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子宮肌瘤治療新趨勢 海扶刀搭配新一代口服藥

子宮肌瘤治療新趨勢 海扶刀搭配新一代口服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27歲剛結婚的女孩,跟丈夫去做婚前檢查,意外發現了11公分的子宮肌瘤,到各醫院求診都建議做開腹的肌瘤切除手術,輾轉得知有無創海扶手術,手術後核磁共振影像即顯示明顯的肌瘤壞死,一年之後肌瘤已經縮減到了7公分(約原始體積的三成)。之後開始嘗試懷孕就順利自然懷孕了,於足月產下男嬰。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內視鏡科郭信宏醫師分享的是一位真實的案例。海扶刀適合仍想懷孕的子宮肌瘤患者,且若腫瘤過大、血流多,術前術後若能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治療將會有更好療效。 子宮肌瘤恐不孕 好發40-50歲女性 郭信宏醫師說明,子宮是由內膜、肌肉層和漿膜構成有如海綿的構造,若肌肉細胞突變,造成特別容易接受卵巢荷爾蒙刺激,就有可能形成腫瘤,即俗稱「子宮肌瘤」。40-50歲之後的女性是好發族群,常見症狀有大出血、經痛、頻尿、腹脹、腹痛、便祕、下墜感,甚至肌瘤超過3公分以上就可能造成不孕症。 子宮肌瘤如何治療? 臨床上,會結合影像檢查、抽血檢測和患者症狀,來綜合評估肌瘤是輕、中或重度。一般來說,輕度以止痛藥加上觀察為主,中度則用荷爾蒙抑制藥物,重度則需手術。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 微創手術可不留疤 手術治療患者常擔心手術傷口疼痛並留下疤痕,郭信宏醫師指出,目前微創手術進步飛躍,從原本多孔道,已經進步到經肚臍的單孔手術,傷口隱藏在肚臍內; 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經陰道的自然孔手術,可以做到不留下疤痕,只要是良性腫瘤都可處理。微創手術如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或高科技的達文西手臂手術,都有單孔或自然孔的選項可供選擇。 除此之外,近來還有更新的無創手術,俗稱「海扶刀」手術(HIFU,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其透過超音波聚焦原理,集中能量使焦點(米粒般大小)超過攝氏60度,能消融破壞腫瘤。在術中,患者趴在手術台上,海扶刀的能量由下往上,穿透至患部深部,在焦點之處會產生熱量,但在焦點範圍外的「超聲通道」上的組織都是安全的。 海扶刀保留子宮生育功能 不適合海扶情況須先排除 經醫師評估後,海扶刀適用中度至重度肌瘤、不想有疤痕,尤其是希望保留子宮的患者。與有傷口的手術相比,海扶刀對子宮完整性沒有破壞,後續懷孕更安全。根據全球幾十萬筆海扶刀案例顯示,許多長久不孕的患者治療後,有莫名順利懷孕的趨勢,雖然目前尚無論文數據證實,但醫界有共識對懷孕有助益。 不過,郭信宏醫師坦承,海扶刀有缺點,腫瘤被燒灼後,不會馬上消失,約需花費1-2年讓壞死組織消融不見。且幾種狀況不適用海扶刀,例如腸子位於肚皮和子宮之間,造成聲通道不安全;皮膚曾經多次開刀,疤痕組織明顯;或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血流訊號異常豐富,很「張牙舞爪」,這樣血液會大量帶走焦點的熱量而減低療效。 這些情況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治療效果更升級 郭信宏醫師建議,如果腫瘤血流訊號屬於些微豐富,或術前有超過7-8公分,建議術前先使用子宮肌瘤治療藥物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經藥物縮小之後,若腫瘤仍超過10公分,可能須討論第二次海扶手術以上才能消融乾淨,術後也建議使用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他補充,術前用藥目的是讓腫瘤縮小、血管萎縮; 術後則是減少血流補給,優化手術效果,也避免復發。根據文獻顯示,每天口服1顆,持續3-6個月,腫瘤可縮減至原體積70%,血流也減少,療程加快,且副作用微乎其微;此外,服用黃體素受體調節劑還有一好處是服用7天後,可改善經期大出血,這項好處無論是肌瘤或是肌腺瘤都可適用。 郭信宏醫師提醒,子宮肌瘤患者應與醫師諮詢治療方式,找到中肯的治療建議。若是適用海扶刀,也可評估是否要配合黃體素受體調節劑治療,以達到較好的療效。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怎麼辦? 開刀並非唯一解 *孕婦子宮肌瘤竟20cm 婦科醫師這樣建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69/

