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蓓確診病逝僅4個月!醫揭「子宮內膜癌」難篩檢:1症狀快就醫

許家蓓確診病逝僅4個月!醫揭「子宮內膜癌」難篩檢:1症狀快就醫

2024/9/18
今晨(18日),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辭世,據了解,許家蓓5月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且發現骨轉移,演變成轉移性骨癌,雖然在接受化療後病情逐漸改善,但治療仍趕不上癌細胞蔓延速度。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婦癌首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籲停經前後留意異常出血,每年定期婦產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

本篇文章目錄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癌症之首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的子宮體癌發生人數為3205人,子宮體癌分為子宮內膜癌與子宮惡性肉瘤,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上升了近3倍。

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翁嘉穗18日告訴中央社記者,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成為婦科癌症之首,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有長期月經異常的病史、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肥胖或罹患糖尿病等因素,與飲食西化有關。

延伸閱讀:
愛愛後陰道出血,竟是「子宮頸癌」前兆?婦產科醫警:這動作很重要

早期症狀只有異常出血

翁嘉穗說,子宮內膜癌早期常見症狀為異常出血,好發於50歲以後,因時機正逢停經初期,易使人混淆是亂經或異常,常有民眾以為是亂經延誤就醫,但早期積極就醫檢查者多數是亂經,民眾不用太過緊張,建議更年期前後養成每年定期赴婦產科檢查習慣,有助及早發現異常。

翁嘉穗表示,針對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除了異常出血以外,幾乎沒有其他徵兆可以作為警訊,一旦出現疼痛、子宮腔積膿或體重減輕等其他症狀,可能癌症進展都已經比較嚴重,癌症初期確實很難發現,連超音波檢查靈敏度都不高,只能透過侵入性的內膜切片診斷。

延伸閱讀:
更年期後又來月經⋯難道是「回春」嗎?醫:恐是「子宮內膜癌」前兆

抹片無法篩出子宮內膜癌

翁嘉穗說,近年民眾警覺性高,確診個案8成是早期,預後存活率也高。常有被診斷子宮內膜癌,民眾會誤以為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就可以及時發現出異常,這是錯誤觀念,子宮頸癌篩檢只能發現子宮頸癌,呼籲50歲左右民眾每年定期內診、超音波,以利早期發現。

國健署過去也多次提醒,規律運動、適量飲用咖啡、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民眾應建立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等健康生活型態,遠離癌症威脅;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並就醫,依照醫囑進行檢查,及早接受治療,阻斷疾病進展。

(首圖來源:許家蓓臉書粉絲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站在世界快速變遷的最前端,中央社始終堅守崗位,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報導最權威的新聞通訊社。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僑胞與讀者,充分扮演「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