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基因能解密?3大方面來補強

基因能解密?3大方面來補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能求神問卜,也不能問魔鏡,那就問問基因吧!既然基因密碼已經透露出那麼多有關老化、疾病與癌症的訊息。更何況,你對基因的控制能力,遠超乎你所想像。優化基因表現 展現最佳平衡面對壞基因─有缺陷、不正常的基因,可用補強的方式對待,不必趕盡殺絕;善待好基因,優化它的長處,它會回饋得更多。以智能管理基因,從了解基因特性,到調控基因表現、激發基因潛能,基因升級了,生命力與品質也就跟著提升。距離長生不老、體能無窮的超級人類,也就更進一步了。抗衰老醫學所提供的個人化醫療,即是依據個人基因的獨特性,量身訂做專屬抗衰老療程,先經由基因檢測找出基因的弱點,再從內分泌、免疫、自律神經三大方面去補強,優化基因表現,建立指令系統,活化細胞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進而使人體各項機能維持在最佳的平衡狀態。顧好端粒長度 維持自我修復模式在老化過程的研究發現,每一次的細胞複製過程中,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就會減短一些。端粒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避免染色體末端的基因受損,也是決定細胞是否繼續複製的開關。端粒的磨損程度會影響身體機能的老化速度,而氧化、壓力、紫外線、抽煙、酗酒也會使端粒變短,進而加速老化。每個人的細胞染色體端粒的長度是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的,當端粒的長度消耗殆盡,細胞便不再複製。而隨著細胞停止複製,器官組織無法進行自我修復,殘缺便會日漸累積,人體就會逐漸衰竭而死。端粒,與老化相關,也決定壽命。健康的端粒是重要的,但端粒的長度可以維持或增加嗎?科學家發現,端粒酶(Telomerase)能夠修復端粒,讓老化的細胞回春;不過,端粒酶同時也是鑑定癌細胞的特徵之一,癌細胞通常擁有異常活躍的端粒酶,讓癌細胞不受控地生長。如何安全地誘導端粒酶運作,用以抗衰老、治療細胞,而非助長癌細胞,還有待研究。(本文摘自/做基因的智者/風和文創)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

講座/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要到了,大多數人終於可以暫時卸下辛勞,悠閒休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卻因吃得豐盛、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增加身體負擔以及慢性病的危害。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7日(三)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欒家菁主講「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此場團衛將介紹藉由生活細節調整年節飲食,讓慢性病人過年吃得無負擔。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病人過年健康吃時間:107年2月7日(三)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飲食紅綠燈

講座/飲食紅綠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美食雖然是一種享受,但也可能成為危害健康的疾病根源。體內營養素比例失衡是導致亞健康的根源之一,日常飲食雖然可以當成是一種享受,也必然會帶來有害健康的危機。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8(四)舉辦生活衛教講座,由營養師莊世玟主講「飲食紅綠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飲食與營養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飲食紅綠燈時間:107年2月8日 星期(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倦怠恐是水喝太少!攝取量公式報你知

倦怠恐是水喝太少!攝取量公式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攝取水分時的重點為了身體的健康和美麗,許多人認為攝取越大量的水分越好。隨著礦泉水美容風潮的興起,有很多人開始講究起水的質地和味道、刻意飲用比平常還要多的水。人體確實有一半以上都是由水所組成,身體若流失2%的水分就會感到口渴、流失14%~15%時就會造成生命維持異常,「水」可說是人體組成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那麼當體內的水分減少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水份減少使血壓下降 造成倦怠感血壓在體內的水分(血液)減少時會跟著下降,因此第一個徵兆就是血壓會下降。接下來,血液中的水分減少,也就是血液中存在較多水分以外的成分,血液的濃度就會變濃。一但到了這種情況,便會發生倦怠、無力等的感受,血液也會因為變濃稠而無法順利流通,容易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的疾病。另外,因沒有充分的血液流經腦部,也會使人感到煩躁。對於不知不覺會忘記攝取水分的人,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多喝水,但是相反的,喝過量也會出問題喔!如果喝太多水,可能會因消化不良而導致下痢或脹痛感,另外還可能因血液量增加使血壓升高,並導致全身水腫。除此之外,因為要從心臟輸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心臟過度負擔,導致身體時常處於倦怠無力的症狀。理想的水分攝取量 體重的1/30當攝取的水分已超過腎臟分泌尿液的極限仍繼續攝取時,就有可能引起「水中毒」的狀態,當體內的鉀離子和鈉離子等的電解質降到一定程度,會引發頭痛、鼻炎、倦怠無力等症狀。若症狀持續加劇還會有頭暈、經攣、嚴重也可能致死。那麼,一日理想的水分攝取量到底是多少呢?一般而言是體重的30分之1左右的份量。因此若體重為60公斤的人為1天2公升、體重50公斤的人則為1.5公升。另外也會隨著一天的運動量或攝取的食物內容而改變,因此若今天汗流得多一點、或有喝酒的話,就稍微再多攝取一點水分之類的,需要臨機應變隨時調整。也建議不要一次就把整天的必要份量喝完,最好可以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攝取!(本文摘自/身心腦鍛鍊全書/風和文創)