太空人血壓研究 有助治療姿勢性低血壓

太空人血壓研究 有助治療姿勢性低血壓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電影中,太空艙穿過大氣層時劇烈震動,太空人因返回地球時受引力影響,血壓過低而昏厥!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一篇研究指出,若太空人每天運動1小時以上,並在返航時接受食鹽水靜脈注射,可降低因低血壓昏厥的風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Benjamin Levine指出,該太空運動方案也可用來幫助姿勢性直立心搏過速症候群(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患者。 太空人返回地球 血壓低易昏迷 根據《CNN》報導,日前全球歡慶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50週年紀念日,而許多太空計畫也促進醫學發展。目前,太空人若在低重力太空環境執行任務過久,乘坐太空船返回地球時,因地球引力激增,常造成血壓過低而昏厥。 這種情況類似許多人坐著或躺下,突然起身時,血液衝至腳底並遠離大腦,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發生昏厥等症狀。Benjamin Levine指出,太空人在太空待越久,昏厥的風險越高。 每天運動、補充體液 預防返航後昏厥 《News-Medical.net》報導,為降低太空人昏厥風險,研究團隊追蹤12名太空人的血壓、心跳,包含8名男性和4名女性,年齡介於43歲至56歲之間,他們在2009年至2013年間在國際太空站度過了6個月。 太空人被要求每天運動兩小時,進行阻力和耐力訓練,預防骨質和肌肉流失,尤其是心肌,並在返回地球後接受食鹽水靜脈注射。Benjamin Levine解釋,太空環境造成體液減少,而返回地球的過程加劇此現象,因此,太空人必須鍛鍊體能以保持心臟大小和功能,並且補充體液來適應地球引力。 研究顯示,透過上述預防措施,12名太空人返航後,都沒有昏厥等不適,顯示預防方案成功。 太空運動處方 有助直立不耐症患者 這類太空研究計畫也可嘉惠地球上的患者,Benjamin Levine提到,這項太空運動處方已經幫助許多姿勢性直立心搏過速症候群(又稱直立不耐症)患者,該疾病好發於女性,症狀發作時可能頭暈,甚至昏厥。 不過這項實驗仍有缺失,包含樣本數過少,以及缺乏沒有使用預防措施的實驗對照組。 參考資料: 1. Exercise in space keeps astronauts from fainting when they return to Earth, study says. 2. Heart-related space research help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low blood pressure. 3. Qi Fu et al. Impact of Prolonged Spaceflight on Orthostatic Tolerance During Ambul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Profiles in Astronauts. Circulation. 2019 Jul 1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1050. 【延伸閱讀】 「癌王」上身別放棄! 化療新藥「胰」路相伴 去墾丁玩中風復發 原因竟是未按時服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36/

