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

低溫增加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兒童流感、腸病毒差異:1情況盡快就醫

低溫加大呼吸道病毒威脅!醫揭孩童3大病毒感染差異 近日台灣氣溫驟降,又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尤其兒童屬於高風險族群容易在感染後引發合併症或重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部主任朱世明醫師在《健康好厝邊》指出,通常中秋節後逐漸進入病毒傳染高峰期,孩童感染流感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風險更高。提醒家長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後務必洗手、刷牙,更重要的是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 臨床診斷上,流感不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朱世民醫師表示,無論是感冒、腸病毒或流感,孩子都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三者主要差異在於,感冒多以流鼻水、咳嗽、發燒、腹瀉為主;流感則大部份會有高燒、明顯疲倦與活力下降、畏寒、肌肉痠痛等;腸病毒則容易會有口腔黏膜潰瘍、吞嚥困難、手足口病、發燒合併皮疹等。 孩子染流感恐呼吸衰竭?家長帶病毒回家恐是元兇? 「大部份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需要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病毒,因此,避免感染才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 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分為A、B、C等病毒型,孩子感染流感後通常症狀更嚴重,易有肌肉痠痛、無力等現象,且流感病毒有可能侵入孩子腦部、肺部引發呼吸衰竭,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施打流感疫苗。目前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皆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都應該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今年10月起已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包括學齡前幼兒以及6個月內的嬰兒之父母也列在第一階段接種範圍。朱世民醫師提醒,家長有可能從工作、社交等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孩子,因此全家人都施打疫苗是最好的保護方式。一旦孩子出現持續高燒、虛弱無力且症狀未在數天內緩解,應立即就醫以免演變成重症,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兒童腸病毒不只流行夏季!考量重症風險疫苗不可少 腸病毒雖然多盛行於夏季,但在亞熱帶的台灣,全年都可能有兒童感染個案,尤其9月開學季後常見一波感染高峰,孩子也可能出現反覆感染現象。朱世民醫師解釋,腸病毒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受汙染的水或食物)或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且腸病毒至少有70-80種病毒型,其中尤其以「腸病毒71型」重症風險最高,可能影響孩子的心臟、肺部、腦部,嚴重者可能直接造成孩童重症死亡。 朱世民醫師表示,大部份孩子感染腸病毒後可以順利痊癒,惟考量重症及死亡風險,仍建議家長帶孩子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目前2個月以上幼童經醫師評估後即可施打。由於國內5歲以下幼童多在托兒所、育幼園等公共場域活動,有一定的群體感染機率,如能鼓勵腸病毒疫苗施打提高覆蓋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國內幼兒感染威脅。 朱世民醫師提醒,要預防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務必讓孩子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及出入公共場所後的清潔消毒。環境中的高風險「熱點」如門把、玩具也建議定期消毒。最重要的是,出現病毒感染症狀或感冒一周仍未痊癒等現象,應盡快帶孩子至大醫院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增加重症風險及抗生素使用機率。

