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癌症基因異常 影響治療成效

癌症基因異常 影響治療成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內衛生福利部發佈癌症死亡統計數據,結腸直腸癌居全球與台灣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其中約3%的病患被發現帶有R-脊椎蛋白3(RSPO3)的基因表現異常。RSPO3已知為致癌基因,該基因功能為在胚胎時期激活細胞增殖。研究證實,許多癌症均存在異常的R-脊椎蛋白3表現,導致癌症幹細胞生長形成難治癒癌症,大幅影響癌症患者接受傳統治療的成效。R-脊椎蛋白3為癌症基因 針對開發抗體藥物國衛院表示,從學界研究到業界產品開發的過程很漫長,可以先從產學合作開始,慢慢深耕相互搭配,之後技轉也可以有優先權。包含藥物、疫苗、細胞療法、研究模型等研究,期盼能與業界合作,雙方提供自有的資源,加速產品商化的開發,為人類福祉創造最大的價值。研究證實標靶的抗體藥物Rosmantuzumab,除了在過度表現RSPO3的大腸癌體內動物研究,對肺癌、卵巢癌與臨床治療很棘手的胰臟癌研究模式也具療效,藥物正進入臨床一期試驗中。該標靶被證實常見於腫瘤微環境中,目前相關領域學者們正積極研究RSPO3於不同類型癌症生成所扮演的角色。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積極投入大分子藥物研發,研究團隊以RSPO3為標的,開發出具新穎序列的R-脊椎蛋白3抗體,DBPR117為其中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斑馬魚容易觀察、發育快 適合動物實驗國衛院技術團隊研究證實,DBPR117於有RSPO3表現異常的腫瘤的癌症動物研究模式,可透過單獨使用或是合併其他化學療法,有助降低化療抗性,達抗癌加乘效果,未來可望提供病人於抗癌治療更具優勢的選擇。斑馬魚經過近30年發展,繼大、小鼠後第3個最常被應用在各種生物醫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動物模式。特性為胚胎透明、容易觀察,發育快,3個月後即達性成熟,繼代容易且成本低。可以物理及化學方法誘導產生變異魚,也可用分生方法改變特定基因的表現及產生基因轉殖魚等。80%人類疾病相關基因 可在斑馬魚找到對等基因斑馬魚與人類同屬於脊椎動物,其基因體定序已經完成,由於基因圖譜相似度高,70%的人類基因具有至少1個明顯的斑馬魚直向同源物,且80%的人類疾病相關基因可在斑馬魚找到對等的基因。因此斑馬魚/魚胚很合適被用來做各種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各種實驗。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高級技術師游美淑利用斑馬魚上述優勢,發展成高通量的偵測平台,除了廣泛應用在藥物篩選及毒性測試等技術,並可進一步觀察物質對行為是否有影響。這種將斑馬魚的各項偵測方法結合應用來解決生醫相關問題的方式,深具市場開發潛力。

春節流感高峰!併發肺炎風險增

春節流感高峰!併發肺炎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1歲男性病患於去年8月初因咳嗽帶黃痰、呼吸急促合併發燒,掛急診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出現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短短三週內併發肋膜積水與氣縱膈,八月底因肺部纖維化導致拔管失敗,無法脫離呼吸器,只能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經3個月的治療後順利出院,但因流感併發肺炎使得肺部功能下降,生活難自理,被迫進入安養中心療養。高雄冬季相對較不冷 民眾輕忽流感嚴重性衛生福利部公布105年國人十大死因,肺炎死亡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成為十大死因第3位,死亡率相較10年前成長1倍。疾管署認為人口結構老化外,105年初寒流及嚴重的流感疫情也是原因。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內科加護室主任陳煌麒推估,肺炎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也與高雄市流感重症案例數多有關。南台灣溫度四季變化較小,民眾易輕忽流感嚴重性,接種疫苗預防意識不足。高雄市流感重症案例數過去3年累計達597名,肺炎死亡率更是連續5年高於全國平均值。日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的流感死亡案例多是流感併發肺炎,研究亦顯示肺炎為流感最常見併發症,年節來臨,南北返鄉高峰,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大幅增加,提醒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接種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流感易引發肺炎 是重症及死亡原因陳煌麒主任指出,肺炎為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是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06年數據統計,感染症是住院原因第1名,肺炎及流感就佔了感染症的一半,而院內推估逾7成加護病房患者死因皆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因應流感高峰,政府提供施打600萬劑的公費流感疫苗。陳煌麒主任強調,國內外研究顯示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流感相關肺炎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風險。農曆春節往往是流感疫情高峰期,南來北往、親友團聚,病菌傳播的機會增加。民眾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外,可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成人疫苗接種建議,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免疫保護力。