莫名出血點、瘀青!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恐腦出血

莫名出血點、瘀青!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恐腦出血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血小板不足10萬要小心 免疫性疾病恐上身 血小板不足,導致皮膚上有紅色斑點或皮下出血,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常見症狀。正常人血液中每微升有15-45萬的血小板,而血小板低下症的患者,每微升卻只有不到10萬。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王建得主任解釋,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發生,是因為身體受到外來環境的刺激,例如病毒感染,造成身體會製造出攻擊自身血小板的免疫性疾病。 五成孩童會自癒 程度嚴重恐腦出血   成年人、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兒童則是好發在2-6歲,五成小孩會在發病後1個月內自行痊癒,一至兩成患者的病情可能持續一年以上。程度輕微的容易皮膚瘀斑、瘀青、流鼻血、牙齦出血;程度嚴重者,例如血小板每微升少於2萬者,就有高風險造成內臟器官自發性出血,千萬別輕忽。 王建得主任指出,自發性出血是指是發生在我們重要的器官的內出血,比如像腸胃道、泌尿道系統,但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腦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 治療方式報你知 近年來醫療進步,大幅提高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美國血液病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也更新了治療準則。第一線治療包括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等,療效不佳時;第二線治療可以考慮血小板生成素(TPO)、anti-CD20單株抗體治療或切除脾臟。不過研究發現,小孩切除脾臟,嚴重感染的風險會大於嚴重出血風險,因此建議作為較後續順位的治療。 王主任表示,在成年人跟兒童患者中,TPO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尤其在兒童,當考慮CD20或是考慮切脾時,應該優先考慮TPO,因為它是相對副作用及風險較低的選項。而TPO目前在台灣上市有兩個產品,一個是口服的,必須每天服用一次;另一個是針劑的,透過皮下注射,好處在於一週只要注射一次,它的作用就是讓骨髓、血小板的生成能力能夠增加。 目前TPO類藥物台灣已有條件的開放健保給付。口服的方便;皮下針劑較無肝毒性跟吸收的疑慮。 莫名皮下出血要警覺 愉快身心有益和平共處 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莫名皮下出血要有警覺,也要了解,現今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各種治療只能預防嚴重出血,不能縮短病程,還是要定期追蹤病情,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放鬆身心、保持愉快心情,與疾病一起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 *洗腎易患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擬鈣劑治療成效佳 *半相合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新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95/

減少化療副作用 胜肽標靶化療法一大突破

減少化療副作用 胜肽標靶化療法一大突破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初期我探究癌症的基因,卻漸感沒意思,因為無法幫助患者,轉而研究治療癌症的方法。」高齡82歲的臺大醫學院病理學科所名譽教授林欽塘談起研究轉折,仍神采奕奕、思慮清晰地表示,為避免化療藥物副作用,他的團隊利用一種微脂體(liposome)來攜帶藥物,並接上特殊胜肽,能夠專一性送至腫瘤之處殺死癌細胞,又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確保藥物的最大療效。 癌症化療副作用大 傷敵也傷己 林欽塘教授回憶學術生涯,他的研究都與癌症有關,起初專注探索癌症的基因,挖掘致癌基因的秘密,但十多年前,他突然覺得原本研究路線「沒有意思」,「因為對已經罹癌的患者沒有幫助,轉而投入尋找治療癌症的方法。」 「全球每年約有10%的病人死於癌症,雖然早期癌症開刀可以治癒,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近晚期,需接受化療藥物治療。」但他指出,化療藥物原理是攻擊快速分裂的癌細胞,而許多分裂較快的正常細胞也會受波及,例如毛囊細胞、造血幹細胞等,出現掉髮、白血球降低等副作用,往往患者因副作用過大必須停止治療,癌細胞便趁機坐大。 胜肽標靶化療法 微脂體載具專車直送 林欽塘教授思考,是否能透過一種「載具」,來攜帶藥物至腫瘤所在之處,且不會傷害正常細胞。他的團隊利用噬菌體呈現的胜肽庫(phage-displayed random peptide libraries)來篩選出特殊胜肽,長度介於12個胺基酸之間,此種胜肽有特異性能結合癌細胞,卻不會結合正常細胞。 根據此方法,團隊首先鑑定出一種胜肽─L胜肽,其碳端(C-terminus)能與8種以上的癌細胞結合,但不會與正常細胞相結合。接著,團隊將L胜肽的氮端(N-terminus)共價鍵鍵結到含有化療藥物的微脂體(liposome)上,另一端仍能與癌細胞結合。透過此方法,就能將藥物帶入癌細胞,而殺死癌細胞。 林欽塘教授還提到,團隊在後續的研究中還篩選出「SP94胜肽」與「PC5-59胜肽」,此2種胜肽都能與癌細胞膜及腫瘤內的微血管細胞膜結合。其後續動實驗更證實,「相較於沒有使用載具攜帶藥物的組別,老鼠解剖後臟器毀損嚴重,而使用載具攜帶藥物治療的老鼠則沒有此問題。」驗證其能抑制腫瘤生長,並降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申請國際專利 多國邀請演講 該胜肽標靶藥物研究已取得國際專利,獲得全球學術單位肯定。林欽塘教授說,光是去年就有42個國家邀請他針對此題目演講,今年也有20多國力邀,但礙於時間、體力有限,他僅能割捨不少國家,在能力範圍內多與各國專家交流,語氣中透露出惋惜。 林欽塘教授回憶,曾有幾個國際藥廠聽完他的演講,都對此胜肽標靶很感興趣,但礙於他正與台灣生技公司合作,因此都委婉回絕了。不過目前台廠自主研發資金募集不易,計畫暫時中斷,他已準備去他國發展,繼續追尋治療癌症的旅途。 【延伸閱讀】5.5公分肝癌大腫瘤 一二線標靶治療有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40/