一歲寶寶換奶 首重延續母乳保護力

一歲寶寶換奶 首重延續母乳保護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滿一歲後,新手爸媽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寶寶是不是該換奶了?無論是全母乳寶寶、母乳配方混餵或是配方奶的寶寶,每個寶寶狀況各有不同,但多數問題主要集中在擔心寶寶身體適應狀況與健康表現!到底一歲配方奶轉換該如何選擇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在育兒網站的詢問度和討論率經常居高不下。選對優質配方奶 延續保護力 母乳哺育率越來越高,新生兒家長都知道母乳對寶寶最好,寶寶除了出生時自然從母體帶來的保護力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保護力來源則是來自珍貴的母乳。許多醫學研究已證明,母乳中的乳鐵蛋白是與鐵結合的保護性蛋白質,不但有益人體的保護機轉,也是成長迅速的寶寶不可缺的重要營養素。另外,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具有高生物活性,是初乳中最珍貴的成分,能增強寶寶先天保護機能。只不過,這些來自母體的天然保護力在寶寶一歲大時就幾乎完全消失,因此爸媽在替一歲寶寶換奶時,首重配方奶的營養素能不能延續母乳保護力,為寶寶打造健康體質的基礎。為了讓寶寶能順利銜接配方奶,坊間的配方奶粉大多會著重在寶寶的消化與吸收力,但營養師江姿瑩建議家長,選擇配方奶粉時除了考量品牌外,優質的配方奶粉更應該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以及多元的營養素,才能真正做到延續母乳保護力。從寶寶消化反應 看適應情況除了選擇接近母乳成分的配方奶粉外,轉換奶粉時,寶寶能不能適應也很重要,營養師江姿瑩提醒爸媽,要記得觀察「寶寶的反應」。尤其寶寶的體質差異大,敏感的寶寶換奶的時程需要比較長,提供腸胃足夠的適應時間,一旦寶寶出現便秘或是腹瀉反應時,則最好先換回原本的奶粉,換延長新舊奶的轉換時程。由於不同廠牌的配方奶粉成分略有差異,因此換奶後,寶寶的便便顏色和質地也會有所不同,有的偏黃、有的偏綠,有的偏軟、有的偏硬,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嚴重腹瀉或是便祕,爸媽其實都不用太過緊張。除了從便便來判斷寶寶對新配方奶的吸收程度外,寶寶的食慾好不好,也可以看出寶寶對新奶粉的接受度喔!換奶要選對時機 宜緩不宜急另外,營養師江姿瑩也提醒爸媽,寶寶在換奶階段要特別留意換奶的時間點,最好先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是否健康,如果正在長牙或是剛接種疫苗,又或是有感冒、發燒等症狀出現的話,就先不要急著換奶。另外,換奶也應該謹記「循序漸進、新舊混合」口訣,以免造成寶寶腸胃負擔。

