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讓人睡不好!醫揭「2大併發症」嚴重恐失明:●●天沒好快就醫
本篇文章目錄
鼻竇指圍繞在鼻腔周圍與眼眶的頭骨空腔,頭部共有4對鼻竇,左右各一,分別為上頷竇、篩竇、額竇、蝶竇,功能為減輕頭顱重量、過濾空氣與增加鼻腔濕度。鼻竇炎容易發生在有鼻腔結構異常,例如嚴重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息肉增生或鼻子嚴重過敏、慢性鼻炎的人。
延伸閱讀:
「過敏性鼻炎」讓人半夜鼻塞睡不著?中醫揭「2穴位」一按就通暢
鼻竇炎3個月未好成慢性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昱安指出,「鼻竇炎」要是持續3個月左右仍未痊癒,就會變成慢性鼻竇炎,若未予以適當的治療,症狀有可能惡化。
慢性鼻竇竇可能造成鼻塞、張口呼吸、鼻涕倒流導致夜咳,影響睡眠品質,嚴重可能嗅覺異常或不可逆的嗅覺損傷、鼻腔結構被破壞。此外,鼻竇緊鄰眼眶和腦部,病菌若是轉移造成眼部感染或腦部感染,後果將更嚴重,恐導致失明或意識不清。
延伸閱讀:
鼻涕變黃就是鼻竇炎?兒科醫教你用「6種鼻涕顏色」看身體健康狀況
鼻竇炎「1手術」有效除病灶
陳昱安指出.鼻竇炎的診斷除了症狀評估、內視鏡檢查,必要時也會輔以X光確認發炎情況、電腦斷層辨識發炎位置。鼻竇炎初期可以以一般感冒藥治療,若變成慢性鼻竇炎、出現嚴重併發症或影響生活,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鼻竇炎手術首推「功能性內視鏡鼻竇炎手術」,透過鼻孔的自然孔洞將內視鏡伸入病灶,將腫脹的息肉或病灶切除,擴大鼻竇開口並清除發炎黏液,使鼻竇開口通暢。不同於傳統手術必須將發炎鼻竇整個切除,破壞鼻腔構造。
針對鼻中膈彎曲或結構異常的病人,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同時手術矯正鼻腔構造。一般而言,此類手術初期成功率高達98%,且追蹤到第四年的成功率仍有高達94%,即使是二次手術,只要手術方式得宜,病灶切除完善,也可以達到與首次手術相當的成功率。
手術後復發率5~15%
陳昱安指出,鼻竇炎手術後的復發率約5~15%,復發原因包括病灶未完整切除、過敏未徹底控制等,因此術後仍須用藥物控制、保養鼻腔環境。
他也提醒民眾,急性鼻竇炎很常見,因此容易被當成小感冒忽略,未積極就醫,可是要是延誤導致息肉增生和慢性發炎,就得依靠手術治療,民眾千萬不要忽視早期症狀,越早就醫控制,越能避免惡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