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壞膽固醇頻頻塞血管 用藥降脂續命

壞膽固醇頻頻塞血管 用藥降脂續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血路不通,全身器官很容易「整組歹了了」!一名年約60多歲阿伯,10年前就裝了支架,但後續卻沒有積極接受藥物治療,導致心血管與周邊血管平均每一、兩年就堵塞一次,血脂指數一直無法達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研判,是因為血脂過高造成,為了降低血脂使用新治療策略,搭配衛教與飲食、生活習慣調整,血脂指數終於大幅下降,治療2年來,患者的血管始終維持通暢,不再阻塞。 壞膽固醇降不下來 恐心肌梗塞 當一個人血脂過高,最怕的就是出現心肌梗塞,而LDL(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更與心肌梗塞風險息息相關。 黃群耀主任表示,心肌梗塞風險與血脂、血壓、血糖等三高指數相關。若要預防心肌梗塞,需要從多面向介入,最具效益方法之一,就是嚴格控制LDL指數,研究顯示,LDL指數每下降30mg╱dl,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便能減少20%-30%,維持血脂健康標準,便能降低7、8成心肌梗塞風險。  近年來,歐、美醫界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糖尿病等族群,制定新的LDL標準,若為急性冠心症候群患者,LDL需控制在70 mg╱dl以下,若急性冠心症合併糖尿病,LDL標準更要考慮設在55 mg╱dl。 新針劑用藥策略 幫助提升治療效能 黃群耀主任說明,史他汀類(Statin)、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降血脂藥物,僅能降低4-5成,對於患者LDL高達200mg╱dl以上,或對傳統高血脂用藥有嚴重副作用、反應不佳,治療便陷入瓶頸。所幸隨著新一代降血脂藥物PCSK9抑制劑問世,高血脂治療效能可望進一步提升。 研究發現,PCSK9抑制劑新型降膽固醇藥物可增加肝臟對於LDL的代謝,可大幅降低血中50-70%壞膽固醇,讓9成高血脂患者達標(<70mg/ dL)。研究同時證實,LDL過低,並不會造成身體負面影響。 透過多方努力 病友更有機會達標 黃群耀主任叮嚀,高血脂病友不僅需要規律用藥,也要注意飲食、運動,更要戒菸。北醫附醫高血脂治療團隊提供完善醫療照護,積極衛教鼓勵患者規律用藥,並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幫助病友以更有智慧的方式達標,遠離心肌梗塞威脅。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81/

學習障礙、社交困難 苦於「微聽損」

學習障礙、社交困難 苦於「微聽損」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聽損分輕重 聽不清楚障礙多 聽損就像近視有輕重程度之分,助聽器矯正能協助聽清楚外界聲音,但程度較輕的「微聽損」容易被忽略,可能會造成小朋友語言學習障礙,或是成人的社交困難。丹麥資深聽力師Nishat Fatima指出,一般人能聽得見10dB以下的細微聲音,若是只能聽得到10-20dB以上的聲音,就會被歸納為微聽損狀態。 以為上課不專心 微聽損要聽清好吃力 微聽損者可能常被認為是上課不專心所以聽不清,或是聽不清尾音而誤解語義,有人甚至成年後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有微聽損,難怪在嘈雜環境下要聽清楚,特別吃力。 Nishat Fatima表示,因為小孩從零開始,並沒有學習的參考框架,且他們的語言學習力還處於持續發展階段,所以能夠聽得一清二楚,聲音對他們而言很關鍵。對小孩而言,就算是微聽損,日後也可能對學習發展造成顯著的不良影響。如果發現有微聽損狀況,只要發現聽覺上有一些吃力,或是覺得很有挑戰性,就應該尋求專業的協助。 別怕外界眼光 助聽器日益小巧選擇多 許多聽損者害怕外界眼光,遲遲不願及早配戴助聽器矯正,但其實現在的助聽器越做越小巧,選擇多元,甚至有最新科技模擬大腦全方位聽覺,更有助於患者從雜音中分辨語言。 助聽器業者國際業務副總Søren Høgsberg說,這種最新的助聽器科技具備強大的運算速度來分析配戴者所處聲音環境,在360度環繞聽覺設定中過濾雜音,讓配戴者所聽到的聲音更具體,改善一般助聽器較人工的音質,當聲音減弱就會聽不清旁邊、後方聲音的情況。 歐美聽力矯正普遍化 追求所愛無障礙 相較台灣,歐美民眾更能接受聽力矯正,認為助聽器就像戴眼鏡一樣的生活輔具。聽力師呼籲民眾,發現聽力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儘早做聽力檢查,別再因聽力問題而出現社交障礙或被迫放棄熱愛的活動事物。 【延伸閱讀】 *33國際愛耳日 艾怡良愛耳畫聲音 *聽損失智風險增5倍 藝人阿西:大聲吼不自覺引誤會 *雙側植入電子耳復健佳 0至60歲成效都驚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26/

