日本與南韓的研究顯示,在長照中心的老年人口於 RSV 高峰期時,嚴重感染 RSV 的機率最高可達 7 成 。  RSV 疾病意識不足,報告建議應標準化檢測與通報流程並支持疫苗預防政策  面對 RSV 的威脅,IQVIA 報告中也提及亞太國家的民眾與醫療專業人員對於 RSV 的意識仍不足,也缺乏疫情監控 系統。而且,因為 RSV 所產生的症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類似,因此而導致病例無法被正確診斷;另外,也因為缺乏常規的檢測流程,病例未能被正確與即時的通報。  正當亞太國家面對日益漸增的疾病負擔,此報告也提出對應之重要策略,包含應增加老年人與患有共病之成年人罹患 RSV 嚴重疾病的意識,也應標準化診斷與通報 RSV 病例的流程,且建立專屬的監測系統。 同時,也應該強化RSV 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針對高風險人口的防護計畫。最後,報告也強調應支持老年人施打 RSV 疫苗的政府經費政策。  臺灣專家呼籲高危險族群應以疫苗預防 RSV 降低健康風險  針對此最新報告,臺中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傅彬貴醫師表示,過去在亞太地區的研究中,由於檢測工具的限 制,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確實常被低估,且總體來看,RSV 的預防,透過疫苗便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帶來的 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對高危險群體的保護尤為重要。傅彬貴醫師更提及,「對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感染呼 吸道病毒成疾病惡化而住院的風險比一般族群還要高了 10 倍以上。因此針對這類患者,接種疫苗是一個重要的預防 措施。疫苗接種後能顯著減少因 RSV 等呼吸道病毒引發的疾病負擔,從而降低患者的健康風險。」 