研究:乳製品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元凶

研究:乳製品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元凶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殺菌法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牛奶的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近幾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已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乳製品毒素越來越高 營養價值反而越來越低乳製品包括牛奶、羊奶、乳酪(起司)、優酪乳等,一般大眾認為乳製品含豐富的鈣質,有助於骨骼健康,可以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症,特別是優酪乳含腸道益菌,能幫助消化,改善便祕,提升免疫機能,但你可能不知道,當全球科技越來越進步的時候,我們所喝的牛奶,所吃的乳製品毒素卻越來越高,營養價值反而越來越低。歐美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Pasteurization)殺菌法,這是全世界公認較安全的牛奶殺菌處理方法,可以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乳製品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的元凶之一目前消費者從牛奶中獲取的鈣,大多是乳品公司外加回去的碳酸鈣,碳酸鈣不如牛奶鈣容易吸收,根據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對高麗菜中鈣的吸收率為30%,高於牛奶中鈣的吸收率27%。近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之一。除了乳製品中的荷爾蒙、農藥、抗生素、殺蟲劑等殘餘為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主因就是乳製品助長黏膜液的產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生痰」,你吃完乳製品之後是否感覺喉嚨的痰變多,或舌苔變厚了呢?有慢性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氣喘或肺癌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乳製品,避免加重病情。(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戀愛暴力 他/她成了最危險的陌生人

戀愛暴力 他/她成了最危險的陌生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近年關於情殺、跟蹤騷擾、恐怖情人的新聞事件是層出不窮,最親密的情人反而成了最危險的陌生人!然而,民眾卻普遍缺乏對於戀愛暴力的相關認知,遇到事情的當下往往是不知所措。現代婦女基金會教育宣導部主任李姿佳表示,戀愛暴力可分為以下5大項:1)肢體暴力/用物品或徒手毆打的行為。2)言語暴力/恐嚇威脅的話語或是三字經辱罵。3)操控暴力/各種控制被害人的方式,包括跟蹤行為、不斷查勤。4)心理暴力/只要在跟對方的互動過程中,讓被害人心理受到壓迫、感覺沒有自由或是被威脅,皆屬於心理暴力。5)性暴力/強迫發生性行為,不論對方願不願意,或是以令人不悅的方式進行性行為。若已處於戀愛暴力的關係當中,切勿慌張先靜下心思考該採取哪些行動,李姿佳主任建議,可先向身邊的人述說自己碰到的情況,別自己單獨面對暴力事件,也可求助113保護專線。若受到肢體暴力而受傷,一定要到醫院驗傷保留證據,並撥打110報案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優先。使用暴力的原因多元李姿佳主任表示,女生男生皆有可能成為戀愛暴力事件的被害人,不過在受害者的性別,還是以女性高於男性。暴力產生的原因包括:(一)原生家庭的型態或是生活環境。舉例來說:從小就是個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孩子,或者本身是受虐兒,很有可能會影響心理狀態,致使他在情感關係中,傾向藉由暴力或要脅手段達到目的,因為從小到大所接觸看到的皆是暴力的負面榜樣。(二)安全感不足者也會讓人想盡辦法,在關係中採取各種控制的方式掌握主導權,握有絕對的權力來滿足自身對於安全感的需求。(三)若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過強,也會讓男生理所當然地認為,男生天生就該有這些掌控力,或是女生本來就應該要聽男生的,在溝通不良時男性就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從小做好情感教育 鼓勵孩子感受情緒並自然表達要預防戀愛暴力的產生,應從小就開始做好情感教育,鼓勵孩子感受情緒並學會自在地表達情緒,一些傳統的刻板印象,例如:男兒有淚不輕彈,自然會去壓抑男生表達情感的機會,使得當他遇到問題時,不知如何表達又無處需宣洩情緒,就有可能會用激烈不適當的方式表達。社會普遍對於「情緒」都抱持比較負面的態度,認為情緒是不好的,但情緒有重要的功能,讓我們能夠更有應付環境的能力。因此當孩子表達情緒時,做父母的要如何接這些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戀愛暴力可求助的管道與資源李姿佳主任表示,現代婦女基金會做了一個「戀愛乾麻醬」(戀愛幹嘛這樣子諧音)的網站(http://lir.38.org.tw/),特別服務在戀愛中碰到困擾的年輕朋友們,依功能分為不同的專區,像是有戀愛秘笈、戀愛行動,如果需要個別討論,可至戀愛諮詢使用Line詢問,會有專人解答戀愛困擾。平時也別忘了多關心身邊的親朋好友,若發現朋友在跟這個對象交往的時,不快樂的時間居多或是有失眠、憂鬱的情況,就要多加注意是否遇到戀愛暴力的問題,適時伸出援手。  

