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療勿依賴非正規醫療
人在世上,難免會生病或受傷;骨折自古就有,如今依然常見。由於一般民眾對骨折的了解有限,遇骨折情形常因此忽略或以不正確的方式來處理。雖然有許多古老的處理方式仍然被保存下來,但隨著解剖學及生理學的發展、X光的發現及應用、外科麻醉及手術技巧的進步,鋼板骨材的日新月異,現代的骨科醫師們對骨折及脫臼的病理機轉及治療方式的認識已經和古人大大不同。
一般民眾面對其他疾病時,都會要求最好的檢查、最新的治療方式、以及最新最好的藥物;有的民眾還會上網尋找最新的醫療資訊來和醫師討論。但當面對常見的骨折脫臼等問題,許多民眾仍然依賴非正規的處理方式,兩相比較,不是非常奇怪嗎?
天主教聖功醫院骨科 - 李彥興醫師表示,當骨骼骨質失去連續完整性時,即稱為「骨折(Fracture)」。一般人常會問:「是裂開還是斷掉?」,許多人認為「裂開」只是「有條裂縫」,「斷掉」時兩個斷端分開才是「骨折」。但在醫學上,不論是「裂開」和「斷掉」,其實兩者都是骨折,只是「無移位骨折」和「移位性骨折」的差別而已。如果受傷時所受的力量較小,使得骨骼失去連續完整性,但還不足以使斷端移位,便是「無移位骨折」。那是因為骨頭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它的周圍還有許多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包圍著,這些組織包圍在骨頭的周圍而起了一些固定的作用,手術時將周圍組織打開就可以看到其實骨骼已經分開成兩塊了。如果此時沒有診斷出來,或者未用石膏或手術加以固定,甚至還使用患肢踩地提重,原本未移位的骨折很可能會變成移位,「裂開」變成「斷掉」,徒增治療上的困難,延緩復原的時間。
至於「移位性骨折」則是因為受傷時所受的力量較大,在骨骼失去連續完整性時,周圍的軟組織無力維持原來的位置,甚至同時受到撕扯而破裂,就同時使得骨折斷端移位了。骨折又可分為「封閉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李彥興醫師指出,封閉性骨折發生時表皮完整無損,或僅有和骨折無關的表淺性傷口。雖然看起來單純,但是封閉性骨折仍有可能是粉碎性骨折或關節內骨折,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某些直接撞擊傷害雖然沒有傷口,但常使得受撞擊處的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等組織受到傷害,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皮膚壞死甚至肌肉壞死的狀況,一定要由骨科專科醫師來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以防止併發症的產生。
骨折時如果發生外物刺入或骨折斷端刺出的狀況,就形成「開放性骨折」,表示有一處和骨折處相通的外在傷口。這種骨折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傷口發炎、軟組織缺損、甚至造成骨髓炎,應該由骨科專科醫師來做徹底的清創手術,將可能引起感染的異物或壞死組織加以清除,再視骨折及傷口的狀況來予以內固定或外固定,有時還需要做補皮手術來重建缺損的軟組織。
李彥興醫師說,正是因為每一個發生的骨折都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都不同,所以受傷時一定要請骨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仔細評估。例如:有裂到關節面的骨折和沒有裂到關節面的骨折,兩者在處理時要考量的重點就不一樣,於是在治療上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作法。又例如:脫臼發生時,有時候會合併有骨折同時發生,這就不是只單純將脫臼復位這麼簡單而已,還要視骨折的形態來決定是否要開刀治療。另外,骨折有時也會合併鄰近組織(例如血管或神經)的傷害,也必須列入治療時的考慮。
總而言之,針對不同的狀況做最適當的處理,才能使骨折處順利的癒合,而不致於留下後遺症;受傷時應尋求骨科專科醫師的診療,切勿諱疾忌醫,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進一步傷害,得到最好的治療,儘早恢復肢體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