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滑手機長大的孩子,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心理師:人際關係「變得虛擬」

滑手機長大的孩子,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心理師:人際關係「變得虛擬」#親子教養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3C產品日益普及,孩子們越來越早接觸相關產品,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許多家長好奇「滑手機,真的會成癮嗎?」事實上,孩子天天滑手機,卻滑進了孤獨。《優活健康網》特摘大心診所資深心理師王家齊所撰此文,教導父母該如何應對這場「手機成癮」的疫情。

孩子功課總是寫到半夜?家長必知2方法調整:將「休息」時間定出來

孩子功課總是寫到半夜?家長必知2方法調整:將「休息」時間定出來#親子教養

孩子升上國中,學業壓力如同潮水般湧來,此時家長該如何陪伴呢?國中「未來Family」專欄作家、現職國中教師洛洛老師於《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一書中,揭開Z世代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從第三者的角度提出改善親子關係的建議,並給予實用的學習方法和讀書態度,陪伴孩子一起渡過升學考試的難關。以下為原書摘文:

不上班還年省上萬元!全職奶爸揭育嬰假好處:治裝費、通勤費都省了

不上班還年省上萬元!全職奶爸揭育嬰假好處:治裝費、通勤費都省了#親子教養

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現男性請育嬰留職停薪之比率大幅提升,不過也有人擔心不上班該怎麼辦?全職奶爸背包Ken於《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一書中,提出男性更適合請育嬰假的新觀點,並分享一路走來的育兒心路歷程,讓新手父母們邁向不焦慮、不崩潰的育兒康莊大道。以下為原書摘文:

父母總是搞不懂青春期的孩子?研究揭「一起聽音樂」親子關係更好

父母總是搞不懂青春期的孩子?研究揭「一起聽音樂」親子關係更好#親子教養

你平常喜歡聽音樂嗎?聽音樂可幫助調節情緒,並使身心放鬆、減輕壓力。根據2018年的研究指出,親子共同聽音樂可以增進感情,各年齡階段的「共同音樂經驗」,都與年輕成年時期對更好的親子關係品質看法有關,因此「共享音樂」是促進親子關係的簡單活動,下次孩子戴著耳機時,試著站在孩子前方,好奇的看著對方並詢問在聽什麼音樂吧!

成為全校第一不用高IQ!國小老師授「習慣養成法」先培養2種心態

成為全校第一不用高IQ!國小老師授「習慣養成法」先培養2種心態#親子教養

許多爸媽會逼孩子唸書,其實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心態。擔任國小教師超過20年、教師河楡丁於《小學生正向習慣養成書》一書中,將實證研究結合家庭教育方法,提供一套實用的系統化方案,更讓父母用具體技巧協助孩子,藉由生活中的練習,為孩子建立面對未來的最強軟實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從小看著父母長大!心理師:父母如何相愛,孩子就如何去愛人

孩子從小看著父母長大!心理師:父母如何相愛,孩子就如何去愛人#親子教養

父母如何相愛對於小孩的影響很大,不僅給予孩子安全感,也是孩子表達愛的榜樣。諮商心理師胡瑋婷於《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玩家》一書中,分享「遊戲化學習」的方法,透過陪伴孩子玩耍,滿足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新鮮感、控制感和效能感等,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與培養自信心,成為自己人生的最大玩家。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離開就大哭大鬧⋯孩子有分離焦慮症怎麼辦?醫教「這樣做」安撫孩子

一離開就大哭大鬧⋯孩子有分離焦慮症怎麼辦?醫教「這樣做」安撫孩子#親子教養

爸媽一離開孩子就哭鬧不吃不喝,可能是心理上的過度不安全感和壓力焦慮,進而產生分離焦慮症,不只心理、身體也會受到影響。到底分離焦慮有什麼症狀?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指出,父母離開孩子身邊前應做到告知離開後會再回來,可減緩孩子分離焦慮的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