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別把人生過得像「餘生」!醫教1招轉心態:「做什麼」比較重要
從「我想成為〇〇」到「我想這麼做」
我認為老年人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得以跳脫世俗的價值觀。人生旅途,有一大半的時間會朝著心目中的目標前進,這些目標通常很具體,例如「想從事這份工作」、「想獲得那個位」。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朝具體目標前進變得愈來愈難。往後的人生路上,如果不知道「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應該會活得很辛苦吧!事實上,我有一段時間變得不太在意身分地位,而是開始思考自己希望變成什麼樣子。
我首先想到的是,希望自己即使上了年紀也是個「有趣的人」,不希望別人覺得自己很無聊。在競爭社會裡,有趣的人不會是贏家,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與其在競爭社會中出人頭地,當一個有趣的人更有價值。
若是以世俗的價值觀為核心,訂定人生目標的標準就會是,這個職業的社會地位更高、那個頭銜更偉大等等。但是上了年紀後,便能跳脫這種價值觀,將「我想成為〇〇」的念頭轉換為「如何成為那樣的自己」,將注意力放在自我形象上。
延伸閱讀:
老了不能亂吃藥、不能吃美食?醫:停止忍耐「3件事」人生才快樂
舉例來說,有人會在上了年紀後才下決心「想成為作家」,甚至想要拿下文學獎。可是這個目標沒那麼簡單,畢竟獎項是經人評比挑選出來的,評審的年紀比自己年輕愈多,世代間的感性差異就愈大,也愈難以獲得評審青睞。
然而,不管年紀多大,都有可能寫出讀者覺得有趣的書,以此為目標不是更有價值?如今的時代,已沒有必要堅持出版紙本書,不少人就是在網路上發表作品而引發話題的。
我希望自己寫出的內容,能讓人感受到「唯有這個年紀才有的體悟」,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寫得出這種內容的人。有的人即使不想被世俗的價值觀束縛,但是年輕的時候不得不如此。像是在公司上班的上班族想要脫穎而出,一定要在意上司的觀感,以及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但是擺脫這些束縛後,便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盡情追求理想的自我,我覺得這正是上了年紀後才得以擁有的莫大特權。上了年紀後,經由人生閱歷與談話內容而散發出十足的魅力,會比有權有勢的人更具吸引力。試著尋找「希望如此」的理想自我,說不定也是上了年紀後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
老年惡夢「失智症」沒有那麼可怕!醫建議「做1動作」訓練大腦活力
人生的顛峰遲來一些比較好
我年輕的時候,非常羨慕那些少年得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我冷眼瞧著那些人活躍的身影,終日鬱悶地想:「為什麼我始終得不到青睞?」不過,也許是我嘴硬吧!最近倒是覺得人生的顛峰遲來一些比較好。不少年輕時一帆風順的人,因為留戀過往的豐功偉業,最後成了只會談當年勇而惹人厭的老人。
因為看過太多老年人,我從某個時期開始認為,不管是當作家還是電影導演,顛峰期還是遲來一些比較好。確實有人認為,最好能在年輕最有創意的時候獲得成功。年輕人的確能想出有趣的創意,但我覺得也因為年輕,思路難免有些狹隘。年輕的時候就擁有100億日圓的財產,當然可以悠然自得地度過餘生,可是那樣的人生其實也很無趣。
有些創業家或大富豪因為稅務問題,選擇從日本移居新加坡,聽說他們幾年後又回到日本的機率相當高。因為雖然新加坡氣候溫暖且治安良好,飲食也很美味,但是先不論食物的風味,主要是餐飲的種類相當少,氣候也很單調,多少有點美中不足之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高齡的移民,當人生臨近終點,就會產生強烈的落葉歸根的念頭。正如日本飲食豐富多樣、四季分明,既有酷暑也不乏雪天,才有妙趣可言,人生也是因為「百百種」、有起有落,才顯得其樂無窮。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否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牢記著「現在雖然不如意,未來也許會走好運。」
據說在中國有愈來愈多「躺平族」,也就是早早脫離殘酷的競爭社會,不買房也不結婚,只想無欲無求過日子的年輕人。印象中,日本也增加了許多沒有夢想、輕易就放棄的年輕人。不管幾歲,若是不認為自己可能走好運,往後的人生也只是一段漫長得令人發慌的「餘生」而已。
距離人生的顛峰還早得很!如果能這麼想,即使步入老年期,也能一直享受邁向顛峰的樂趣。
(本文摘自/高年級的理想姿態:資深精神科醫師也嚮往的老後人生/天下生活)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