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提升重大疾病存活率、平均餘命 健康指標接軌國際

提升重大疾病存活率、平均餘命 健康指標接軌國際

醫療支出究竟是成本還是投資?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委託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PwC)進行「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結果顯示現況下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的GDP佔比低於比較國家、多項健康指標仍有成長空間。對此,IRPMA於今(2)日舉辦「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記者會」號召醫界、學界、美國商會、歐洲商會、日本工商會與病友共14個團體共同倡議,呼籲跨黨跨部會打破成本迷思,從根本思維著手,將醫療保健支出視為對健康的投資,才能建立堅韌與永續的醫療環境。 確保重大疾病保護力 健康指標接軌國際 後疫情時代,打造韌性而永續的醫療環境成為世界共同發展目標,台灣在三年防疫過程中成功贏得國際掌聲,長期以來更以優異的健保醫療體系享譽全球,在生醫科技國際競爭力方面處於優勢地位,但根據「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台灣在多項健康指標評比上雖表現不凡,但仍有進步空間:以台灣死亡率前十大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為例,對比加拿大、英國、德國以及國情與台灣相似的日本及韓國等五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台灣的標準化死亡率都高於其他國家。此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全面健康覆蓋指標(UHC),綜合評量各國基本衛生服務涵蓋程度以及醫療財務負擔狀況,台灣與上述國家都存在差距,顯示台灣無論在重大疾病保護力以及醫療可近性上,尚有潛力等待發揮。 醫療支出佔比低 高齡少子化為財政危機雪上加霜 向來以健保制度與醫療高度發展自豪的台灣,為何未能將優秀成果展現在各項指標上?「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剖析全球數據發現,醫療保健支出與國民健康水準有相關性,整體而言平均餘命表現較好、癌症相關失能調整人年(DALY) 1有較佳表現的國家,公部門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水準亦較高 然而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主要包含醫療服務、藥品消費支出等)GDP佔比僅6.1%,顯低於OECD平均9.6%,藥品支出GDP佔比更只有1.2%。受限預算也嚴重影響醫療資源,以新藥健保給付為例,日本高達95%新藥已納入健保給付,且給付等待時間大多60日以內,最慢不超過90日,反觀台灣,新藥給付生效平均需等待超過700日,給付生效率也持續下滑,2021年統計的6年累積新藥給付生效率僅55%。 近來健保署已努力加速新藥給付,但受限於預算,仍需要各界支持。 2050年起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將超過7百萬人,預估屆時老年人口每年醫療費用將超過6,200億元,面對可預見的醫療體系挑戰,增加健康投資迫在眉睫,以期許朝打造堅韌與永續醫療環境的共同目標積極邁進。 健康是投資!提高醫療支出反帶動GDP成長 唯有將健康視為投資,才能解套日益沉重的醫療負擔,一來透過健康促進改善國人健康以降低醫療支出,二來透過提升疾病療效,讓病友與家屬得以投入就業創造產值,以同樣實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日本為例,日本政府2014年將消費稅率自5%提高到8%,2019年再提升至10%,並將稅收用於育兒支持、醫療保健與長照服務等途徑,平均餘命與健康指標表現領先比較國家,值得借鏡。 IRPMA理事長勝間 英仁表示:「對健康醫療的投資,不但能增進大眾的健康與公共衛生,更能帶來經濟、稅收、生產力的成長,以及強化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以及生醫產業的創新,並強化國家競爭力。」投資在健康醫療,所帶來的好處與影響是遠遠超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也一再強調,在追求更好健康上的花費,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成本。 強化健康投資四大建議!成立行政院健康醫療投資策略小組,盼跨黨跨部會支持 針對健康投資的政策施行,「2023台灣健康投資報告」整合各界意見,提出以下建議: 拓展健保多元財源並改善資源運用效率,全民需有健康投資共識。 參照國際提高醫療支出水準,可將日本醫療保健支出GDP佔比11%作為長期目標,並循序漸進以OECD平均水準8-9%為短期目標。 改善新藥可近性以提升國民健康,並增強我國醫療體系的國際接軌及生醫產業國際競爭力。 成立行政院健康醫療投資策略小組,並將增加健康投資與改善健康指標列為施政目標,推動全政府協作,並持續匯集民間團體意見做為決策考量。 成就堅韌及永續的醫療環境是長久命題,改革亦非一蹴可幾,然而台灣健康醫療水平仍有極大潛能有待發揮,需破釜沉舟建立健康投資觀念,全面檢視台灣醫療支出現況,才能提升台灣醫療保護力,與國際接軌,守護全民健康。

