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保溫瓶該怎麼挑?304、316怎麼分?教你一次懂哪種型號最安全
日常中,不鏽鋼經常化身為許多生活用品,如便當盒、餐具、保溫杯、炒鍋、茶壺等,有些上面還會標示304、316、430等型號,怎麼挑才最安全?
延伸閱讀:
醬油開封要如何保存?該放冰箱嗎?專家告訴你多「1步驟」可常溫放
不鏽鋼保溫杯200易生鏽
一般的不鏽鋼,是由碳、鐵、鉻、鎳、錳、鉬等不同元素,依不同含量組合而成之合金鋼,鉻含量須至少有10.5%,且具有成型加工容易、生命週期長及外觀精美等多項特點。
不鏽鋼種類大約有180餘種,早期台灣的不鏽鋼食品容器具所使用的材料,多屬300與400系列不鏽鋼材,最常見的鋼材為304、316、403、410與430等編號之鋼材,近年來則開發出以錳取代貴森森的鎳之200系列,如202與205等鋼材。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訂的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不銹鋼200、300及400系列鋼材,是依機械性質、耐腐蝕性、表面加工及金屬含量之不同而有所區別。相同的是,三種系列鋼材皆含錳,其中,200系列之錳含量百分比最高,400系列的鎳含量百分比最低。
延伸閱讀:
鋁箔紙「3用法」你用對嗎?烹調、保鮮用亮面還霧面?關鍵在1差異
304、316為不鏽鋼餐具首選
最常應用在餐具的不鏽鋼以型號304為主,成分為18%鉻+8%鎳(又稱18-8不鏽鋼),含錳量低於2%。至於型號316因添加鉬元素,改善耐腐蝕性能,主要用於外科手術器材。
400系列常見的不鏽鋼有410與430,兩者都具有磁性、不含鎳,耐溫性和抗腐蝕性差,僅管仍達食品級標準,長期使用還是容易生鏽,不適合用來裝酸性飲料。
不鏽鋼保溫杯含錳有毒?
曾有網路謠言說,使用不鏽鋼材質的餐具可能會釋出有毒重金屬「錳」,吸收過量將造成睡眠障礙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
- 200系列因含錳成分高,防鏽效果差,很少做餐具用途。
- 不鏽鋼屬於耐熱及耐酸蝕材質,盛裝食品而溶出有害物質的風險遠低於其他材質,正常使用情形下,不會因為冷熱溫度或酸鹼值而溶出有害物質。
- CNS針對不鏽鋼材質之含錳量規範,較常使用於餐具的不鏽鋼304,其含錳量為2%以下。
食藥署呼籲民眾,在選購不銹鋼的時候,應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如果器皿生鏽或缺損時,建議不要再使用了,以免有害健康。
(本文獲橘世代授權轉載,原文為:保溫杯「不鏽鋼內膽」常被忽略!304、410比較 食藥署提醒:有刮痕就要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