從急診住院到安心北漂追夢 碩士男翻轉思覺失調症「針」簡單

從急診住院到安心北漂追夢 碩士男翻轉思覺失調症「針」簡單

長效針劑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用藥更簡單且規律,不但能降低再住院與死亡風險,國內最新研究更發現,長效針劑從「月打型」改為藥物半衰期更久的「季打型」,病友一年內平均住院天數從57.7天,減半為28.5;醫療費用也從10.73萬減至5.78萬,降幅逼近5成。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認為,國內近年思覺失調症治療及照護有顯著進步,隨著醫療持續進步與政府政策支持,期待更上一層樓,加速實現翻轉思覺失調症的目標,讓更多病友安心回歸社會,共創友善的美好世界。 20多歲「阿中」擁有碩士高學歷,兩年前確診思覺失調症,卻因排斥吃藥而復發住院,出院後使用每月一針的長效針劑,半年後身心狀況恢復良好,決定從中部北上工作,遂與醫師討論,配合返鄉與回診追蹤週期,改為3個月一針的長效針劑,迄今保持工作與病況穩定,回歸原本的人生軌道。 降住院風險、減醫療支出 針劑半衰期越長越好新趨勢 思覺失調症是因「大腦生病了」, 若未及早介入、或治療中斷,將讓大腦失衡的狀況反覆發生。復發會造成腦部損傷,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與生活功能,導致包含認知、社會及職業功能等缺損。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林俊媛主任表示,國內外醫界一致建議,長效針劑為思覺失調症的優先用藥選擇之一。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相較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治療有助思覺失調症病友降低住院、半年內精神科急性病房再住院、急診與治療後2年死亡等4大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為堅特聘研究員與臺大公衛學院的最新研究也發現,住院期及早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出院後持續使用長效針劑,能避免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也有助降低12%的再住院風險。 現任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常務監事鄭塏達醫師補充說明,目前長效針劑依藥效持續時間與施打間隔,有2周至6個月的不同治療選擇。國際研究顯示,使用半衰期越長的針劑,有助增加思覺失調症病友的治療順從性、降低因忘記服藥而復發或再住院的風險。國內最近一份研究針對轉換至更長效針劑的34名思覺失調症病友進行分析,發現病友將每月一針的長效針劑轉換至每3個月一針的劑型後,一年期間平均住院天數從57.7天減少至28.5天,醫療費用也從10.73萬減至5.78萬,降幅逼近5成,證明長效針劑藥物半衰期越長,穩控病況時間越持久、醫療負擔越少,對病友、健保與醫護都是贏家。 安心回歸社會!長效針劑專款助患者「及早」且「持續」治療 健保署自2022年起,每年編列27億元獨立預算,讓醫師可以運用長效針劑幫助病友,促使更多思覺失調症病友能盡早,沒有負擔地接受長效針劑治療,進而提升用藥順從性,預防疾病復發。根據統計,2023年長效針劑專款的使用率達82.8%,相較於前一年提升了35.7%,顯示國內臨床確實有使用需求。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及臨床醫師期待,政府未來可持續、甚至挹注更多資源,為病友及早穩控病況、回歸社區、安心擁抱家人與生活上投入更多支持。 現任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老年精神科醫師、也是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歐陽文貞教授表示,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正大力推動社區精神醫學次專科醫師制度,而且希望未來社區精神醫學團隊透過精神科居家治療與社區主持更大力推廣精神治療長效針劑,深入基層社區治療,造福更多在社區長期需要此類服務的個案,減少社會安全疑慮或觸法事件,促進社區心理健康! 改變「針」簡單,越「長」效越好!醫病長期信任合作不可少 草屯療養院輔導的思覺失調症病友中,就有一名40多歲女性「小南」,多年來在社區復健中心接受治療與職能訓練,但小南經常和治療師玩「服藥拖延遊戲」,以致影響訓練,社會功能恢復也遇到瓶頸。而在小南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後,工作訓練準時,治療師和護理師也有更充裕的時間輔導與鼓勵。經過1年,小南順利考到烘焙證照,從復健中心畢業,回歸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思覺失調症病友在初次發病前,都有一段數周至數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前驅林俊媛主任強調,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需兼顧「生理、心理、環境」層面,病友在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後,仍需要與照護團隊、社工人員、家屬,運用共享式決定(shared decision-making)模式,持續長期信任與良好的合作,方能預防復發。 疑似思覺失調症?草療精神醫療緊急諮詢專線,全國唯一! 思覺失調症好發於20-30歲,病友可能因腦部功能失調,出現妄想、幻覺幻聽、整理思緒困難、辨識動作或解讀面部表情困難等症期,這期間的症狀飄忽多變、時隱時現,常讓病友與親友難以判斷是否為思覺失調症的發作警訊。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張介信醫師表示,草屯療養院為中部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之一,成立「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中心(Call Center)」,設有全台灣唯一由專業人員提供諮詢的專線電話049-2551010, 幫助全國有需求的民眾與警消人員,及時評估疑似精神疾病個案的情況,且串連警消、衛政與醫療機構,在兼顧病人健康與尊重自主權的原則上,給予就近緊急護送就醫之評估建議,達到及早發現與治療,幫助病友穩控疾病,共創更友善且健康的社會。 圖/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歐陽文貞教授 圖/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常務監事鄭塏達醫師 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張介信醫師 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林俊媛主任

京都堂嚴選與金鐘主廚詹姆士攜手發表【五型藥膳即飲包】吃對了才能輕鬆享瘦!

京都堂嚴選與金鐘主廚詹姆士攜手發表【五型藥膳即飲包】吃對了才能輕鬆享瘦!