痘疤燒燙疤有救 醫學雷射UP再升級

痘疤燒燙疤有救 醫學雷射UP再升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燒燙傷就像難以抹滅的痕跡,即使痛苦過去,傷疤也會時刻提醒那場惡夢真實的存在過,而大面積燒燙傷患者,更要面臨不斷的植皮、換藥、復健,凹凸不平的疤痕攣縮即使穿上了壓力衣,仍無法使其完全平坦;不過,醫美科技的不斷更新,推陳出新的傷疤治療科技,已為許多燒燙傷、疤痕困擾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UP雷射誕生 治療痘疤大突破 皮膚專科醫師盧靜怡院長提到,早期很多的雷射治療雖然可以做到一些疤痕的改善,不過能量最多也頂多治療到皮下1.5mm的真皮層,因此對於一些纖維化的疤痕組織、攣縮的疤痕都無法做更深度的治療;所幸Ultra Pulse雷射(又稱UP雷射)的誕生,UP雷射的治療深度可達4.0mm(皮下脂肪層),且0.08毫秒的極短秒脈衝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精準的擊發減少熱傷害,改善反黑的狀況,可說是治療痘疤的大突破。 燒燙傷及重度毀容 UP雷射治療重獲新生 UP雷射也是美國軍方醫院、燒燙傷中心指定使用的雷射機種,治療許多的嚴重燒燙傷患者皆有不錯的評價,更幫助許多燒燙傷及重度毀容患者找回自信,英國名模Katie Piper遭前男友潑酸導致多處灼傷,經歷上百次手術及多次的UP雷射治療,重獲新生! 八仙塵暴傷患 UP雷射找回自信 除此之外,UP也治療許多八仙塵暴的傷患。盧靜怡院長表示,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科技幫助我們改變現在,因此診所引進了UP雷射除了醫美的痘疤、毛孔治療,也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患者重拾自信,改善疤痕帶來的侵擾。因為UP雷射的治療較深,建議經由專業的皮膚科醫師操作及評估。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就 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46/

腳踝扭傷靠自癒? 恐讓關節跟著遭殃

腳踝扭傷靠自癒? 恐讓關節跟著遭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 相信不少人都曾有過腳踝「翻船」的經驗,若能把握「RICE」的原則: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壓迫)、E-Elevation(抬高患肢),大多數人都有不錯的恢復狀況;但骨科醫師提醒,門診不乏腳踝扭傷者,因處理不當導致關節慢性不穩定甚至疼痛,建議傷者應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切勿一味尋求跌打損傷接骨師之推拿治療而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遺憾。 腳踝扭傷別輕忽 嚴重恐患關節炎 安南醫院骨科姜典佑醫師表示,腳踝周遭的韌帶結構簡單可分成內側和外側兩部分,內側叫做三角韌帶,外側可分成「前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通常內側韌帶比外側強壯,也因此外側韌帶比較容易受傷。 一旦外側韌帶受傷治療不當,踝關節就有可能因慢性不穩定造成疼痛,長期下來,負重受力變得不平均,更有可能造成關節炎情況。 如何判斷腳踝是否慢性不穩定 姜典佑醫師指出,一般可用前拉測試和內翻測試來檢查,再輔以關節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一旦診斷是韌帶損傷造成慢性不穩定者,姜典佑醫師強調,因為韌帶品質不佳已無法做直接修補,就必須依靠周邊的支持帶,或是從關節囊縫到腓骨做重建手術,甚至自體韌帶重建。 腳踝緩解運動 2動作讓扭傷OUT 若腳踝扭傷,其實可自行在家簡易復健,復健科主任葉典松醫師分享,患者可嘗試以交互單腳站立30秒,或是用受傷腳踝懸空寫英文字母,藉此活動復健受傷腳踝各部位,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復健動作均須主治醫師同意後再進行。 【延伸閱讀】喝完酒狂飆車 「躁症」發作險釀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64/

