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做好營養保健,預防老人痴呆

做好營養保健,預防老人痴呆

器官的老化是造成老人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預防性的照護工作若能完善,便可延後疾病的發生或減輕其嚴重的程度,也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以老人痴呆為例,大部份的老人痴呆現象是因腦血管阻塞使得部份腦細胞壞死所造成的,而只有少部份人是屬於「阿茲海默症」。一般認為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明原因腦細胞壞死的疾病,病因和治療方法至今還在研究階段,但最近荷蘭的一項免疫學研究卻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容易併發心肌梗塞。換言之,以往以為不太相關的阿茲海默症和腦血管性癡呆,兩者竟然都和動脈硬化有關。   台東基督教醫院張靜芬營養師指出,經年歲的累積,腦血管受鹽分、生活壓力(包含:緊張、煩惱、過勞等)、抽煙、膽固醇、高血壓或高血糖等的傷害,致使發生動脈硬化,就像臉上的皺紋或白頭髮的發生一樣,是無法避免的。到了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患有腦動脈硬化。但是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或抽煙者,卻會提早老化的過程,甚至在三、四十歲左右就可能發生腦動脈硬化。隨著閉塞血管的不同,病狀也不一樣。有些病人是手腳麻痺無法行動,例如:腦中風;有些則影響到記憶或發生失語。張營養師表示,預防腦動脈硬化最好及早從四、五十歲腦血管還沒有硬化或只有輕度硬化者就開始注意。首先,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盡量減少生活壓力、戒煙、控制體重在理想的範圍是必要的。在飲食方面則要採用低鹽分、低膽固醇飲食,並多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因高鹽分飲食致使血壓升高,而過多的血膽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沈附,這兩者都是動脈硬化的肇因:   一、多選用新鮮食材,少用加工、醃漬品,也盡量減少鹽或糖的使用,多搭配蔥、薑、蒜、醋、洋蔥、番茄等天然甘味辛香料的食材來調味,一方面可獲得膳食纖維,內容還可以豐富而多變。   二、多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並預防便祕。便祕時容易引起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動脈硬化或中風的危機。以雜糧粗食來代替精緻白米或白麵,並增加蔬果的攝取量就可以滿足高纖維飲食的需求。  三、動物性油脂和膽固醇都會增加血中膽固醇質,應限量食用,可以多選擇魚類來滿足蛋白質的需求。魚類和肉類的脂肪是不同的,因魚類含較少的膽固醇和較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而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血管發炎和血栓的發生。

火鍋怎麼吃才健康

火鍋怎麼吃才健康

不管正式邁入冬季了沒有,只要天氣稍稍變涼,就給了人吃火鍋的好理由。現在吃火鍋也不再單調,日式shabu shabu、韓式泡菜鍋、麻辣火鍋、羊肉爐、薑母鴨各種口味滿足不同的喜好與選擇,然而在享受美食時若沒有節制吃得過多或暴飲暴食,不但腸胃受不了,也會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的病情,可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火鍋若吃得有要領,慢性疾病患者才能吃出健康。《痛風患者怎麼吃火鍋》從湯底的準備做起,一般民眾喜歡用高湯當作火鍋湯底,不過對於有痛風的人最好避開高湯肉汁,以清湯為湯底。燒酒雞、羊肉爐的湯汁就更不宜食用,台東基督教醫院 張靜芬營養師指出由於肉湯含高普林會使血中尿酸升高,再加上酒精會使已經升高的尿酸不易排除,以致促發急性病症,所以有痛風的人不能不小心。《高血壓患者怎麼吃火鍋》吃火鍋必須特別注意沾料的使用,吃火鍋配的沙茶醬、吃薑母鴨配的味噌豆腐乳、吃羊肉爐用的豆瓣醬都是高鹽分的沾料,有高血壓的人最好避免使用,改用蔥、蒜、薑、香菜等天然辛香料,加少許醬油或薄鹽醬油來代替。另外,火鍋食材也要選用生鮮,避免加工製品。《糖尿病患者怎麼吃火鍋》食物份量的控制是糖尿病人要特別注意的,最好依照各人的飲食計畫,善用食物代換表。火鍋料中常用的芋頭、玉蜀黍、冬粉、豬血糕等都是屬於主食類,相當於我們平時食用的米飯、麵條等,糖尿病人要取用合適自己的份量食用。市售火鍋一人份的熱量(一般除去沾料的熱量)約七百~八百大卡,各人可依需要加減肉類和主食類的份量。而圍爐式的火鍋較不易控制,可多選用蔬菜類、蒟蒻等低熱量的食材,以免熱量超過太多。

都是胃酸惹的禍?

