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夜驚魂!病毒性哮吼常發生於季節交替

夜驚魂!病毒性哮吼常發生於季節交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哮吼」是一項兒童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咽部會厭處嚴重發炎而引起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狀,也是兒童急性呼吸窘迫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哮吼常在季節交替時發生,臨床觀察此時會增加約2-3成,與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肆虐的時間相符,可透過聽診、詢問病史、X光檢查辨別。常見於6個月至3歲的兒童,亦可見於學齡前兒童或三個月大之嬰兒,學齡兒童則較少見;男童罹病的比例略高於女童。2歲的浩浩兩三天前開始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家人發現早上聲音變得沙啞,傍晚開始呼吸淺快且看起來很不舒服,吸氣時有怪聲,因此就醫。身體檢查發現吸氣時有喘鳴聲(stridor),且咳嗽聲很深、低沉、如同小狗叫;X光檢查發現聲門下氣道狹窄,診斷為「病毒性哮吼」。經過腎上腺素蒸氣治療與類固醇肌肉注射,呼吸費力的狀況改善,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觀察。病毒性哮吼 常於夜間惡化或發作哮吼是以感染為主,一般以病毒性感染居多,其中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一型與第三型為主。通常在一般感冒症狀出現後的5~6天後發生。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病毒性哮吼為病毒感染後喉部與聲門下氣道黏膜發炎腫脹,造成呼吸道顯著的狹窄,讓病童出現聲音沙啞、吸氣時喘鳴、咳嗽如狗吠,甚至是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的症狀。常於夜間惡化或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上呼吸道阻塞、呼吸窘迫、呼吸困難甚至危及性命。氣喘與哮吼的差異有些家長在聽到夜間咳嗽時會想到是不是氣喘發作,戴季珊醫師說明,兩者常在夜間發作,但是完全不同的病症,哮吼是上呼吸道疾病,因喉部與氣道組織腫脹,吸氣比吐氣困難,咳嗽如狗吠;氣喘是下呼吸道疾病,支氣管因發炎收縮,吐氣比吸氣困難,呼吸音如同吹哨子。哮吼具有傳染性哮吼症狀輕微者僅需居家支持性療法並注意水分補充;對於平靜時呼吸有喘鳴聲(stridor)、呼吸窘迫、躁動不安的病童,則須尋求小兒科醫師的評估,並給予腎上腺素噴霧與長效、強效類固醇(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皆可),使得呼吸道水腫的情況得到控制與改善,嚴重時須住院治療。最後戴季珊醫師提醒,哮吼如同一般感冒也會有傳染性,因此當家中有人罹病時應特別加強清潔衛生。哮吼在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但會出現深沉如狗叫的咳嗽聲,且經常在夜間惡化。當確診有哮吼後,平靜呼吸時有喘鳴聲、呼吸困難、臉色蒼白或發紺、流口水或吞嚥困難、虛弱、症狀惡化或進展快速、病程超過七天以及使用呼吸輔助肌肉(胸骨上區域凹陷或肋緣下凹陷)等情況,須盡速就醫。

