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晚期大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醫「1治療」免除終身使用
59歲的簡女士本身有乳腺癌病史,因出現體重下降、食慾不振、全身乏力、血便和排便困難等症狀就醫,經醫師診斷為「結直腸癌」第3期,且直接侵犯膀胱合併淋巴轉移。醫師先為其做人工肛門,之後進行立體放射治療合併電熱治療縮小腫瘤,術後3個月追蹤無復發且病期穩定,成功擺脫人工肛門,免於終身使用。
延伸閱讀:
大便有血,是痔瘡還是腸癌?外科醫師教你:看糞便「這顏色」判斷
人工肛門助排便兼3功能
為了改善簡女士排便困難及腸阻塞以及腹脹的問題,亞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耿立先為其進行「橫結腸造廔術」,也就是俗稱的人工肛門(腸造口)。醫療團隊經與患者分析討論治療策略後,決定以導航螺旋刀執行立體放射治療(SBRT),並在治療期間合併電熱治療(mEHT),再評估後續手術可能性。
罹患大腸癌,一定要做人工肛門嗎?不少人會誤以為人工肛門是將肛門移除放置替代性肛門,實際上是將腸道拉出至體表形成開口,讓糞便經從造口排出至體外,但也因人工肛門缺少直腸感覺神經及括約肌,所以無法自由控制排便,糞便會直接流進造口便袋中。
一般來說,人工肛門的功能除了排便外,還包含:
- 保護腸道吻合處
- 腸道減壓
- 避免嚴重感染或腹膜炎
延伸閱讀:
腸胃不舒服、想吐能吃什麼?醫建議「6大清流質」它最好先喝可緩吐
1治療減少腫瘤體積、副作用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謝忱希表示,術前電腦斷層影像結果顯示,簡女士的腫瘤體積原為492毫升,經立體放射治療合併電熱治療後至手術前,腫瘤體積降低為292毫升,減少了200毫升、約41%的體積,最終順利完成手術,且術後病理分期降至第2期,原先觀察到的膀胱侵犯與淋巴轉移也完全消失。
此外,術前因腫瘤阻塞所設置的人工肛門,也在術後3個月追蹤無復發且穩定的情況下,成功關閉造廔。患者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精神狀況也大有改善。
謝忱希說明,結直腸癌患者使用此技術進行短療程放射治療,更能減少晚期骨盆腔與腸道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熱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且少有副作用的癌症輔助治療方式,通過升高腫瘤組織的溫度達攝氏42~43度,進而改變腫瘤微環境,促進血流增加、激活體內免疫反應,從而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
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建議,生活中應戒除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菸酒,多吃蔬菜水果,並維持健康體重,避免過胖影響健康。她也呼籲,5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2年定期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如果有排便異常問題,應及早尋求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診察,切勿延誤就醫。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