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賣陽春麵擁5房,兒女爭上億家產鬧翻⋯地政士:做1事防糾紛
本篇文章目錄
「一如古人所說,分財產其實是在分刀子,稍有不慎,割傷的是家族情感,一言不合,刀子就飛向對方。」李宜玲有感而發。
踏入遺產繼承、生前財務規劃19年,李宜玲在南部小有名氣。她1996年考取地政士後,起初承做一般案件,2005年父親去世,發願做善事,當時正處雙卡風暴,喪禮上的禮儀師告知,很多卡奴自殺留下負債,家屬不知如何是好,急需幫助。
從此她每周六到殯儀館當志工,協助家屬處理拋棄繼承、限定繼承、遺產過戶等案件,累積公益服務上千件,隨名氣漸開,陸續接獲不少生前財產規劃的委託及演講,在人生舞台的最後一幕,看到荒謬也看到溫馨。
延伸閱讀:
把偶爾回家的成年孩子當客人!彭菊仙:學會「放手」是父母必修課題
上億家產釀家族失和
去年,一位老伯伯和5個子女來到李宜玲的事務所,討論老伴過世後名下的房產該怎麼處理?5間房子6個繼承人,怎麼分也分不平,口不擇言互相叫囂,每個人都辱罵老父不公平,每個人都想要價值最高的房子。
「老伯伯沒想到,他和去世的老伴靠著一碗25元的陽春麵,在房貸利率幾十%的年代,省吃儉用養家養房子,累積上億家產,竟成了兒女翻臉的原因。」面對子女的激烈反應,老伯伯大受打擊老淚縱橫。李宜玲說,他不是唯一案例,因為在遺產分配上,世事一再重演,老一輩常常過度天真、自我欺騙,認為爭產是別家的事,不願提前規劃,低估金錢對人性的考驗,把錢留到死,自己沒花到,還造成家族失和。
延伸閱讀:
兄弟姐妹鬧翻,不想留遺產行嗎?呂秋遠揭「預立遺囑」先懂10件事
爭遺產體現世代衝突
10年前,李宜玲的事務所1個月做不到1件遺囑案件,現在1個月最少4~6件,不光是年長客戶,年輕人也愈來愈多,「有一位35歲的科技業型男客戶,因為同事放假打線上遊戲暴斃,年紀輕輕才29歲,讓他驚覺世事無常,決定提前來辦遺囑,指名把財產留給未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以免落到同父異母的兄弟手上。」
無緣社會、少子高齡化、多元家庭、不婚不生⋯⋯對李宜玲來說,這些不只是新聞名詞,體現在預立遺囑、繼承分產上,更是世代衝突。
她分析,以往100件遺產案件裡面,7成會有共識,走上爭產走上訴訟大約10件,其他20件一開始沒有共識,經過協調仍可以處理,但近年爭產失和情形嚴重化,有共識的7成比例慢慢縮減,因為傳統倫理束縛不再,家庭形式改變,重組家庭、頂客族、多元家庭變多,現在是親情淡薄、個人權利意識抬頭、金錢至上的時代。
「上一代的親情綁架要求退讓,愈來愈不管用。分產時,面對重男輕女的不公平對待,女性不像過去忍氣吞聲,更勇於爭取權益;長男長孫優先繼承、孔融讓梨的舊思想,在8、9年級生面前不管用,因為在低薪、高房價的年代,人性更現實。」
財產分配務必生前處理
李宜玲說,財產分配再複雜也沒有人心複雜,務必生前處理好,不是馬上辦理過戶,而是要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白紙黑字寫好,縱然不是百分百公平,也是自己的心聲,不要隨性隨緣,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 在她經手的預立遺囑案件中,有人是為了安子女的心:有位貴婦因為女兒一句「就像談戀愛卻不去登記,沒有白紙黑字就不算」,決定預立遺囑將唯一的店面留給女兒,證明自己沒有重男輕女。
- 有人是安自己的心:一位里長看多了爭產失和悲劇,預立自書遺囑,「這樣最能傳達內心最終的安排」。
- 有人是為了道謝:90歲的湖北省老伯伯終身未娶,寫遺囑將房子存款,透過「遺贈」留給沒有血緣但照顧他半生的善良夫妻鄰居,感謝夫妻倆把他當父親一樣孝順。
- 有人是對不孝子女表達抗議:一位傷透心的老媽媽,有3個兒子,其中2人滯留海外不歸,「我寫遺囑不是剝奪他們的財產權,是因為他們遺棄了我,不是我遺棄了他們。」
預立遺囑4大錯誤要避免
李宜玲強調,預立遺囑是對自己人生財產權的規劃及安排,但有幾項錯誤或迷思要注意:
- 以台灣人的習性,尤其是長輩,總認為「我都有交代」,以為自己有說過,女子就會照辦,但沒有白紙黑字的遺囑,就是紛爭的開始。
- 遺囑不符合格式,就無法完成本人遺願:在民法規定中,遺囑有自書遺囑、公證遺囑、代筆遺囑、密封遺囑、口授遺囑這5種製作方式,要符合各自的法定遺囑要件,才會具有法律效力。
- 遺囑要好好保管:常見千辛萬苦寫了遺囑,卻沒有妥善保管,塞到哪裡去沒人知道,等於不存在。
- 最常見也最麻煩的「特留分的迷思」:特留分是法律給繼承人的最低保障,特留分計算是應繼分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有些人無視特留分的規定,想將財產全部留給某人,其他人一毛錢都沒有;或為了特別照顧「比較沒錢、比較弱勢的子女」,讓其他子女吃虧侵犯特留分,都可能造成遺囑執行的困難。
5根手指不一樣長,遺產分配難免私心。如果客戶偏愛兒子,李宜玲會提醒客戶,假若房子要給兒子,現金或保險是不是要留一些給女兒。「事先做好規劃,不致於讓親情金錢撕裂得太嚴重,遺囑執行也會比較圓滿。」
令她頭痛的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就是聽到有特留分,覺得寫遺囑沒用,乾脆不寫了。「這是因噎廢食,走的人可以瀟灑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可能揭開一場財產的殊死鬥。遺囑是個人遺願,尤其是自書遺囑,見字如見人,有情感的滲透力,「親人看到後,只要內容不要太離譜,多半會願意遵守。」
李宜玲在演講時常分享一個笑話,是一位大姐委託人給她的難題。這位大姐說父親生前都是她在照顧,交代要把財產全留給她,但弟妹都不遵守,所以再三託夢,問她弟妹為什麼不遵守約定?大姐希望李宜玲轉告弟妹,要他們一個月內辦好,如果做不到,爸爸會讓他們頭痛全身痛,痛到沒有辦法正常生活,直到他們把財產全部辦給大姐為止。
她問這位大姐,爸爸生前為什麼不寫遺囑,死後才一直託夢呢?大姐說,爸爸生前認為只要他說了,小孩都會遵守。「唉,這下無解了。」李宜玲感慨萬千,沉重提醒,如果有任何心願,快用白紙黑字寫下來,日後走得瀟灑,不留給家人難題與遺憾。
(本文獲熟齡媒體《50+》授權轉載,作者為蔡碧月,原文為:賣陽春麵的老夫妻有5間房,6子女繼承卻沒人開心!地政士李宜玲:遺囑怎麼寫,決定它是利刃或心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