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

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

許多醫學研究顯示,現代社會威脅男性健康的疾病日漸增長,不間斷地嚴重影響男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性命;台灣於2023年統計男性的平均壽命遠比女性少6-7歲,排除癌症、三高、慢性病、過勞、肥胖、甚至自殺死亡等,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等更是廣泛危害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平均50歲以上的男性,至少有半數有著相關困擾,如此高風險現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重視,並訂定10月28日為「世界男性健康日」。 有鑑於此,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以下簡稱TUA)理事長,也是林口長庚泌尿科教授馮思中表示,許多泌尿系統疾病雖不致命,但卻很容易影響個人社交活動及全家人生活品質;尤其是發生在男性身上時,往往因為扮演家庭經濟支柱或者強者角色,經常輕忽或不肯即時就醫檢查治療,對男性健康的危害更是雪上加霜。TUA醫療政策暨公共事務委員會歐宴泉主委更指出,國人都以為男性健康只需著重攝護腺,其實泌尿器官還有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與陰囊睪丸等內外生殖器都包含其中。  「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全台四區聯合記者會  為呼籲大家重視男性健康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發起「向父親致敬、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全台四區聯合記者會,在TUA馮理事長率領下,由歐主委策劃,宣布啟動八月份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關懷月,聯合全台北、中、南、東四區醫院及有志一同之泌尿科醫師,同步宣示守護男性泌尿系統健康,後續也將陸續展開各種相關講座、研討會、義診篩檢或公益園遊會等活動,也期待全國各地醫院/衛生所熱情響應,讓國人男性同胞真正感受到八月的溫馨與健康。  風雨無阻!原本人在北區的馮思中理事長因受颱風停班課影響,特地南下到童綜合醫院進行串連,北區主場由林口長庚醫院主辦,在馮思中理事長與歐宴泉主委號召下,衛福部健保署臺北業務組李純馥組長、台北市衛生局陳彥元局長也一同見證。中區由童綜合醫院主辦,由童醫院童敏哲總院長、泌尿科許兆畬主任、達文西中心翁瑋駿主任、臨床試驗中心林益聖主任、泌尿科莊毓峰醫師,國軍臺中總醫院航醫科暨健康促進管理中心廖丞晞主任、國軍臺中總醫院泌尿外科沈敬棟主任與豐原醫院泌尿科郭嘉政醫師同步宣示。北區由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陳建綸主任代表。南區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辦,由高醫附醫吳文正副院長、屏東榮民總醫院吳東霖院長、高醫附醫泌尿部李香瑩醫師、郭綜合醫院梁景堯副院長、高雄長庚醫院沈元琦醫師及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林大欽醫師同步宣示;東區為花蓮慈濟醫院主辦,由花慈泌尿部郭漢崇部長同步宣示;北中南東四區透過視訊連結陸續致詞,精彩熱鬧為活動揭開序幕。  此次特別談及常見泌尿健康所隱藏的危機及預防之重要性,台灣男性在許多癌症的發生率都是相對高的。比如攝護腺(前列腺)癌已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六位,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的第五位,共有7,115位新發個案,發生率為35.83人每十萬人口。 而在膀胱癌與腎臟癌,男性的發生率也都高於女性。膀胱癌較常侵犯60歲以上男性,男與女的比例大約是2.7:1。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國內每年因膀胱癌死亡者約在400位左右(每十萬人口1.91人),而發生率則為每十萬人口2.29人。腎臟癌在40歲以後發生率就逐漸增加,好發於40歲到70歲之間,男與女比例為1.5比1。 除了惡性疾病之外,由於男性多從事勞力工作,結石發生比例也高於女性。 台灣的盛行率大約在10%,其中男性的盛行率近14%,而女性盛行率約4%,台灣男性發生率更是台灣女性的2至3倍不等。此外,男人最在意的男性雄風也常常造成困擾。40歲以上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約17.7%,推估也有近百萬的病人,這麼多的病人卻只有一成多願意就醫,而且90%都是看泌尿科,其餘不是尋求民俗療法,就是默默承受順其自然,其實男性的問題都可諮詢醫師,在此道出民眾應及早警覺及預防之重要性。  

新手媽媽「你累了嗎?」 雙和醫院攜手美德耐研發「安育哺乳枕」

新手媽媽「你累了嗎?」 雙和醫院攜手美德耐研發「安育哺乳枕」

台灣生育率持續探底,根據內政部統計,出生人口連續9年下滑,今年上半出生人口只有6.6萬人,全年的出生數將少於13萬人,相較於8年前的21.3萬人減少近4成;另外,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除遺傳、染色體異常及早產等疾患,事故傷害也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一大因素。因此,在少子化的現今,除有效提升生育率外,如何降低新生兒死亡,提升存活率也越來越重要。 醫療服務與科技發展結合 達到精進醫療及照護品質 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表示,提供以病人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是雙和醫院的宗旨,在守護母嬰健康、提升育兒安全的同時,也透過創新的思考,將醫療服務與科技發展結合,進而達到精進醫療及照護品質的目的,日前(28日)在2023亞洲生技大展上所發布的「安育哺乳枕」就是最好的範例。 程毅君院長指出,由婦、兒科護理團隊發現問題,透過彼此資訊交流、發想解決方案,到不斷測試、調整、修正並取得專利,最終與廠商合作,進入產品化階段,這都得歸功於將創新思維與醫療服務正向結合的團隊合作,不僅樂見其成果,更期待「安育哺乳枕」能帶給新手爸媽更安全、舒適的哺乳育兒環境。 (圖說/雙和醫院與美德耐集團共同合影) 安育哺乳枕 預防鬆手不慎造成新生兒意外滑落 「安育哺乳枕」研發團隊的領導者,雙和醫院嬰兒室護理長周如芬表示,某次與同仁聊天,發現有位身為新手媽媽的護理師,曾因半夜起來餵奶,在睡眠被中斷以及上班的疲勞尚未恢復的情況下,竟發生餵奶餵到打瞌睡,差點讓小嬰兒摔到地上的意外,而當時母嬰親善風潮正起,亦有許多研究指出母乳哺育對母嬰關係、嬰兒成長有諸多正向幫助,因此便開始思考要如何營造安全且舒適的哺乳環境,亦可避免新生兒事故意外的發生。 「安育哺乳枕」,該產品包括ㄇ型主枕、以及可依嬰兒大小前後調整距離的副枕,可用來支撐嬰兒背部,提供母親舒適的姿勢進行母乳哺餵;同時,副枕內有被毯,若母親擔心哺乳期間精神不濟或打盹,可以將被毯打開包覆嬰兒,預防鬆手不慎造成新生兒意外滑落,也增進保護哺乳過程的安全及達到母嬰保暖之效果。 周如芬護理長透露,該產品於2020年2月11日取得經濟部新型專利證照,並於2022年技轉美德耐集團。即日起於美德耐集團旗下維康醫療正式推出,其中,雙和醫院也將力挺同仁創新成果,將在雙和醫院嬰兒室使用,讓新手爸媽可以體驗到更安全、舒適的育兒環境。  

