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孩子念書「不夠認真」?教師揭:恐陷「認知誤區」5招引導孩子

覺得孩子念書「不夠認真」?教師揭:恐陷「認知誤區」5招引導孩子

2023/10/12
不少家長會擔心「家中孩子不認真讀書怎麼辦?」事實上,不是他們不認真,而是雙方對認真的定義不同。《未來Family》專欄作家,現職國中教師洛洛老師於《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一書中,從第三者的角度提出改善親子關係的建議,給予實用的學習方法和讀書態度,陪伴孩子一起渡過升學考試的難關。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可以認真一點嗎?」媽媽看著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的安安,忍不住吐出這句話。「七、八年級的時候,你說沒有什麼功課就算了。現在都已經快九年級了,也沒有看你很認真的在讀書。我們以前像你這樣的時候, 都不知道有多拚命。」安安一臉不悅地說:「我們現在又跟你們以前不一樣,每次都拿以前來講。」漫不經心地放下手機,走回房間。媽媽心裡感到無奈,孩子怎麼就不能認真一點呢?

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夠認眞,應該是許多家長共同的心聲。自己的孩子也不算太差,就是用功度不足,考出來的成績不上不下,如果要再叫他認眞一點,就表現出滿臉的不情願,讓親子間每次遇到這個話題,氣氛就瞬間凍結。

然而只是叫孩子「認眞」,其實也是籠統的要求。所謂的「認眞一點」,是指念書時間再久一點?效率再高一點?專心一點?還是只要成績有出來,就是有認眞了呢?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坐在書桌前的時間長一點,至少花了時間念書,就能一定程度躱避爸媽的責難了。

相信爸媽都想看到孩子自動自發、全神貫注地讀書,卻常事與願違。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肯拚一下呢?

延伸閱讀:
每天花很多時間念書,效果卻不好?專家教「最強學習法」2步驟學會

總覺得孩子不夠認真念書?

對於「認眞」到底要努力到什麼程度?常常是雙方歧異的來源。可能爸媽所謂的「認眞」,就是要用盡所有精力跟時間去念書。但大部分的時候,孩子認為有把功課作完,回家稍加複習過,考個70、80分就不錯了,為什麼爸媽總是不滿意?當孩子對自我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的時候,自然就沒有那樣的動力花時間複習了。

還有一部分的狀況,是父母當年沒有那麼好的念書環境,或是表現不夠理想,不希望孩子也落居人後,所以特別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或額外去補習、學才藝,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學習表現。當父母是犧牲自我生活品質,才能夠供給孩子這樣的學習環境時,心中自然有所期待。若孩子卻沒有預期中的努力,那心中的落差感自然更加深刻了。

在教學現場中,我們會看到有很大一類是「看起來聰明,學習能力也不差」的孩子,他們在班級裡的成績還能維持中間甚至中上左右的水準,但如果要叫他再認眞一點,通常都不願付出更多的努力。這類的孩子上課往往也不夠專心,選擇用最小的力氣維持著差不多的成績水準,然後沾沾自喜地告訴大家:「我這次都沒有念書,還可以考成這個樣子。」

看在父母和老師的眼裡,常常是充滿疑惑的。我們很淸楚的可以看到這個孩子如果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定可以取得比現在好上更多的成績,但他們為什麼就不願意再認眞一點於課堂上,再專心一點完成課業呢?

念書,本身就是件需要花體力和精力的事。若你的孩子剛好處於上述狀況,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更進一步呢?

延伸閱讀:
每天都好忙,如何找時間進修學習?多益980分學霸揭「1習慣」超省時

了解自己的程度才能前進

一般而言,在班級排名上還能夠維持前三分之一的人特別容易有想法誤差,認為自己在班上的成績已經不錯了,應該也可以考上不錯的高中吧!但各班的程度不見得齊一,有時連班上的第一名都不見得能夠順利進入第一志願。但孩子容易在這樣的誤解中,滿足於自己的學業表現。