連假期間瘋醫美 五合一隱痕眼袋術夯

連假期間瘋醫美 五合一隱痕眼袋術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連假期間很多人會選擇出門旅遊到處走走,但在現今「臉讚文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愛美民眾會在連假期間至醫美診所進廠維修。整形醫美診所院長黃仁吳醫師表示,國人對醫美整形的接受度逐年提升,門診中,又以詢問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為大宗。 眼袋非中老年專利 作息不良30歲前也會提早報到 再有靈氣的雙眼,只要掛著一對大眼袋與凹淚溝,看起來就會顯得衰老疲憊,即使化了妝也難以修飾。黃仁吳醫師門診時觀察到,民眾普遍來說共同的想法都是希望能變得更年輕;因此,不影響原生外貌、術後視覺效果減齡有感的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便深受輕熟齡以上的族群歡迎。 黃醫師進一步提到,眼袋形成原因可能是天生遺傳、體質影響,或是因老化而眼瞼鬆弛無力,加上臉頰組織下移等影響造成;另外,經常熬夜、離不開手機、菸酒過度的人,也都容易提早產生眼袋。而眼袋和臉頰的交界處容易形成淚溝,若眼袋合併有淚溝的狀況,亦能以新式的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來一併改善。 ▲結合傳統眼袋手術優點,新式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疼痛感低,術後無須拆線且傷口隱痕,隔日即可上班。 正宗五合一隱痕眼袋術式 開創眼袋手術新紀元 深耕眼袋手術多年的資深整形外科醫師黃仁吳表示,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眼袋,傳統手術大多分為「內開式手術」及「外開式手術」,但在醫師精湛術式的發展下,新式五合一隱痕眼袋引領了眼袋手術走向全方位手術的新紀元。 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結合了傳統眼袋手術的優點,除了能去除眼袋,同時能將抽出的眼袋脂肪細緻回填至凹陷淚溝,讓下眼眶更飽滿平順,還可同步將筋膜緊緻固定,一併處理眼周老態問題及預防眼袋再度復發。手術過程約1.5小時,搭配特殊減痛麻醉方式,可大幅降低病患疼痛感,術後無須拆線且傷口隱痕,除了隔日即可上班不影響作息外,病患在居家照護上也更為方便。 ▲進行任何醫療行為前,術前完善的醫病溝通相當重要。 醫美防糾紛 慎選醫師安心有保障 黃醫師進一步提醒,新一代五合一隱痕眼袋手術的技術門檻高,目前坊間醫美診所林立,用類似手術名稱宣傳也不在少數,消費者要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整形外科醫師,並在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的溝通,方能使眼袋手術效果達到符合心理預期的減齡作用。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07/

避免淪為腸老族 排便暢快是關鍵!

避免淪為腸老族 排便暢快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飲食習慣不良活動量少 易淪為腸老族! 現代人普遍飲食習慣不良,再加上平時活動量少,多重因素下,久而久之消化道機能就會變差,蠕動也會變慢,排便因便便又乾又硬,易導致排便不順暢,加上現代中/老年人普遍生活習慣不佳,睡眠品質不好,若隨年齡增長消化道機能降低,腸道老化變快,將導致營養吸收不良,身體健康不佳等狀況,該如何才能在日常及生活習慣中,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與營養攝取,避免淪為腸老族呢? 1水/2纖維/3排便 維持健康好習慣 在日常保養習慣上,早晨起床除每天一杯溫開水外,在一整天的飲食上也應多攝取纖維質含量高的蔬果,並持續養成每日保養及養成良好排便的習慣,消化道健康了,相對再營養攝取上也會較佳。在補給品保養上,保健食品業者也建議,由於需持續每日保養,建議不挑選含瀉下成分的補給品,以避免長期以拉肚子清腸道的方式,導致常態性腹瀉,建議改由平衡消化道好壞菌叢環境及補充膳食纖維的方式,例如俗稱黃金三角元素的乳酸菌+酵素+纖維等相關元素,保持每天排便順暢的習慣.當然也可以搭配動作來讓幫助腹部放鬆,例如:腹部按摩或是調整呼吸方式改由腹部呼吸,最後還是保持充足睡眠及適當的運動習慣,才是維持健康的法門。 腸胃保健12原則 1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溫開水有助於淨化與蠕動 2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果 3每餐只吃八分飽不暴飲暴食 4補充乳酸菌+酵素+纖維來維持消化道正常機能 5利用按摩幫助腸胃蠕動 6腹式呼吸放鬆腹部肌肉 7養成定時每日排便習慣 8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9放鬆心情避免精神緊繃 10減少肉類攝取 11戒菸、戒酒改善不良習慣 12適度的運動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709/