去墾丁玩中風復發 原因竟是未按時服藥

去墾丁玩中風復發 原因竟是未按時服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原本應該是一場開心的旅行,沒想到卻因疏忽釀成中風悲劇。一名年約60歲阿伯曾中風,但復原狀況不錯,便與親友四處遊山玩水,有次安排墾丁旅行,原本規律用藥預防中風復發的他,認為只有三天兩夜,沒用藥應該沒關係,因此沒帶藥出門,沒想到旅程進行到最後一天,竟中風復發,親友緊急送他到當地醫院急診,經過一番波折,終於轉診至台大醫院繼續接受救治,所幸撿回一命。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力凱指出,腦中風分為缺血性(也稱腦梗塞)與出血性中風(也稱腦溢血),其中缺血性中風病例約占8成,一旦中風過,再度中風的機率會大幅升高。當再度中風,不只症狀加重、失能機率增加,死亡風險也直線上升,對中風患者而言,預防中風復發,可說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控制風險因子 預防中風復發 預防中風復發主要分為「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規律服用預防中風復發藥物」兩大方向。蔡力凱醫師分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運動習慣、情緒壓力等都會影響中風發生機率,過去曾中風的病患,若合併三高問題,飲食上就得視情況少鹽、少油、少糖,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改變飲食,中風風險因子才能有效獲得控制。 目前臨床上,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為主要用來預防缺血性中風復發的治療,幫助保持血液循環通暢,以減少中風復發風險。而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斯匹靈及其它相對較新型的抗血小板藥物。如果病患合併特定的心臟疾病,則會考慮使用抗凝血劑。   ▲蔡力凱醫師提醒,改變生活習慣、規律用藥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避免中風復發。 精準用藥 腸胃較不會受影響 蔡力凱醫師表示,阿斯匹靈是傳統的抗血小板藥物,可有效預防中風,不過約1、2成的患者用藥後可能會產生胃痛、火燒心等腸胃不適症狀,或出現腸胃出血,更有人嚴重到解黑便,年長者因腸胃道較弱,產生上述副作用的機率更高。相較之下,較新型的抗血小板藥物相對比較不會引發腸胃不適副作用。無論使用哪款藥物,都得經醫師專業評估,醫師會視患者情況給予適當藥物,才能有效預防中風,並避免副作用干擾生活品質。 蔡力凱醫師叮嚀,曾中風的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停藥兩、三天應該不會有事,臨床上也曾遇到民眾出國沒服藥,結果在國外中風,治療、轉診就顯得更棘手。另外,民眾出現藥物副作用,一定要和醫師討論,三高等問題也要穩定控制,以擺脫中風復發夢魘。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85/