用心「聽見」貝多芬 聽損兒無畏先天限制 音樂會舞台展現自信魅力

用心「聽見」貝多芬 聽損兒無畏先天限制 音樂會舞台展現自信魅力

7 月 29 日於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的「聽見貝多芬-聽損兒童音樂會」,聚集了來自中彰投、桃竹苗兩地的 64 位聽損兒童。22首富有童趣及經典的歌曲演出,從動感熱舞、音樂律動、歌唱到樂器演奏,聽損 兒童無畏聽損的限制,於舞台上展現努力的學習成果,帶來一場豐富精彩的音樂饗宴。 兒童慈善協會理事長呂佳慧表示:「聽損兒學習音樂必須比一般孩子 更專注,練習時間也更長。看著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逐漸看見自己 的學習成果,讓他們不僅樂在其中,更建立起更多自信心。這些正能量 成為我們最大的動力,也希望能啟發更多的學童,無論聽損或聽常,只 要夠努力就一定做得到。」 聽損兒童需要配戴助聽輔具以及經過長時間的聽語訓練才能聽到聲音。在學習音高及頻率更廣的音樂方面,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學習。每段節奏、每首歌曲,對聽損兒童來說都相當不容易,他們是經過 長久練習,才站上今日舞台,奮力演出!從直笛、木琴、鐘琴到鋼琴;從鈴鼓、手搖鈴到太鼓打擊,舞台一共呈現了 23 種樂器,展現聽損兒在 音樂上的多元學習與不放棄的精神。   七名聽損兒化身小小主持人 自信台風博得台下滿堂彩 除此之外,本場次音樂會的主持人由七名聽損兒童輪番上陣,年紀最 小的聽損主持人-愉騰年僅四歲,落落大方且穩定的台風、毫無畏懼的展 現其優異的聽語能力,其中 Salibonani!曲目,更透過愉騰的介紹引領觀 眾認識來自非洲國家-辛巴威的早安以及德語和英語的問候語用法,可愛又不怯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深耕聽損領域三十年如一日 兒童慈善協會已造福數百名聽損兒童 對兒童慈善協會來說今年更是特別的一年,今年是兒童慈善協會創 會三十周年的日子。兒慈提供的服務從急難救助服務到特殊兒童的表達 性藝術治療,以及聽損兒童音樂班,長期深耕身心障礙以及弱勢兒童領域。三十年走過,兒慈已經服務過數百名的聽損兒童,背後更有一群默默 耕耘的教師付出,音樂會現場針對資深服務教師頒發師鐸獎獎項,由兒童慈善協會副理事長黃志宜頒發,除了感謝老師們多年付出更期盼能再 攜手邁向下一個十年。今日音樂會現場更有眾多兒慈的畢業生在音樂會上擔任志工,穿梭於小學弟學妹間、協助舞台及樂器道具,是音樂會能順利運作的重要功臣。從手心向上到手心向下,長大後有能力給予與回饋,更是兒慈一直 希望傳承的精神。音樂對聽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無可取代,今年更將服務範圍擴展到第七個區域‑宜蘭,希望能造福更多聽損兒童與家庭。

親子關係從「陪伴」出發,從「愛」分享 第十九屆亞尼克寫生比賽 親子陪伴力邀「偶爸」一起!

親子關係從「陪伴」出發,從「愛」分享 第十九屆亞尼克寫生比賽 親子陪伴力邀「偶爸」一起!