貿然停藥不到3天 馬上二度心肌梗塞...

貿然停藥不到3天 馬上二度心肌梗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什麼藥那麼重要,讓急性冠心症高風險病友一旦不規律服用,很可能就心肌梗塞、腦中風?醫界公認,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真的很重要!一名心肌梗塞患者在心血管裝設支架後原本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但因為身體不舒服而貿然停藥,沒想到停藥不到3天便二度心肌梗塞,且情況比之前更嚴重,治療非常棘手,連醫師也頭痛。 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都屬於急性冠心病,代表心血管受到血栓堵塞。一旦發生急性冠心病,嚴重甚至致命。 規律用藥 幫助血液循環保通暢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宋思賢指出,像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或者曾中風、心肌梗塞的病友,都是急性冠心病高風險群。一出現血栓,血栓進入大腦,就產生中風;跑進心臟,則引起心肌梗塞。尤其是上述剛接受支架置放手術的患者,若未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則更容易產生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想預防血栓,就得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使血液較不會凝結成塊。 國際醫療指引建議,急性冠心症患者必須採雙重用藥策略,持續服用阿斯匹靈與其他類型抗血小板藥物一年,才能有效減少復發風險。不過有的患者凝血或腸胃道功能較弱,服用阿斯匹靈後便產生腸胃道出血副作用。尤其年長患者更要注意,出現腸胃道出血時,可能引起解黑便、腹痛、腹部不舒服等症狀,或是出現胸悶、喘等副作用,記得要及時和醫師反應。 亞洲人易出血 用藥更要謹慎 此外,不少研究顯示,亞洲族群因體質、基因因素,使用部份抗血小板藥物較常產生出血副作用。宋思賢醫師分析,目前有一些新的抗血小板藥物可供選擇,有些藥效雖然很強,但出血機率較高,亞洲人用藥更要慎選。 當患者需要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卻面臨出血風險時,該怎麼辦?宋思賢醫師對此表示,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會考慮將阿斯匹靈減至有效最低劑量。從利弊風險分析來看,亞洲人因較容易出血,所以在選擇第二種抗血小板藥物時可以選擇較不易出血、副作用少、適應症廣的藥物,以有效預防急性冠心症復發並同時減少出血副作用的發生風險。 不過,宋思賢醫師也強調,患者用藥出現不舒服症狀,一定要回診,和醫師討論後續用藥策略,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減藥,以免心肌梗塞釀成悲劇。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551/

