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外耳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其中「惡性外耳炎」是嚴重的耳道感染,只要轉動頭部,耳朵就會感到疼痛,感染範圍包括外耳道,延伸至顱底、顳骨、甚至腦組織和腦神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惡性外耳炎的原因、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法,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就醫。
眼周的肌膚是全臉最薄的區域,很容易受到歲月痕跡的侵蝕,而出現像是魚尾紋、眼袋、淚溝等困擾。該如何做好眼周保養、延緩皮膚老化?《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學美容專科醫師指出,肌膚保養核心在於防曬與保濕,醫美雖然可以輔助延緩老化,但無法改善整體膚質,建議從30歲開始,就要開始進行日常肌膚護理。
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疫情以來,免疫系統的強弱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該如何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病毒?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告知你多攝取水果與蔬菜的飲食、固定的運動訓練和充足的睡眠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維持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自然方式,但你知道肌肉量的多寡跟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強弱有關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肌肉與免疫系統的關聯。
《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主張65歲以上、所得稅率級距未達20%的長輩不用繳健保費,改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預計27日要在立法院完成三讀。對此,5大醫事團體聯合聲明認為,將加劇世代不公平,更損害健保永續,拖垮財務,呼籲政府與立法機構正視世代正義及健保永續的重要性。
40歲葉小姐從事科技業夜班作業員,3年前頭部外傷後誘發偏頭痛,採用口服預防發作藥物及急性止痛藥治療偏頭痛並未控制。後續到郭綜合神經內科就診,開始口服新型偏頭痛阻斷劑上市,並接受口服瑞美吉泮治療後,目前頭痛次數、頻率與疼痛指數皆下降,生活品質也逐漸獲得改善。
洗臉這個動作,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早晨醒來洗一把臉,昏昏欲睡時掬一把冷水醒醒神,順便沖洗被灰塵覆蓋的臉龐,若是依照習慣,我們每天至少會洗臉2次以上,但是你能保證,你的臉真的有洗乾淨嗎?
天冷手腳冰冷怎麼辦?襪子怎麼穿最能保暖腳部?女生為什麼比男生更怕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日本婦產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身體容易怕冷是不健康的徵兆,甚至會造成不孕、婦科疾病,事實上,這些說法毫無根據,並建議最佳保暖穿衣方式,不是穿越多越好,而是以自己舒適為主最重要,並推薦多做有氧運動打造產熱體質。
老人家跌倒,輕則皮肉傷,重則造成骨折,因此做好防跌措施很重要。復健科主治醫師安保雅博、物理治療師中山恭秀於《60天重塑你的平衡感與肌耐力》一書中,分享防跌知識及訓練動作,輕鬆強化平衡力和肌耐力,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隨時隨地都能無痛鍛鍊,讓長輩不再陷入害怕跌到的惡性循環。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多少都會遇到那種「難搞的人」,到底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呢?日本知名現代心理學教授澀谷昌三於《勇敢拒絕,練習說「不」》一書中,解析生活中常見的「6大類型」麻煩人物,包括自我為中心的人、神經大條的人、亂發脾氣的人⋯等,只要換個思維可以讓雙方和睦共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冬季氣溫驟降,隨著聖誕節、跨年活動接踵而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外出歡慶佳節時應做好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大警訊,也要注意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等2大NG行為,慎防低溫帶來的健康傷害。
麻疹醫院群聚再擴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5日表示,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新增護理師、醫師等7例,累計12人確診,為近5年確診數最高的群聚;匡列接觸者1014人,健康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
2025年元旦新制即將上路!政府各部門針對民生、投資、交通、旅遊等各大層面推出新制,包括最低工資連續9年調漲、勞健保費調整、擴大租屋補助、癌症擴大篩檢、健保住院自付額提高⋯⋯等。《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民眾最關心的7大新制,帶你快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