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走路不穩、失禁竟不是失智?淺談「常壓性水腦症」特徵、治療
2023/4/12(2023/4/12 16:17更新)
什麼是常壓性水腦症?
人的大腦與頭骨之間是具有空腔,這些空腔稱為腦室,而在這些腦室中就具有腦脊髓液,用來滋養,並且可以產生腦壓保護腦組織,而當腦脊髓液過多或是其他因素造成腦室縮小的時候,就會造成腦壓上升影響到腦組織,造成一系列的症狀。
而常壓性水腦症,並不是代表說壓力是正常,而是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水腦症,常壓性水腦症壓力比較接近正常血腦壓,但依然還是高壓,好發於老人,在65歲以上人口則可以到達0.5%,並且症狀和同樣是老年好發的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非常難區分,有時還會同時發生。
延伸閱讀:
失智症末期恐離世 觀察量表9症狀
常壓性水腦症常見症狀
水腦症會產生3個典型的症狀,由於症狀跟其他的疾病很類似,因此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 步態不穩:腳板有如被地板黏住般(magnetic gait),走路步距小,起步走或轉身時特別困難,很容易被當作帕金森氏症。
- 認知或行為功能異常:包含記憶力衰退、思考遲緩、反應緩慢等症狀,很容易被當成失智症。
- 大小便失禁:在病程初期時患者會有頻尿、急尿等困擾,晚期會來不及上廁所而尿在褲子裏,甚至會連大便也失禁。
延伸閱讀:
起身就頭暈?醫警告「姿勢性低血壓」失智症風險高!可做1動作預防
常壓性水腦症的治療方式 腦室腹腔引流管術(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目前藥物治療對於常壓性水腦症並沒有明顯的效果,因此治療都還是需要靠外科的手術,建立一條由腦室直達腹腔的引流管,協助將多餘的腦脊髓液引流出來。
傳統手術方式是使用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導管從大腦沿皮下埋設至腹腔,不過由於擔心腦部開刀風險,很多年長者跟家屬都會排斥治療;現已有「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可以做選擇,從脊髓腔放置導管,導引腦脊髓液至腹腔,不僅皮下受傷範圍小,安全性與舒適度跟傳統手術方式都有所提升。
引流管手術後注意事項:
- 監測意識變化及肢體活動情形。
- 通常手術後禁食6~8小時,如果沒有噁心、嘔吐情形即可開始吃東西、喝水。
- 手術後通常採頭部抬高30度,為避免減壓太快,應慢慢抬高床頭。
- 準備下床時,需慢慢改變姿勢,床頭搖高再坐起,沒有頭暈情形時才可漸進式下床,以免造成姿位性低血壓。
- 若採用傳統腦室引流,頭部傷口因置入引流管會有些微凸出,不可任意觸摸或擠壓,避免引流管移位或破損。
- 傷口每兩天換藥一次,保持乾燥即可。
- 約10~14天傷口癒合拆線後,可正常洗頭或淋浴。
腦室腹腔引流管術可能的後遺症與發生機率
- 引流管堵塞17%~20%
- 引流狀況不良5%~10%
- 感染5%~7%
- 過度引流5%
- 誘發癲癇5%
- 腦內出血< 3%
日常照顧注意事項
- 在引流管術後是需要密切觀察一段時間,記得要定期回診,主要是要調整引流的量,避免過度引流造成頭痛、頭暈、噁心的症狀,平常傷口照顧也很簡單,只要注意感染風險就可以。
- 後續可能會有慢性頭痛、頭暈、憂鬱等症狀,尋求醫療支持,則可過正常生活。
- 感染、管路功能不良及管路阻塞及過度引流為腦室腹腔分流術之合併症。
- 有發燒、頭痛、躁動不安、癲癇、引流管路徑呈紅腫現象,應立即返院接受檢查及治療。
- 定期追蹤檢查,可以預防合併症之發生。
(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常被誤認為失智症與帕金森氏症的常壓性水腦症|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