過敏兒「啾」不停! 保護呼吸道很EZ

過敏兒「啾」不停! 保護呼吸道很EZ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目前過敏兒的比率日增,加上空氣品質不佳,氣管與鼻腔都是呼吸道的一部分,鼻過敏若未受控制又併發氣喘,易使氣喘更難控制。醫師建議按照醫囑使用藥物、清潔環境著手,減少過敏疾病發作。 過敏性鼻炎 基因與環境為2大因素 高雄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李建賢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兒童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當鼻黏膜接觸到過敏原後,體內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細胞誘發鼻黏膜發炎,使鼻腔粘膜受到外界刺激,進而產生一系列呼吸道發炎反應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等。李建賢醫師補充,過敏性鼻炎的發生,除與環境息息相關外,基因遺傳更是一大因素;倘若父、母親其中一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孩子出現過敏性鼻炎的機率約3成,而若父、母親二人均有過敏性鼻炎,孩子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機率則高達7成。 鼻過敏與氣喘關聯大 積極控制減緩惡化 根據研究指出,氣喘患者中有78%合併有過敏性鼻炎,而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則38%合併有氣喘。李建賢醫師說明,氣喘是因過敏原及外界刺激因子刺激,所引起呼吸道的過度反應,其與過敏性鼻炎皆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發炎,兩者在疾病表現與處置上都有關聯性,而鼻過敏與氣喘同為呼吸道慢性炎症反應,但因其所處之上、下呼吸道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症狀;當氣喘病人合併有過敏性鼻炎,但未獲得控制,將使氣喘惡化,提高就醫及用藥的機會,因此積極控制過敏性鼻炎可有效減少氣喘發作的頻率。 吸入性類固醇迷思多 適當使用助減緩不適    李建賢醫師強調,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的藥物,包括吸入性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局部鼻腔皮質類固醇噴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等;局部皮質類固醇是目前抗過敏性發炎的最佳治療方式,而口服抗組織胺及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的使用,則可減輕合併有過敏性鼻炎與氣喘者的症狀;此外,現今局部類固醇藥物是被證實具有足夠安全性的藥物,經醫師評估後,適度使用有助控制過敏,民眾不需太過擔心。 調整過敏體質 補充魚油維持免疫系統平衡 過敏是一種發炎反應,因此與免疫系統密不可分,當免疫系統失調,便容易因環境中的物質而引起過敏反應。李建賢醫師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強化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提高消化道的防禦能力,避免病原體侵入並調節免疫力,以減少過敏反應,而目前補充益生菌在對呼吸道過敏方面,少部分文獻顯示有正向效果但確切助益仍待進一步證實;此外,補充含維生素A、C、D的深色蔬菜、水果和適量的魚油,以及富含Omega-3與Omega-6食物,可調解節過敏的發炎反應,同時有助於減緩氣喘症狀。   過敏性鼻炎難根斷 隔絕過敏原可調控 預防過敏性鼻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李建賢醫師提醒,保健食品雖能輔助減緩過敏性鼻炎以及氣喘症狀,但效果仍無法取代藥物,最重要的還是應遵循醫囑,並透過改善居家環境,如定期清理家具、棉被,以防止塵螨、灰塵等過敏原;當空汙嚴重時,盡量避免外出,以降低氣喘與過敏發生頻率,同時減緩發作的嚴重度;另外,鼻腔每天都須過濾大量的空氣汙染物,因此每天使用溫生理食鹽水,搭配洗鼻器清洗鼻腔,也能減輕鼻過敏帶來的困擾。   【延伸閱讀】 *自由基走開! 抗氧化好朋友居然是「它」 *空汙來襲咳不停 呼吸道保護看這裡 *讓免疫力UP UP! 補對營養流感不來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65/

鼻形不是複製貼上!陳世翰醫師:符合整體美感這樣做

鼻形不是複製貼上!陳世翰醫師:符合整體美感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眼要能讓對方抓住目光焦點,除了有雙神采大眼,於全臉位置正中間的鼻部亦是能讓目光聚焦的重點部位,可充分展現一個人外表所呈現出來的氣質與個性之特徵。因此,鼻部整型也就讓想要改變外表、提升顏值的人,列為首要調整部位。然而,好看的鼻子沒有一定的鼻形範本,更沒有高度、挺度標準,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陳世翰表示,整體的精緻和諧才是較自然的美感守則。 追求鼻形自然協調性 首重五官平衡調整 陳世翰醫師指出,想要讓整臉看起來五官輪廓深,並非只是一昧地追求高聳挺鼻。手術前應先綜觀全臉條件,從額頭、眉骨、顴骨到下顎骨都是評估範圍,掌握各部位間的相對影響關係,著重調整五官比例平衡、整體和諧美感,才不會術後顯得鼻子格外突出或與其他部位產生失調感。 鼻形美學 從三個角度觀察 對此,陳世翰醫師進一步說明,鼻形主要以三個美學角度觀察: ㄧ、對稱:以鼻背為中心,觀察左右兩側鼻側寬、鼻翼飽滿度、鼻孔大小、形狀是否對稱一致。 二、比例:依據全臉高度、寬度,考量五官在全臉的個別比重。例如,眼睛比例在整臉視覺上較大,則相對鼻形大小也就較不適合太過短小。 三、和諧:綜合對稱、比例關係,鼻部整形需要考慮鼻子與其他五官及整體臉型的搭配柔和感。例如鼻頭至鼻基點的高度在整臉上是否過於突兀?鼻形搭配全臉看起來是否有修飾的效果?會不會太男性化? 避免失去個人特色 隆鼻手術不是鼻形複製 總結以上所述的三個美學重點,隆鼻手術不是單一審美以明星或話題流行風潮的鼻形去複製,而必須是從每個人原始鼻子的高度、長度、寬度、弧度及角度規畫,讓鼻樑增高同時能維持弧度流暢,兼具合理的寬度,再根據個人的五官、臉型和氣質等特點,進行設計和綜合的調整改善,以避免失去個人特色,甚至是破壞整體和諧性。 隆鼻手術成功關鍵 醫師臨床經驗與專業判斷 陳世翰醫師提醒,醫師的臨床執刀經驗與專業判斷性更是關乎隆鼻手術是否成功的重要關鍵。透過每個個案的不同條件狀況,規劃符合需求的調整效果,觀察鼻部與其他五官部位的外型差異及連動關係,給予專業的建議,並要熟悉能針對條件狀況選擇假體材質、術式,才能使術後鼻部的形態能夠達成調整的預期目標且又能自然和諧,與其他五官、個人氣質融為一體,讓整形手術也能像微整形般效果自然不突兀。 兼顧醫療品質與安全 選擇有信譽院所和醫師 除此之外,選擇有信譽的醫美診所,選擇合格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確認術前術後該診所有無相關的關懷衛教系統,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時有無麻醉醫師隨刀跟診,配合術後的生活作息調整、修復期照顧,在細節以確保變美之餘,也兼顧到醫療品質與安全。   【延伸閱讀】 *年後體態大失控 新一代非侵入減脂輕鬆塑 *年前為肌齡守歲 駐顏青春迎新貌 *「享瘦」新趨勢 科技減脂「局部瘦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74/