寒冬心好暖!募集愛心年菜助弱勢家庭

寒冬心好暖!募集愛心年菜助弱勢家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關懷各縣市經濟弱勢家庭以及近貧族群,唐氏症基金會於107年春節前發起「2018春節送暖愛心年菜募集活動」,透過與衛生福利部、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共同合作,將基金會所募得年菜分送各縣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街友、身心障礙者及獨居老人,讓他們一同感受年節的歡愉氣氛。募集愛心禮盒 致贈特教學生自103年起,唐氏症基金會即與三大超商及網路商城合作,發起送愛給特教生活動,4年來一共募集約3萬5千盒愛心禮盒送至特教學校學生手中,已造福2萬3千個家庭。基金會並於去年春節透過衛生福利部致贈年菜共5580組給各縣市經濟弱勢民眾。此次發起的「2018春節送暖愛心年菜募集活動」,同樣將所募得的6498組年菜(每組3菜1湯共4人份),於107年1月23日起配送至各縣市,由地方政府透過轄內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等單位協助送達案家或以共餐方式提供弱勢家庭。經濟弱勢民眾 也能過好年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表示,在歲末年節的團圓時刻,經濟弱勢家庭特別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協助,希望能透過春節送暖的愛心年菜募集活動,讓經濟弱勢的民眾也能過好年,更希望能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關懷弱勢服務,造福更多受助者,盼能拋磚引玉,引來更多社會慈善資源共同投入。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除提早於年節前就發放各項津貼與補助,讓民眾過好年外,另結合民間資源多元豐沛力量,共同參與關懷弱勢服務,將能增強福利輸送網絡,達到更大效能。

人口老化!長者照護首重翻身3重點

人口老化!長者照護首重翻身3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中風2年的老奶奶,長期臥舖肌肉攣縮不適,進食或廁所沐浴都需要人協助。透過專業團隊介入擺位,慢慢調整老奶奶的姿勢,3個月便看出成效,慢慢調整原本扭曲變形的體態,病人感到輕鬆舒服,開始要求自己進食,展露笑容,也自發性的跟他人交流。5年後台灣長者比例增至20% 老人照護很重要因應社會年齡老化,居家及醫療機構長期照護成為目前照護趨勢。由於少子化及醫療的進步,日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家,約27%的人口為年長者,日本高齡化嚴重問題已如同與社會問題一樣重要。日本亞洲動作資源普及研究所所長印南裕之表示,台灣目前年長者比例占13%,預計5年後,台灣的年長者比例會提高到20%,以飛快的速度朝向高齡化國家前進,對於年長者的照顧更是醫療等照護機構最主要的目標。翻身擺位注意3重點 重心轉移很重要印南裕之所長表示,長期臥床病人造成壓傷(褥瘡)的原因,主要來自於身體重心的「壓迫」與「剪切力」,需要控制外力、重力,才能有效預防壓傷。3個自然翻身擺位照顧時的重點,分別是「身體重心的移動」、「支撐的地方與移動的地方」以及「參考自己移動的方式」,思考正常人在移動時重心的轉移,借力使力才不會受傷。翻身可幫助患者大方向變換位置,但每次翻身再搭配「擺位」就更加完善。印南裕之所長表示,長期臥床的病人可能會有壓傷、肌肉攣縮等問題,照顧者可以透過專業的「擺位枕」達到改善的效果,擺位時必須先評估患者體重的分散方式,從較大面積的體幹開始並選擇適當形狀、大小的擺位枕,達到分散體壓以及放鬆效果。

