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腫瘤塞滿7成肺」險早產!一出生即「開刀切肺」北榮成功救命

胎兒「腫瘤塞滿7成肺」險早產!一出生即「開刀切肺」北榮成功救命

2025/2/4(2025/2/4 17:56更新)
28歲黃女士在懷孕22週時,因產檢發現胎兒肺部腫瘤,轉診至台北榮總,經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右肺有3公分的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並擠壓心臟。醫師指出,CPAM大部分可在產檢時發現,但不同病人的病灶表現及病情差異大,嚴重可能須手術治療,由於該名胎兒未發現其他器官異常情形,經與醫療團隊討論後,黃女士決定繼續懷孕。

但隨週數增加,腫瘤壓迫造成胎兒水腫與腹水、孕婦羊水過多,導致子宮收縮與早產現象。所幸在台北榮總醫療團隊為其進行住院安胎及引流治療下,病況逐漸改善,一直到胎兒滿36週成功剖腹生產,出生後隨即由新生兒科及兒童外科醫師接手,進行手術將CPAM切除,術後追蹤7個月至今,目前肺臟功能與一般新生兒無異。

image
黃女士懷孕22週產檢,發現胎兒有罕見肺部腫瘤,持續擴大並壓迫心肺。(圖片來源:台北榮總)

延伸閱讀:
中國疫情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什麼?醫警告「3大高風險群」當心

先天性胎兒罕見肺腫瘤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為先天性肺部發育異常,是指胎兒的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發生率約為4,500~11,000之一,是最常見的胎兒肺部腫瘤。

葉長青說明,目前造成CPAM的確切致病機轉仍不明,已知屬於偶發、非遺傳性疾病,多半沒有明顯症狀,過去常在合併感染時才被意外發現,但目前隨著影像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CPAM可在產檢時藉由超音波發現。

葉長青進一步指出,CPAM的嚴重程度隨病灶之大小、位置及衍生症狀而異,若病灶不大,隨著孕程進展,約有50%的腫瘤可能自發性縮小,出生後若無症狀追蹤即可。若病情無好轉,可能造成胎兒水腫,一出生就須接受手術治療。罕見遇到病情嚴重者,有危及胎兒生命、需終止懷孕的風險。

延伸閱讀:
生小孩不只有生產會痛!婦產醫揭「5大產後痛」第3種恐痛上加痛

腫瘤壓迫引發胎兒水腫、腹水

負責切除肺腫瘤的兒童外科權威、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兼任兒童外科主治醫師劉君恕表示,胎兒發現肺腫瘤時直徑只有3公分,到了懷孕後期已達7公分,腫瘤體積更是原先的8倍大,佔據肺部超過70%,對心肺持續壓迫,「最棘手的地方在於,因此造成胎兒水腫、腹水以及羊水過多,並導致子宮收縮與早產現象,危及胎兒生命。」

醫療團隊藉由胎兒治療 ,包括胎兒腹水抽吸與羊水引流1,500毫升,配合住院安胎,黃女士和胎兒的病況逐漸改善,並順利剖腹生產。劉君恕說明,在摘除新生兒肺腫瘤手術的過程中,需切除整個右中肺葉,以及部分右上及右下肺葉,所幸剩餘正常肺葉擴張良好,不需要使用呼吸器,移除引流管後,進食和發育狀況與一般新生兒無異。

image
經安胎、引流治療後,新生兒足月生產並出生體重達3,600克,手術切除肺腫瘤後追蹤7個月,肺臟發育情況良好。(圖片來源:台北榮總)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