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

春季抗敏避吃加工食品!專家曝「這2色素」恐加重過敏

春季抗敏避吃加工食品!專家曝「這2色素」恐加重過敏#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是過敏疾病好發季節,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就診人數暴增,而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想預防過敏,可先從調理腸道開始。營養師表示,掌握「4多2少」6大飲食原則、吃對食物,就能提振免疫力,讓病菌、病毒不易入侵,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如何預防過敏、抗過敏?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飲食,應注意「4多2少」6大飲食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多優質蛋白質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若腸道充滿益生菌,可促進身體吸收營養、排便順暢,進而提升免疫力。過敏屬輕度發炎反應,若能提升腸道健康,就可降低發炎反應,建議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雞蛋、豆漿、豆乾、牛奶、深海魚等食物。但提醒肉類、雞蛋的烹調,不宜油炸,應以涼拌、蒸、滷、煎等為主,以促進體內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發炎及過敏機會。多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劉怡里建議,可多攝取地瓜、五穀飯、紫米飯,以及綠花椰菜、地瓜葉、芥藍菜等,如此可讓腸道益生菌存活時間長,達到腸道菌種平衡。多維生素A與C的蔬果鼻過敏患者常有鼻子、喉嚨癢等過敏症狀。劉怡里說,平時可多吃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如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以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多魚類及堅果魚類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抗發炎、抗過敏作用,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可以多吃鱈魚、秋刀魚、鮭魚等深海魚,以及核桃、杏仁等堅果;也可多攝取亞麻仁油、海帶、海藻等食物,吃進體內後,可轉換成少許的Omega-3,有助抗過敏。少吃甜點、加工食品很多人愛吃以棕櫚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製成的糕餅類,攝取Omega-6過多,張斯蘭說,如此會造成Omega-6及Omega-3攝取比率失衡,為10比1或15比1,容易引起過敏的Omega-6太多,抗發炎的Omega-3太少,進而出現慢性發炎及過敏反應,提醒平時應多吃魚,少吃蛋糕等精緻澱粉類。劉怡里說,減少過敏須少吃加工食品,因其中可能含有防腐劑、香精、色素等易誘發過敏物質,特別是紅色及黃色的色素,將加重孩童過敏反應。平時更要搭配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遠離過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少人吃帶殼海鮮或雞蛋會引起過敏,張斯蘭提醒,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鮮,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平時少吃麻辣鍋、喝酒等,避免血管擴張引起過敏反應。但如果過敏症狀持續復發,可進行過敏原檢測,不接觸過敏原,飲食可用雞肉取代雞蛋,食用魚類取代帶殼海鮮。(防過敏,提升免疫力一日菜單。菜單設計:劉怡里、 製表:沈能元、圖片來源:123RF)(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預防春天過敏發作 營養師授4多2少原則提振免疫力)

腹痛2個月竟長超大腫瘤 暴食惹的禍

腹痛2個月竟長超大腫瘤 暴食惹的禍#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4歲油漆工平常喜歡吃大魚大肉,出現上腹痛達2個月,照胃鏡檢查,醫師研判是消化性潰瘍,吃了幾天藥未見好轉,食欲不振日益嚴重,甚至無法正常排便,於是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確診為大腸癌急性阻塞,經3D腹腔鏡手術切除,一周後順利出院。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邵彥誠提醒,若發現上腹痛、食欲不振及無法正常排便,一定要儘速就醫,平時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養成運動習慣,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如有家族史需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邵彥誠醫師表示,這名病患右側升結腸有7x6.5x2公分的大腸腫瘤,造成大腸急性阻塞,先以鼻胃管抽吸使腸道減壓,讓腸子的腫脹情形得到緩解,2天後再施以3D腹腔鏡手術,切除右側約60公分的升結腸,並施以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避免癌細胞轉移。3D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復元快邵彥誠醫師指出,一般大腸急性阻塞因腸子腫脹,使腹腔內空間狹小,難以施行3D腹腔鏡微創手術,但經過2天的減壓治療,加上手術器械進步,即可用3D腹腔鏡做腫瘤切除。此病例在患者腹部打4個洞,分別為3公分、1公分及2個0.5公分,傷口小,復元快,做3D腹腔鏡手術有良好視野與立體成像,讓醫師更容易執行精確的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患者手術完隔天就能下床,一周後順利出院。

用氣炸鍋炸物 真的會比較健康嗎?