眼乾澀竟長果凍 結膜拉皮術終還電眼

眼乾澀竟長果凍 結膜拉皮術終還電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事業有成、保養得宜,是同齡友人稱羨的55歲美魔女蔡小姐,近年來飽受眼睛乾澀所擾,眼球經常出現紅血絲,眼角甚至還出現果凍般的薄膜,讓電人雙眼瞬間無神,大減昔日亮麗模樣,就醫後確診為「結膜鬆弛」,但因點眼藥水及結膜電燒手術仍不見好轉,透過「結膜拉皮手術」治療後總算還給她明亮大眼。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角膜暨眼整形科主任江鈞綺表示,蔡小姐乾眼情形持續多年,每次眨眼時異物感強烈,使她經常淚眼汪汪,甚至眼白充血的狀況,雙眼看起來顯得疲態,透過眼藥水治療卻不見效,在其他醫院接受「結膜電燒手術」後症狀亦無改善,造成人際上的困擾,亟待能夠改善病情。結膜鬆弛因膠原組織流失江鈞綺醫師指出,結膜是覆蓋於上、下眼瞼內層及眼球鞏膜表面的一層透明薄膜,而下眼瞼內側穹窿處是儲存淚液的地方,隨著長期眨眼、磨擦結膜,當年紀漸長,結膜下方的膠原組織流失,原本平整的結膜變得鬆弛、堆疊於下眼瞼緣,使眼睛外觀出現像透明的「果凍」狀物體,這些皺褶的組織會使得淚水無法均勻分布於眼睛表面,且因鬆弛的結膜堆積在下穹窿處,佔據了淚水的容積,因而會感到乾澀,此外,眨眼時因眼皮與鬆弛結膜摩擦,也容易造成角結膜受傷,產生刺痛異物感,甚至充血發炎情形。結膜拉皮手術 將鬆弛結膜復位江鈞綺醫師表示,「結膜拉皮手術」是將鬆弛結膜復位,並以胎盤萃取之羊膜組織作為眼睛表面重建的敷料,回復眼睛緊緻平滑的表層,透過羊膜上豐富的生長因子和膠原組織,因具有抗發炎及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能有效預防結膜鬆弛復發,術後患者的外觀也大幅改善,眼白與黑眼珠明亮度大增,不再混濁不清;原本乾眼症對於眼藥水的依賴也大幅減少了!江鈞綺醫師提醒,因結膜鬆弛的症狀與乾眼症、結膜炎相似,若發現下眼瞼緣出現透明狀組織,合併乾眼、眨眼時出現異物感、經常淚眼汪汪、反覆充血等情形遲未改善,則應盡速赴醫檢查,確認是否有結膜鬆弛的情形,檢查評估後經適當治療才能得到理想的恢復效果。

氣溫低日照短會鬱卒 竟因冬季憂鬱症

氣溫低日照短會鬱卒 竟因冬季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日天氣漸漸轉涼,下班離開了公司看到天色已黑,令人感到淡淡哀愁與感傷,不僅感冒的人暴增,在情緒上可能也連帶受到影響。一般在高緯度,冬季漫長而嚴寒且日照不足的國家更容易有這種季節性情感性疾患。台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四季如夏與如春,雖然冬季憂鬱症的發生率不如高緯度國家明顯,但是仍偶會有這般的案例。每到季節的轉換總覺得心情都好不起來,甚至沒食慾、對生活提不起勁,身心科醫師表示這可能罹患了季節性情緒疾病,也提醒周邊若有憂鬱症或躁鬱症的親友,在季節轉換時容易會有波動,建議可規律運動、定期返診,另親友的陪伴也是相當重要的。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致遠主任表示,季節性情緒疾患(Season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又稱「冬季憂鬱症(Winter Depression)」,患者至少連續兩年出現季節性的情緒障礙,主要症狀會有憂鬱、無力、無價值感、難以專注、食慾改變、睡眠障礙等重度憂鬱症狀。患者會出現症狀包括疲憊、嗜睡、貪食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退縮在家,不參與社交活動等,感覺自己在冬眠,其原因可能與日曬不足、血清素分泌不足,或褪黑激素分泌異常有關。若連續兩年於特定季節發生憂鬱症狀,就可視為季節性憂鬱症。關於病因有多種說法,陳致遠主任表示,造成此病的可能病理機轉,包括:血清素的缺乏、內在的生理時鐘失調、褪黑激素、多巴胺、Y神經胺等有關。陳致遠主任說,人造光可藉刺激血清素生成而改善,可是這說法仍有爭議。故治療典型的SAD,可以光照療法加抗憂鬱劑治療,至於非典型的夏季SAD,可給予減少日照,增加清涼感等環境治療,並加以藥物治療。冬季憂鬱症既然是日照不足所引起的體內生物節律性失調有關,藥物治療外,在台灣,就應該多多往外走,建議民眾起床後拉開窗簾或到戶外享受陽光,補充足夠的日照,有助於改善此冬季憂鬱症現象。預防勝於治療,要防止冬天心情不好,享受陽光是一很好方法。院方提醒在季節交替的時候,也呼籲民眾多關心身邊親友的身心狀態,多給予陪伴與關懷,如果是有在固定服藥的身心科病人,若出現症狀的變化,應儘速安排回診由專業的醫師診療,控制症狀。