健康足月也難倖免!新生兒染RSV恐致「細胞激素風暴」,後遺症影響終生

健康足月也難倖免!新生兒染RSV恐致「細胞激素風暴」,後遺症影響終生#呼吸道融合病毒

寶寶入冬病不停,當心「無聲危機」RSV!作為嬰幼兒住院主要原因之一,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其中高達9成住院個案來自健康足月新生兒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楊生湳理事長指出,RSV初期症狀輕微且不易察覺,但病程進展迅速,不僅可能引發支氣管炎或肺炎等重症,未來還可能讓孩子的氣喘風險增加數倍! 由於RSV高傳染性,新生兒群聚場所過去常成為病毒傳播溫床,為了強化整體防疫意識與行動,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聯合多個專業學會攜手推出首屆「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專案」,充分發揮產後護理機構在新生兒健康防護中的樞紐角色,共獲全台近60間機構積極響應,透過衛教宣導與專業資源整合,全面提升家長對RSV的預防意識。專家也提醒,家長除了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外,目前也有單株抗體可提供新生兒積極預防RSV,未來更將引進長效型選項,為新生兒打造堅實健康防線。 RSV比重感冒更兇險!嬰幼從無徵兆變重症只須2天,恐釀終生後遺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指出,健康幼兒的肺部功能通常需到一歲半至兩歲才發育成熟,然而RSV感染在短短2至3天內便能迅速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導致嚴重阻塞性肺炎和急性呼吸困難,此時家長往往不得不將孩子轉診至大醫院,但病毒惡化速度極快,輕者可能得住院一周,重者則需進入加護病房,甚至可能引發細胞激素風暴,導致休克、器官衰竭,對家庭與醫療體系構成極大挑戰。 觀察台灣許多家長普遍認為RSV只是「嚴重一點的感冒」,楊生湳醫師強調,多達八至九成的RSV重症個案,最初均是由肺部換氣功能受損所引發,少數還可能因RSV侵入心肌細胞,引發心肌炎,或是擴散至肝臟,導致肝炎等;且即使感染後痊癒,RSV仍可能對呼吸系統發育造成深遠影響,進而引發過敏性支氣管炎,甚至更嚴重的氣喘,對孩子的整體健康構成長期威脅。 RSV全年流行威脅新生兒,產後護理之家成防治核心場域 楊生湳醫師指出,RSV全年均可流行,具極強的傳染力,在產後護理之家等高風險族群聚集處中更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楊醫師表示,即使現代產後護理機構在公共衛生管理上已採取嚴謹管控措施,然而倘若照顧者或訪客未察覺攜帶病毒,未完全符合感控原則,病毒便可能迅速擴散,引發大規模群聚感染。不僅威脅嬰幼兒健康,還可能導致機構因疫情失控而停業,對產後護理機構而言更面臨品牌與業績雙重的嚴重損失。 有鑑於此,本次<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專案選擇產後機構作為衛教推廣核心場域,楊生湳醫師解釋,推動RSV防治是項複雜的公共衛生政策,而臨床診所因空間有限且病患混雜,容易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大型醫院若未實施門診分流,也難以避免病毒傳播。相比之下,產後護理之家因其高規格與專業性,加上家長停留時間較長,更有助系統性傳遞RSV衛教知識,不僅能提升家長對機構的信任,還能形成更有成效的防治策略,為嬰幼兒健康提供全面保護。 學會攜手產後機構推RSV防治專案,構建嬰幼兒健康防護網 楊生湳醫師提醒,家長除了平時減少群聚場所的接觸及維持良好衛生習慣,目前針對RSV的預防也有單株抗體提供保護,除了高風險族群有健保給付,未來隨著衛福部推動健康政策,台灣也計劃引進最新的長效型單株抗體,讓一般健康新生兒的家庭有更完善的保護選擇。 本次專案成功將RSV防護知識深植於新生兒家長健康決策過程與機構的感染控制行動,楊生湳醫師強調,未來若能提前讓迎接新生兒的每個層級都具備對RSV的關注與防疫措施,不僅能顯著減少重症病例的發生,更能穩固家庭與機構的安全,為嬰幼兒創造更健康優質的未來。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台灣分公司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葛蘭素史克(GSK)藥廠台灣分公司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苗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呼吸道融合病毒

第 21 屆國家新創獎於今(26)日頒獎,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台灣分公司以其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疫苗產品榮獲獎項肯定,充分展現 GSK 在疫苗研究的創新表現以及對於公共衛生、老年社會福祉的貢獻。 由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生策會」)設立的國家新創獎,為國內生醫與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廣邀國內外生技醫療公司申請,經過三階段嚴謹的評審過程,評鑑 GSK 疫苗確具新創價值,予以獎項肯 定。  GSK 產品以保護年長者預防感染優勢獲獎,展現為患者著想的使命 國家新創獎的審查意見指出,GSK 產品以專利佐劑增強免疫反應,其保護力持續時間長,對於台灣高齡化社會,預防老年人及慢性病年長者感染尤為重要等優勢,獲得「國際新創獎」之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獎項肯定。此為繼 2022 年 ,GSK 台灣分公司再度以創新疫苗獲得同獎項。 GSK 台灣醫藥學術處處長鮑鵬文表示,「 GSK 非常榮幸能再度獲得國家新創獎,顯現出 GSK 多年來投入疫苗研發 成果獲得肯定。為患者著想一直是 GSK 最重視的企業核心價值,我們希望能繼續為台灣民眾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並且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持續提供創新與安全的疾病預防與治療選項。」  呼吸道融合病毒具高傳染力 造成亞太國家高經濟負擔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常見且具高傳染力的呼吸道病毒,可導致下呼吸道疾病,包含肺炎等。因為免疫力下 降、肺部老化與其他慢性共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心衰竭等,使得高齡人口染上 RSV 的風險 高,且有較高機會因此需要住院治療。 IQVIA 於 11 月最新發表的白皮書 1中,預估了亞太國家各國老年人口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在 2023 年,預估於台灣有 13,000 名老年人因 RSV 而住院,並造成整體社會約 10 億台幣的經濟負擔;綜覽亞太國家,研究也指出約每 500 名 60 歲以上之高齡人口,就有一位因 RSV 住院。因此,此報告也呼籲政府部門,在具備 有效且安全的 RSV 預防方式下,應詳加考慮 RSV 對社會的影響,制定預防策略,以減輕醫療系統與經濟的負擔。 GSK 持續創新研發,正面影響全球健康 來自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SK)藥廠,已在台營運近 45 年,以「集結科學、科技與人才,共同戰勝疾病」作為使命,在全球每天都生產並運送超過 150 萬劑疫苗,保護民眾免受流感、帶狀疱疹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傳染疾病的威脅,並於超過 112 個國家提供呼吸道、癌症、HIV 與紅斑性狼瘡等藥品,GSK 致力於創新與疾病預防與治療,並以傳染性疾病、免疫學/呼吸道、HIV 與癌症為核心領域。GSK 於 2023 年投 入 2,546 億新台幣於研究開發經費。目前有 19 種疫苗與 52 個藥品正在研發中,而為了在研發中持續創新,GSK使用基因體資料、病患洞察、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了解疾病成因。GSK 目標在 2031 年前,正面影響全球 25 億人的 健康。 關於 GSK:GSK 是以科學為本的全球醫療照護公司。更多資訊請見 https://www.gsk.com/en-gb/ 