研究:缺乏葉酸 影響生長發育與學習

研究:缺乏葉酸 影響生長發育與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因為不同的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天生就帶了不同的好牌或壞牌,但是拿到壞牌的人也不須要沮喪,因為有一種營養素,它能鎖住開啟壞基因的大門,讓壞基因不能施展,它就是神奇的「葉酸」。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葉酸就藏在含葉的蔬菜中,例如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花椰菜、芥藍菜、莧菜(杏菜)等等,但是因為它怕熱(以100℃加熱超過15分鐘,將破壞一半以上的葉酸),因此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加上現代人蔬菜吃的少,更難以攝取足夠的葉酸。根據衛生署2001~2002年進行的「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小學生葉酸不足(缺乏與瀕臨缺乏)的比例,男女生各高達32.3%和26.4%,尤其是男生在12歲、女生在11歲的葉酸不足比例高達43%,有研究指出葉酸缺乏,除了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學童與青少年的認知學習。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 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足夠的葉酸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降低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懷孕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葉酸是人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大家不妨利用假日,準備一些蔬果的餐點,以利平日食用,讓自己能更健康並減緩老化的進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 

不吃早餐易老!6種健康早餐選擇

不吃早餐易老!6種健康早餐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經過一夜的空腹後,清晨時人體的血糖含量已經比較低了,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補充,人就會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也會降低。而且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就難免暴飲暴食。早上不讓脾胃工作,中午又塞給它們一堆,這會讓脾胃「吃不消」,最後它們就不好好工作了,會生病,最終結果是導致「肥胖」。如果長期不吃早餐,人還容易衰老。• 早餐最佳時間:7:00~8:00/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消化器官卻沒閒著,它們仍然在消化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一直到淩晨才開始休息。因此,如果早餐吃得太早,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早上7點左右起床後的20~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這時候,全身的器官都醒了,胃口也有了,吃飯就感覺香了。• 早餐食物要多樣/從食物搭配的角度來說,早餐應該有穀類、豆製品類、奶類、蛋類、肉類、蔬菜、水果等,只有做到全方位搭配,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和吸收。早餐的首選是燕麥片或穀片等以五穀為主的食物,然後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麵粉類食物,豆製品以及胡蘿蔔、柑橘等蔬果,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比如瘦肉、蛋類、豆類及魚類。一般人習慣吃雞蛋來補充蛋白質,其實也可以少量吃些瘦肉。只有食物多樣化,營養攝取和吸收才最容易達到均衡狀態。一般原則就是主副相輔、乾濕平衡、葷素搭配。• 早餐禁忌/早晨,脾臟比較困頓呆滯,會使人胃口不開或者沒食慾,所以不宜吃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食物,否則容易消化不良。6種早餐健康選擇1) 燕麥(穀物中的全能冠軍)• 增智健骨, 防止貧血、毛髮脫落。• 間接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 抗氧化、維持肌膚彈性。• 降脂減肥和緩解便秘。2) 牛奶(白色血液)• 補鈣、強筋骨。• 加快體內廢物代謝,有助於減肥。•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3) 全麥麵包(粗纖維、好排毒)• 有助於減肥。• 預防腰酸背痛、癩皮病。• 預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緩解便秘。4) 雞蛋(最家常的營養庫)• 改善記憶力。• 促進肝細胞的再生,修復肝臟。•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分解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5) 蘋果(排毒果)• 消除皮膚的雀斑和黑斑。• 有助於胃腸蠕動,清除體內垃圾,排出毒素。•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 預防腫瘤和心臟病。6) 當季蔬菜(健康又安全)• 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選擇。• 利於吸收,防止便秘。• 強壯兒童骨骼及智力發育。(本文摘自/吃對家常菜最健康/博悅文化)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只要失智患者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就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筆記回顧法」,亦即準備一張寫著「何時、何地、誰、做什麼、怎麼做、如何做」(5W1H)等內容的紙,讓失智患者閱讀。失智患者病況起伏 有時會變得像正常人其實這個方法還有後續。無論答案寫得多詳盡,就算讓媽媽看,解決了當天的危機,第二天還是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若一天說五次,連續說三十天,代表媽媽一共說了一百五十次,我也跟著聽了一百五十次。有一天,媽媽突然精神一振,對我說:「我剛剛有沒有說什麼奇怪的話?」事實上,失智患者的病況起起伏伏,有時會突然像撥雲見日一般,變得跟正常人一模一樣。聽到媽媽的自省之言,我感到有些訝異。這代表媽媽本身也很擔心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自己,可能有什麼問題。我回答:「沒事,沒事,又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事情。」失智患者沉默寡言 增照護者負擔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媽媽努力限制自己不要重複說同一件事的模樣,我不禁感到悲傷。讓我忍不住反省,有必要這樣與媽媽對峙嗎?早知如此,當初就讓媽媽盡情的說,我現在也不會如此悲傷。此外,若失智患者對自己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表現感到不安,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患者不說話,旁人便無法得知失智患者的心情,此時身邊的人必須清空雜念,更加仔細觀察才行,徒增不少負擔。習慣是最好的處方箋受到媽媽的連續攻擊邁入第四年後,身為照顧者的我似乎也進入下一個階段。我跟媽媽說:「妳忘了也沒關係,我會幫妳記住,別擔心。」由此可見,「習慣」真的是最好的處方箋。以前我想盡辦法不讓媽媽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後來看到媽媽緊張不安的模樣,我放寬標準,養成讓媽媽說八次也不在意的技術。於此同時,我持續實踐「筆記回顧法」。雖然偶爾也會感到焦躁,有時還會跟媽媽吵架。但媽媽不安的表情讓我重新省思,幫助我成長,成為一位更好的照顧者,更能以媽媽的角度思考。(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海參普林量低!營養師教你挑年菜

