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痛只能等換關節?醫1招「軟骨重生」讓195公分壯男重拾籃球夢
收治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暐錚表示,關節軟骨磨損是造成膝關節退化的主因,覆蓋於膝關節上的透明軟骨,是保護骨頭的最後一道防線,有如「彈性墊」般可以緩衝壓力、保護骨頭不受破壞;一旦關節軟骨受損,就會造成膝蓋疼痛,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
他指出,許多人擔心傳統關節置換手術,會造成步態異樣,無法完全恢復行走運動功能,所幸目前有新式階段性治療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可採用自體軟骨再生成類軟骨,修復缺損部位,含水量及彈性都比人工關節材質更加接近原本軟骨,提供患者更多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有圖解》如何訓練大腿內側肌肉?教你「壯腿4招」還能預防膝蓋受傷
膝關節軟骨治療1表比較
針對現行的膝關節治療手術優缺,陳暐錚列出1表比較。他舉例,骨髓刺激術雖能增生纖維狀軟骨,但與原來的透明軟骨有差別,復發率較高,效果只能撐2~5年;而置換全人工關節者,對膝蓋傷害非常大,可能犧牲健全的韌帶及軟骨組織,未來運動功能、種類更可能受限。
延伸閱讀:
大腿拉傷怎麼辦?醫師親授「4招」在家也能做的復健法
膝關節軟骨修復術 效果達10年
陳暐錚說明,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屬於微創手術,僅需半身麻醉,在膝關節兩側各開一個1~2公分的傷口,從患者自體不需受力處取出微量健康軟骨,不用耗時培養,在術中即以酵素活化切碎後,就能立刻植回受傷部位,刺激生成與人體軟骨相近的「類透明軟骨」,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術後患者平均3~4週能脫離拐杖行走,復健3~6個月後可從事運動。
陳暐錚提到,再生軟骨組織隨著時間增生,可加快修復軟骨缺損,治療上較無禁忌,但主要適用於軟骨受損不嚴重者,修復上會更完善,經研究證實,保護膝蓋的效果長達10年以上,但他提醒,術後2週內仍要避免過度負重,以免影響軟骨生長。建議民眾有膝蓋關節疼痛者,需先經專業檢查評估受損程度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