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

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呼吸道融合病毒

低溫加大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孩童3大病毒感染差異 近日台灣氣溫驟降,又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尤其兒童屬於高風險族群容易在感染後引發合併症或重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部主任朱世明醫師在《健康好厝邊》指出,通常中秋節後逐漸進入病毒傳染高峰期,孩童感染流感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風險更高。提醒家長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後務必洗手、刷牙,更重要的是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 臨床診斷上,流感不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朱世民醫師表示,無論是感冒、腸病毒或流感,孩子都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三者主要差異在於,感冒多以流鼻水、咳嗽、發燒、腹瀉為主;流感則大部份會有高燒、明顯疲倦與活力下降、畏寒、肌肉痠痛等;腸病毒則容易會有口腔黏膜潰瘍、吞嚥困難、手足口病、發燒合併皮疹等。 孩子染流感恐呼吸衰竭?家長帶病毒回家恐是元兇? 「大部份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需要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病毒,因此,避免感染才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 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分為A、B、C等病毒型,孩子感染流感後通常症狀更嚴重,易有肌肉痠痛、無力等現象,且流感病毒有可能侵入孩子腦部、肺部引發呼吸衰竭,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流感疫苗。目前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皆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都應該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今年10月起已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包括學齡前幼兒以及6個月內的嬰兒之父母也列在第一階段接種範圍。朱世民醫師提醒,家長有可能從工作、社交等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孩子,因此全家人都施打疫苗是最好的保護方式。一旦孩子出現持續高燒、虛弱無力且症狀未在數天內緩解,應立即就醫以免演變成重症,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兒童腸病毒不只流行夏季!考量重症風險疫苗不可少 腸病毒雖然多盛行於夏季,但在亞熱帶的台灣,全年都可能有兒童感染個案,尤其9月開學季後常見一波感染高峰,孩子也可能出現反覆感染現象。朱世民醫師解釋,腸病毒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受汙染的水或食物)或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且腸病毒至少有70-80種病毒型,其中尤其以「腸病毒71型」重症風險最高,可能影響孩子的心臟、肺部、腦部,嚴重者可能直接造成孩童重症死亡。 朱世民醫師表示,大部份孩子感染腸病毒後可以順利痊癒,惟考量重症及死亡風險,仍建議家長帶孩子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目前2個月以上幼童經醫師評估後即可施打。由於國內5歲以下幼童多在托兒所、育幼園等公共場域活動,有一定的群體感染機率,如能鼓勵腸病毒疫苗施打提高覆蓋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國內幼兒感染威脅。 朱世民醫師提醒,要預防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務必讓孩子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及出入公共場所後的清潔消毒。環境中的高風險「熱點」如門把、玩具也建議定期消毒。最重要的是,出現病毒感染症狀或感冒一周仍未痊癒等現象,應盡快帶孩子至大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增加重症風險及抗生素使用機率。