「癌王」上身別放棄! 化療新藥「胰」路相伴

「癌王」上身別放棄! 化療新藥「胰」路相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8歲男子因持續感到腹脹、食慾不振,三個月內,體重掉了快三公斤,前往腸胃科就診。醫療團隊檢查發現,男子其實已是胰臟癌晚期,且癌細胞還轉移到了肝臟,無法透過手術根除。但男子正值壯年,家中又有三名年幼子女嗷嗷待哺,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高強度化療,爭取一線生機。他歷經三個多月的治療後,胰臟與肝臟的腫瘤都明顯縮小,「配合治療還是有機會控制疾病,說不定還有機會動手術切除腫瘤。」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官鋒澤談到這名患者病情的顯著改善時,難掩振奮之情。 患者年紀大、症狀不明顯 癌王存活率僅6% 胰臟癌五年存活率只有僅僅6%,「癌王」封號並非空穴來風。官鋒澤說,胰臟癌相較於其他癌症,存活率之所以偏低,主要可歸咎於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且難以早期發現。其症狀依腫瘤所在位置有所不同,如腹脹、體重減輕、黃疸、右上腹不明腫塊或疼痛、茶色尿、糞便呈白蠟狀或浮油等,但由於這些症狀大多缺乏特異性,經常容易被忽略,加上胰臟位於腹腔深處,檢查不易,都使得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 晚期患者難手術 健保化療續命   官鋒澤解釋,手術切除腫瘤是唯一讓胰臟癌患者有機會痊癒的治療方式,但因為難以早期發現,患者確診時可能已經有肝臟或腹膜等部位轉移,且胰臟周邊的血管系統複雜,加深手術難度,使得只有不到兩成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 而無法接受手術的病人,則多以接受全身性化療為主,除了溫和的第一線治療外,可改善患者食慾不振與疼痛的狀況外,現在也有第二線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可增加疾病控制率跟存活機率,臨床試驗更證實可延長亞洲患者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 不必對化療卻步 搭配藥物可降副作用 「雖然胰臟癌目前的治療選項不多,但經過好的選擇,還是可能出現較好的預後。」官鋒澤指出,許多病人都對化療有錯誤認知,認為其毒性強,會造成嚴重掉髮或噁心嘔吐,但其實透過醫病溝通,搭配其他藥物,就可有效降低副作用,如前述患者就對化療適應良好,生活品質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鼓勵患者不必對化療卻步,還是積極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38/

藝術植髮 打造熟男美形好感度

藝術植髮 打造熟男美形好感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擔心掉髮害票房? 小提琴家靠藝術植髮找回舞台自信 49歲的洪先生是位知名小提琴家,二十年前出現掉髮困擾,原本想嘗試植髮手術,但看到傳統植髮手術後不自然的髮際線,便打消了念頭。最近看到自己音樂會表演照片,驚覺髮際線幾乎退至頭頂,自信心大受打擊,決定接受藝術植髮,期待能以煥然一新的樣貌在舞台上發光發熱! AI機器人+藝術植髮 打造術後自然美形 皮膚專科美容醫學診所院長黃柏翰醫師表示,男性掉髮成因主要是遺傳,而女性則以缺鐵性落髮及產後的休止期落髮較為常見。目前台灣的植髮手術水準愈來愈高,現在更將植髮技術藝術化,結合AI植髮機器人及藝術植髮概念,藉專業醫師美學素養進行髮際線分析,充分評估患者術後頭髮密度、髮流走向,再搭配AI植髮機器人取髮後,依先前設計完成植髮,達到個人化自然髮際線效果。 引入AI植髮機器人 用藝術植髮造福國內外求診患者 黃柏翰醫師指出,此次特別引入藝術植髮手術,除了就近服務南台灣民眾,也希望外縣市甚至遠從海外前來求診的患者,能獲得最新穎、完善的植髮技術。針對異常掉髮的預防,黃柏翰醫師提醒,若是發現掉髮數量超過200根,或發現頭髮有明顯稀疏情形,就應懷疑是異常掉髮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利釐清掉髮原因、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遠離掉髮帶來的禿頭困擾。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25/

