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超熱!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截至28日已有622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氣溫甚至一年比一年更熱。醫師指出,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小心炎熱高溫會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就會造成腎臟損傷,尤其提醒戶外工作者、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需特別警覺。
天氣超熱!衛福部統計,今年8月截至28日已有622人次因熱傷害就醫,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氣溫甚至一年比一年更熱。醫師指出,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小心炎熱高溫會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就會造成腎臟損傷,尤其提醒戶外工作者、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需特別警覺。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焦慮而不想上學,該如何重新調整?哪些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開學症候群」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提醒,爸媽可利用「開學收心操」6撇步,陪伴孩子調適開學前後的這段過渡期。
9月開學季在即,小心腸病毒疫情大流行!疾管署27日公布監測發現,近期腸病毒、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腹瀉就診人數已連續4週上升,光上週就突破12.5萬人次,以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為主,腸病毒也連續2週上升,上週就診近1.4萬人次,預計本波流行期將從本週開學開始,一路延燒到中秋節後至9月底。
10歲的小晴在出生後4個月大時,被發現不會翻身及抬頭,經確診為先天性罕病SMA第1型。1歲時因感染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入住加護病房,被醫師判定生命僅剩數月,但家屬不放棄治療,隨時陪伴拍痰、抽痰,小晴每天需配戴呼吸器23個小時;4歲多開始用藥後,居家呼吸器縮減為每天使用10小時,抽痰1至2次,她從原本無法講完整句子到現在能唱完一首兒歌。
抗生素治不好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用糞便中的好菌來治療!一名19歲大學女生,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2年內反覆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生活。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不僅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排便習慣恢復正常,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黏膜完全癒合。
不只喝咖啡睡不著,日常飲食中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吃不夠,也會導致失眠!醫師指出,飲食與睡眠大有關係,進食的時間點、吃進去的食物,都與睡眠息息相關。63歲的阿隆半年來為了減重,進行低碳高蛋白飲食,雖體重有減輕,睡眠品質卻越來越差,每天不是失眠就是早醒,醫師建議他調整飲食習慣後,睡眠狀況才逐漸好轉。
42歲于女士從事外勤工作多年,皮膚日益老化暗沉,還被年齡相仿的人叫她一聲「大姐」,讓她覺得有些尷尬,回家照鏡子仔細一看才發現臉部皮膚鬆垮垮的,看起來很老氣,決定至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皮膚科門診諮詢。醫師建議她採用注射玻尿酸填充,有效改善臉部下垂韌帶拉提效果,再搭配膠原蛋白增生劑,讓于女士恢復年輕亮麗的外貌。
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57歲陳小姐,生活規律健康,卻在今年健檢的乳房攝影,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轉診基隆長庚醫院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由於病人希望治療的傷口小,且後續不要再接受輔助的放射線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達文西手術進行乳房全切除,並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術後病人恢復良好,也以正面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