寶寶發燒怎麼辦 月子中心恐成新生兒RSV群聚熱點!專家:最好一出生就預防

寶寶發燒怎麼辦 月子中心恐成新生兒RSV群聚熱點!專家:最好一出生就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

冬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對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來說,最擔心孩子反覆受到感染;其中感染後最容易引發住院的病毒之一,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黃立民教授表示,嬰幼兒一旦感染RSV病毒,不但容易引發肺炎需要住院,甚至可能導致氣喘後遺症,影響孩子的童年。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教授、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教授表明,呼吸道疾病最關鍵的是病毒引起症狀的嚴重程度。感染後最容易衍伸成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為新冠肺炎病毒與流感病毒;但對1歲以下嬰兒而言, RSV的威脅才是最大的1。 嬰幼兒時期受到RSV 下呼吸道感染,氣喘後遺症風險增4倍2. 黃立民教授表示,一般感冒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有痰、胸痛等表現,RSV則有一個呼吸時會有「咻咻」的喘鳴聲等較指標的症狀,嬰兒氣管如筆尖般狹小,容易因發炎腫脹造成呼吸道堵塞,因此所有嬰兒都需要預防RSV感染;除了急性期的嚴重症狀,罹患RSV而導致氣喘後遺症也不容小覷,氣喘風險會延續至12、13歲2.,可以說是影響孩子整個童年。 黃立民教授也強調,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是一個相當難以控制的病毒,因此像是醫院的嬰兒室、月子中心或托嬰機構,甚至親子館等,一旦發現RSV感染個案,都需要分群隔離來避免群聚感染。RSV感染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有關,也因此對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傷害最為嚴重,一旦感染引發肺炎通常會建議住院觀察,因RSV住院的病童中近9成是原本健康的嬰兒3,因此RSV幾乎可說是一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另外,感染RSV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到嬰幼兒的進食、睡眠等日常作息,當造成脫水或營養不足更不利於復原,因此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有喘鳴聲、活動力變差等情形一定要盡快就醫。 單株抗體守護嬰幼兒免於RSV威脅 嬰兒時期感染RSV除了會增加氣喘風險,其影響可能持續十年以上。黃立民教授指出,感染RSV後無法終生免疫,有六成嬰兒可能再次感染4,且目前並無針對RSV的特效藥,只能仰賴嬰幼兒的免疫功能。健保針對高危險嬰幼兒有提供每月一次的單株抗體給付,但多數嬰幼兒並未涵蓋在內,黃立民教授:「在長效單株抗體及其他預防方案上市之前,大部分家長只能依靠勤洗手、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來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 黃立民教授也提醒,如果家人出現感冒症狀,應主動隔離,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此外,不論任何病毒,家長都應盡早在上呼吸道感染階段及時就醫治療。一旦病毒轉移至下呼吸道,每一次發作都會對嬰幼兒的健康造成傷害,因此盡早落實預防尤為重要。 MAT-TW-2400127-1.0-12/2026

早產兒染RSV竟喘到「胸凹」插管搶救!醫警告「這時期」感染最危險

早產兒染RSV竟喘到「胸凹」插管搶救!醫警告「這時期」感染最危險#呼吸道融合病毒

入冬當心!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是造成嬰幼兒肺炎與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因,尤其對早產兒威脅更大。雖然健保有條件給付早產兒施打單株抗體,以預防RSV感染重症,但仍跟不上日本、韓國政策,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攜手早產兒基金會,呼籲政府放寬早產兒施打週齡,同時儲備多種預防武器,更能提供新生兒完整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