定期乳癌篩檢 助及早發現縮短治療期

定期乳癌篩檢 助及早發現縮短治療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6歲的胡女士半年前發現右側乳房有硬塊,一直不好意思和家人說也不敢就醫,直到一日夜裡,右乳不斷出血且無法止血,被救護車載至急診室就醫,當醫護人員打開沾滿血漬的衣物時,發現右側乳房被10公分大的腫瘤佔據且組織已經潰爛,正汨汨滲血並發出陣陣惡臭,陪同就醫的女兒也被愣住了。常見乳癌類別:乳腺管癌、乳小葉癌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瘤。常見乳癌類別:乳腺管癌、乳小葉癌。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醫師劉信誠說,胡女士住院後,我們先幫她切除右側的腫瘤,目前正配合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努力對抗病魔。相較之下,46歲的張小姐,在乳房攝影時就發現異常鈣化點,經切片診斷發現為原位癌,張小姐很快地接受醫師建議做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結切片手術,同時進行乳房重建,不到一週就回到工作崗位,僅需口服抗賀爾蒙藥預防復發,因為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身旁的人也不知道原來張小姐是癌友。乳癌常見症狀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腋下淋巴結腫大腫塊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且邊緣不清楚出現不痛的腫塊乳房局部變硬出現偏硬的腫塊、形狀不規則皮膚出現凹陷、橘子皮變化嚴重可能出現紅腫潰爛乳癌的高危險群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的細胞增生有乳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或一等親姊妹曾患有乳癌飲食喜愛高脂肪食物、酗酒者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乳癌依嚴重度分為四期第零期:屬於原位癌,意指在乳腺管或乳小葉末端的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範圍侷限在乳腺管內。第一期:乳房腫塊小於2公分,無腋下淋巴結轉移。第二期:乳房腫塊介於2-5公分,淋巴結可能未轉移或少部分轉移。第三期:乳房腫塊大於5公分,皮膚出現明顯的變化,如紅腫、潰爛、橘皮樣,且大部分的淋巴結已轉移。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器官,例如肺、肝、骨骼。劉信誠醫師表示,目前治療乳癌有許多的方式,舉凡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等都是很有成效的方法。根據國健局統計,乳癌平均5年的存活率為85%,遠較其他癌症存活率高。但僅約4成的乳癌篩檢率,讓許多人發現罹患乳癌時,都已非早期癌,而使整體的存活率較其他國家來得低。乳癌治療後必知5提醒提醒一:控制體重,不要變胖提醒二:不要做超過常規的檢查提醒三:注意心血管功能異常提醒四:當心骨轉移提醒五:心理健康,調整生活步調劉信誠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別因為害怕而不敢接受檢查與治療,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女性,應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篩檢,停經後的婦女如有發現乳房硬塊,務必請一般外科醫師檢查、評估,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不被乳癌影響了健康與自信。