肝腫瘤破裂大出血 反覆栓塞頻復發!

肝腫瘤破裂大出血 反覆栓塞頻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肝腫瘤破裂危命 反覆栓塞頻復發 有位63歲的陳伯伯是慢性B肝、C肝帶原者,三年前因急性腹痛送醫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一顆5公分肝腫瘤,且破裂出血,狀況相當危急,經緊急栓塞治療,搶回一命。後續半年經兩次栓塞治療,腫瘤仍有復發跡象,甚至開始轉移到血管,進入晚期肝癌階段。經持續服用一線標靶藥物一年半後,腫瘤數量與大小都沒有再擴大。去年初再度接受檢查,發現肺部出現新的腫瘤轉移,於是接受二線藥物治療,不僅腹部腫瘤明顯縮小,其它轉移的腫瘤也沒有繼續擴大及增多,病情控制得相當穩定,也為陳伯伯與其家人爭取到得來不易的寶貴相處時光。 肝癌藥物一二線接軌治療 晚期肝癌患者延生機 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李少武醫師表示,依據巴塞隆納的肝癌分期定義(BCLC staging system for HCC),若肝癌已侵犯血管或有遠端轉移跡象,如肺部、骨頭轉移,即為晚期肝癌。目前臨床針對晚期肝癌治療,主要會以一線標靶藥物為優先,如治療失敗,或開始產生抗藥性,在患者仍具備一定肝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二線藥物治療。李少武醫師說明,肝癌是一個血管供應很豐富的腫瘤,肝癌藥物的機轉包括針對肝癌上不同受體作用,讓支配流的血管產生壞死,使腫瘤不易得到養分供應,以及抗免疫抑制作用等等,有機會加以控制疾病。 研究顯示:二線藥物治療有助抑制肝腫瘤增生 李少武醫師進一步指出,依據國外研究顯示,肝癌病人接受二線藥物治療,能抑制血管新生、調控腫瘤微環境,也能抑制腫瘤增生,促成抗免疫抑制作用。不過,使用藥物治療肝癌過程中可能伴隨副作用,但只要遵循醫療團隊的醫囑照護,善用乳液、乳膏、高血壓藥物等,有助減緩副作用帶來的不適。 注重病毒性肝癌追蹤 遠離肝病三部曲 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肝癌仍高居我國癌症主要死因第二位,且有近8成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李少武醫師提醒,因肝炎病毒潛伏期可長達十至二十年以上,一般民眾應做B肝、C肝檢驗外,並施打疫苗預防保護。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更應注重回診追蹤,每3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與胎兒蛋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超音波,才能降低「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發生率。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