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學者N‧布赫曼教授通過研究發現: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特稱為“亞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亞健康的發生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包括水質汙染、空氣污染、飲食失衡、作息日夜顛倒和過度的工作壓力,都會造成人體過度負荷,而處在非健康非疾病的狀態,就是亞健康的狀態。根據統計,亞洲國家中,確實患病者與完全健康者的比例約佔30%,剩下高達70%的民眾,則是似病非病的「亞健康」人。這些人檢查未有任何疾病,卻感覺身體不適,例如疲倦、情緒不穩(焦慮、易怒、憂鬱、壓力大等)及生理失調(肥胖、營養不良、失眠、消化不良、抵抗力差、頭暈、胸悶、掉髮、口乾舌燥、多汗)等症狀。而其中造成現代人飲食不均衡的原因包括高熱量、速食食品、糖分攝取過多,都有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或肥胖。以及缺乏運動,由於現代人長時間坐著辦公,缺乏足夠的運動,導致肌肉和心肺功能下降。必須透過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適時地恢復身體的平衡。 【方便即飲,食療健康輕鬆上手】 京都堂中醫係為現代科學中醫享譽盛名的中醫權威,以五型體質為核心,專注客製化【體型管理、體質調理】療程。歷數十多年來精準客製療效,讓患者們改善體質、成功減重,重拾自信體態與健康。為因應廣大群眾健康調理體質與減重需求,京都堂綜合數十年的醫療經驗,將國人常見五種體質之成因與診療調理關鍵,於2023年出版《中醫五型減重》一書中提出論述,出版後廣受大眾好評,並持續於誠品書店2023-2024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也可以反映出社會大眾對於中醫調理養護的高度關注與重視。京都堂「五型減重」體質調理療程,從分析個人體質狀態、諮詢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再搭配客製化藥方,從根本改變體質,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模式。為持續深化五型體質調理之延伸,並解決繁忙、高壓、飲食不正常之生活型態所造成的病徵,2024年京都堂嚴選重磅推出以漢方食補養身之【五型藥膳即飲包】,延襲《中醫五型減重》書中的精要學理,更首次與金鐘主廚詹姆士攜手,共同幫助有著肥胖問題困擾的朋友們,透過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都可以輕鬆實現「醫食同源」的食療健康。 京都堂中醫林朝暉院長表示,中醫對食療早有記載,如《黃帝內經‧太素》提到:「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指的就是「藥食同源」;明代李時珍更指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食品與藥物能互相轉換,且都能透過符合個人體質的調配與攝取,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地。行醫數十年更為臨床觀察者,秉持「未病先防」因而問世【五型藥膳即飲包】,讓真正的藥食同源從日常生活做起,透過五型檢測了解自己的體質,針對體質預防勝於治療,以食藥雙補進行體質調養,才有助於減重以及穩定的易瘦體質。」 京都堂林巧薇中醫師則進一步說明,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包括工作忙碌、外食族、應酬多,「亞健康」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亞健康係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例如身體肥胖負擔大、內分泌失調、失眠、壓力、慢性疲勞、有時甚至噁心、消化不良、全身痠痛、關節疼痛、四肢乏力等等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高達八成的人是處於亞健康族群,若能透過飲食、運動以及規律生活,不僅能幫助身體增加基礎、降低負擔,也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但身為中醫師,在現實中工作忙碌,也無法做到自己熬煮,因此【五型藥膳即飲包】就是因應現代人的需求,除了方便即飲,在口味上的調配也能讓年輕族群一同實踐藥食同源,希望這款五型藥膳飲能幫助更多民眾在繁忙的生活中,輕鬆實現「藥食同源」的食療健康目標。 【對應體質,您吃對了嗎?】 「創意主廚」詹姆士曾因《型男大主廚》節目奪下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自己研發的「詹麵」與「詹醬」也在2020全球純粹風味評鑑中榮獲二星與三星評價,近日更努力經營耕耘YOUTUBE頻道「詹姆士姆士流官方專屬頻道」,也頗有成突破137萬粉絲大關。詹姆士表示,由於自己從事廚藝工作三十餘年,幾乎天天都被美味的食物包圍,日積月累的開懷大吃,造成了嚴重的「職災」,在五型體質檢測中是屬於「胃熱濕阻型」,恰巧呼應了自己貨真價實的老饕型體質。過去曾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亮紅字,開始規劃減重更是為健康出發,但因工作忙碌的關係,運動減重的成效有限,但若又僅靠藥物減重也覺得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這次因緣際會深入了解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的研發理念,不僅認同專業,同步一起實踐便利性讓普羅大眾都能做到由內而外的食補調理。 民以食為天,大家對於飲食的要求及選擇亦融入了「補益」的觀念,因而衍伸將漢方藥材融入菜餚烹調當作食療。記者會猶如熱門實境秀《黑白大廚》,金鐘主廚詹姆士以「頤膳百菇湯」和「沁膳紫蘇龜苓膏」親自料理示範,打破對於漢方藥膳苦澀的既定印象。相信食物比藥物肯定「吃」起來更安心,接受度與持續性也多更多。為此親自研擬五道在家就能簡單的入菜搭配,分別為『纖膳飲-脾虛濕阻體質(水腫型)』的【纖膳肉骨茶】、『沁膳飲-「胃熱濕阻體質(老饕型)』的【時蔬鍋巴沁湯飯】、『頤膳飲-肝鬱氣滯體質(壓力型)』的【蔥香金線蓮雞湯】、『潤膳飲-氣血虛弱體質(虛弱型)』的【紅潤蝦仁滑蛋】、和『衡膳飲-腎陽虛痰濁體質(失調型)』的【肋排乾鍋】,道道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當然也適逢佳節闔家團圓共享美味佳餚,吃對了才能輕鬆享瘦! 【順節氣調體質,健康享受之道】 金鐘獎主持女神蔡尚樺則表示,自己日常飲食口味較清淡,也特別喜歡喝湯品類,所以京都堂嚴選【五型藥膳即飲包】對自己來說真的很方便,如今正值秋冬換季,自己的皮膚容易乾燥就會長些小細紋,這時候更會特別留意要幫皮膚保濕補水,像蔡媽媽跟她都滿喜歡養生煲湯,不僅可幫助身體祛寒,也能補充水分和各類營養素,養顏美容讓肌膚天天都水噹噹。此外,自己也特別相信體質調理是需要由內而外,這時候就可以用湯水養肌的概念,夏天消暑就想喝冬瓜排骨、而冬天暖身就會來一碗麻油豬肝湯,日常也很愛喝花茶養生,被中醫師笑稱「喝出來的香體美人」。談到廚藝,蔡尚樺表示自己最近狂迷《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而家裡就很像這樣,爸爸是「白湯匙」菁英主廚路線,媽媽就是遊走民間高手的「黑湯匙」,因為她總是有一些很奇妙的搭配,但好像又蠻好吃的。爸爸就超專業厲害是總鋪師等級,自己擁有西廚執照,但對中醫的藥食同源和食補養生概念非常感興趣,希望今天跟詹姆士老師學的這幾道湯品,冬至回家可以親手煮給爸媽品嚐。 【五型藥膳即飲包】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挑選適合的配方,來進行調整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滋補強身、增強體力和健康維持。【五型藥膳即飲包】遵循古法濃煮熬煉、慢火精心燉烹完整保留藥材原味與精華,不僅能夠常溫即飲,還可以隔水加熱、微波加熱、亦可搭配其他美味食材享用。【五型藥膳即飲包】產品更通過SGS檢驗,無添加色素、甜味劑、防腐劑,守護您的健康、喝得安心。 (1) 『纖膳飲-脾虛濕阻型(水腫型)』 ,以「茯苓」、「芡實」來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適合內勤上班族、久坐不常動。 (2) 『沁膳飲-胃熱濕阻型(老饕型)』: 「荷葉」去油解膩、「赤小豆」調整體質,適合美食老饕、喜食肥甘厚膩者,加以退火、去油解膩者。 (3) 『頤膳飲-肝鬱氣滯 (壓力型)』: 「金線蓮」、「川芎」針對日常生活壓力大導致疲倦,可增強體力幫助入睡。 (4)『潤膳飲-氣血虛弱型(虛弱型)』: 「黃耆」、「白芍」適合每日睡不飽、沒精神、元氣不足,幫助紅潤氣色。 (5) 『衡膳飲-腎陽虛痰濁 (失調型)』:針對手腳易冰冷,「當歸」及「桂枝」來調節生理機能,推薦偏冷底加強調整體質。