用氣炸鍋炸物 真的會比較健康嗎?#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愈來愈注重健康養生,但也依然喜愛酥脆食物,標榜只要一茶匙油就能將食物炸成金黃酥脆的氣炸鍋,成為不少人家中的熱門神器。但氣炸鍋做出的食物真的比較健康嗎?營養師提醒,如果沒有正確使用,營養素在高溫製作過程,吃下肚恐潛藏健康危機。雖然相較於傳統的油炸,氣炸鍋使用的油量確實少很多,也會讓人失去戒心,原本一星期只吃一次炸物,可能因此提高到二、三次。如此下來,吃進去的油脂、熱量或有害物質反而更多。而且任何食物經過高溫烹煮,除了營養素流失外,也會產生有毒物質,尤其是「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雜環胺」、「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如何健康使用氣炸鍋,營養師提供兩個建議:1.加工食品和青菜不要用氣炸鍋高溫下蔬菜裡的葉酸、維生素B、C都會被破壞,降低營養價值。蔬果仍以低溫炒或汆燙為佳,因為高溫可能會使蔬果中的維生素C及水溶性維生素流失,而影響吃下肚的營養成分。加工食品本身就有很多添加物,經過高溫會產生致癌物質,例如冷凍薯條、雞塊,這些加工食品都已經炸過,用氣炸鍋等於是二度高溫烹調,建議選擇原型、新鮮的食材為主,且儘量利用肉類本身的油脂,例如帶皮雞腿、雞胸肉、鮭魚等,這些食物就不需額外加油。2.一個月不要使用超過兩次使用氣炸鍋時建議溫度控制不超過攝氏180度,以免食物焦化致癌。高溫烹調的食物不是不能吃,但建議一個月不要超過兩次。多使用水煮、燉煮、清炒等料理方式,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取,才能讓健康無煩惱。

少吃點!讓舌頭生病的加工食品

少吃點!讓舌頭生病的加工食品#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身邊充斥著各種便利的加工食品,而且多半含有過多的醣類或脂質,為了讓味道更濃郁鮮美,很多都會使用食品添加劑。這些會讓人舌頭生病的食品,如果不加思索經常食用,會讓原本正常的味覺和食欲喪失,最後導致肥胖。此外,食品添加物會降低腸內細菌的活動,是造成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腸道環境崩壞的原因之一。一條新鮮的魚和一條以化學調味料混合製成的魚肉香腸,誰的營養價值高,就連念國小的學童都知道。即使是看起來很健康的保健食品或是減肥食品,也有可能打開後發現使用了一大堆的麵粉、植物性油脂、食品添加物。千萬不要被商品的行銷語言所迷惑,選擇時要明辨真相。成分標籤會依照成分含量多寡來排列選擇加工食品時,要確認產品背面的成分標籤。基本上會依照成分含量多寡來排列,一眼就能看出商品的實體內容是什麼。砂糖比起司多的「起司甜點」、麵粉比全麥粉多的「全麥麵包」等「奇異商品」比比皆是。標籤上那些你看不太懂的名詞,其實就是不好的食品添加物,盡量避免購買標示過多看不懂名詞的食品就能降低風險。此外也要注意「國產小麥」「有機砂糖」的標示,不是說國產或有機吃了就不會變胖。(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常吃甜點、速食 當心反式脂肪過量!

常吃甜點、速食 當心反式脂肪過量!#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工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會導致腦溢血和骨質疏鬆!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植物油當中,由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以人工方式將液態的植物油製成固態的油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造奶油」,當中含有約8%到13%的反式脂肪酸。除此之外,速食調理包等加工食品當中所使用的「起酥油」,也含有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含有阻礙骨骼代謝、不易凝血的成分人造奶油源自於法國,19世紀時,因為與鄰國普魯士爆發戰爭而陷入奶油短缺,所以化學家便開發了人造奶油來代替天然奶油。然後又因為人們長期誤解「動物性脂肪很危險」,所以以往植物性的人造奶油比動物性的奶油更受推崇,但從現代的常識來看,這完全是「空穴來風的誤解」。在製造反式脂肪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Dihydro-vitamin K1」的有害因子。維生素K是凝血、活化細胞間質或使骨骼正常代謝的必需營養素,但Dihydro-vitamin K1卻會阻礙這些維生素K的作用。結果有可能造成血液難以凝固、刺激腦溢血或對骨骼代謝造成負面影響等等。因此,在歐美等大量攝取速食或加工食品的國家,都會明確標示出食品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或是積極地指導餐飲業者如何減少使用反式脂肪酸。動物消化道內亞麻油酸也是反式脂肪的一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每日攝取熱量的1%。據說日本人攝取的反式脂肪酸占總熱量的0.7%,但也有來自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報告顯示,30到39歲的日本女性有30%以上,從甜點等食品中攝取到超過總熱量1%的反式脂肪酸。平常吃很多甜點、速食或加工食品的人,應該格外注意自己是否有反式脂肪酸攝取過量的問題。附帶一提,在牛、羊等動物的消化道內合成的共軛亞麻油酸,雖然在化學上也被分類為反式脂肪酸的一種,但共軛亞麻油酸是屬於天然型,不會像人工型的反式脂肪酸一樣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請盡量安心食用。 (本文摘自/大口吃肉,一周瘦5公斤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當心!加工食品會破壞味覺和食欲

