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救星

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救星

2009/11/23(2022/3/15 20:2更新)

大腸直腸癌一直是已開發國家第二常見的癌症。在國內近年來常排名癌症死亡率與發生率第三名,並在民國94年躍升為所有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2位〈共9,604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對腫瘤侵犯較深和局部淋巴結移轉者,則輔與化學治療以減少復發機會。

但是當大腸直腸癌已發生遠處轉移,而且手術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時,則後續的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就顯得相當重要。特別是最近十年新的化學藥物的研究和發展,已能經將傳統認為只剩平均半年存活時間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利用化學藥物新的組合與治療順序,延長到接近二十月的存活時間。如果更積極於第一線或第二線合併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與化學藥物,治療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則可以延長存活時間平均超過兩年。

不過,因為大部分的好成績是出自臨床試驗中精挑細選的病患接受治療後的報告,所以實際化學和標靶治療併用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效果,則待日後更多追蹤與報告驗證。

最近就有一篇在臨床腫瘤醫學雜誌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發表的文章,非常值得參考。報告的內容是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於美國FDA核准上市使用後,從西元2004年二月到2005年六月之間,在美國49個州使用的觀察性報告 (簡稱BRiTE)。總共1953位過去未曾接受治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第一線接受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併用化學藥物治療,並同意加入此觀察性研究。因為此觀察性研究並無其他任何限制條件,所以最能反映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併用化學藥物治療在真實世界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初步的結果顯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第一線接受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 併用化學藥物治療,可以維持平均10個月不惡化,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則高達25.1個月。

更進一步分析,患者在治療中如果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發生惡化,需要調整化學與標靶藥物治療時,後續處方是否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也會獨立影響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即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有31.8個月,不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的患者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僅有19.9個月。

由此可知,不但在第一線或第二線合併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與化學藥物,治療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時間,而且當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發生惡化,需要調整化學與標靶藥物治療時,後續處方持續合併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 ,也能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

本文作者:台北榮民總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王煥昇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