都是胃酸惹的禍?

王小姐三十歲,擔任護士,工作緊張是可想而知的,常在快節奏的用餐之後發生莫名的胸口下方悶痛。她擔心有心臟的毛病,做了心電圖和其他檢查後,心臟並沒有什麼異常,因此醫生懷疑她是「胃液食道逆流」。這是一種消化性潰瘍,醫師便開了一些幫助腸胃蠕動的藥和制酸劑服用,並提醒王小姐要做生活步調和飲食方面的調整,以有效預防胃液食道逆流的再發生。   台東基督教醫院張靜芬營養師表示,所謂「消化性潰瘍」是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等黏膜,受到胃液的侵蝕而形成深入組織的消化道壁破損。胃液裡含有很強的胃酸和消化酵素,胃酸的作用是使食物中構造緊密的蛋白質變得鬆散,以利消化酵素的作用,而且胃酸是強酸,還具有殺菌的作用,對身體也是一道防衛線。由於胃壁具有多重黏膜防禦的功能來緩衝胃酸,可以使胃酸不至於侵蝕胃壁,但是對於鄰接胃的食道或十二指腸並沒有預防胃酸侵蝕的機制,若發生胃液食道逆流,或侵蝕到十二指腸壁就會造成黏膜的受損而產生糜爛發炎、潰瘍。  其實消化性潰瘍並不能完全歸咎於胃酸太多,壁細胞黏膜防禦因素的下降也是主要的原因。對於胃食道逆流者,賁門括約肌鬆弛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胃壁細胞可能因受到細菌的破壞,或者飲食、藥物、情緒、氣溫的變化若影響到消化道的血液供應不足,也會造成胃及十二指腸產生局部的缺氧,產生了黏膜肌肉層的病變,進而使壁細胞黏膜分泌抵抗胃酸的能力下降,以至於潰瘍,甚至出血或穿孔的情形發生。預防消化性潰瘍的飲食祕訣:  1. 應戒菸酒。因為吸菸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酒精特別是在空腹飲用時會溶解胃腸道的黏膜,都容易使潰瘍或出血捲土重來。  2. 避免飲用刺激胃酸分泌的飲料。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等;含高糖分的果汁、飲料、白稀飯等;刺激性的辣椒、芥茉、胡椒等;都會促使胃酸分泌增加,或使胃黏膜受損,應該要減少攝取量。  3. 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白稀飯,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而均衡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4. 注意保暖。冬天溫度低,使血管收縮而血液流量降低,黏膜分泌抵抗胃酸的能力下降,就增加胃出血的機會。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何冰冷的食物應該避免食用。  5. 注意藥物服用。阿斯匹靈是預防心臟病的用藥,具有降低血液凝結,預防血栓的功能,但也因此提高了胃出血的發生機率。關節炎患者服用的消炎止痛藥,也會降低胃壁黏膜抗胃酸的能力,長期的關節炎患者應特別注意預防。   6. 對於有胃液食道逆流或胃出血經驗的人要注意,不易消化、體積太大或油膩的食物,堆積在胃內,會減慢胃內容物的排空而增加胃酸和胃酸逆流的機會,所以進食不宜太逞強,注意烹調和質地上的選擇,並且適量進食。  7. 要有規律的生活。適當的休息、控制情緒、減低心中的煩惱,以及好的飲食習慣,如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心情放鬆、飯後要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8. 健康食品中的魚油、月見草油、亞麻仁籽油、玻璃苣油也具有抗凝血的作用,具有出血時較不易止血的副作用,不要過量服用。