醫藥電商一站式服務 創造藥局、廠商雙贏

醫藥電商一站式服務 創造藥局、廠商雙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老闆,我想買XX藥…」、「我們藥局沒進貨,目前沒這款藥,需要幫您查一下,看能不能調貨。」在某些地方藥局,因為市場規模較小,導致藥物品項不多,當地民眾想買特定藥物,非常不方便,隨著創新醫藥電商平台的興起,上述現象將有重大轉變。 電商助社區藥局突破困境 藥師回歸專業 目前新興的創新醫藥電商平台已成為藥局發展重要助力,以知名醫藥網為例,已擁有超過3,600間藥局會員,加上連鎖系統藥局,服務範圍幾乎遍及全台。 新興電子商務董事長連瑞猛自1979年即在藥局執業,曾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全國藥師公會理事長與衛福部健保委員,對台灣醫藥體系發展與社區藥局的營運不易有很深刻的觀察與省思。他表示,當社區藥局藥師身兼經營者,面對藥品進銷存管理、商品陳設、調劑處方、銷售、藥事與健康照護服務等,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非常辛苦。 「社區藥局就像是一個國家的健康櫥窗。」連瑞猛董事長為協助社區藥局突破層層營運困境,成立採購醫藥網電商平台,秉持「兆耀社區、福利藥局」的理念,其團隊不僅致力成為全台最大醫藥電商平台,凝聚各地社區藥局的消費力量,也與國內外超過 400 家藥廠及生技、保健、美妝產業合作,提供更優惠的線上商品、讓藥師得以回歸專業藥事本位。   ▲2019生技展會場,採購醫藥網服務人員對前來諮詢的藥局藥師提供許多專業建議。 電商與廠商攜手 拓展業績更省力 不僅社區藥局需面對重重挑戰,不少藥品、保健食品或美妝產品廠商也面臨通路經營不易、自行拓展實體藥局通路曠日費時等困境,無法獨自完成所有銷售、行銷服務。此外,將商品交付於消費者,需花費相當高的通路建構成本,而藥局收款及呆帳風險、人力自行收款成本高等,也常造成營運困擾。當廠商妥善運用醫藥電商平台力量,這些問題有機會迎刃而解。 知名電子商務公關發言人孫睿芯指出,透過醫藥電商平台,等於與全台藥局會員成為協力好夥伴,藉由藥師的專業推薦,消費者更能買到適合的藥品、產品,廠商也能更貼近目標市場需求。不只如此,該電商與合作金庫合作,廠商不用擔心收款及呆帳風險,人事成本與開銷也大幅降低,有最強的後盾與保障。 亞洲生技大展 提供一站式服務 亞洲生技大展(2019 BIO Asia-TaiwanExhibition)於7月25日至28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該電子商務也共襄盛舉,本次參展亮點在於其團隊針對生技、醫藥、保健與美妝產業廠商與全台藥局會員等所提供的整合行銷服務。此外,合作金庫的支援,也能協助廠商改善收款、呆帳風險問題,提供廠商更多金流保障。 另外,此電子商務合作夥伴包括國內外知名藥廠與頂尖生技、保健、美妝產業廠商,廠商得以實現全通路零售目標,也可快速拓展市場至全台實體藥局,讓線上、線下人潮互導,同時也可進行網路、門市交叉銷售。   ▲2019生技展會場,採購醫藥網舉辦宣導活動,現場廠商、藥師與民眾迴響熱烈。 孫睿芯提到,透過將全台藥局與國內外超過 400家藥品、生技、保健、美妝產業廠商進行串接,整合線上、線下,運用科技結合合庫金流、物流與資訊流的新零售商業模式,搭配一站式服務,協助廠商與藥局省去中間利潤與權益層層剝削,落實「社區藥局照護於社區民眾」目標。同時也提供藥品、保健食品、用品廠商一條全新通路選擇。最終願景在以人為本,造福社區民眾。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15/

