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融合病毒

幼兒染RSV「呼吸困難」怎判斷?專家:可觀察胸口出現「1形狀」

幼兒染RSV「呼吸困難」怎判斷?專家:可觀察胸口出現「1形狀」#呼吸道融合病毒

進入秋冬季節,家中有孩子的爸媽不但要慎防新冠、流感,近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正處於高峰期,讓爸媽們忙得焦頭爛額。美國公衛專家就提醒,2歲以下幼兒若罹患RSV病毒,嚴重恐會出現呼吸困難症狀,此時家長可觀察胸腔是否出現「倒V型」來判斷,並提供後續4種感染RSV的照護方法。

RSV竟會與「1病毒」雜交!醫憂「更易感染肺」成免疫負債社區威脅

RSV竟會與「1病毒」雜交!醫憂「更易感染肺」成免疫負債社區威脅#呼吸道融合病毒

進入秋冬,最近引發大流行的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流感等,搞得家中有小孩的爸媽們人心惶惶,深怕一人感染全家都逃不過。不過有醫師示警,最近呼吸道病毒大增,除了要當心共同感染之外,更有最新研究指出,RSV病毒竟會與A型流感病毒「異種雜交」,恐造成更嚴重症狀。

RSV是什麼?台大醫警告「這症狀」與新冠最不同:很危險馬上送醫

RSV是什麼?台大醫警告「這症狀」與新冠最不同:很危險馬上送醫#呼吸道融合病毒

進入秋冬後,呼吸道感染疾病大增,近來門診擠爆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的病童,且年紀越小的孩子,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危險性越高。到底跟流感、新冠肺炎哪裡不同?有哪些症狀?有疫苗可打嗎?《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RSV病毒7大QA」,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親自解答。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易引發嬰兒肺炎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易引發嬰兒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冬季,小兒科門診及急診患者都有增加趨勢,根據疾病管制署在109年11月26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社區呼吸道病毒在前4周期間,檢驗出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最多。冬季起持續5個月時間為好發時期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楊玉君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會造成年紀較小的嬰幼兒病程較為嚴重,也是1歲以下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溫帶氣候地區通常從每年冬季持續4到5個月時間皆為好發時期,其他時期則是零星個案,有季節性流行。台灣位處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四季不分明,季節性流行不明顯,則整年皆有案例,因此要時時注意預防。楊玉君表示,傳染途徑主要是由感染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或說話時所散布的飛沫傳染;或是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進而觸摸自己眼、口、鼻的接觸傳染。照顧者要注意病童要跟其他健康兒童分開照顧,避免在觸摸病童後又摸其他兒童,而把病毒帶給健康的兒童。寶寶呼吸會有喘鳴聲 嚴重時會發紺、呼吸費力感染後的潛伏期大約為3至5天,病童感染後,初期會有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的感冒症狀。對於年紀較大的健康兒童及健康大人其症狀較輕微且感染後可能會自行痊癒。但是對於年紀小於2歲的嬰幼兒,可能會出現的症狀為發燒或咳嗽很厲害,有時咳到睡不好、咳到吐或是呼吸急促。有時聽到寶寶呼吸聲會有咻咻的喘鳴聲,更嚴重時會有發紺、呼吸費力、有鼻翼搧動及肋骨下凹的症狀。對於容易造成較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有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有慢性肺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或免疫不全疾病的這些病童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容易感染且感染後易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有時會呼吸衰竭必須用呼吸器治療的情況。楊玉君提醒,對於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首先勤洗手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可以減少接觸到病毒的機會;在病毒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到人潮眾多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空間;照顧嬰幼兒的環境盡量保持通風以及定時清潔,如此可以減少感染的機率;如有身體不適症狀應儘速至醫院就醫。

講座/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及重症

講座/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及重症#呼吸道融合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然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普遍,2歲以下的嬰幼兒幾乎都曾遭感染,然而RSV對於早產兒、合併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而言,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病情突然加速惡化!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分別舉辦2場小兒科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分別於4/22(一)主講「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4/26(五)主講「腸病毒及重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有寶貝的民眾前來聆聽。(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呼吸道融合病毒】名稱:呼吸道融合病毒時間:108年4月22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腸病毒及重症】名稱:腸病毒及重症時間:108年4月26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呼吸道融合病毒

講座/呼吸道融合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然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普遍,2歲以下的嬰幼兒幾乎都曾遭感染,然而RSV對於早產兒、合併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而言,都可能在短時間內病情突然加速惡化,家中若有這3大高風險嬰幼兒,不得不慎!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19(一)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分享,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有寶貝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呼吸道融合病毒時間:107年11月19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症狀似感冒 早產兒當心RSV病毒

症狀似感冒 早產兒當心RSV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在一歲三個多月的小宇,是一個辛苦養大,合併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寶寶。出生時才31週,體重只有1200公克,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住院將近3個月才出院,最近又因為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住院,因為呼吸急促被轉到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正壓呼吸治療。她之前曾經打過六次單株抗體治療,但一歲後沒有持續注射施打,因此已經沒有保護力,所以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兩歲以下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尤其對早產兒來說,更是頭號威脅。早產兒出生時,肺部細支氣管跟肺泡尚未成熟,肺餘容量較低,也就是肺功能不佳,易併有慢性肺病。早產兒寶寶妊娠週數愈小,合併有慢性肺病的比例愈高。早產兒合併慢性肺病 感染RSV使用呼吸器比率高於五成國外的研究指出,早產兒平均有二至三成患有慢性肺病,且他們一歲半內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的比率,以及住院天數,都比沒有合併慢性肺病的早產兒來得高。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醫師也提到,合併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寶寶,一旦感染RSV,發生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及需使用呼吸器的比率更高於五成。RSV感染初期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兩三天後就會急速加劇,出現發燒、食慾不佳、呼吸窘迫、胸凹的情形,甚至可能致命。即使痊癒,呼吸道感染會造成肺部細支氣管與肺泡管壁增厚,使得氣管擴張不佳,持續發炎導致氣管變形,就有如河流改變方向般,影響恐持續到寶寶長大成年,留下反覆喘鳴與氣喘的病根。寶寶年紀越小的時候感染RSV、重複感染次數越多,對未來影響越大。施打RSV單株抗體預防 健保給付合併有慢性肺病早產兒接種六次目前沒有治療RSV的藥物,只能使用氧氣罩或正壓呼吸的支持療法,嚴重者如合併有慢性肺病的寶寶,可能就要插管接呼吸器,因此預防RSV感染顯得格外重要。紀鑫醫師建議,如合併有慢性肺病的早產兒寶寶,可施打RSV單株抗體預防,每劑防護力可持續約一個月。目前健保署給付合併有慢性肺病且妊娠週數未滿36週的早產兒接種六次RSV單株抗體,從早產兒寶寶平均三個月大出院後開始施打,每月一次,防護網可延續到寶寶九個月大。早產兒一歲半內都是感染RSV危險期 醫籲施打RSV單株抗體至週歲但因患有慢性肺病的寶寶,比一般早產兒有更高的風險感染RSV,一歲半內都是危險期。因此根據紀鑫醫師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建議合併有慢性肺病的寶寶應要施打九次,將保護網延伸到寶寶滿週歲,是比較理想的。除了接種RSV單株抗體外,紀鑫醫師補充,居家防護也很重要,提醒家長避免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即使要到公共場合,也記得幫寶寶配戴口罩,減少傳染的風險;此外,寶寶呼吸道脆弱,也要避免吸到二手菸毒害造成的支氣管慢性發炎,以免感染病毒就一發不可收拾;再搭配適度運動,加強抵抗力,多管齊下,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