高山症的陷阱

高山症的陷阱

【高山症的發生與身體強健與否,沒有絕對關係】台東基督教醫院 陳政介醫師指出早期症狀的確很像感冒:頭痛、頭暈、全身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咳嗽等。但千萬不可以當作感冒來處理,應該這麼說吧,「在山上,寧可把感冒當作高山症來處理而不要做反了!」強健的人照樣得高山症,不得不慎。【下降、下降、再下降】這七字箴言是處理高山症的黃金定律!問題就出在「下降」。什麼時候下降?怎麼下降?下降到哪裡?深入剖析「下降」的意含。「下降、下降」,表示還有機會下得了山。一般說來,在天候許可下,才會不放棄繼續攻頂。然而天候不是一直不變。災難多數就是天候突變,導致失去下山的第一時間所造成的。天候不好,不用說,通常會立刻下山。問題就在「天候好」的情況。不要被矇騙了,心中要感謝老天爺賞賜機會下山,而不是等等看,更不是鼓勵繼續攻頂。【別太依賴高科技或空消、直昇機】不是我們的空消、直昇機救援訓練不好,而是台灣山地特殊地形與天候的影響。如果曾有午後行車於中橫、南橫的經驗,就明白什麼是霧鎖山林。入夜,即使開了車子的霧燈,可視距離也僅數公尺,遑論直昇機在空中要看到你。大家電玩打多了,以為高科技就可以解決一切,就算座標衛星定位,告訴空消,空消也知道得很清楚,但事實是「下不來,就是下不來!」強風、大霧、峭壁、懸崖可能造成直昇機撞山,垂降隊員可能掉落山谷。多次的山難教訓也已顯現出來,空中救護有其極限。故所謂緊急災難應變的建議是「做最壞的打算」,是完全正確的。山友們必須謹記「靠自己正確的判斷,正確的處置」才是救命的不二法門。   所以領隊有責任在上山的行進中,就要事先規劃好下山的中繼站。中繼站的條件要合乎平坦、較大空地,能否紮營、避雨、適合空消及直昇機垂降,以及通訊無礙等。【回顧歷史發生過的大小事】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登山客。當選定登山路線時,記得一定要回顧曾在這條路線發生過的歷史大小事,歷史是最好的鏡子。莫非定律:你認為它不可能發生,它就會發生。

在家也能做復健

在家也能做復健

很多人以為,只要每天來復健科報到,酸痛就會消除,動作就會進步,其實,如果沒有加上勤奮的居家運動,效果是會打折扣的,復健療程自然相對延長,這對患者和治療師而言都是不願見到的結果。台東基督教醫院 羅凱凡職能治療師在此提供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了解復健動作】許事實上,許多治療都需要配合每日多次的重複運動,效果才顯著,光靠一天一、二小時的復健,效果並不能持續一整天。因此,仔細了解您的問題應該做什麼運動,同時記住治療師叮嚀的居家復健運動、次數、時間,回家才能徹底執行。【規劃生活作息】現代人生活作息緊湊,所以常因為忙碌而忽略了居家運動。治療師所設計的居家復建計劃,通常是十分簡單且只需三到五分鐘的動作,但是必須每日做個三四回,視個人情況而定。所以,擬定一份生活作息表,將居家復健的時間空出來,就可認真執行。只要每日有固定的時間做運動,就容易持之以恆。【與治療師溝通】治療師會依據個案情況設計適當的居家復健運動,但是有時執行時還是會有困難,例如時間場地無法配合,或是做來會產生不舒服之感,這時應立即與治療師溝通,讓他了解你的困難,重新擬定計劃再來執行。千萬不可因為上述原因而自行終止居家復健,那是十分可惜的。【避免舊疾復發】當你的療程告一段落,不需再向復健科報到,表示你可能不再疼痛或是動作已經進步了,治療師會建議你做一些保養運動,並隨時保持良好姿勢,只要時時注意,每日簡單運動,相信你會越來越健康,不必擔心舊疾復發。  居家復健,是復健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可以協助復健治療效果的延續,縮短療程;僅靠每次在醫院短短的復健時間,即使每天報到,其效果遠不如在家認真執行居家運動的結果,所以,為了您的健康,千萬別忽略它的重要!

