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主動脈開窗術 病患恢復健康跑3千公尺
跑步是許多民眾熱愛的運動,但是對於主動脈剝離病患,似乎變得遙不可及,更遑論要跑三千公尺了。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為主動脈剝離病患張先生執行了國內先驅的血管內主動脈開窗術,術後張先生除了恢復健康,還可以繼續維持他熱愛的跑三千公尺的活力。
50歲的張先生為維持身體健康,20多歲開始就養成跑步習慣,每天都會到住家附近的河堤步道跑三千公尺,數十年從不間斷,但本身有高血壓病史的張先生,因為沒有定期檢查、治療,有一天上班時,突然感到胸悶、心臟劇烈疼痛、不停冒汗,同事緊急將其送至北醫附設醫院急診室。心臟血管外科曹乃文主任,經檢查診斷後,確定為A型主動脈剝離,於是馬上進行緊急升主動脈修補置換手術,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張先生又回復了正常生活。
出院後,張先生從走路、爬樓梯開始漸漸恢復運動,約術後2個月,張先生繼續開始熱愛的跑步運動,那次只跑了400公尺即感到左腳明顯無力,經過曹乃文主任再次檢查,發現殘餘的主動脈剝離偽腔,使左下肢的血流不足以供應長跑所需的大量血液,雖然可以裝置胸主動脈支架的方式治療,但考慮到裝置胸主動脈支架需要花費六十萬,以及可能發生的半身癱瘓併發症,在和病人仔細溝通及審慎評估後,曹乃文主任為張先生執行了國內先驅的血管內主動脈開窗術。
進行主動脈剝離手術會使用主動脈支架來擴張真腔,以封閉偽腔,但若使用過長的主動脈支架,有可能因阻塞太多通往脊髓的小動脈而導致脊髓缺血,造成下半身癱瘓。以張先生病例來說,因病發於左腳無力,若自左腳開始裝置至胸主動脈的支架,除了需花上大筆手術費用,更令人擔心的是可能發生的半身癱瘓併發症。
曹乃文主任為張先生進行的血管內主動脈開窗術,手術傷口比主動脈支架更小,而且花費只有主動脈支架的九分之一,病人術後的復原也快很多。現在,張先生又恢復了三千公尺的跑步習慣,現在的他自稱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除了定期回診追蹤,也讓他更開心過每一天的生活。
主動脈剝離乃是因為血壓過高造成血管產生裂隙,高壓力血液自血管裂隙中竄入,將正常血管剝成雙腔,台灣每年約每20萬人有3個人有此病症,也就是百萬分之十五的機率。臨床發現A型主動脈剝離病患,在最初發病的48小時內就有50%患者會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因出血造成心包填塞;第二、封閉冠狀動脈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第三、破壞主動脈瓣膜造成急性主動脈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