當心!加工食品會破壞味覺和食欲#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邊充斥著各種便利的加工食品,而且多半含有過多的醣類或脂質,為了讓味道更濃郁鮮美,很多都會使用食品添加劑。這些會讓人舌頭生病的食品,如果不加思索經常食用,會讓原本正常的味覺和食欲喪失,最後導致肥胖。此外,食品添加物會降低腸內細菌的活動,是造成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腸道環境崩壞的原因之一。加工食品比自然食物的營養價值低一條新鮮的魚和一條以化學調味料混合製成的魚肉香腸,誰的營養價值高,就連念國小的學童都知道。即使是看起來很健康的保健食品或是減肥食品,也有可能打開後發現使用了一大堆的麵粉、植物性油脂、食品添加物。千萬不要被商品的行銷語言所迷惑,選擇時要明辨真相。食品標籤的正確讀法選擇加工食品時,要確認產品背面的成分標籤。基本上會依照成分含量多寡來排列,一眼就能看出商品的實體內容是什麼。砂糖比起司多的「起司甜點」、麵粉比全麥粉多的「全麥麵包」等「奇異商品」比比皆是。不是國產小麥、有機砂糖就代表健康標籤上那些你看不太懂的名詞,其實就是不好的食品添加物,盡量避免購買標示過多看不懂名詞的食品就能降低風險。此外也要注意「國產小麥」「有機砂糖」的標示,不是說國產或有機吃了就不會變胖。(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減重吃加工食品 恐加速脂肪累積

減重吃加工食品 恐加速脂肪累積#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是每一種加工食品,都是不利於減重的罪惡品。為了方便保存,大部分的加工食品會放很多的鹽、糖、油。例如,為了做出貢丸彈牙脆口的口感,油脂量要相當高,好的貢丸是用肉直接槌出油脂,品質不好的貢丸會添加磷酸鹽來增加脆度,或摻入澱粉來降低成本。吃下大量加工食品 會加速脂肪累積速度為了圖方便,上班族經常去超商買一盒麥片配牛奶當早餐,若仔細研究包裝盒上的全麥成分,會發現全麥含量少之又少,其他都是糖、鹽、棕櫚油等,若大量吃下這些加工食品,自以為吃得很健康,實際上加工時已經被添加大量的小分子醣類,在減重的過程中吃下了很多的糖,反加速脂肪累積的速度。反式脂肪容易增加膽固醇豆製食品加工加料的情形,也非常嚴重,例如素雞、素鴨、麵筋都是經過油炸處理過。尤其是零散的素料,店家多偏好使用酥油來油炸,酥油是使用植物油經過氫化後製成的,油炸時油煙少是其優點,但植物油在氫化過程中容易跑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容易增加膽固醇,不利於心血管,所以為什麼很多吃素者吃到最後膽固醇過高,就是因為吃了太多酥油或人造奶油。蛋白質的加工食品,也要留意選擇。務必要建立一個概念: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添加過多的油、糖和鹽,長期吃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減重時千萬不宜吃太多精緻加工食品。(本文摘自/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臉譜出版)

過敏好不了 這些食物害的!