等到九年級拿到模擬考成績之後,才發現自己和目標有所差距,屆時再奮力追趕,可能已是緩不濟急。為了及早了解自己的程度,建議在七、八年級時,就可以針對每次段考成績的校排,大致對應出該校考上各級學校的人數,明白自己的成績大概要維持在校排的哪一個階層,才能拉近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的距離。甚至進入九年級模擬考之後,要以該區的區排名為主。

很多時候爸媽都會希望孩子考的愈高越好,但孩子的內心可能不見得這樣認為,甚至只希望自己考上第二或第三志願即可,覺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像這些認知差距,就應該要和孩子討論,看雙方能否達到平衡,接著再討論如何從大目標下來劃分小的目標。

討論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認真程度

當有明確的前提時,再來調整念書的狀況,才會知道要有什麼具體的行為。例如:想要提升數學段考的成績十分、模擬考想達到A以上的成績?抑或是以考上某個學校為目標。

這樣討論的意義,是讓孩子能聚焦自己和理想中目標的差距,進而認淸自己必須付出多少努力。不然的話只是無限上綱的要孩子認眞,孩子只會感到困惑,卻不知道自己要努力到什麼程度。這樣一來討論「認眞」這個主題,才會有具體的方向以及目標,而不是只要坐在書桌前就好。

不夠認真,就不用面對問題?

這類孩子通常是小學時期,憑藉著自己的聰明,好像就能輕鬆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升上國中,課業開始加深加廣,無法再用「吃老本」的心態取得更好的成績。或是看到其他成績很好的同學,卻貌似沒有那麼努力,就想要像他們一樣。殊不知在學習上的天才還是屬於少數,多半表現優良的孩子,80%都是苦讀而來的。這些人也許曾試著努力過,但是表現不如預期,在這樣的挫敗感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選擇放棄,用「合理化」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問題。

如此一來雖然能夠維持不差的成績,但身為師長都知道他們並沒有發揮實力。如果孩子和家長都不太在意這件事情,那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很常看到的狀況是孩子心裡其實非常在意,卻裝作滿不在乎;爸媽的心裡也是在意的,又怕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所以告訴孩子:你考得怎麼樣都無所謂。有些孩子即便依然故我,其實內心也不知道要怎樣處理這樣的矛盾。

對於這類孩子,建議給予正面的累積與回饋,他們所展現的爆發力通常會遠超乎想像。讓他們知道「聰明」確實能夠在學習上有更快速的理解和利基點,但眞的要讓學習成效變好,「努力」還是很大的前提。

靠獎賞的外在動機難以持久

累積孩子的成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人會想要改變的前提,是必須累積足夠的自我效能,一方面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現狀,二方面也願意實踐。當這兩個條件完備的時候,他們才能夠啟動改變的機制。不然的話,父母會發現孩子好像八風吹不動,只剩下自己在那裡乾著急。

多時候爸媽會說「如果你這次考試考好,我就給你XX獎勵」,內容包羅萬象,從手機、模型,到演唱會門票等等,希望藉此激發孩子的鬥志。他們可能會為了得到獎勵,短時間爆發性地念書。但如果達成階段性目標,孩子可能又會變回原樣。或是根本沒有達到父母訂下的標準,獎勵制度也不了了之。若能提升孩子的內在動機,才能有效且根本性地讓孩子維持學習的動力。

培養內在動機,發揮孩子實力

好的成績會讓孩子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成就感」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不同,甚至認為自己是屬於「念書成績優秀的小孩」。當他們有這樣認知的時候,想要認眞和追求更好的表現,也會成為所謂的「內在動機」。

這時不需要爸媽去提醒孩子「可以再認眞一點嗎?」孩子自己就會願意花出很多的時間去求得更好的表現。甚至我有碰過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和表現非常注重,媽媽反而很困擾地跑來向我求助。因為孩子太專注於課業的表現,犧牲很多和家人休閒的時光。當然這都是極端的例子,所以一體的兩面,促發孩子的內在動機,才是最為根本之道。

在上述的問題中,「念書本來就是學生的本分」已經無法說服現在的孩子了。而「不認眞」的背後,可能是自信心不足和挫敗的累積,當父母明白孩子的狀況時,才能給予適切的協助。

(本文摘自/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校園生活、親子溝通、升學讀書,中學老師親授與青少年過招的實用祕笈/聯經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