暑假是親子陪伴高峰期,知名蛋糕品牌亞尼克連續19年舉辦的「亞尼克寫生比賽」,因疫情影響改線上舉行,睽違3年,今年再度回歸實體舉辦,「第19屆亞尼克寫生比賽」預計7月30日(日)早上在大安森林公園(主軸廣場)舉行,交件就有機會抽香港雙人來回機票大獎,今年現場再加碼舉行「偶爸偶驕傲父子創意變裝秀」,力邀「偶爸們」一起加入陪伴行列,同時提前為88父親節親子同樂先暖身。活動自即日起至7月23日(日)開放報名,歡迎大手牽小手一起免費參加。 長期關注親子陪伴議題的亞尼克,舉行寫生活動等親子活動,以分享讓心融化,同時關懷親子關係從「陪伴」出發,從「愛」分享,強調親子互動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有感早年因創業疏於陪伴孩子的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表示:「舉辦實體寫生比賽已經是亞尼克每年最重要的傳統,前幾年受疫情影響改為線上,今年終於回歸實體,希望在暑假期間為更多家庭走出來,創造親子陪伴同樂時光,也是亞尼克企業最重要的公益與社會回饋活動。」   超過八成民眾認同有爸陪伴孩子更有創意,五成民眾觀察老爸較不擅表達 「2023親子陪伴調查」,針對家庭親職父親角色,進行線上回卷調查,結果顯示60.1%認同疫情期間父親的壓力增加,調查也顯示受訪者觀察身邊家庭父職角色,對孩子愛與關懷表達程度,有52.9%的父親得分僅3分以下,包括會關懷但次數不多有32.4%(3分)、較不擅表達也16.7%(2分),以及少關懷也少開口    3.8%(1分)。但80.9%受訪者認同願意給家庭父職角色者鼓勵,有助讓親職、親子關係更正面循環,更有82.2%認同親子陪伴有父親加入,孩子變得更有創意、更快樂。   親子陪伴有爸真好,別把父親當付清,爸爸陪伴好處多多! 調查也邀請兒少心理專家-馨動物理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陳語箴分享,並提供父母專業建議,臨床心理師表示:「父親不等於付清!親子陪伴中,爸爸的陪伴好處多多,不僅有助於建立強而有力的親子關係,影響孩子日後的自尊心、人格發展、對他人的看法和情緒調節能力,孩子天生喜歡探索世界,爸爸通常是很好的領航者。研究指出,爸爸傾向接受孩子承擔較高的風險,支持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有助於奠定孩子良好的學習基礎,並在未來有更佳的適應力及學業表現。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和支持,接納並尊重孩子的獨特性與自主性,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發、創造力和自我價值感。」

找回自主權,掌握關鍵生育密碼,藉預存卵子解放晚婚晚育不孕壓力!

找回自主權,掌握關鍵生育密碼,藉預存卵子解放晚婚晚育不孕壓力!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去年全台新生兒僅13.8萬人,生育率降至百分之0.87,創下歷史新低。數據顯示,20年來已婚女性生育率不增反減,國人晚婚晚育已成趨勢,從內政部統計指出,2004年到2022年間,台灣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30.7歲延後到32.6歲(+1.9歲)、女性則從26.9歲延後到30.7歲(+3.8歲),台灣女性初婚年齡延後速度是男性的兩倍。 此外,35歲以上首次生產的高齡產婦佔比也從9.44%(21,468人)向上攀升到32.44%(44,583人),三個新手媽媽就有一位是高齡產婦。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院長王家瑋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死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由於王醫師長年幫助許多難孕夫妻,深知不孕症道路有多麼艱難,每年藉由舉辦瑋寶回娘家活動,幫助更多在求子之路上跌跌撞撞的家庭能有交流管道,知名主持人Janet謝怡芬也在闊別台灣兩年多後回台,以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品牌好友身分出席。   Janet以紀錄片分享自身經歷,鼓舞不孕夫妻耐心等待 Janet帶瑋寶Dylan一起出席致謝王院長與醫療團隊,Janet分享,由於婚前檢查時得知AMH指數過低,為不易懷孕體質,因此求診於王家瑋醫師後決定凍卵,並順利成功取出6顆健康卵子。婚後第一胎以自然受孕方式生下長子Egan,然2019年二度自然受孕時卻意外承受流產煎熬,隔年五月決定解凍四年前(2016)凍存的卵子求助試管嬰兒治療,「有賴王院長的專業技術,不只取卵順利成功,試管嬰兒時也僅植入一顆胚胎就成功懷孕。因此雖然Dylan比較晚出生,但實際上他的出現比哥哥Egan還早,嚴格來說弟弟Dylan才是哥哥!」Janet分享。Janet更以紀錄片《心跳:生命奇蹟》,親自向世人訴說婚後不孕的心路歷程與治療過程,鼓舞不孕夫妻不畏不懼耐心等待好的結果,這是台灣表演藝術界願意分享不孕議題的先例,面對不孕的議題,Janet鼓勵女性,「慶幸當年預存卵子的決定,我們如願迎來第二個孩子」   婚孕、事業兩不耽誤!凍存卵子,時間不再是阻力 王家瑋醫師指出,20年來已婚女性生育率不增反減,少子女化恐造成下一代勞動人口不平衡衍生社會問題。而晚婚晚育趨勢下,年齡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頭號敵人,逾三十五歲女性往往正值工作及事業奮鬥期,但生育能力也處在不可逆的狀態,因此婚孕的抉擇生育事業孰先孰後,也成為現代女性共同面臨的難題。王醫師提醒,女性生育的黃金年齡在25至35歲,此時是卵子品質的黃金期,步入35歲之後,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38歲後卵巢功能及呈現陡坡下降,以致女性必須在生育與工作或事業發展上,做出妥協。王家瑋醫師建議所有晚婚晚育但不想承受不孕風險的女性可以這麼做: 一、主動關注自己的生育能力,定期進行AMH檢測 建議三十歲以上女性,應主動關注自己的生育能力,定期進行AMH指數(Anti-mu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檢測,了解生育能力,做為規劃生育的參考。特別提醒,AMH指數代表女性卵巢庫存量,也是評估卵巢衰退或多囊性卵巢的指標之一,指數愈高,表示卵巢的卵子庫存量越多,指數太低,不代表不孕,而是需要比別人更早啟動,積極規劃生育計畫,並建議考慮提早凍卵,作為分散不孕風險的替代方案。   二、凍存卵子,讓時間不再成為生育阻力 凍卵技術為試管嬰兒技術之延伸,預存年輕的卵子,妥善保存於攝氏零下196度低溫的液態氮環境,可减緩新陳代謝達到保存效果。凍存卵子可協助正值婚育年齡,但尚未有對象或正專注於學業、事業,未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保留生育選擇,緩減生育力不可逆的壓力,讓未來生育寶寶多一分保障。王醫師也建議五類對象可考慮先行凍卵,包含: ·        35歲以上無對象、未婚女性,但未來仍有婚育計畫者 ·        計劃出國、長期打拼事業預估晚婚的女性 ·        存在婦科疾病或有手術需求如罹患癌症者需進行化療或放射線治療 ·        AMH值偏低(小於2) ·        卵巢早衰者 Janet以過來人的角色,鼓勵女性都能思考凍卵議題,她說:「女性會遇到生育的重大課題,無論是個人意願、經濟負擔甚或是不想結婚等等原因,都無法避免時間流逝對於生育能力的影響。選擇凍卵,並非要讓自己只能有人工生殖的選項,而是增加生育選擇的保障!藉由凍卵,增加自己的時間機會,讓考慮結婚或者生育的你,更有自信與勇氣做出抉擇。這是一個很理性的存錢的概念,以後你就有一個insurance(保險)在那邊,我的勇氣,有一點點是來自於我有先凍起來。」 王家瑋醫師補充,政府看見不孕症夫妻的難處與壓力,2021年7月公告大幅放寬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限制,過往僅補助中低收入以下之不孕症家庭,目前擴大包含45歲以下女性之夫妻,提供每次6至15萬元補助(表一),統計平均每年有2萬多個家庭得以受惠。此外,凍存卵子技術確實已在不孕症治療上造福世上無數家庭,透過預存卵子的生殖醫學技術,降低高齡生育力不可逆的威脅,建立未來生育的保險保障,協助女性群體在社會、家庭、個人發展面向上取得更好的平衡,確實值得更多女性關注了解,列入未來生育方案的選項,預約幸福,未來由妳做主!