海參普林量低!營養師教你挑年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採購年菜民眾越來越多,業者紛紛主打得獎菜色、星級廚師料理、功夫菜或是知名品牌等等,讓人看得食指大動。但是挑選時你曾想過食品安全與營養標準嗎?挑選年菜8準則 美味又健康現代人注重健康,但是年菜動輒大魚大肉或是高脂高熱量,究竟要怎麼聰明挑年菜,才能吃得開心又不負擔呢?SNQ健康優購網駐站營養師林品蕎,針對宅配年菜選擇提出8點建議,讓民眾自行料理年菜,也能健康吃:1)菜色/宅配年菜組合包套含有過多肉品、油質、鹽份、糖份,建議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家族史者挑選單樣佳餚,避免過量購買與食用。2)海鮮/魚可選擇清蒸而非油炸,帶殼類海鮮選擇藥膳或清蒸方式調味,且注意是否冷凍運送,以免影響食物安全性與鮮度。尿酸過高的痛風族群,避免普林量較多的海鮮如牡蠣、干貝,選擇普林量較低的海參、海蜇皮為宜。3)雞/選擇蔬食雞湯如刈菜(芥菜)雞湯或百菇雞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或購買清爽的水煮白斬雞、檸檬雞片。亦可去除雞皮部位,減少熱量攝取。4)豬肉/紅燒蹄、東坡肉油脂含量高,建議可選半葷菜,例如青椒鑲肉,增加蔬菜攝取比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選擇瘦肉菜餚,如蒜泥白肉。5)蔬菜/研究證實,足夠的蔬菜攝取有利代謝症候群(三高)改善。蔬菜含有特定植化素,可加強身體代謝。可利用五色蔬菜開運兼養生,如白蘿蔔、紅番茄、綠花椰、黑香菇、黃甜椒。6)鍋物/乾貨燴雜如金針、竹笙,應注意食材顏色是否過於鮮艷或太白。勾芡類會增加熱量攝取,盡量少選勾芡湯品如魚翅海鮮羹。體質燥熱容易上火者,少吃麻辣鍋物,清湯類的湯品較適宜。7)加工品拼盤/香腸、臘肉等肉類加工品,製作過程中添加的硝酸鹽,容易產生致癌風險,應減少購買。盡量改選蔬果涼菜取代,讓身體減少負擔。8)甜點類/常見甜點如冰糖蓮藕、心太軟,含有較多糖份,可選擇枸杞銀耳湯、黑木耳露,減低熱量與糖份攝取。糖尿病者飯後點心可選擇無糖茶凍或者適量攝取水果。注意食品標示 加熱時移除包材林品蕎營養師提醒,購買年菜要注意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與營養標準,下訂時留意商品內容物說明,包括成分、重量、有效期限、保存運送方式、營養標示、食品添加物、使用方式、負責廠商名稱、食品登錄字號與廠商有無取得食品安全相關認證標章等資訊,避免買到來路不明或不安全的年菜。年節期間大魚大肉,許多民眾會搭配保健食品養生,然而須注意產品是否通過如SNQ標章或健字號等認證,品質與安全較有保障。除了以上8點建議,須注意宅配年菜食用前確實加熱,避免長時間運送增生病菌,引發食物中毒。加熱時移除包裝包材,避免化學物質與塑化劑溶出。購買年菜忌大量囤積,適量採購才能品嚐最佳風味。

