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症是什麼?心理學家揭儲物患者「3大依戀類型」:最愛囤這些東西

囤積症是什麼?心理學家揭儲物患者「3大依戀類型」:最愛囤這些東西

2024/7/23
全球大約有2.6%的成年人患有囤積症,到底囤積跟收藏物品有什麼不一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學家分析囤積者對收集物品的「3種常見依戀類型」。如果你身邊有人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你應該好好了解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即使家裡堆滿東西,導致居家環境雜亂不堪也無所謂。

據全球統計,大約有2.6%的成年人患有囤積症。你知道你或許也有嗎?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收藏」而非「囤積」,兩者有何不同呢?區別在於:囤積症患者常收集別人認為無用或價值不高的東西,但真正收藏物品的人,則會整理擺放的井井有條,並且易於觀賞和使用。

囤積症患者會過度性收集、保存物品,即使東西不衛生,而且物件數量通常相當龐大,導致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和活動,常導致家庭壓力和衝突,更會影響人際關係,社交和工作。更可怕的是導致火災、跌倒受傷的風險。

延伸閱讀:
別再買了「衣櫃只要33件單品」就夠穿!帶你看「極簡穿搭」6好處

囤積症3種常見依戀類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大衛.託林(David Tolin)博士分享了囤積者對他們收集的物品的3種常見依戀類型,分別是情感依戀、實用依戀和審美依戀。

  • 情感依戀:這是指一個人將某些物品與美好的人或回憶聯繫在一起,並且不想放手。物體不僅變成了某物,也變成了某人,不僅是他的,也變成了他本身。因此,失去這些東西可能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後果,因為等同於使得患者失去自我或重要的人。
  • 實用依戀:患者通常是這麼想的:我將需要這個東西或某人會需要,我有責任確保這件東西被保留下來。即使是過期的報紙、雜誌,不再合身、不想再穿的衣服,某人可能會需要。
  • 審美依戀︰某些患者會保留具有特定特徵或特性的東西,例如屬於他們鍾愛的某種顏色或材質。但審美因人而異,所以囤積的東西有時候會超乎一般人的認知。

延伸閱讀:
「懶人打掃」4步驟讓你成為家事達人!浴室馬桶、浴缸加「1神物」秒清潔

據統計,以下物品較常被囤積

衣服配件;報紙、雜誌和圖書;過期食物;容器、塑膠袋和紙箱;生活必需品;賬單、收據、郵件,甚至還包含動物。託林博士建議你問自己:「為什麼我覺得我需要這個?這東西實際上對我有什麼用處?我希望我的家是什麼樣子?」

國外有一系列的節目,是受囤積症患者本人或家人請託,要好好整理塞滿物品的空間,但捨棄過程充滿焦慮與壓力,強制性或過快的清理,往往會激起患者的情緒和反應,這類型節目中常見患者發怒阻止繼續丟棄物品。

專家建議,除了不要強制清理,在丟棄與整理的過程中,應該提供患者必要情感支持與陪伴。但也強調,放任或相信囤積者自行清理,不僅不切實際,也因為任務過於困難,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建議還是要請心理師給予專業建議,必要時也要搭配服藥。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家裡推滿東西捨不得丟?別再把垃圾說成收藏!心理師分析囤積症患者的3種依戀型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