平靜冥想首重呼吸 調息影響心靈狀態

平靜冥想首重呼吸 調息影響心靈狀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呼吸是身體與心靈之間的橋樑。吸氣和呼氣就如同「生命」這座城市的兩個哨兵,伴隨著我們的想法和情緒,隨時發生變化。呼吸是核心能量普拉那在體內遊走的途徑。先知們觀察到,呼吸就像晴雨錶一樣,記錄著心靈的狀態及外部環境對身體的影響。例如,它的狀態可以預示疾病的出現與否。冥想時呼吸4問題 起伏不定、過淺、過長瑜伽科學的奠基者帕坦迦利闡釋道:我們可以透過呼吸技巧的練習,使心念獲得安靜與協調。當練習者能夠達成一種舒適又穩固的坐姿後,接下來的重要一步就是對呼吸的覺知了。它能使心念專注、愉悅。氣息自由、平穩地在鼻腔中流動,會使心念達到一種愉悅、平靜的狀態。我們需要這種心理狀態,才能使心念流動到更深層次的意識。如果心念不能達到愉悅狀態,就不能保持穩定,而不穩定的心念並不適合冥想。當我們開始隨著呼吸進行冥想時,可以觀察到四個情況:呼吸太淺、起伏不定、聲音太大,還有最常出現的吸氣與呼氣之間間隔過長的問題。呼吸不穩定 易分散冥想專注度這些阻礙性問題在冥想文獻中有許多記載,而在練習中,我們會更深刻地認識到改善它們的重要性。冥想伴隨著氣息的流動,而呼吸中出現的抽動、不穩定,與心念分散是相對應的。因此,掌握調息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那些不練習調息法的人,當然可以進行冥想。但若沒有對呼吸的覺知,就無法達到深度的冥想狀態。呼吸與心念是相互依賴的。如果呼吸長短不一、起伏不定,心念也就隨之渙散。在坐姿穩定之後,呼吸的覺知可以自然地將我們引領至平靜之中。它會強化心念,使注意力更容易轉向內在。對於初學者,我們建議要對呼吸進行關注,這是使冥想得到深化的最簡單、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身心透過呼吸皆收能量 延續生命準備學習冥想進階技巧的練習者,會意識到呼吸覺知的重要性。當心念伴隨著呼吸開始浮現時,我們就可以感知到更深的內在,因為最深層的自我和宇宙的中心是連結在一起的,宇宙提供生命能量給所有生靈。只要身體透過呼吸接收到普拉那的核心能量,身與心的關係就得以維持。當這個連結被打斷時,心靈中有意識的部分將不再活動,身體與生命的內在構造產生分離。這種分離就稱為死亡。(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營養師量身打造 6大族群進補原則