過敏好不了 這些食物害的!#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前我也跟其他媽媽一樣逛逛婦幼用品店,看看有沒有適合寶寶的零食,但每回一看到商品背後密密麻麻的成分說明,就會自動把它們放回架上。我認為成分愈天然、愈單純的食品,才代表愈健康、愈安全,但這對加工食品而言真的太難做到了,所以我也幾乎不會花錢購買它們。堅果對孩子成長發育很有幫助小朋友嘴饞時,玲玲會幫他們準備新鮮水果,或以天然維他命軟糖來讓他們解解饞。此外,無調味的堅果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及礦物質,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也有幫助,也是我們家餐桌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是3歲以下的幼兒,擔心堅果類容易嗆到的話,建議可以磨成粉後再給他們食用。麵包DIY 安全又健康 一般市售的麵包、蛋糕含有太多的添加物及反式脂肪,所以我們很少讓女兒吃,取而代之的是在家自己做麵包。自從家裡買了一台麵包機後,麵包DIY就成了每星期玲玲和大女兒的重要事情。其實做麵包一點都不難,沒有大家想像中需要揉麵、發酵等繁雜步驟,只要把材料備齊並稱好份量,然後直接倒入麵包機裡,時間一到就有香噴噴的麵包吃了!自己做麵包不但安全、衛生又好吃,最重要的是不會添加一些亂七八糟的色素、香精、香料,不必擔心孩子吃了身體會出狀況。不過要提醒家長們,雖然自己做的麵包比較安全、健康,但麵包還是屬於碳水化合物,給小朋友食用的份量不能太多,否則吃了太多精緻醣類,正餐就會吃不下,反而容易導致營養不均的情況。餅乾、蛋糕可能含有代糖、色素等過敏原由於一年才過一次生日,蛋糕肯定是生日宴上不能缺席的主角,否則孩子們會覺得很掃興,但市售的一般蛋糕被我們家列為拒絕往來戶,該怎麼辦呢?幸好,找到了一間有機蛋糕店,每年女兒生日時,就會去訂有機蛋糕來慶祝,這樣孩子就能吃得開心又沒負擔。每當家長帶著過敏發作的孩子來找我,我會仔細跟他們討論,層層過濾可能造成過敏的原因,且告訴他們如何杜絕過敏原,雖然家長們都很願意配合,但有一項漏網之魚,就是加工食品。餅乾、零食這些加工食品含有代糖、色素、香精及反式脂肪等各式各樣的添加物,是引發過敏或讓症狀加劇的一大原因,但家長們還是會讓小朋友食用,除了不知道它們是過敏原外,也可能覺得於心不忍或拒絕不了小朋友的要求。加工食品可能是過敏好不了的原因到底什麼是加工食品?還是有很多家長搞不清楚。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定義,加工食品為任何生鮮農產品以外的食品,及經過加工程序(包括:罐頭包裝、烹調、冷凍、脫水和研磨)的生鮮農產品。簡單的說,只要不是天然的、不是食物的原形,就屬於加工食品。為什麼加工食品不能碰?主要是它們在製造時會加入許多添加物,像是防腐劑、抗氧化劑、殺菌劑、漂白劑、著色劑、膨脹劑或調味劑等。這些添加物可以讓食品的賣相更好、嘗起來更可口。由於人體可以自行代謝這些添加物,因此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這些添加物對一般人是無害的,但對過敏兒而言,它們很有可能是讓症狀一直好不了的原因之一。添加成分越多 越容易誘發過敏當家長們已經盡量將環境打掃清潔、要求小朋友對造成過敏的食物忌口,但皮膚紅癢、發疹子、鼻炎、氣喘等症狀還是一再出現的話,一定要再次檢視孩子最近的飲食,是不是吃了加工食品。當然,現實環境中我們很難完全杜絕加工食品,因此建議家長,在選購食品時多費心,仔細看背後的食品說明,若添加的品項愈多、看不懂的成分愈多,代表很可能是誘發過敏的高危險因子,此時請放棄,改選成分較單純的產品。爸媽以身作則 「三不三要」避免吃零食我們會要求過敏兒這不能吃、那不能碰,但若爸媽自己無法以身作則,頻頻在孩子面前吃零食,孩子怎麼可能會願意配合。很多孩子零食吃上癮,有時還因此擔誤正餐,造成這樣的情形,家長的態度是重要關鍵。針對這樣的情形,要以「三不三要」原則,來改善孩童食用零食的情況。1) 三要/要用新鮮食物取代加工食品、要讓孩子認識各種食品成分、要讓孩子培養健康飲食習慣。2) 三不/不以零食為獎勵品、不在看電視時吃垃圾食物、不在家放置太多零食。除了遵守三要三不政策,建議家長自己本身也要拒絕食用,若真的無法做到,至少別在孩子面前吃,才不會讓他們覺得無所適從。(本文摘自/低敏共生,小兒過敏自然消失!/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