家扶中心寒冬送暖 邀您認購暖心福袋

家扶中心寒冬送暖 邀您認購暖心福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南台中家扶中心於22日舉辦寒冬送暖募款起跑記者會,對外募集經費統一採購全新且相同品牌的物品給扶助家庭使用,預計籌募200萬元。此外年度社區盛事「冬季愛心義賣跳蚤市場」也進入緊鑼密鼓籌備階段,同步正式對外招攤與募集義賣物資,邀請各界踴躍響應。南台中家扶於民國53年成立,是家扶基金會第一個地方中心,至今是第55年,目前服務900戶家庭,有1,500位兒童。在社工的實務工作中發現,對扶助家庭來說,很難能求得一頓「溫飽」。因為在接受幫助的家庭中,多數為單親弱勢,多數是以「蝸居」型態生活,多人同住狹小套房或住所窄小簡陋,沒有完整開伙設備,維賴老舊電鍋、卡式瓦斯爐等烹煮器具進行簡單料理,有的電鍋更是電線已外露卻還在服役,安全堪慮。因此今年寒冬送暖的福袋內容規劃以「電鍋或電磁爐(擇一)搭配生活物資」提供扶助家庭,每份福袋1200元,可幫助一戶3-4人弱勢家庭過新年及減輕經濟壓力,全數募集完畢後於明年一月份歲末送暖活動發放。老舊電子鍋煮三餐 安全藏隱憂小欣目前國中二年級,還有一位小四的妹妹跟幼兒園中班的弟弟,原本家中還有繼父一起同住,幫忙照顧家庭生活,但在去年七月,繼父遭遇嚴重車禍,至今仍意識不清住在療養院中,需要呼吸器維持生命。此後,小欣媽媽不得不獨自扛起一家生計,又因為她學經歷不高,只能找到在工地的清潔工作,家庭收入有限,要維持一家五口的生活相當不容易。小欣一家人承租套房居住,空間不大,孩子們沒有自己房間,家中有一個二手老舊電子鍋,小欣媽媽多用它來料理餐食,房東看他們一家生活辛苦,同意出借廚房讓他們使用,他們定期每個月到家扶領取生活物資,也盡可能自己準備三餐,以節省生活支出。冬季跳蚤市場愛心攤主、義賣物資募集中即將登場的冬季跳蚤市場也將為寒冬送暖活動募集經費,希望在兩邊齊力之下順利達標。跳蚤市場舉辦時間12月14日星期六,地點大仁國小。即日起對外募集愛心攤主與義賣物資,每攤設攤費800元,並請攤主響應活動關懷弱勢宗旨,義賣結束後請每攤扣除必要支出後捐贈2,000元以上,將開立正式收據。歡迎捐贈家中用不到的新品或九成新堪用物品,作為跳蚤市場義賣物資,當天由家扶志工協助義賣;也歡迎個人、社團、公司行號等捐款擔任贊助單位協助跳蚤市場活動進行。義賣物資捐贈謝絕二手衣物與過期雜誌、舊書、教科書和參考書等,整理後請送至南台中家扶中心(台中市西屯區甘肅路一段67號)。中心為完整落實責信自律精神,需請捐贈者簽署「義賣同意書」,中心才能收作義賣使用。建議捐贈類別包括小家電、家庭飾品、生活用品、禮物贈品、圖書玩具等。如果不確定捐贈的物品是否符合需要,歡迎先致電洽詢,才不會讓一番好意成為負擔。歲末寒冬時刻,需要有大家一起傳愛送暖,邀請您繼續支持南台中家扶的扶幼工作,鼓勵認購寒冬送暖愛心福袋每份1,200元,以及參與冬季跳蚤市場活動,期許幫助弱勢家庭不再弱勢,開創出屬於他們的春天。■ 線上捐款 https://donate.ccf.org.tw/z_55/1-1.htm?did=469■ 郵局劃撥 戶名南台中家扶中心 帳號00271335  (請註明-寒冬送暖捐款)■ 捐款專線 04-2313-1234

