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咳又喘臉色蒼白,以為長新冠?醫警告4大症狀當心「急性血癌」
本篇文章目錄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為一種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的癌症之一。台灣每年新增病患約為900人,男多於女、半數在60歲以上,且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高齡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僅3個月。
延伸閱讀:
確診後長新冠後遺症⋯腦霧、影響心腎「10多種症狀」恐長達數月
急性白血病症狀和成因
侯信安說明,當許多無法成熟的血液細胞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取代正常血球,即會導致:
- 紅血球不足:造成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導致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經期拉長
- 異常血球的大量增生在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疼痛
侯信安解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成因,多數是患者出現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少數則是曾接觸大量輻射、暴露化學治療、化學溶劑或燃料物質等因素而導致。
此外他也補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倘若沒有接受治療,或是未規律用藥、回診追蹤,而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產生抗藥性,也可能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因此呼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定期回診追蹤,若能達到深度緩解治療目標,不但可避免惡化,也可以爭取停藥機會。
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4大症狀為:
- 臉色蒼白疲倦
- 不明原因發燒
-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 骨骼疼痛
但上述症狀因為不具特異性,易被忽略。有患者反覆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突發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需透過血液檢查才能發現血球異常,並進一步經由骨髓檢查才能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延伸閱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掌握黃金治療期
急性白血病藥物治療困境
除此之外,侯信安也提醒,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致命性高的併發症風險。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
近年國際上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成功突破治療瓶頸,幫助有基因變異,或無法接受高強度化療的年長者或年輕有共病患者,達到良好治療效果。美國近5年來已核准10種創新標靶藥,台灣僅核准4種,且健保給付條件嚴格,僅2款標靶藥獲健保給付,包括BCL-2與FLT-3抑制劑。導致國內患者需積極治療,卻面臨無最佳藥物可用的困境,成效受到限制,恐陷入治療瓶頸。
此外,有一半的病人會復發,導致治療困難,加上傳統化療效果有限,期盼第2線標靶藥物也能獲得給付。以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達到深度反應後,缺乏有效的治療來維持病況避免復發。而台灣今年已引進了新款口服去甲基化藥物,可以延長患者的無復發存活期,他呼籲並期待未來盡快納入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