台灣人常見的錯誤體態

台灣人常見的錯誤體態

在台灣,特別是上下班尖峰時間,許多上班族走路方式是很「多元化」的:有腹部突出、走路呈外八字形的,有肩膀一高一低、走路時左右晃動的,有彎腰駝背、突腹翹臀的,有踏步時腳底輕微抖動的......。我在搭乘電扶梯的時候,也會觀察站在我前面的人的鞋底,十個人當中,大概有八個人左右兩邊的高度相差很多,或是鞋跟被磨得很嚴重。這些問題,都是很常見的「錯誤體態」。你曾經想過你一天要走多少路嗎?脊骨神經科醫師黃如玉表示,每走一步路,你的骨盆、髖關節、膝蓋和腳踝就要承受一次身體的重量。脊椎和骨盆,除了在行走時需要支撐上半身的力量之外,不論站立或坐著,也都處於受壓的情形,而其中,又以骨盆帶(pelvic girdle)對於人的姿勢最為重要。骨盆帶是支撐人體重心的中心點,所以如果骨盆的位置傾斜,第一時間會反映在走路、站立、躺臥各種姿勢上面,而這些動作,又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做的。痠痛、骨刺來自姿勢不正黃醫師陸續指出,像我們使用任何東西一樣,如果沒有好好的使用、保養,東西自然容易出問題、出狀況。當脊椎有問題的時候,初期階段還不至於產生很大的不適感,主要的改變是在重心的轉移。此時,身體會先用自己的「自癒力」(innate intelligence)嘗試解決,也就是用另一個區塊的力量,來輔助身體較為虛弱的區塊。過了一段時間後,身體會習慣這個錯誤的方式,於是那些些微的不適感(有時候甚至只是變得比較容易疲勞而已)就會慢慢的消失,但是這時候身體用力的方式和施力的肌肉群組已經有所偏差,所以會影響到站立姿勢、走路姿勢和脊椎的位置,體態和姿勢自然就會變得奇怪。再過一段時間,身體才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警訊」,例如較頻繁的痠痛、頭痛等,通常我們還是會忽略這些訊息,以為跟先前的情形一樣,不舒服的感覺會慢慢消失。等到時間拖久了,疼痛的感覺越來越嚴重,我們才終於開始正視脊椎的問題。但是因為長期受力的不完整,脊椎的弧度、關節和骨骼早就已經變形,所謂的退化、老化、骨刺等,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生理痛和骨盆位置息息相關黃如玉表示,對女生而言,生理痛可以說是揮之不去的惡夢。關於生理痛的發生原因有許多說法,包括心理層面的壓力過大、負面情緒;或是生理層面的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如以中醫的理論,就是人的身體太寒等等。從脊骨神經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骨盆不正的女生特別容易有生理痛的困擾。因為骨盆保護著子宮,如果骨盆傾斜,就會間接影響到神經的傳達;神經傳達的訊息不正確,自然會有不正常的收縮。事實上,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但很少人會去聯想到,生理痛的發生會和體態不正有關。其實,任何疼痛都是來自身體的直接訊息,即使是很普遍常見的疼痛,我們也不應該將之視為「正常」,而習慣性的忽略它。(資料內容部份擷取自「體態,決定你的健康」一書)

好發於年輕乳癌病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好發於年輕乳癌病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台灣女性癌症中,乳癌死亡率居於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四位,新增案例中約有七成是早期乳癌,而50歲以下為主要罹病年齡層。根據台大醫院一份針對台灣地區癌症病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風險調查報告顯示,50歲以下罹病之乳癌病人較易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傾向。其中最易產生過度擔憂「乳癌復發」的狀況,和信治癌中心內科 劉美瑾主任表示,目前台灣地區早期乳癌病人治癒率高,零期病人10年存活率幾近百分之百,一期及二期病人治癒率也有八成及六成以上。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教授也呼籲國內醫師亦應適時給予病人治療信心,以減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目前乳癌術後須合併放射性、荷爾蒙及化學藥物等輔助治療以降低疾病復發。民眾一旦經醫師診斷為乳癌病人,即會依照腫瘤細胞表皮上之荷爾蒙受體反應做陰性或陽性的分類,並進一步根據荷爾蒙受體的反應,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目前台灣地區早期乳癌病人約有七成是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ER+),過去主要接受以不含歐洲紫杉醇之傳統化療,並合併荷爾蒙類藥物治療;而荷爾蒙受體陰性(ER-)病人因對荷爾蒙藥物的反應不明顯,則健保優先給付合併歐洲紫杉醇藥物的術後輔助性化療。含有歐洲紫杉醇藥物之治療計畫,效果優於傳統化療計畫,可以降低18~28%的復發及27~30%的死亡風險。而交叉比對歐洲紫杉醇藥物於荷爾蒙受體反應陽性與陰性(ER+/-)之治療差異結果發現,兩者之治療效果一樣;甚至在荷爾蒙受體反應陽性病人的治療上還可較現行治療計劃降低三成的復發風險。同時醫師應該給予完善的照顧,則可減少化療之副作用發生,使病人能有機會提高治癒率。一般乳癌病友最常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象為:擔心乳癌再次復發、再次想起接受乳癌檢查及治療時不愉快的感受或畫面、刻意避免想到和乳癌或健康有關的事情以及容易受到驚嚇等四種表現。其中以擔心乳癌再次復發最為顯著,張金堅教授建議,乳癌病友於治療時,醫院應給予便捷的檢查流程及友善的醫療環境,以免除病友不愉快的印象,並且適時給予治療信心,病友也要充分信任醫師規劃的治療計畫。而家屬除了持續給予關心與照護外,若病友有憂鬱或情緒低落等現象,也應該尋求心理諮商等治療方式協助病友宣洩情緒與壓力。

