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易延誤治療 篩檢新指標「白蛋白尿」降低高血壓發生率

慢性病易延誤治療 篩檢新指標「白蛋白尿」降低高血壓發生率

2010/9/27(2022/3/15 19:57更新)

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9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佔10.6%、腦血管疾病佔7.3%,分據國人十大死因的二、三位,每年更有上萬人死於糖尿病腎臟病變等慢性病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威志表示,此類慢性病變通常沒有特殊症狀,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病情而延誤治療。實際上,若能在病變初期,控制飲食及血壓,即能有效延緩甚至減少這些慢性病的發生率。

陳威志說,蛋白尿向來是篩檢腎臟病的重要指標,近來研究發現,蛋白尿也是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程度的指標。他進一步說明,當體內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尿液中的白蛋白也會增加,此類病患將來發生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跟著提高。

近年來,隨著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血管硬化等疾病盛行率逐年攀升,求診病人也有日益增加與年輕化趨勢。為了有效預防末期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發生,需要一個更有效率(精密、精細、敏感)的篩檢工具。

陳威志指出,目前偵測蛋白尿是採取半定量方法,以尿液試紙依每日尿液中白蛋白流失量判定為陽性或陰性(尿液中白蛋白未超過300毫克時即為陰性),此種篩檢方式既方便快速且價格低廉,但被篩檢出來的病患,腎臟已經開始受損,若要達到早期預測腎病變病程及偵測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需以更精細的定量方法檢驗微量白蛋白尿(一天尿中排出白蛋白的量介於30~300毫克),微量白蛋白尿的檢驗數值,不僅可作為早期腎病變的參考指標,也與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程度相關。

他說,最新研究發現,檢驗出微量白蛋白尿者,雖然無任何症狀,但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是沒有微量白蛋白尿者的2.5倍。目前微量白蛋白尿的檢驗仍以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為主,許多自費健檢也已將微量白蛋白尿列入必要檢驗項目之中。一般人有微量白蛋白尿必須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積極針對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介入治療,應能有效使將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下降。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