三明治世代 五心衛同在

三明治世代 五心衛同在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13)年8月1日起到114年12月31日止,承接衛生福利部「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45歲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同時設有5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由專業團隊提供專業性心理支持服務及多元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讓三明治世代能「找得到、用得到」心理衛生服務資源,陪伴您一起面對壓力、困境,挺過這個甘苦的時期。 「上有老,下有小,職場也難搞,心好累,該如何是好?」,三明治世代的心聲,能向誰訴說? 衛生局指出,衛福部因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反饋良好,今年8月起將服務對象擴大至45歲,本市獲配補助,預計可服務4萬9,900人次,本市共有112家合約機構,1,181位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加入本次服務行列,截至113年12月10日止已服務1萬9,675人次;呼籲三明治世代您心累了嗎?鼓勵勇於求助,讓專業的心理師聽您說,一同呵護您的心。 衛生局表示,除了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本市目前有中正區、萬華區、文山區、北投區、信義區5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聘有心理師、護理師及職能治療師等專業團隊,為您提供心理諮詢、專業性心理支持服務及多元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同時於本市12區設有13處「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提供心理諮商,提供民眾「找得到、用得到」的心理衛生服務資源,期盼接住每一個需要被關懷的人,作為市民最堅強的後盾。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吳孟璋理事長及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藍挹丰理事長呼籲,臺北市為心理諮商資源最多的城市,鼓勵三明治世代,遇到挫折、勇於求助,藉由專業心理師,梳理困擾的心,陪伴「踏出那一步」。

