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特價商品打6折還不買?心理專家揭全因為「這點」猶豫不決
後悔厭惡的心理
「如果做出的選擇不是最好的該怎麼辦?」若進一步探究這種不安情緒,會發現當中藏有對事後後悔的恐懼。眾所周知,難以下決定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後悔」,有很多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因為害怕後悔,所以會在下決定前變得謹慎,此外也會擔心發生負面情況、遭遇痛苦的情感,以致於不斷推遲或放棄決策。
延伸閱讀:
害怕決定、擔心別人的看法?焦慮症專家:試著做「不完美」的決定
瑣碎的事物如點餐或購物等,也會有後悔的情緒參雜其中,而愈是人生重要的決定,這種情感就愈加強烈,令我們陷入裹足不前的窘境。像是很多時候明明知道應該和剝削自己的戀人分手,卻擔心離別後感到寂寞與空虛,或是遇不到更好的對象,害怕為此後悔,以致於不敢果斷做出決定。
最終,他們還是無法擺脫被傷害的處境,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到軟弱與無力。換句話說,他們因為擔心「未來的自己」,導致「現在的自己」做不出任何選擇。
延伸閱讀:
打掃斷捨離,不知該不該丟?極簡生活家教你「6題」辨識無用雜物
人類的這種心理,會演變為「後悔厭惡」(regret aversion),因為覺得「後悔」這種情感非常痛苦,於是傾向避免類似狀況再度發生。因此,在預期自己可能後悔時,就會拖著不下決定或予以逃避,亦即與其日後後悔,不如一開始就別做選擇。為了呈現出這種心理狀態,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與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曾設想過一套情境。
例如漫心長期持有A股,雖然去年曾考慮把A股賣掉換成B股,但最後還是決定予以保留。結果,最近她得知一個消息:當初猶豫要不要拋售的A股,如果賣掉換成B股的話,現在可以多賺150萬韓元。而萬能博士的情形則相反,去年她雖然保有B股,但賣掉換成了A股。直到最近才得知:如果當初沒有把B股賣掉,就可以多賺150萬韓元。這兩個人之中,你覺得誰會比較後悔呢?
漫心和萬能博士都錯過了賺取150萬韓元的機會,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漫心先前沒有任何動作,而萬能博士曾經有所行動。將這個假想情境交付問卷調查,詢問漫心與萬能博士誰會更加後悔時,有92%的人都回答:「萬能博士。」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同意因採取行動而錯失利益的萬能博士,事後會更加懊悔。
這樣的結果,意味著大多數人在日常中都懷著對後悔的恐懼。再強調一次,雖然同樣招致了不良結果,但人們在曾採取行動的狀況下會更加後悔,這是一種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運作。在我們感到後悔的瞬間,會自動想起與事實相反的情況,因為思考自己曾做過的行為(action):「唉,如果當初沒那麼做就好了」,比設想「未採取任何行動」(inaction)要來得容易。
還有一種類似的概念叫做「不作為慣性」(inaction inertia),亦即為了避免後悔,習慣性地不採取任何行動。例如逛超市時,發現之前想買的家電產品現在打5折,正考慮之際,內心卻產生了這樣的想法:「都快要換季了,再多等一陣子的話,會不會降到4折呢?」最後決定觀望一段時間。
但是,幾天後再去逛超市時,發現同樣的商品改為打6折,而且公告是最後一次折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買,因為後悔自己沒有在之前打5折時下手。假如這是必要的生活用品,而且還打6折的話,相當於可以用比原價低很多的價格購入。不過,後悔的情感實在太過煎熬,以致於把行為導向愚昧且不理智的方向。
猶豫不決時先做再說
但是,以長期觀點來看,如果問人們平生最後悔的是什麼,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未能動」。像是當時應該毫不猶豫地去考研究所、那時應該鼓起勇氣告白、應該四處旅行遊歷,或者花更多時間和珍貴的家人相處等⋯⋯對因沒能付諸行動而錯過的機會感到遺憾和後悔。
假如有真的很想擁有的事物,卻因為太害怕後悔而無法下決定的話,不妨回想一下先前提到的心理學觀點。與其擔心未來的自己會不會後悔、進而逃避,不如鼓起勇氣欣然地做出選擇。
你一定有聽過這樣的說法:「猶豫不決時,就先做再說吧!」如果做不做都會後悔,不如選擇行動。因為隨著行動而來的後悔,會讓人自我反省並向前看;但什麼都不做的話,只會使人產生迷戀並沉浸於過去。
(本文摘自/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心理諮商專家精選最有感15個議題,克服拖延症、完美主義、自卑、過度擔憂的日常練習/大好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