經常久坐、姿勢不良,小心肌筋膜症候群找上門

經常久坐、姿勢不良,小心肌筋膜症候群找上門

夏天到了,門診中各種拉傷、抽筋和反覆疼痛的病人也來到新的一波高峰。許多人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小拉傷,卻意外發現患處疼痛綿延不絕,而且按壓疼痛強烈,而且往往伴隨工作用電腦、躺沙發追劇等更加惡化,止痛藥反覆使用卻也不見起色,最終只好來中醫門診求診。 兩大慢性疾病 肌肉緊繃成主因 首先,這種常見局部卻慢性卻痛起來要人命的症狀,稱之為肌筋膜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這種症狀觸診起來有明顯緊繃的肌束,還有激痛點(Trigger point)的特徵,像是按壓起來會引發強烈疼痛外,也可能會引發轉移痛痛或痠脹、麻木等其他症狀。這種症候群容易因為肌肉長時間固定不動,或天冷潮濕容易加重症狀。目前西醫治療上大多使用藥物或物理治療和伸展,除非狀況不佳才會搭配注射療法。 而這個疾病和另一種全身慢性肌肉疼痛病容易被混淆,就是人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好發於30-50歲的女生朋友,也有不少名人罹患此病,像是曾因此病暫別樂壇的女神卡卡。而纖維肌痛症的特徵是全身多部位持續性疼痛,超過11個以上的壓痛點(tender point)就有很大機會確診,可能落在肌肉、關節、脂肪墊或滑囊等等多種部位,而且不會有轉移痛的現象。這種患者往往伴有疲勞和睡眠障礙、腸胃症狀等複合性症狀,治療上需要整合性治療,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伸展運動外,也要搭配認知治療等解決整體複合性症狀才比較容易有進展。 以上兩種症狀狀況的成因至今都不清楚,但從中醫的角度思考,《黃帝內經》中「久坐傷肉」,和西醫看待緊繃的肌束(taut band)成因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當肌肉長時間固定不動作或過度疲勞的情況,肌肉在這些情況下比較容易處於收縮緊繃的狀態,也特別容易有緊繃的肌束。 針灸引導筋膜 中醫師莊可鈞:避免長時間久坐 在中醫的治療上,臨床上往往會建議針藥並行,用藥處理常常會以調和營衛、解肌祛風的桂枝湯為主要架構,可以溫通經絡又促進血液循環,針對疲勞過度的患者可以搭配黃耆增加補氣推動的力量,並且依肌筋膜疼痛的部位視情況加入不同的引經藥,像是肩頸部位可以加入葛根、羌活等等。針灸的話,除了使用針上灸的方法外,這種慢性疼痛也傾向體針搭配頭皮針治療,透過頭皮針調整神經肌肉控制的部分,局部鬆解肌痛點引發得氣的效果處理緊繃的肌束,另外也會搭配細針引導筋膜,調整失衡已久的筋膜張力。 平時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可以設置番茄鐘提醒自己,並且盡可能讓周遭的環境幫助自己可以維持好的姿勢,像是適當的桌子、椅子高度,讓自己能夠豪不費力的維持好姿勢。一旦緊繃不舒服就要盡快求診,並搭配正確適當的拉筋伸展或復健運動,以免越伸展越不舒服,拖久了治療起來也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修復。而飲食上也要均衡飲食,在有些情況下,當患者缺乏B12和葉酸時,會影響紅血球的生成,肌肉的能量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也會和肌筋膜症候群的症狀有一定程度的相關,適當的補充也能有所幫助。