臺大醫院腹膜透析一甲子 開創「居家透析」新未來

臺大醫院腹膜透析一甲子 開創「居家透析」新未來

腎臟疾病位列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第10名,長期高血壓、糖尿病、腎絲球腎炎、腎毒性藥物等,皆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進而需要透析。目前除血液透析外,腹膜透析是居家透析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 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 腹膜替代腎臟秘密就在豐富微血管 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黃政文教授說明,「腹膜」是覆蓋在腹腔的一層薄膜,可以替代腎臟進行毒素過濾,將毒素與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因此腹膜透析常被民眾暱稱為「洗肚子」。 臺大腹膜透析一甲子  開創居家透析新未來 臺大醫院自1964年起,由「臺灣腎臟醫學之父」陳萬裕教授攜手嚴澯鑫教授開啟國內腹膜透析治療先河;爾後創立全台第一個腹膜透析團隊、打造全亞洲規模最大腹膜透析中心、引進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推出「i PD 腹透妙管家」互動式衛教工具,60年來一直執台灣腹膜透析牛耳。 血壓控制不佳易傷腎 出現十大尿毒症徵兆須盡快洗腎 黃政文主任表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慢性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與不當使用藥物,都是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腎臟組織遭受經年累月的損害,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水腫、疲倦、噁心、嘔吐、呼吸急促、電解質失衡、昏迷、意識不清、營養不良或貧血症狀等十大尿毒症症狀,代表腎臟已經衰竭、失去功能,須盡快予以透析治療。 腹膜透析治療時間有彈性 可保留殘餘腎功能 與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備六大優勢,包括治療時間彈性、無需頻繁就診、較少飲食限制、血壓穩定、殘餘腎功能儲存,以及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成為近年國際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黃政文主任補充,根據最新台灣腎病年報資料,2012-2016年腹膜透析病友五年累積存活率69.5%,比血液透析病友的53.5%高出1成6,這可能與腹膜透析過程的血壓較平穩有關,因此腹膜透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對是相對較安全的透析方式。另外,腹膜透析具有保留殘餘腎功能的優勢,讓病友繼續擁有排尿功能;且因治療時間彈性,能幫助腎友實現更多人生的夢想清單,兼顧工作與生活。 臺大腹膜透析人數冠全台 導入雲端管理系統實現精準醫療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血液淨化科主任姜至剛教授表示,臺大醫院腹膜透析每年服務超過400人、佔全院透析病人的74.7%,人數與比例皆是全國第一高。然而,台灣選擇居家腹膜透析者僅7.5%,明顯低於歐美與亞洲其他國家。對此,臺大醫院開發出1:1比例的腹膜透析擬真教具,具透視腹腔視覺效果,導入腹膜透析換液技術訓練,幫助理解腹膜透析原理,配合語音學習換液步驟,幫助腎友與家屬反覆操作,快速上手。另外,臺大醫院腹膜透析團隊也推出「i PD 腹透妙管家」互動式衛教工具,幫助腎友快速排解實際操作遇到的問題,獲得一致好評。 腹膜透析為居家透析模式,病人的醫囑遵從性相當重要。為了掌握病人在家執行透析的情況,臺大醫院早在COVID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就已導入腹膜透析雲端管理系統,實現更精準的遠距照護,居家腹膜透析結合雲端技術,幫助醫護人員及時獲得腎友居家洗腎數據,及時發現問題,適時提供協助,全面守護腎友健康。 圖/台北醫學大學 洪冠予副校長、衛生福利部 林靜儀政務次長、臺大醫院 婁培人副院長、台灣腎臟醫學會 許永和秘書長、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 吳鴻來理事長(左至右) 圖/臺大醫院綜合耳鼻喉科教授 婁培人副院長 圖/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 黃政文主任 圖/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血液淨化科 姜至剛主任