營養師量身打造 6大族群進補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驟降,又到了進補旺季。冬令進補是中華傳統的飲食文化,但隨著物資生活富裕,現代人大多營養足夠,傳統、坊間的食補大多蛋白質及油脂偏高,吃補的可能增加身體負擔。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顏妙容營養師為大家提供以下幾點進補原則,聰明進補安心吃、營養均衡不過量:1)烹調少油半水酒麻油雞、薑母鴨在製備過程中多會將肉類和薑片以麻油爆炒過後加酒烹煮,雖可增加補品特殊風味,但酒精對血壓、尿酸造成的影響可能誘使慢病患者疾病惡化。 建議可省略爆炒薑、肉類的步驟或減少麻油用量。 可用半水酒烹調,並讓酒精於烹煮過程中揮發掉再食用。 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以及避免食用動物皮。2)添加蔬菜一般補品多以內臟或肉類為主要材料,富含蛋白質及油脂,但容易於大快朵頤吃肉時,忽略蔬菜的攝取而飲食失衡。 可於湯鍋中加入蔬菜,如高麗菜、菇類、茼蒿等蔬菜於補湯中。 一日建議蔬菜攝取量為煮熟後青菜1.5碗,可斟酌用量添加蔬菜於湯品中。 牙口功能較不佳的長輩可增添如蘿蔔、瓜類、菇類、菠菜等質地較軟嫩的蔬菜。而常見的南瓜、芋頭、玉米等屬於主食類蔬菜,若需控制血糖,需留意攝取。3)輕醬料羊肉爐、藥燉排骨多會搭配味噌豆腐乳醬或豆瓣醬食用,大多過鹹、含鈉量較高。 用薑末、蒜末、蘿蔔泥、香菜、辣椒與醬油、水果醋等調味,減少鹽分攝取。 藥燉補品盡量不額外加鹽巴調味。 煮火鍋用昆布或蔬菜熬煮湯頭,利用蕃茄、蘿蔔、洋蔥等增加湯頭自然甜味。4)減少加工製品近年來補湯火鍋化,許多人喜愛加入配料如魚餃、蛋餃、丸類、蟹肉棒等。然而這類火鍋餃丸類都是加工類製品,磷含量及油脂偏高,應盡量避免。 可選擇脂肪較低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雞肉、海鮮或豆腐等。 多種蔬菜、菇類及藻類入鍋。 麻辣鍋偏油,建議鍋物選擇以蔬菜熬煮的湯頭。5)量身打造聰明吃冬暖食補受大眾歡迎,但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以下提供不同族群進補留意建議,過個身心滿足的冬季。 一般民眾:無特別限制,但需注意油脂和肉類份量。多採用蔬菜、菇藻類,增加食材豐富性與飽足感。 糖尿病:建議進補以少油、高纖,適量醣類及優質蛋白質為原則。並注意主食類蔬菜如芋頭、南瓜、玉米、山藥等攝取量。 高血壓患者:建議留意烹調用酒量,食材或沾醬以天然風味為宜,湯品及沾醬注意鹽量的使用。 減重者、高血脂患者:建議減少烹調用油,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避免攝取動物皮。 腎病患者:需留意肉類蛋白質及湯之攝取量,實際可進食份量因病情而異,建議諮詢營養師。 痛風患者:內臟熬煮的高湯普林含量高,建議少喝湯,多喝水。須注意肉類份量,每餐建議以2兩為限。(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5期資料)

肺癌骨轉移!醫:月打保骨針防骨折

肺癌骨轉移!醫:月打保骨針防骨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多歲的男性肺癌患者,在癌症治療完成一年後,某日突然出現腰痛,回診進行定期骨掃描後發現有轉移跡象,他大感不解,為何半年前定期骨掃描檢查並無問題,短短半年卻出現骨轉移?沒症狀不代表沒事 定期檢查不「肺」吹灰之力保健康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建中指出,從臨床上觀察,肺癌出現骨轉移的發生機率約為30%至70%,且從骨掃瞄時發現骨轉移到病患出現骨頭疼痛感,約需花費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由於肺癌骨轉移早期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一旦症狀出現,可能已很嚴重,日後發生骨折的機率也高。因此,提高警覺、定期做例行性檢查、及早治療,是預防骨轉移的關鍵。」骨轉移治療目標 一預防二緩解針對骨轉移的治療目標,目前有兩大方向。林建中醫師表示,一方面是從預防來考量,目的在防止日後骨轉移發生時引發的病理性骨折、脊神經壓迫,並避免骨折後需進行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等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會評估疼痛程度給予適度緩解,以維持生活品質。林建中醫師說,肺癌的治療除了控制腫瘤增長、延緩惡化所進行的手術、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外,也會一併考量因骨轉移所引發一連串的骨頭問題,因此建議肺癌患者每月施打一次保骨針,來抑制腫瘤所造成骨骼代謝不平衡,減少骨質流失,以降低病理性骨折與骨骼相關事件的發生風險。生活品質為重要考量 控制疼痛能增強治療意願「前述肺癌骨轉移患者在施打保骨針後,疼痛症狀舒緩,之後又使用了新的標靶藥物治療轉移的腫瘤細胞,效果不錯;治療兩年後已經沒有疼痛困擾,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林建中醫師強調,雖然標靶藥物對於肺癌治療有很好的效果,但仍需要其他的治療輔助,才能降低癌細胞對骨頭的破壞。臨床上可採用的保骨針可分成兩類,包括雙磷酸鹽與單株抗體兩種,其中單株抗體類保骨針已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是一大福音。林建中醫師提醒,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針對不同型態的肺癌都還是有許多健保藥物選擇,治療成效也都不錯,建議患者別放棄,勇敢抗癌。此外,在治療期間或結束後,要留意少提重物、復健或推拿力道、年齡較長的患者更要小心跌倒。當然,遵醫囑,接受正規的治療,才能真正控制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