第九屆捐髮活動「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癌友留髮將愛傳遞

第九屆捐髮活動「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癌友留髮將愛傳遞

頭髮的力量,比你想像中更強大!一束30公分長的頭髮,能在生命裡起什麼作用? 有人說,頭髮是人類身體上最無用的組織,但在癌友身上,無法控制的掉髮、脫髮、往往是影響心情的最大因素。每年台灣有將近10萬人因癌症治療而掉髮,除了承受病痛帶來的身體不適,外貌的巨變,更讓癌友沮喪不安,畏懼面對世界,甚至可能放棄治療! 一絲一縷無比珍貴 透過髮絲傳遞愛與能量! 癌症希望基金會募髮行動邁入第21年,已募集到226,185束每束30公分長的髮束,堆疊起來已有近117座101的高度。 除了募髮,我們也積極募集假髮製作經費,每年產出千頂假髮,幫助超過上萬名癌友重拾自信與笑容面對抗癌路上的挑戰! 2023【首望相助,希望從頭開始】捐髮活動,串聯北中高近二百位捐髮者的愛心,於七月份陸續登場。首站7/1高雄場,7/8台中場,共已有90位捐髮者捐出髮束,現場亦共募得善款10萬逾元,可製成33頂假髮。本次台北場報名踴躍,有90位捐髮者報名,年齡從4歲到59歲,報名者中不乏青少年也有30位捐髮者已經參與2次以上的捐髮活動,更有三位癌友也參與捐髮。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邱秀渝說: 「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02年起啟動募髮行動,號召社會大眾捐髮及假髮製作經費,透過眾人的參與,創造出巨大的影響力!為了捐出健康的頭髮,捐髮者忍受炎熱天氣,堅持不染不燙,甚至承受他人的質疑或眼光,只為了一個信念,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悸動!」 由愛堆起 給予癌友信心與力量 第一次參與【首望相助】捐髮活動的台灣第一三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美智雄先生 (Mr. Michio Hayashi)說:「我相信捐髮活動將對癌友產生積極的影響,帶給他們勇氣和自信,幫助他們勇敢面對治療並戰勝疾病。各位的參與和支持將為癌友帶來無限的力量和希望。」 而假髮的製成,除了民眾的愛心髮束之外,更需要經費幫助假髮完成。長期支持【首望相助】的公益夥伴安致勤資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AROMASE艾瑪絲洗髮精今年仍持續與基金會攜手促成這項美事。活動現場除了捐髮之外,也安排寓教於樂的生命教育活動,讓捐髮者有機會體驗因疾病噵致的容貌改變,以及假髮製作過程解析,進而感受捐髮對癌友的實際助益。   《捐髮故事分享》 曾受助於人 如今也成為助人者!癌友留髮將愛傳遞 娟華在2018年確診肺癌第一期,這生命中的重大衝擊,在心理上一直有解不開的結。 後來娟華參與了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小站的課程及情緒支持團體,慢慢療癒自己的內心,也很肯定癌症希望基金會對癌友的服務與關懷。曾捐過頭髮的娟華在經歷癌症洗禮過後,更能感受深受癌友的需要,當年無助的時候受到幫助,現在也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這次由女兒陪同參與捐出髮束。 曾是癌友的小女孩 身體力行想幫助更多相同經歷的人 出生才一年多的靖旆,就被診斷確診白血病,經過三年多的治療,目前已康復。雖然當年靖旆在治療期間還懵懂無知,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什麼? 治療後會帶來什麼影響? 但是媽媽常跟她提到,有些癌症病人治療時會經歷掉頭髮,會很傷心難過,於是靖旆決定捐出自己的長髮,幫其他的癌友們加油打氣,這也是靖旆的第二次捐髮! 帥氣桌球隊男孩 從小陪母參與捐髮 這次也來共襄盛舉 小學六年級的君樺,是學校桌球隊一員。母親三度參與基金會的捐髮活動,每次君樺都有陪同,耳濡目染之下,也在心中萌發蓄髮捐出頭髮的念頭,5年的蓄髮過程中,長髮的悶熱讓他每次練打桌球時往往滿身大汗,也承受了一些眼光和好奇或被誤會成是女生,但君樺都坦然接受,也告訴別人他要留髮捐髮的動機,實踐了運動員「堅持到底」的精神! 同理癌母的感受 少女用實際行動幫助癌友 皓晴的媽媽是乳癌病友,在治療過程中經歷過掉髮的失落與沮喪,因此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沒有頭髮帶給癌友的焦慮與不安。媽媽的經歷皓晴看在眼裡,也想為癌友做些什麼,在媽媽的鼓勵下,原本都是短髮的她,也開始留髮要捐髮幫助跟媽媽一樣經歷的病人,帶給他們自信與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頭髮力量的故事 每一個人都能參與! 癌症希望基金會盼《假髮租借服務》助病友重拾美麗與自信 完成假髮並不容易,除了健康的髮束,每頂更需要3500元製作費!「首望相助」的精神,就是希望大眾同理癌友需求,集眾人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從「頭」開始幫助癌友走過治療的艱辛。為鼓勵更多癌友積極治療,並持續推展「癌友假髮租借服務」,盼社會各界除了捐髮,更能挹注假髮製作經費,讓更多因治療而掉髮的癌友能使用,與癌奮戰的同時也能美麗與自信!