根管後仍腫痛 顯微根尖手術除病留牙

根管後仍腫痛 顯微根尖手術除病留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6歲翁小姐,右上顎側門牙曾經根管治療,一年後卻出現牙齦腫痛,再次根管治療後症狀仍然未改善,懷疑是「根尖囊腫」,安排「顯微根尖手術」。45歲陳先生,左上顎側門牙曾根管治療,多年後牙齦腫痛,評估後發現上排前牙為多顆相連的假牙,且有較長的牙釘,考慮到移除牙釘會有牙齒斷裂的風險,不建議再次根管治療,進而安排顯微根尖手術。二位患者手術後症狀皆改善,牙齒得以保留。根管治療後若清潔不當 將改用顯微根尖手術移除感染當牙齒因為蛀牙、外傷或牙周病導致牙髓感染時,會進行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目的是移除感染,改善症狀並保留牙齒。但是抽完神經的牙齒還會感染腫痛嗎?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馬筠茹醫師表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若清潔不當或再次蛀牙,仍會發生腫痛的情形,若無法再進行根管治療或評估成效不佳,會改用顯微根尖手術,移除感染並保留牙齒。馬筠茹醫師表示,根管治療後又出現症狀,通常表示根尖再次受到感染,可嘗試再次根管治療,成功率約7成。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牙齒的構造複雜難以清潔、有粗大的牙釘難以拆除、根尖外的感染、根尖囊腫或是異物反應等,根管治療無法再次進行或效果不佳,會改用顯微根尖手術的方式,移除感染並保留牙齒。使用超音波搭配高倍數顯微鏡 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根尖手術必需在局部麻醉下將牙齦翻開,刮除病變的組織、切除病變的根尖,進行根尖逆向填補,以防止根管再次感染。如果病變範圍太大,可能需要填補骨粉與放置再生膜,幫助根尖處骨頭的癒合。而顯微根尖手術是使用超音波器械,配合高倍數顯微鏡,讓手術的操作更加精細。相較一般手術器械的傳統根尖手術,成功率僅6成,顯微根尖手術的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此外,南市醫也添購新一代德國進口的顯微鏡,引進最新生物陶瓷材料,提高治療成效。 不過,顯微根尖手術也有一些限制,若牙齒的位置不適合手術、牙齒狀況不佳需要拔除、或是患者健康狀況的考量等,醫師會進行檢查與評估,與患者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與費用。馬筠茹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每天正確的口腔清潔,每半年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盡早就診,才是保留牙齒的最佳方法。  

過敏服用抗組織胺藥 會嗜睡嗎?

過敏服用抗組織胺藥 會嗜睡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組織胺主要存在於皮下、鼻腔、上呼吸道黏膜及腸胃道等處,當人體受到外來物質(如過敏原、病毒等)的刺激,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分泌出組織胺,產生流鼻水、打噴嚏、氣喘、鼻塞、皮膚癢、皮膚紅腫、起疹子等症狀,雖然可增加白血球的活性,以抵抗外來物質的侵擾,但也對生活造成困擾。抗組織胺藥物的設計,就是阻斷組織胺作用在這些器官上,以緩解上述的症狀,但是無法真正根治疾病。目前抗組織胺藥物分為三代每一代的抗組織胺都有適合的適應症及不同的副作用,無論是選擇哪一代抗組織胺,都需要請專業的醫療人員做評估。 第一代抗組織胺因脂溶性較高,較易進入中樞神經,所以容易引起嗜睡及注意不集中的副作用。 第二代抗組織胺因水溶性較高,較不易進入中樞神經,改善了第一代抗組織胺嗜睡、鎮靜等副作用。 第三代抗組織胺不僅保留不易嗜睡的優點,另外藥效也拉長,每日服用一至兩次即可,提高了服藥的方便性。抗組織胺的成分 常用於抗過敏疾病一般市面上的感冒藥,為了緩解流鼻水的症狀,有些含有抗組織胺的成分,其具有抗過敏的效果,常用在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疾病。服用抗組織胺時,可詢問醫師或藥師該藥品是否有容易產生疲倦、嗜睡、暈眩、不協調、四肢無力的副作用,以避免開車、操作大型機具等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活動。食藥署提醒您,抗組織胺依藥品風險可分為處方藥及指示藥,若為處方藥,需經由醫生診斷及處方後才能使用;若為指示藥,則需依照醫師、藥師指示,或藥品外盒及仿單的標示內容使用,這樣才能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3個問題 釐清是否有憂鬱傾向