別讓「咀嚼」影響你! 人工植牙正夯

別讓「咀嚼」影響你! 人工植牙正夯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牙口咀嚼力跟生理健康息息相關,牙齒咬合、磨碎食物,人體才能吸收各種營養,所以缺牙要治療,不只找回健康帶來自信微笑,社交也更無障礙。 缺牙要治療 找回你的咀嚼力! 雙和醫院牙科部黃茂栓主任表示,如果是缺牙,可以做假牙治療,一般為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固定假牙有時可能會破壞好的自然牙,把它磨小、做牙橋等等;而活動假牙,咀嚼力量可能就會比較差,假設一般自然牙咀嚼力量是100%,那活動假牙可能只有15-20%,而且每天都要穿戴,又可能產生很多咀嚼不良或是不穩定搖動、常跑保養的情況。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就是人工植牙。 人工植牙術不傷自然牙 術前評估很重要 人工植牙治療,適合單顆、多顆到全口無牙患者,除了不會損傷周邊正常自然牙,也提供更好的穩定度。視個人情況,應與醫師溝通治療計劃,例如鼻竇及下顎齒槽骨神經構造,對植牙植體配置就會有影響,生理狀況評估也很重要。 黃茂栓主任指出,如果說患有糖尿病、年紀比較大或是骨質疏鬆的病人,要做人工植牙,都要特別評估,尤其是要做雙磷酸鹽治療的部分,如果沒有注意,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植了牙,都可能會造成骨壞死。另外,若是有口腔牙周病,必須先治療好,因為牙周病的細菌也會影響到植牙,如果牙周炎沒有控制好,植牙後也會產生植牙炎等疾病,造成植牙的失敗。 改善咬合力!新式植體成功率達98% 醫師舉例,曾有病患以活動假牙治療後牙區缺牙問題,但咬合力不足,後來加上人工植體補強,牙口能力因而改善。隨著各式植體的推出,民眾也有了更多選項,甚至有新式植體,不只具備高度穩定性,手術成功率還達到98%。 黃主任分享,像是文獻中常常拿出來被比較的幾個品牌,其實就算是穩定度較高的植體,是被大家所接受的品牌。有關品牌的選用,建議病患可以跟醫師詳細討論,看看植體在臨床上,是否有超過20、30年的使用歷史?或是新上市的植體廠牌,都是可以去被驗證、考慮的一環。 維護保養用更久 知悉植體廠牌添保障 植牙前一定要諮詢專家,找出最合適的植體,降低植牙風險。醫師說,植牙後也要注重清潔,定期回診保養才能用得持久,還要知道自己選擇的植體廠牌,以便未來到其他地區需要保養維護時,仍有相關資源維護,增添多一重保障。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10/

爆菊影響房事?! 藥師分享有「痔」無恐撇步

爆菊影響房事?! 藥師分享有「痔」無恐撇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0歲出頭男性因房事不順,多次前往藥局購買壯陽藥,期盼能重振雄風。藥師見他才正值壯年就有此需求,不禁關切,一問之下,才發現這名男子是因為放任痔瘡出血,引發慢性貧血,持續好幾個月下來,竟連性功能都受到影響。藥師建議男子使用口服靜脈活化劑一個禮拜解決痔瘡問題,痔瘡好了,「不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痔瘡其實是一種靜脈曲張 患者難為情不敢就醫 讓人坐立難安的痔瘡,是許多人說不出口的痛。痔瘡初期症狀多為肛門搔癢或便秘,「很多人都很會忍,拖到都流血了,實在疼痛難耐,才願意尋醫求診。」連鎖藥局藥師余和泰指出,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纖維攝取少、飲水不足導致便秘,再加上長時間久坐,都使得痔瘡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深受痔瘡問題所苦的年輕族群,大有人在。 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其實痔瘡就是靜脈曲張的一種,都是久站久坐使得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血管擴張變形的疾病,只是病灶部位不同,若發生在腿部,即稱為靜脈曲張,而若發生在肛門附近,則為痔瘡,讓多數患者羞於求診。 口服靜脈活化劑 解決痔瘡新選擇 余藥師分享,一般民眾面對痔瘡發作,容易因為覺得難為情,不想到醫院排隊求診,大多是到鄰近藥局購買藥物。通常建議患者可使用外用藥膏,如類固醇及局部麻醉劑等成分來減少疼痛;並搭配口服靜脈活化劑來確實解決肛門的靜脈曲張問題,其成份為來自天然日本槐樹的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的效果,可對症下藥,透過增加血管張力,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症狀的速度較其他口服藥快速,三到六天就能改善急性痔瘡所帶來的不適,若持續服藥一個月以上,腿部靜脈曲張的問題也可得到緩解,口服靜脈活化劑讓靜脈曲張的問題再也不是只能治標。 改善痔瘡除吃藥外 改變飲食才能有「痔」無恐 余藥師建議患者,若處於痔瘡急性發作期,除尋求藥物改善症狀外,還可使用免治馬桶、減壓坐墊等器材,降低患部受到刺激的次數,以減少不適;同時也提醒民眾,即使有藥物幫忙,還是得透過改變生活飲食習慣,才有機會徹底根除痔瘡問題。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01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