面對心血管疾病 居家保健檢測該怎麼做?新世代心電血壓計 力邀藝人庹宗康分享保健心法

面對心血管疾病 居家保健檢測該怎麼做?新世代心電血壓計 力邀藝人庹宗康分享保健心法

近年有許多名人因中風驟逝,高血壓與心房顫動都是可能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消費者除了改變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協助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外,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居家監測身體健康數據,更是積極預防的方式!日本知名醫療器材大廠推出新世代心電血壓計,以新世代心血管健康監測準則,協助民眾有效落實「30秒同時量測血壓、心電  心血管全方位照護」的居家保健方式, 幫助消費者早期發現血壓和心律異常,即時預防與治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讓健康生活更有保障。   熟齡保健不能忽視的心血管疾病問題:高血壓、心房顫動 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中風)、及高血壓三大血管相關疾病分別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二、第五及第七名,其中高血壓致死年增率增加10.6%,不過一般人知道高血壓的危險性,卻可能忽略心律不整的危害,根據研究顯示,心律不整中的「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大潛藏危機,心房顫動嚴重時會有心悸的症狀,但真正可怕的反而是大部分的心房顫動患者並沒有症狀!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的資料及健保資料庫的研究顯示,台灣約有1-2%的人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多於女性,且隨著年紀增長,罹病率會提高,此外根據研究,有心房顫動相對於無心房顫動患者,會增加兩倍死亡率與三倍心衰竭的機率,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更是常人的五倍。 台大醫學院內科專任教授、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任、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 王宗道醫師指出,高血壓和年齡增長是心房顫動發生的兩大最重要危險因子。全球多項臨床試驗超過萬人的資料顯示,心房顫動病患近9成合併高血壓。國內外超過6千位高血壓民眾使用心電血壓計的統計報告發現, 16%被檢測出有心房顫動。由於心房顫動臨床上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又伴隨潛在中風風險,因此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也推薦臨床使用心電血壓計,呼籲有高血壓的民眾也要重視心電圖量測。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任、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 陳永隆醫師也表示:臨床上常常會出現心律不整發作時無法及時到醫院檢查,而到醫院做檢查時又因為沒有發作而找不出問題,所以,民眾平時也可以進行自我檢測,例如定期偵測脈搏、測量血壓心跳或是使用智慧型裝置或手錶來檢視心律情形。只要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紀錄或是出現相關症狀,應積極尋求醫師協助。   日本知名醫療器材大廠呼籲:每日量測血壓與心電 是防範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 日本知名醫療器材大廠升級全民居家健康監測數據觀念,推出新世代心電血壓計,可依使用者需求,進行單次血壓、心電測量或同時量測,只要30秒即可提供心跳過快、心跳過速、正常竇性心律、可能出現心房顫動等六種心電圖分析結果;同時使用者可透過藍牙傳輸,智慧管理每天量測數據,並從官方APP個人資料庫中觀察到數據的變化,確實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日本知名醫療器材大廠希望透過這項劃時代的隨身型簡易監測裝置,以協助民眾居家確實掌握血壓、心律2項切身的健康數據,倘若發現異常,就可盡快到相關醫學門診做進一步的追蹤,匯出異常的心電圖波形與醫師分享居家量測結果,提早發現及時預防和治療,期待協助民眾照護心血管健康,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目前消費者已經能夠在杏一、大樹、嘉儀百貨家電專櫃通路買到這台新世代心電血壓計,丁丁藥局從八月起開始正式銷售。   庹宗康:進入熟齡後 要重視血壓跟心電兩大數字 步入熟齡的藝人庹宗康,近年當了爸爸後,即便演藝工作忙碌也不忽略日常的健康保健,庹宗康出席活動時表示:近幾年在身體健康保健上,除了注重飲食選擇,也會上健身房運動,有時候也會帶著家人出去走走,多讓身體活動,來維持身體狀態,不過近年來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熟齡可能面對的心血管議題、或像是中風年齡下降這些新聞時,自己其實會有警覺,原來除了有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之外,日常還是需要有機器協助測量身體數值,像是血壓、心律這些數值,因為如果沒有實際測量,也無法好好掌握自己的心血管狀況,所以在家裡真的很需要選擇一台新世代的心電血壓計,協助自己「居家量測血壓、心電」,早期發現並防範未然是邁入熟齡的大家都要注重的家庭保健! 對於所站台日本知名醫療器材大廠新的心電血壓計,藝人庹宗康大大推薦,認為這台劃時代的隨身型簡易監測裝置,每天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協助民眾居家確實掌握血壓、心律2項切身的健康數據,之後還可以透過手機專屬APP查看個人測量記錄,倘若發現異常,就可盡快到相關醫學門診做進一步的追蹤,康哥還笑著說:接下來如果有好朋友生日,我應該都會送上這台血壓計當禮物,畢竟健康就是最好的祝福。除了送人當作禮物外,康哥也在父親節前夕對老婆小孩說出:「為了你們我會更注重自己的心血管的健康,才能陪你們長長久久,與老婆一起健康牽手一輩子看孩子成家立業。」