美商默沙東藥廠攜手罕病基金會 舉辦病友志工日活動 交流罕病職人 以愛與陪伴關注罕見疾病

美商默沙東藥廠攜手罕病基金會 舉辦病友志工日活動 交流罕病職人 以愛與陪伴關注罕見疾病

為了實踐「病患優先」的企業使命,美商默沙東藥廠(MSD)(下稱默沙東)於12月16日攜手罕見疾病基金會,邀請近一百位員工前往新竹關西「罕見家園」,舉辦了一場充滿愛與關懷的病友志工日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寶貴的志工機會,也促進了員工與罕病病友之間的深度交流,以更深入理解罕見疾病患者的需求與挑戰。 病友活動志工日當天為加深默沙東同仁對於罕見疾病的認識與理解,安排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罕病職人進行互動環節,也特別邀請病友聯誼會家屬代表,分享罕病患者的心路歷程,帶來深刻而感人的交流,透過這些真實故事, 讓參與者們充分感受到罕病病友面對困難的勇氣。 前往「罕見家園」 親身體驗病友不便處境 活動當天更特別安排參訪「基因教育中心」及「福祉設備示範暨服務中心」,使默沙東同仁能夠親身體驗罕病病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便,如員工們穿上特製的重量背心,體驗肌肉萎縮症患者的生活挑戰。對於健康的民眾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動作,如從椅子上站起來,卻可能對肌肉萎縮症的病友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這樣的體驗讓大家更加同理病友的處境,感受到他們在維持我們認知的日常生活中所需付出的努力。罕見家園也透過多元豐富的教材,增進默沙東同仁對遺傳疾病及基因的認識。 與病友建立深厚情感聯繫 持續實踐「病患優先」承諾 除參觀之外,現場也安排了多元豐富的手作教學,邀請多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罕病職人及病友家屬,帶領同仁完成手作御守和多肉植物園藝的課程。在這些課程中,罕病職人分享了他們克服疾病的經歷,以及在照顧病患過程中的點滴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展現了他們的勇敢與樂觀,更讓與會者深入了解罕病病友在生活、醫療和心靈層面上所經歷的挑戰,也進一步了解到罕病帶給病友家庭的影響。 默沙東台灣總裁湯偉成也分享對此次活動的感動,湯總裁表示,我們非常榮幸今年能在罕病家園舉辦病友志工日,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同事們更能體會我們的藥品給罕見病患們所帶來的幫助。默沙東始終堅持以病患為中心的理念,並致力於提升罕病患者的生活品質。此外,默沙東台灣今年積極參與MSD Gives Back全球志工計劃,並特別確立了1000小時的志願服務目標。鼓勵員工以部門為單位,與各種不同的非營利組織合作,並進行多元化的志願服務活動,以回饋社區。透過這個計劃,我們希望員工可以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並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 這次病友志工日活動,不僅讓默沙東的員工們體驗到了罕見疾病患者的生活挑戰,也讓大家在陪伴與理解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繫。未來,默沙東將持續推動這類活動,並為罕見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關懷與支持。 透過這些努力,默沙東希望不僅能為病友帶來實質的幫助,也能讓每位員工都成為病患的支持者,讓社會更加關注罕見疾病的議題,促進對這些患者的理解與包容。隨著活動的圓滿結束,默沙東將繼續致力於其「病患優先」的承諾,並期待未來能與更多社會夥伴共同努力,推動罕見疾病的關注與資源整合。

人工水晶體脫位怎麼辦?用縫的就可以了!新方法提供恢復「正視」新契機

人工水晶體脫位怎麼辦?用縫的就可以了!新方法提供恢復「正視」新契機

65歲日本旅居台灣的高階主管,主訴右眼視力常常起起伏伏,一下清楚一下模楜,造成日常生活極大困擾,檢查後發現右眼十年前於日本開過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後來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鬆脫,導致看東西會隨著人工水晶體的晃動(人工水晶體脫位,IOL subluxation)而視力不穩定,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 人工水晶體脫位(IOL subluxation)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脫位率約為 0.2-3%,即人工水晶體移出在眼睛中的正常位置,造成視力模糊或不穩定,一旦發生就必須處理,以回復病人視力 人工水晶體脫位通常與囊袋及其懸韌帶的完整性及支撐能力有關,有許多誘發因素會增加囊袋不穩定和懸吊無力的風險,包括白內障手術、先前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老化、高度近視、葡萄膜炎、外傷撞擊、色素性視網膜炎、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過熟白內障、過去急性閉角發作、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及結締組織疾病(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註:一種風濕性疾病】,前述日本人即為此疾病。 治療人工水晶體脫位有多種手術選擇,包括平坦部玻璃體切除術(vitrectomy),使用人工水晶體切割器或透過鞏膜隧道或鞏膜角膜切口,去除脫位的水晶體,隨後進行二次人工水晶體(硬片)的植入,但傷口大,需縫合多針角膜傷口,且在10年後可能會因為縫線斷裂,再次造成水晶體脫位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水晶體固定手術提供了手術的新選擇,中包括經鞏膜縫合固定(Flange fixation method)、經鞏膜三片式人工水晶體固定(Yamane technique)和虹膜嵌合固定(Iris-Claw IOL)等方式。 人工水晶體脫位的一般復位手術後,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復發性脫位、視網膜剝離、感染/前房膿瘍、發炎、出血、角膜損傷、黃斑水腫以及眼壓升高。傳統前房和虹膜固定人工水晶體,往往會出現危及視力的併發症,如前房積血、繼發性青光眼、黃斑水腫和瞳孔阻滯,而虹膜固定鏡片的晶狀體脫位和隨後的角膜內皮細胞死亡的發生率較高。而且由於縫線穿過葡萄膜組織,經鞏膜縫合固定鏡片有視網膜剝離和眼內出血的風險。此外,暴露的縫線軌道可能導致縫線結和組織侵蝕,並增加眼內炎的風險。 其中筆者較常使用的新方法—經鞏膜縫合固定法,則提供了減少副作用及復發的新契機,可以將原本使用的人工水晶體直接復位,不用再次更換人工水晶體,可以透過從內部或從外部的方法來實現,其中縫線分別從眼睛外部及內部穿過。而這種新的手術方法,晶狀體都放置在虹膜和前玻璃體腔之間,並透過相對側的縫線固定,將縫線埋入鞏膜內,並利用電燒筆燒灼後產生flange的技巧,可以固定人工水晶體的腳及鞏膜上的位置,減少了縫合時間,因而也縮短了手術時間,約40分鐘左右,大大減輕了醫師壓力及病人的恐慌感。 人工水晶體復位還是會有一些風險,如眼內出血、視網膜剝離、術後眼壓高、角膜水腫,經過詳細病解後,安排病患進行人工水晶體復位手術,所使用方法是燒灼6-0 尼龍線的方式(Cauterized prolene method),去產生固定端(flange)在人工水晶體的腳上及鞏膜端,以穩定人工水晶體,使得病人重拾視力,不再令人工水晶體晃動,術後視力1.0,無任何特殊併發症,病患直呼水晶體不再晃動終於可以「正視」的感覺真好!

