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 死亡率逐年增加
2010/3/15(2022/3/15 20:0更新)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八十一年以後,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節節上升超過了鼻咽癌,已成為國人頭頸部癌症第一位,在9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為第6名。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95年度最新統計,臺灣男性口腔癌每年發生率已高居世界第3,目前臺灣口腔癌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三十五,依每年5%增長率成長,估計再五年臺灣就會成為全球第一,約達到十萬分之四十五。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牙科主任馬魁指出,口腔癌發生於口腔顏面部,常造成病患飲食、語言困難及顏面畸型,嚴重病例甚至導致家庭及社會沈重負擔。
馬魁表示,口腔癌是由口腔內組織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細胞惡化所形成,少部分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臺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70-80%),其發生和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統計90%以上的口腔癌病人有嚼檳榔習慣。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隨著檳榔消耗量越來越多,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趨勢,而且好發年齡也下降為40-50歲間。有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其中重要的應為嚼檳榔,口腔癌患者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習慣,頰黏膜癌患者更有八成以上嗜嚼檳榔。
馬魁進一步說明,除檳榔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其口腔癌危險性更增加。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溫度或化學物質刺激,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傷害,口腔粘膜上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癌病。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以男性居多。馬魁提出下列必須小心的幾種症狀:
- 嘴唇或口腔有慢性不癒合潰瘍。
- 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
- 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班出現。
- 口腔內任何一部份發生不明原因出血、疼痛或麻木感。
- 喉嚨感到有異物,久不癒的咽喉疼痛。
- 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
- 聲音改變。
- 耳朵疼痛。
-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
以上症狀可因癌症或其他較不嚴重問題而產生,但儘早尋求醫師或牙醫師診斷及治療是相當重要的。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