三明治族生活壓力超標 身體出現警訊機率大增

三明治族生活壓力超標 身體出現警訊機率大增

在台灣有逾8成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是台灣人口及經濟組成的重要支柱。保誠人壽長期關注三明治族,今年首度進行「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透過量化及焦點對談的方式,了解三明治族在不同人生階段對生活的想望及憂慮,以打造最貼心、最靈活的幸福方程式。保誠人壽也宣布推出全新品牌活動「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提醒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Me) 才能照顧好家人(We)」,兼顧自我實現與守護家人。 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表示:「作為最懂三明治族的保險公司,保誠人壽今年特別針對三明治族進行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調查,希望更清楚刻畫出三明治族的生活輪廓,讓我們可更精準因應他們的需求,陪伴三明治族從容迎接人生每個重要階段。除了提供保險保障,保誠也在意如何支持三明治族的身心靈健康。透過調查,我們更深入了解三明治族對家人、對自己的擔憂,進一步提供更適切、更多元的商品及服務,不論在家庭保障、日常生活及家人照護都能作為三明治族最強大的後盾。」 三明治族生活滿意度僅及格 壓力超標身體出現警訊 「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包含量化調查與焦點座談會兩大部分,透過360度的觀察深入了解三明治族對自己及家人的想望與擔憂。調查發現,三明治族對「能按照自己想法過生活」的同意度僅僅及格,只有6.67分(滿分為10分),而43%的三明治族認為目前的生活已超出能負荷之壓力,壓力大也使得身體出現警訊,尤其30及40世代在焦點訪談中反映,因生活壓力繁重影響身體健康的感受更為明顯。 保誠人壽行銷暨數據長趙汝俊表示:「三明治族不僅是家中支柱,更是家庭的守護者,若能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實現對家人的承諾。從調查結果,保誠人壽提醒三明治族要好好照顧自己,也希望藉助今年一系列『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品牌活動,提倡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Me) 才能照顧好家人(We)」的主張。」 全新品牌活動「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 「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首先登場的是年度品牌形象影片,延續去年邀請員工擔任品牌大使,保誠人壽今年再次邀請同為三明治族的員工,在影片中分享對生活的期待,以其自身感受,帶出三明治族的需求與期望。 保誠人壽業務總經理暨通路長孟子文表示:「保誠人壽透過多元化的商品及服務,量身打造符合三明治族需求的保險保障,讓他們可依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及需求自主規劃。以30、40世代的三明治族很重視子女教育為例,可以透過『金會旺』和『創富御守』,運用不同幣別的分紅商品資產累積,準備教育基金的同時也獲得保障。對於50世代三明治族,若需求為樂活退休,可以考慮保誠人壽『美利715』、『福康滿利』、『鑫享雙收』及『樂盈雙收』等商品;如果是以資產規畫和傳承為主,則可考慮『滿福世代』、『新紅運世代』、『美利長紅』及『鑫利達』。保誠人壽作為三明治族首選的保險公司,以多年深耕分紅保單市場的豐富經驗與專業,持續發展多元幣別、不同類型與不同繳費期別的分紅商品,讓消費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及不同需求進行選擇。」 透過數位科技與加值服務貼心照顧保戶 除了保障規劃,保誠人壽亦透過一系列的加值服務及數位工具,照顧三明治族的身心靈。例如最新推出的「保誠MeWe氣象」,結合科技及大數據讓忙碌的三明治族,快速掌握生活及健康資訊,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同時成立「保誠MeWe社團」,讓三明治族可以在社團中互相交流打氣。 此外,保誠亦提供多元化的加值服務照顧三明治族,例如數位健康醫療平台「醫聯網」提供癌症篩檢及健康管理、線上醫師諮詢、醫療第二意見、照護媒合;「諾貝爾眼科」眼睛健檢禮遇、由心理師給予心理輔導及心理支持的「FarHugs 遠距抱抱」諮詢服務、「多扶事業」無障礙接送、沉浸式保障需求分析工具「保誠幸福秘境」、退休計算網站「保幸福誠享退」、為三明治族配對專屬顧問的需求分析媒合平台等,全方位陪伴三明治族迎接人生不同階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