黑色素瘤聞之色變?皮膚早期診斷、跨科合作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

黑色素瘤聞之色變?皮膚早期診斷、跨科合作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

資深媒體人近日傳出罹患第四期黑色素瘤的消息,這是一種高度惡性且不易治療的皮膚癌 在台灣,黑色素瘤多發於60歲以上族群,其中約七成病灶集中在肢端部位,例如腳掌、手掌和指甲。 專家提醒,當皮膚出現異常的「黑斑」時,應提高警覺,特別是具有以下特徵的情況: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深淺不均或斑駁、直徑超過0.6公分,或伴隨隆起、增大等改變。一旦發現疑似病灶,建議至皮膚科尋求專業診療。 皮膚科醫師會進行初步檢查,或透過皮膚鏡、或逕行皮膚切片檢查。一旦確診為黑色素瘤,將根據分期擬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初期黑色素瘤通常可透過手術治療:術前,醫師會精確評估切除範圍,或以皮膚鏡、或以莫氏顯微手術降低復發風險。然而,若癌細胞已侵入深層組織,可能需進行前哨淋巴結檢查,一旦發現淋巴結轉移,醫師將進行淋巴結清除手術以移除受影響的淋巴結。 對於難以進行手術的患者,可以輔以放射線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標靶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使用專門抑制腫瘤生長的藥物;免疫治療則利用抗體藥物啟動免疫系統,重新辨識並攻擊癌細胞,不僅延長患者存活期,還能顯著降低復發風險,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黑色素瘤的治療需要多科團隊合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於2023年聯合免疫暨腫瘤醫學會、核醫學學會及病理學會,共同發布黑色素瘤治療共識,聯合制定最適合台灣本土的治療策略,為醫師和患者提供更完整的指引。 透過醫患密切合作與多學科專業整合,黑色素瘤患者可望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存活率。也希望民眾提高警覺,早期發現可疑「黑斑」,提早診療,共同減少疾病威脅。 圖/台大醫院皮膚部 沈宜萱醫師

「補牙、蛀牙」無限循環  半數民眾害怕治療恐使牙齒掉光光 全新3D齒雕技術兼顧美觀又可預防再次蛀牙!

「補牙、蛀牙」無限循環 半數民眾害怕治療恐使牙齒掉光光 全新3D齒雕技術兼顧美觀又可預防再次蛀牙!