3個問題 釐清是否有憂鬱傾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臺灣的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8.9%,大約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但很多人擔心被貼上標籤,或要吃抗憂鬱藥而不敢就醫。對此,藥師郭建宏強調:除了吃藥之外,越早察覺自己有憂鬱傾向,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現況與情緒,就能早日跳出憂鬱漩渦。憂鬱情緒3肇因想要釐清是否憂鬱傾向,可以先問3個問題。1. 你最近有沒有發生大改變,而這個改變足以影響你整個生活?如:轉職、升遷與壓力有關,或是家人、情人發生大變故,與情感有關。2. 你是否有失眠問題和情緒管理上的困擾?有時會突然失控,如:會無法自控的嚎啕大哭或勃然大怒,尤其這樣的狀況是以前不曾發生過的。3. 你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多久了? 民眾也可自行到衛福部下載「心情溫度計_簡式健康量表」和董氏基金會的「憂鬱症量表」,透過自我檢測量表,可及早釐清現況,找出憂鬱根源並正確治療。抗憂鬱5大面向對於有輕、中度憂鬱傾向,或自覺生活已被負面情緒影響者,可以先從以下5大面向做起:1.改變、調整生活:比如你是因長期處在壓力過大的工作環境下導致憂鬱,就必須跳出這個環境,才能獲得改善。2.調整睡眠時間和營造睡眠氛圍: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是影響情緒的重要肇因,先讓自己睡飽睡足;若已處在不易入睡的狀態,則可透過營造睡眠氛圍,像是黑暗、安靜的環境助眠。3.檢視日常飲食並善用對心緒有裨益的營養素:現代人追求窈窕,很多人會不吃、少吃或偏食,長期下來會讓人情緒變差;另可補充穩定心緒的食物及營養品,如:睡前喝牛奶、吃鈣片或是攝取堅果、香蕉與糙米類,攝取對睡眠、穩定心神及放鬆有助益的GABA(γ-氨基丁酸)和色胺酸。4.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每天規律運動30分以上,身體經過新陳代謝,大腦會產生讓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啡,有助於轉移思慮和情緒。5.人際協助:人是社會性群居動物,人際支持相當重要,平時可與熟識的好友碰面、談心宣洩。學名藥、原廠藥沒差!藥師郭建宏說明,臨床常用的第一線抗憂慮症藥物,在今年退出臺灣市場,引起病患不安,但我國的製藥廠均通過GMP(優良製造標準)與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上市的學名藥必須通過兩項重要測驗,證明不只與原廠藥的有效成分相同,就連效果也和原廠藥一樣,服藥者不必過度擔心。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

