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50歲開始退化!美國專家警告:聽損達●●分貝「失智風險高5倍」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的老化過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人工耳蝸聽力與公共衛教研究中心主任林(Frank Lin)表示,有些常見的失智症狀如聽力損傷,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延伸閱讀:
耳鳴又眩暈⋯當心「耳中風」恐損聽力!醫曝5病因:好發中老年人
聽力受損增加罹患失智風險
林曾率領研究團隊,追蹤639名36~90歲的民眾超過10年,每隔1~2年接受一次聽力和認知能力測試後,研究結果發現,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它大腦病理性變化(如大腦白質病變):
- 輕度聽力損失(26~40分貝),失智症風險增加1倍
- 中度聽力損失(41~55分貝),失智症風險增加3倍
- 聽力嚴重受損者(56分貝以上),患失智症風險會高出一般人5倍
2020年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失智症的12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聽力受損。因此林建議,可藉由矯正聽力損失,減少大腦處理聲音的負擔,以及提供更多的大腦刺激,並提高社交參與度,來降低大腦認知能力退化的失智風險。
延伸閱讀:
耳朵出現「蟬鳴聲」小心聽力受損!醫揭耳鳴「分2類」恐是身體警訊
65歲以上恐3人就1人有聽損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劉殿楨表示,由於聽損是漸漸發生的,年長者50歲後就要留意聽力退化徵兆,聽力每年約以2%的速度在下降;65歲以上長者因為聽覺毛細胞老化,每3人就有1人可能有聽損狀況,生活中除了有漏接電話、社交困難外,還可能因為聽不到交通號誌聲、警示嗶嗶聲等而有較高的危險,同時也會提高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
到了70、80歲後,聽力會加速退化,因此劉殿楨建議,每年需做一次聽力檢查,若聽損超過40分貝可能影響生活安全時,即可採用助聽器輔助介入,最大化地減少聽力下降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3關鍵延緩認知功能老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立鴻表示,聽損導致認知功能老化,站在社會性角度來說,隨著年紀增長的過程中,社會互動與社會連結也可能會隨之減少,而聽力損失通常是社會孤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大腦認知功能老化速度通常比其他高齡者來得快。
「老化的大腦仍具有可塑性。」
張立鴻強調,大腦認知功能與心智活動息息相關,呼籲大眾在迎接超高齡社會的同時,掌握「3大關鍵」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年長者維持規律運動、高強度社交(認識新朋友)、充足良好的睡覺品質。
年長者的聽力保健照護
針對年長者聽力照護重點,劉殿楨建議除了定期聽篩外,應及時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幫助聽力維持在一定程度,可防止進一步失智疾病的演進,他強調:「對於聽覺毛細胞已所剩無幾的重度聽力損失者來說,助聽器對於中度到中重度的聽損者,幫助效益最大。」
在日常聽力保健上,劉殿楨也提醒,應避免長期待在噪音環境;糖尿病、三高、腎臟病等慢性病患,為聽損高風險群,應妥善控制病情,避免影響內耳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聽力損傷;飲食上可攝取抗氧化飲食及維他命等保健品。不過每個人的聽損都不是單一因素,建議應進一步找出病因,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