「才剛補完牙,怎麼又蛀牙了?!」看牙醫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硬傷,調查統計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的台灣人曾因為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容易導致口腔問題惡化,產生牙周病或牙齒脫落的狀況,甚至連帶影響全身健康!悅庭牙醫診所曹皓牙院長點出,重點在於選對治療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二次蛀牙發生,也避免得往返牙醫診所的痛苦。 今年悅庭牙醫診所首度引入全新儀器,透過3D齒雕技術可精準針對蛀牙部位進行治療,同時達到牙齒保健及美觀效果。在今年巴黎奧運為國爭光、搶下女子拳擊金牌的林郁婷,以及拍了無數爸爸角色、號稱「國民老爸」的實力派演員庹宗華,皆選擇於近日前往悅庭牙醫診所並完成療程,今日出席記者會,現場實證治療有感,鼓勵有口腔問題的民眾應積極就醫,與專業牙醫師討論正確的治療方案,守護健康也維持日常好表現! 65歲後平均牙齒少十顆!台灣口腔保健仍未達國際健康老化標準 口腔保健為全身健康指標,影響外觀又衍生慢性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二十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四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 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威院長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不得不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半數國人害怕看牙而延誤治療 反得牙周病、牙齒掉光光?!全新3D齒雕技術可助患者遠離「補牙、蛀牙」惡性循環 傳統上在治療蛀牙時,會使用銀粉或複合樹脂進行填補,然而效果卻無法持久,銀粉填補過一段時間後導致牙齒變黑,且容易造成牙齒結構的破壞,維持兩至三年就得重新補牙,而複合樹脂則容易因收縮膨脹而產生縫隙,反而讓細菌侵入先前的蛀洞,導致再次蛀牙。 曹皓威牙醫師分享,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因而陷入「補牙、再次蛀牙」的惡性循環,飽受疼痛,然而,曾有調查統計,高達半數台灣國人曾因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得面臨後續牙齒脫落、產生牙周病的窘境。曹皓威牙醫師點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如何在蛀牙剛發生或尚未惡化之前就選對治療方式!」 作為台灣領先的智慧醫療牙科機構,悅庭牙醫診所全面更新並引進貼齊國際水準的AI數位設備,透過最新的3D齒雕技術,先使用全數位口內掃描儀器於口中取模,再利用德國引進的科技儀器,製作出與牙齒缺損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陶瓷修復物,不僅與天然齒質相近,顏色自然、邊緣密合度佳,填補後更不易再度產生蛀牙,兼顧美觀與功能。 50歲女教師輕視缺牙問題 竟導致口臭、記憶力衰退!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打造好牙與健康未來 從事幼兒教師工作的50歲林姓女患者,因本身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導致牙周病加重,一開始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會影響咀嚼,沒想到隨著多顆牙齒缺損、脫落,不僅不方便進食,也不敢吃蔬菜及肉類,更出現口氣尷尬、記憶力衰退等困擾,對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皆有重大影響,一直到悅庭牙醫診所進行牙齒重建治療,包括牙周病雷射清潔、牙周導版保養、3D列印輔助全導引雷射微創全口重建手術等項目,歷時半年後煥然一新,不僅換得一口好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外,連血糖和心血管指數都更加穩定,總算找回自信的她更能在工作上有所展現,得到好多學生稱讚:「老師的笑容好溫暖!」 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威院長解釋,牙周健康不僅關乎美觀與功能,也能改善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提醒民眾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有任何口腔保健問題,應積極與專業牙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打造一口健康好牙,實現更美好的未來。

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攜手三大企業達成1億步行挑戰,實現環保與健康的雙重目標

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攜手三大企業達成1億步行挑戰,實現環保與健康的雙重目標

A.S.O(阿瘦)12月10日於台北六福萬怡酒店舉辦72周年「永續行動力成果發表會」。 此次活動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結合企業社會責任(CSR),特別邀請南山人壽、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及奇美醫療服務社,共同完成健走挑戰,成功達成1億步行里程,象徵環島72圈,為企業健康促進與環保永續奠定新里程碑。 A.S.O(阿瘦)總經理郭欣怡在會上指出:「健康與永續不僅是阿瘦A.S.O(阿瘦)的核心價值,更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責任。此次活動透過實際行動彰顯了我們對環境與社會的承諾,期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加入,攜手推動永續發展。」 打造跨界合作的成功典範 本次挑戰活動集結了來自A.S.O(阿瘦)與三大企業同仁共襄盛舉,以步行替代部分通勤方式,不僅達成目標步數,還有效減少了碳排放。依據統計,挑戰期間累積減少了14,2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700棵成年樹木的碳吸附效應。同時,挑戰者的日均步數顯著提升,身心健康獲得全面增強。 參與企業代表也分別分享了在挑戰過程中的感想與收穫,讓現場觀眾深刻體會到步行對個人健康及環境保護的正面效益。 A.S.O(阿瘦)郭欣怡總經理與三家參與企業代表共同進行象徵性步行儀式,象徵完成環島72圈,展現企業攜手合作的精神。同時,A.S.O(阿瘦) 郭欣怡總經理也親自頒發「A.S.0永續行動力獎」及本次各企業中挑戰者的步數中榮登榜首,成為第一名!表彰挑戰中的傑出個人獎,特別準備了 [A.S.O 機能休閒 萬步健康氣墊鞋] ,感謝挑戰者對活動的熱情投入! 展望未來,深化永續價值 A.S.O(阿瘦)自民國41年成立以來,始終以「足健康」為品牌核心,並致力於實現永續經營。此次1億步行挑戰的成功,不僅為品牌形象注入更多價值,也彰顯了跨企業合作在健康促進與環保議題上的可能性。 A.S.O(阿瘦)將持續深化其在健康與環保領域的投入,並計畫未來以更多創新形式擴大活動影響力,讓健康步行成為全民運動,推動永續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