斷指千萬別沖洗!教你緊急處置SOP

斷指千萬別沖洗!教你緊急處置SOP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斷指為最常見的肢體截斷,大多發生在工作時機械操作不慎,其次則是交通意外事故造成。切斷的手指還能接上嗎?隨著醫學技術提升,現今顯微手術、斷指再植手術中的小血管及小神經吻合技術已相當成熟,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千萬別把切斷的手指扔掉,不管切掉多少,都還有機會接回去。保持斷指清潔、防水速送醫柳營奇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蔡穎瀚表示,手指斷了,首先要保持斷指清潔,先以乾淨紗布包裹斷指,放入塑膠袋密封防水,再裝進有冰塊與水的容器內。切記不可用水或酒精浸泡或沖洗斷指,只要保持斷指乾燥清潔即可。斷端應擠壓手指根部止血,簡易紗布及彈繃包紮止血後趕緊就醫。如果手指斷端不見了,整形外科醫師會依據手指斷的位置,以及哪根手指受傷而給建議。基本原則為大拇指、食指及中指因為功能重要,會盡量保留長度或積極的重建,通常會採取局部皮瓣或顯微手術皮瓣重建手術,包覆住暴露的骨頭及肌腱,保留手指的長度及功能。大拇指重要 積極保留免於失能大拇指約佔手部功能的一半,一旦失去會造成工作功能的嚴重喪失,因此會積極保留。若斷端太長、缺損過多,甚至建議採取更高階的顯微手術,例如採腳趾頭皮瓣轉移至手指顯微重建手術,可以達到結構及功能一次性的重建,而且外觀上腳趾及手指相似,可兼顧美觀及功能的復原。蔡穎瀚醫師表示,無名指及小指因為功能較不重要,通常會採部分截短以利傷口縫合,盡快癒合為主。民眾受傷時對斷肢需正確處置,並儘快就醫,就能保留住手指,恢復原本功能。

長期打呼不理會 缺氧糖尿病情恐惡化

長期打呼不理會 缺氧糖尿病情恐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自行經營生意的林姓夫妻,太太作息正常白天工作卻精神不濟,甚至在店內打瞌睡,因此到睡眠檢查中心求助。經醫師問診才發現,林先生長期打鼾讓太太無法安穩入眠,而林先生甚至未察覺自己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林先生經治療後症狀改善,林太太也擺脫長久睡不好的困擾。呼吸中止指數過高 單相陽壓呼吸器改善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洪明輝表示,林先生進行睡眠檢查,竟檢測出每小時呼吸中止指數60次。「呼吸中止指數」是指每小時裡、平均每分鐘停止呼吸一次達10秒以上計算,一般人正常指數應在5次以下,而依美國睡眠協會定義,5至15次為輕度、15至30次為中度、超過30次為重度。林先生睡眠呼吸中止症非常嚴重,在醫師建議下於睡覺時配戴「單相陽壓呼吸器」,促進身體自行通氣與換氣,經過數週觀察與治療,林先生精神狀況明顯改善,林太太也因先生配合治療,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呼吸中止症易缺氧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恐惡化洪明輝醫師表示,呼吸道開口大小就像窗戶縫隙,窗縫很大時,風吹過流動時沒有聲音,不過當窗戶關小,風吹過時就容易呼呼作響。當人的呼吸道狹窄,呼吸容易出現鼾聲、打呼情況,若整個窗戶關閉,就如同呼吸道完全阻塞,空氣無法流動,此時病人不會發出鼾聲,即是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呼吸道長期不順暢或患有呼吸中止症,易出現缺氧狀況,長期對全身器官皆有不良影響,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更易導致病情惡化。成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呼吸中止症,平時全家人應注意彼此睡眠情況,如打鼾、睡眠時間足夠卻依然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嗜睡,可至醫院就診檢測,提早發現與改善,降低引發或加劇如失智、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疾病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