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越沉迷於3C產品,孩子也就越會迷戀這些東西,導致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時間變少,終會阻礙他們的語言學習。《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研究指出,孩子最好在11歲以前都不應該擁有手機、使用3C產品,瑞典、法國也因應校園學生是否該限制攜帶手機,而祭出相關規定。
脂肪肝在台灣盛行率高,平均每3人就1人,如果持續惡化,恐陷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3部曲」。但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發現,B、C型肝炎患者若無合併代謝異常,如有輕度脂肪肝者,反而可以抑制肝炎病毒、使長期死亡率減半;但B、C型肝炎合併有代謝症候群者,則會大幅提升罹癌機率及死亡風險,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醫學期刊。
近日諾羅病毒爆發,腹瀉就診人數創下10年新高!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11日表示,2月2日至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破30.2萬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近4週共接獲3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為近5年同期最高,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占98.6%為多,疾管署呼籲,民眾若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腎臟的功能只剩下不到正常人得十分之一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份就無法被腎臟有效地排除,當這些廢物和水份累積到相當程度,患者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所謂的尿毒症狀,此時即應求醫,考慮接受透析治療。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方式。我國洗腎人口逐年攀升!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顯示,自2000年起,我國每百萬人口,約有314名腎臟病患者須透析治療,到2015年達到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就讀高中的17歲少女,約一年前就曾發生右臉麻木的症狀,總認為是吃了超辣的食物引起而不以為意,幾週後症狀也逐漸改善。今年暑假期間右臉麻木的症狀再度復發,到診所看診被認為是臉部三叉神經問題,也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診所開的藥還沒吃完的四天後,再發生暈眩和走路不穩情況,才到神經內科求診。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在右側的腦幹與小腦交界以及腦室周遭有多處疑似去髓鞘病灶的卵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的林先生,反覆上腹痛已經好幾週了,原本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導致的胃痛,隨著症狀越來越厲害加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直到就醫才發現胰臟頭長了顆腫瘤,肝臟也有許多陰影,最後確診為「胰臟腺癌」合併肝轉移。所幸及時就醫,在醫生細心的診治下,癌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症狀也獲得改善。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不正常,偶發性的上腹痛可能被當成胃炎,隨便吃個胃藥或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影響,台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不過長時間窩在冷氣房,也是會生病的!高溫下自律神經會使血管擴張,把熱氣排出體外,但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身體表面感覺到外面的冷空氣,使皮膚或毛細孔收縮,避免熱的釋出,兩相衝突下,生理功能就會紊亂失衡。長時間處於冷氣房,使末梢血循差又不排汗,肌肉緊繃,新陳代謝變慢,而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盡量避免攝取醣類是限醣飲食的基本,所以選擇食品時,最重要的是知道哪些食品的醣類含量高。一定要避開的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大概就是含澱粉的食品與甜的食品。澱粉多的食品包括穀物製成的主食,以及馬鈴薯、番薯、芋頭等「薯類」。令人意外的是,有些蔬菜的澱粉含量也很高。我採行三餐限醣的超級限醣法,所攝取的總熱量有十二%左右是醣類,而它們幾乎都來自蔬菜,當中又以南瓜、慈菇、蓮藕、百合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以為氣喘是急性疾病,實則不然。氣喘俗稱「哮喘」,是受到遺傳因子及環境過敏原交互影響而導致的慢性支氣管發炎,而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蝦、大豆、動物毛等。氣喘患者呼吸時肺部有喘鳴聲,輕微氣喘的症狀像慢性咳嗽,若呼吸很喘則是嚴重氣喘。常見的氣喘診斷標準為,肺功能測試第一秒呼氣容積(FEV 1)在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後可以提升12%。患者求診時,醫師除聽診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患者由於失去認知能力,後期伴隨失能,家屬在照顧上會特別費力,因此,家屬的心理建設相形重要。「失智症患者會變成你不認識的人,」洪國瑋指出,患者會產生許多情緒、幻想與行為錯亂等問題,最後連最親密的家人也會忘記。家屬對失智症須有正確的認知,才能調整自己及面對患者的心態。萬一家屬無法適當調適心態,病人的狀態引起家屬恐慌或有憂鬱傾向,醫院會將家屬轉介到精神科,讓精神科醫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或許你小時候玩過「連連看」。當我是小孩子時,我會給圖畫本上色,裡面有許多的點點,這些點連在一起就變成一個圖案。但我永遠不會事先知道這個圖案是什麼,直到我把這些點都連在一起才會知道。當我玩連連看時,一個圖案突然浮現,我會非常開心。所以,如果一個個案抱怨說,「我很懶惰」,治療師想要幫助這個個案,最好不要直接去處理懶惰這個大問題。懶惰不是一個完整單位,它是由許多元素組成,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飢餓是一種多重感覺的經驗。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我們的胃、細胞,我們的心甚至意志,全都可以把所謂「飢餓」的訊號傳遞給我們。但人們很容易混淆──到底是身體哪個部分餓了?探討「九種飢餓」,能幫助我們了解,究竟是哪種飢餓在召喚我們,進而在飲食方面作出更好的抉擇。眼飢餓你剛在一家高級餐館用完餐,感覺很飽,或許有點過飽了。親切的服務生:「您想不想來份甜點?」你:「不了,我真的...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觸覺飢餓可分成兩類:舌頭的感覺,以及你用雙手進食時手指的感覺。口感一詞指的是食物或飲料在你嘴巴和喉嚨裡引起的感覺。食客要求把菜餚退回廚房多半都是因為嚼勁問題,而不是味道(想想濕軟的薯條或嚼不動的肉)。在葡萄酒業,口感已變得極其重要,這一行向來有一套絕佳的詞彙來形容酒的各種特質。目前,一種「柔和、圓潤、更醇厚濃郁的口感」正在飲酒客當中流行,而造酒業也有各種方法和添加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