妥善運用政府113資源 守護兒少身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歲童疑遭虐網友包圍保母家」、「11歲女童疑遭虐顱內出血不治」,兒童受虐案件頻傳,引起社會各界重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107年兒少保護案件總案件4,175人次,以身心虐待最多,佔53%,其次為不當管教,佔44%。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協助兒虐案家早日接受身心專業協助,於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並於12個行政區及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立心理諮商門診,提供專業、安全、隱密、友善之身心服務,期望案家早日走出受虐陰霾。遭兒虐童恐身心受創臺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師馬心怡表示,兒童不懂得為自己發聲,遭受疏忽或虐待時,也常無力求助。受虐個案除了身體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及內疚等,行為上會有退縮、壓抑及依賴等情形,也可能對他人有錯誤認知而出現攻擊行為。長期身心健康、生活適應及人際關係都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兒虐或不當管教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感受到高壓力或在管教上感到無助的家長或照顧者,這些家長也非常需要受到協助。透過心理治療 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馬心怡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兒少身心受虐的修復上,除了驗傷採證及生病、受傷等生理治療的醫療處遇外,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孩童及家庭進行身心創傷修復,使兒少逐漸穩定日常生活及情緒,亦協助家長或照顧者學習適當的親職壓力管理以及親職技巧,並進行親子關係的修復,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正向成長,促進復原力的提升,在陪伴家長及孩子走過成長及修復的歷程,也期望能降低未來兒虐再發生並增進兒童和家庭的身心健康。妥善運用政府資源臺北市衛生局有感兒虐案家需要及早介入身心治療,自103年起在臺北市11所醫療機構成立「兒少保護醫療服務小組」,以跨專業團隊合作模式,提供獨立、溫馨、安全、隱密且友善的就醫環境;並於臺北市12個行政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13處設置心理諮商服務,其中有多位心理師及醫師具備兒少、親職諮商專業及兒少精神科、情緒問題與拒學等醫療專業,可提供兒虐案家完善之身心治療。人人都可以成為杜絕兒少虐待的協助者,當您懷疑或發現兒少有被虐待的情形,請撥打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進行通報;若您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兒虐相關案件,需要醫療介入,可於上班日9時至22時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1884-1888洽詢,若有心理諮商等需求,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線電話(02)3393-6779轉23洽詢,亦可逕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部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轉涼就猛過敏?3食物2穴位助改善

轉涼就猛過敏?3食物2穴位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每天早上哈秋哈秋,包餛飩包不完,家中孩子的過敏又發作了嗎?最近門診來了許多兒童,都是因為過敏而出現氣喘、鼻炎和皮膚疾病。甄至翔醫師表示,台灣濕熱的氣候,加上嚴重空汙及飲食的西化等等,導致台灣過敏兒的比例居高不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甄至翔醫師和大家分享如何改善過敏。你的孩子可能是過敏兒嗎?過敏常見的症狀,以新生兒來說,常常會打噴嚏,出現濕疹及尿布疹。孩童則是會在溫差比較大的早上、進出有空調的室內或在睡前,常常噴嚏打不停、眼睛癢、鼻塞而且容易感冒,長大之後也可能有氣喘的症狀,影響日常的學習、生活。為何孩子會有過敏體質?過敏性疾病有近4成都是發病在10歲之前的兒童。除了因為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也被認為和遺傳以及媽媽的懷孕過程、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果家族有過敏體質,加上媽媽懷孕期間不注意作息與忌口,新生兒是過敏體質的機率就會提高。過敏和肺、脾、腎 虛損失調有關圓扶原中醫診所甄至翔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過敏的內因和肺、脾、腎三臟的虛損,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外因則是因為感受風寒、異氣的侵擾而誘發。雖然鼻子過敏症狀表現與肺系為主,但醫師分享,在臨床案例上也經常看到脾肺兩虛,久病的話還可能造成肺、脾、腎三虛。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三大食物】1.山藥:入肺、脾、腎。能健脾補肺,補而不滯、溫而不燥,能夠改善過敏體質,可以煮成四神湯、山藥燉排骨都可以。2.核桃:入肺、腎。甘溫有養肺收攝、補氣養血的功用,可以用核桃燉粥,幫助改善體質。3.紫蘇:入肺、脾經。性味辛溫,可以解魚蟹毒,如果孩子是對海鮮類 容易過敏的,適合用紫蘇來泡茶,改善過敏症狀。【兩大穴位】1.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眼珠中心點往下垂直線的法令紋處。有助清熱、通利鼻竅的功效。2.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的根部,接近骨頭處。有助清熱祛風、改善鼻過敏。甄至翔醫師表示,以上兩個穴位都在肺經上,建議爸媽們平常不妨可以多幫孩子按壓,不只增強免疫力也能抗過敏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