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乳怎麼擦才有效?該選「海洋友善」嗎?皮膚醫揭「正確防曬」真相
沒防曬罹癌風險高2倍
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邱品齊表示,防曬的主要作為防止皮膚直接曝曬於紫外線,其中,紫外線B光(UVB)和紫外線A光(UVA),分別會穿透並傷害皮膚的表皮層和真皮層,長期曝曬會造成皮膚老化、長斑、曬紅、曬傷,加速皮膚色素沉澱。若不做好防曬措施,罹患黑色素癌的風險甚至比起有防曬者高出2倍。
延伸閱讀:
梅雨季皮膚癢不停!是汗皰疹還香港腳?「汗皰疹懶人包」一文看懂
正確防曬3步驟
「使用防曬品其實只是防曬措施的最後一步。」邱品齊強調,正確的防曬3步驟,應先採用物理性遮蔽,之後再使用化學性防曬產品:
- 防避:先躲到太陽曬不到的地方
- 遮蔽:再利用衣物、帽子等遮蓋身體部位,避免照到陽光
- 塗抹防曬品:最後一步,才是將防曬品塗抹於物理無法遮蔽的身體部位
延伸閱讀:
不是越深色越好!買太陽眼鏡注意「4關鍵」醫警告:戴這種最傷眼
防曬乳哪一種比較好?
「原則上,防曬係數越高效果越好。」邱品齊解釋,雖然選擇防曬係數至關重要,但正確使用防曬品更是關鍵。選擇防曬品時,除了常見針對防曬強度,所標示的防曬係數(SPF)、對UVA防禦能力的標準(PA)、歐規針對UVA的防曬係數(PPD)也可多留意,若可注意標示有臨界波長、UVA圈號等針對防曬品廣度及均勻度的產品,也能達到更完整的防曬效果。
邱品齊建議,「以台灣夏季來說,最好挑選防曬係數SPF 30/PA+++以上、臨界波長370奈米以上寬頻的防曬品。」此外,防曬瓶身上的星級評等(Boots star rating),是計算「UVA防護力/UVB防護力」所得到的結果,建議選擇3顆星號以上,代表此款防曬品的防護效果更好。
邱品齊提醒,想正確挑選防曬品,可參考以下5訣竅:
- 防曬係數SPF 30/PA+++以上、臨界波長370奈米以上寬頻
- BOOTS星號3星以上,有UVA圈號
- 以非奈米純物理性(含氧化鋅及二氧化鈦)、沒有潤色功能的防曬品為優先考慮
- 無香料、無色素、易清洗、單純溫和配方
- 不建議使用噴霧(氣霧)型防曬產品,防曬效果差、易吸入體內
海洋友善防曬乳真的友善嗎?
夏天到海邊玩水的機會較多,近年市面上也開始出現「海洋友善」、「珊瑚友善」等宣稱環保的防曬品選擇,使「海洋友善防曬」議題在一時之間蔚為風潮。但,這類防曬品是否真的能夠保護海洋?邱品齊接受《優活健康網》記者採訪指出,目前下定論還太早。
邱品齊說,以往特定防曬、防腐劑成分被認為會影響環境荷爾蒙,但事實上,目前國際尚未有專門單位針對海洋友善防曬品核實發證,即便有部分海島國家開始重視防曬品對海洋的汙染,但成分也不是公開一致,加上防曬成分這麼多種,無法只針對幾項成分禁止就能保護海洋。
另外,醫界對於其成分毒性的研究報告仍不夠完整,民眾若盲目跟風,陷入產品行銷盲點的風險更大。邱品齊認為,若民眾在意海洋汙染議題,可進一步了解防曬品成分及理念後再購買,實際做法上減少防曬品使用才是關鍵,若有防曬需求,可改以物理性防曬代替,例如穿著防寒衣、乾淨個人衣物下海玩耍,會是更好的選擇。
常見防曬QA
以下真心皮膚科診所院長院長周宛儀解答,有關民眾常見的防曬迷思及問題:
Q1:陰天就不用防曬?
陰天也要防曬,因為紫外線會穿透雲層,一樣會傷害皮膚。
Q2:防曬擦一次就好?多久要補擦?
防曬品的流失速度是關鍵。若整天待在室內未流汗可只擦一次,一旦有流失就需要補擦,在戶外時間久或流汗可以隨時再補,建議至少兩小時補擦一次。
Q3:防曬擦臉就好?
只要是衣物沒有覆蓋住的身體部位,都需要塗抹防曬品,易被忽略處包括:鼻子、耳後、肩膀以及腳背。
Q4:先擦防曬還是先噴防蚊液?
先擦防曬乳,等乾了後再噴灑防蚊液。
Q5:擦完防曬要不要卸妝?
一般防曬用洗面乳和沐浴產品就可以清洗乾淨,但如果是潤色或防水的油性防曬品,則建議卸妝後再清洗。
爸媽如何幫兒童挑選防曬品?
邱品齊提醒,小朋友皮膚較成人薄,較容易吸收塗抹於皮膚的物質,可依照年齡區分使用方法:
- 1歲以下兒童:以防避及遮蔽為主,不建議使用防曬產品。
- 1~3歲幼兒:以防避及遮蔽為主,戶外活動時搭配非高抗水性的純物理性防曬。
- 3歲以上孩童:可依照日常需求選擇兒童防曬品,首選溫和、不刺激成分產品,應避免使用噴霧型防曬,以防化學成分吸入體內。
除此之外,兒童防曬乳的使用量也需要注意。邱品齊指出,最簡單方式可用量匙測量防曬乳的量,四分之一茶匙滿,就足夠成人全臉加脖子使用(約4個手掌大的面積);兒童臉面積較小,用量大約一半,約八分之一茶匙左右,身體用量也能以此類推。尤其不要一次塗抹大量,建議可用點抹後再塗勻的方式比較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