流感流行期,11月下旬逐步進入

流感流行期,11月下旬逐步進入

有鑑於每年國內11月下旬起將逐步進入流感流行期,為預防流感病毒之侵襲,發揮疫苗最佳預防效果,請符合流感接種條件之民眾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維護您與家人的健康。今年流感因受疫苗含汞議題之影響,開打初期接種民眾並不如預期踴躍,但經過衛生署侯署長與國內專家及該局不斷澄清與呼籲,目前接種情形已回溫。依據本市各合約院所回報統計顯示,截至10月29日,本市老人流感已接種34722人,幼兒流感已接種4693人(本市不含汞疫苗有8900劑)。國內各家疫苗上市供應前均經藥政主管單位嚴格把關,在品質上安全無虞,民眾可以安心接種。本局也再次呼籲民眾,為了避免流感侵襲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千萬不要因噎廢食,應儘快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維護自身的健康。臺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後至少需2週以上,才能產生充足的保護力,為了避免流感侵襲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再次提醒65歲以上長者請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而家中如有符合接種條件的滿6個月至兩歲以下幼兒,也請爸爸媽媽抽空安排赴衛生所或合約醫院診所完成注射,您的寶寶如為初次接種流感疫苗,應於接種第一劑一個月後,如期完成第二劑,才能達到更佳的保護效果。

大肚男、小腹婆們小心囉

大肚男、小腹婆們小心囉

大肚男與小腹婆們小心囉!你知道腰圍大小與健康有極大的關係嗎?你知道腰圍過粗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嗎?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於2006年針對台灣41~60歲白領上班族進行的「企業菁英代謝症候群」調查顯示,腰圍過胖與罹患代謝症候群之相關性高達7成!腰圍肥胖代表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性,如果持續無法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問題,最後將導致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相關症狀及疾病。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擴大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舉辦代謝症候群認知競賽活動(http://1000-love-ms.itake.com.tw/Active2/Index.asp)。活動將發出超過五萬元高額獎金與獎品,歡迎大家挑戰人氣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之五項危險因子:1.腰圍過粗、2.血壓偏高、3.空腹血糖偏高、4.三酸甘油酯偏高、5.好的膽固醇偏低。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即為高危險群,符合三項以上,就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而腰圍是唯一外顯且最簡易測量的危險因子,因此,遠離代謝症候群的第一要件便是堅守腰圍「男性不過90公分、女性不過80公分」的標準。《代謝症候群宣導網站》http://www.1000-love-ms.org.tw/

預防重於治療,口腔健診不可少

預防重於治療,口腔健診不可少

國人的蛀牙率、缺牙率及牙周病盛行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上植牙市場的蓬勃,顯示出民眾對口腔疾病預防的觀念明顯薄弱不足。大部份的民眾在沒有口腔內疼痛病灶時,能不看牙醫就不看;因此往往在就醫時已經非常嚴重,不僅治療費時,而且通常很不舒服,甚至必須拔除無法治療的牙齒,痛苦不堪。黃怡豪醫師指出,根據文獻,在斯里蘭卡一些未曾接受過牙科治療的民眾,在30歲時牙周組織因疾病的萎縮量是在挪威先進國家民眾的3倍,且有8%的人在45歲前已掉光牙齒,可見在先進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在民眾有規律的口腔保健檢查之下,不但可以減少口腔產生病痛的機率,更可以大幅減輕國家健保的財政負擔。黃醫師同時也呼籲民眾,關於植牙與假牙的治療,實在是情非得已;自己本身的真牙才是最好的,用心珍惜保養每一顆牙齒,只要您願意,即使到了老年時期,大家仍都有機會擁有一口健康的真牙。預防勝於治療,平時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定期檢查,並請您的牙醫師做好仔細的口腔保養,不但可以降低蛀牙及牙周病的機率,更能使每次看診的情況輕鬆自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