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

樂閱讀/慎選加工食品

樂閱讀/慎選加工食品#加工食品

不是每一種加工食品,都是不利於減重的罪惡品。為了方便保存,大部分的加工食品會放很多的鹽、糖、油。例如,為了做出貢丸彈牙脆口的口感,油脂量要相當高,好的貢丸是用肉直接槌出油脂,品質不好的貢丸會添加磷酸鹽來增加脆度,或摻入澱粉來降低成本。為了圖方便,上班族經常去超商買一盒麥片配牛奶當早餐,若仔細研究包裝盒上的全麥成分,會發現全麥含量少之又少,其他都是糖、鹽、棕櫚油等,若大量吃下這些加工食品,自以為吃得很健康,實際上加工時已經被添加大量的小分子醣類,在減重的過程中吃下了很多的糖,反加速脂肪累積的速度。 豆製食品加工加料的情形,也非常嚴重,例如素雞、素鴨、麵筋都是經過油炸處理過。尤其是零散的素料,店家多偏好使用酥油來油炸,酥油是使用植物油經過氫化後製成的,油炸時油煙少是其優點,但植物油在氫化過程中容易跑出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容易增加膽固醇,不利於心血管,所以為什麼很多吃素者吃到最後膽固醇過高,就是因為吃了太多酥油或人造奶油。蛋白質的加工食品,也要留意選擇。務必要建立一個概念: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添加過多的油、糖和鹽,長期吃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減重時千萬不宜吃太多精緻加工食品。(本文作者/吳映蓉)(摘自/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臉譜出版)

樂閱讀/安心吃!3個方法挑對食物

樂閱讀/安心吃!3個方法挑對食物#加工食品

1)選擇「當季當令」的食材不論西醫或中醫,都鼓勵人們食用當季食材,因為蔬果等農作物在盛產季節的成長狀況最好,養份最豐、養身作用也最佳。此外,也因為當令的農作物產量大,所以價格也相對較低,可說是「最聰明」的選擇。例如「冬天吃菜頭,夏天吃竹筍」的諺語,就是呼應食材生長特性而流傳的飲食智慧。2)少吃「經過加工」的食品「加工食品」無所不在,例如香腸、肉鬆、火鍋料丸餃類……等。而這類食品為了增加口感或延長保存期限,往往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的鹽、糖,以及防腐劑、保色劑等添加物,不但會破壞原本食物中的營養素,還會衍生致病物質「亞硝酸鹽」,如果吃得太多,容易引發高血脂、腸胃癌、腎衰竭、癌症等疾病,最好少碰為妙,並以未加工過的「真」食物取代,例如:與其吃魚丸,不如吃魚;與其吃肉鬆,不如吃肉。3)精選「優良認證」的食物為了讓消費者在進行採買時有較佳的選擇依據,政府有關單位針對各項食物,包括蔬果、肉品、漁產、奶類……等,皆制定有相關的認證制度。而凡是通過認證者,就會授與其在產品包裝上標示「認證標章」的權利,以利辨別。所以,選購時若能稍加注意辨識,就能買到較有品質保障的生鮮食材或加工食品──你知道有哪些與食物相關的常見標章嗎?現在就一起來學會辨識這些標章上的圖示、文字,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吧!別忘了檢查「製造日期」和「有效日期」!挑選有包裝食品時,切記要注意「製造日期」及「有效日期」,以免買到過期或是擺放過久的食品。同時,也要特別注意只標記「保存期限」的食品上,是否有對應的「製造日期」。此外,這些攸關食品新鮮問題的日期標示,應該都是直接打印於包裝上,若是另外黏貼者,不但不符合規定,也可能隱含過期問題。(本文作者/小池澄子)(摘自/史上最營養的蔬果魚肉烹調搭配圖鑑/蘋果屋出版) 

加工食品含色素 色澤奇異勿購買

加工食品含色素 色澤奇異勿購買#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食品中時常使用色素,使食品外觀佳、促進食慾及增加其經濟價值。屏東縣政府衛生局針對市售含有色素之豆干、紅龜粿、櫻花蝦及醃製黃蘿蔔等食品抽驗,共抽驗33件,檢驗項目為防腐劑、色素,檢驗結果全數符合規定,合格率100%。抽驗產品名單詳見屏東縣衛生局網站及食品藥物管理局消費者知識服務網。 食用色素使用於食品範圍及限量可於各類食品中視實際需要適量添加,但於生鮮肉類、生鮮魚貝類、生鮮豆類、生鮮蔬菜、生鮮水果、味噌、醬油、海帶、海苔、茶等則不得使用。食用色素以來源的不同,可分二大類,分別是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食用的人工合成色素通常以煤焦油製成,天然色素主要來源有三方面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目前我國允許使用人工色素共有8種,包括食用紅色六號、食用紅色七號、食用紅色四十號、食用黃色四號、食用黃色五號、食用綠色三號、食用藍色一號、食用藍色二號。屏東縣政府衛生局呼籲消費者應儘量避免選擇色彩鮮艷或是著有奇異色澤的食品;選購食品時務必注意標示所列的色素是否為法定食用色素,若使用非法定之色素之食品請勿購買。體質敏感的消費者可能因此產生不適的症狀,基於健康及營養的觀點,建議消費者應適量食用。若有標示不明,切勿購買,選擇有商譽品牌之產品則較有保障。

澳研究:加工食品增憂鬱!應注重天然飲食

澳研究:加工食品增憂鬱!應注重天然飲食#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心情不好,就想吃甜食、炸物,或是喝含糖飲料;但只是暫時滿足口慾,反而讓高油糖鹽食物給身體壓力;董氏基金會表示,近年許多研究發現,常吃精製的速食、加工食品,會提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2011年發表於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顯示,在6年內追蹤8964名受試者後,常吃漢堡、披薩、可頌和甜甜圈等不健康食物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會高出49%。據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與格拉納達大學研究,常吃不健康食物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刊登於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追蹤10年共1046位20~93歲的女性,也發現常吃漢堡、披薩、白麵包、加工肉品、洋芋片、砂糖、調味乳和啤酒等加工食品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比常吃全穀、蔬果、魚、牛肉等天然食物的女性高出2.34倍。董氏基金會提醒,對發育中的青少年來說,飲食品質對心智健康更是有重大的影響。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發表於澳洲及紐西蘭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調查7114位10~14歲青少年,發現心智較健康的青少年,有每天吃早餐、攝取達兩份水果和四份蔬菜,及至少喝一次低脂乳品等良好飲食行為;研究更發現,當飲食行為改變,青少年身心也會跟著產生變化;顯示充足營養和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有助於預防和降低青少年憂鬱的機率。董氏基金會強調,高油糖鹽食物是讓情緒低落的隱形殺手,導致油糖鹽上癮、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甚至因大吃大喝感到罪惡,更加重壞情緒。董氏基金會呼籲,少吃高熱量低營養的糖果糕餅、油炸速食,多選擇全穀、蔬果、魚類、牛奶等穩定情緒的開心食物,均衡飲食、定時運動才是抒解壓力的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