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

善用輔助藥物治療 開啟重症憂鬱曙光

善用輔助藥物治療 開啟重症憂鬱曙光#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女性職場影響力節節上升,在工作與生活,以及個人成就、家庭與母職的戰場中,常常展露超人的奮鬥力;然而,女性在職場往往受到很多苛刻的審核和評論。一位45歲女性高階主管,因長期工作緊繃,造成慢性壓力的產生,沒想到竟開始出現心悸、胸悶甚至無法入眠的情況,進而影響到工作,令她十分困擾,進一步就醫,被確診為憂鬱症。憂鬱症影響全球3億人口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精神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宜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影響了至少3億的全球人口,相比日常生活的心情起伏,憂鬱症狀持續的時間更長,程度也更嚴重,在2003年到2005年間,全國精神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將近20萬人符合重鬱症診斷標準,平均每5個青少年,就有一位受到憂鬱所苦,需要專業的協助。而全球每年有80萬人自殺身亡,尤其是15到29歲的年輕族群比例相當高,使自殺高居第2大死因。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輔助治療成效佳陳宜明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統計,全台約有60~70萬名憂鬱症患者,其中使用2種以上抗憂鬱劑,仍無法達到顯著效果的「難治型」患者佔了3至4成。傳統的抗憂鬱劑,大多需持續治療用藥1個月以上才能漸漸看出療效,若使用後反應不佳,則需要考慮調整加重劑量,若再1~2 週後仍無明顯改善,建議搭配心理治療或採取輔助治療藥物。陳宜明醫師建議,目前已有「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核准用於輔助重鬱症治療;透過調節腦中的多巴胺激素,不但用藥時間縮短,且反應效果速度快、副作用低。前述案例中便是透過搭配輔助藥物治療及心理諮商,1個多月後,不但失眠問題改善、食慾也恢復,整個人的氣色及工作效率都比原本還要更好。小心悶出病 心病也要醫!醫師提醒,重鬱症若未妥善治療,除了讓痊癒的過程更緩慢,也更容易頻繁復發,長期日積月累,除了工作與學習能力之外,甚至人際關係、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最嚴重更可能有自殺的想法和行為。許多人有心理或情緒上的困擾不願找專業醫療人員求助,但心理生病如同感冒一般,透過專業醫師的治療,可透過有系統以及更有效的方式協助改善症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些有高血壓慢性病的病人,常以為血壓數值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而自行調整甚至停用藥品,這樣做正確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介紹各類降血壓藥物與生活保健之道。對此,亞東醫院特邀林玉屏藥師主講「高血壓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並介紹使用各類降壓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與生活保健之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高血壓用藥指導時間:106年7月12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氣喘控制差 6成民眾亂停藥害的!

氣喘控制差 6成民眾亂停藥害的!#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國人氣喘盛行率逐年升高,幾乎每100人中就有5人有氣喘問題。氣喘無法根治,但是在良好的治療與控制下,病患可以過著不受束縛的生活。因此,治療氣喘的目的不在「斷根」,而是要與之「和平共存」。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郭彥良表示,重積性氣喘是氣喘發作當中最嚴重的形式,能在極短時間內因支氣管痙攣,病情難控制,需要用更高劑量的藥物治療,甚至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引發呼吸衰竭,嚴重可導致病患死亡。6成民眾亂停藥 迷思害氣喘控制差郭彥良醫師表示,氣喘所誘發的症狀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所導致的惡化更可能致命,對於病患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是沉重的負擔,如果平時不正視及好好治療追蹤,便有可能陷入急重症的危險之中。根據統計,有6成的病人並沒有長期使用醫師處方藥物,主要認為自己疾病已好而不需使用,次之則是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因此平時只靠急救型的氣管擴張劑。另外,這樣因誤解而衍生的行為反而是造成氣喘急性發作或控制不佳的主因。用最少的藥物控制氣喘事實上吸入型類固醇很少有全身性的副作用,惟有每日用藥保養氣管、預防發作,才能將疾病的傷害降到最低,這種藥並不會產生成癮性,而若是保養得當,藥物劑量還可以減低,讓你可以用最少的藥物來控制氣喘。郭彥良醫師提醒,有氣喘的民眾,務必規律回診追蹤並按時用藥,對於用藥有任何疑問,也可於門診時間與醫師請教討論。

冬季加空汙 過敏氣喘幫兇!

冬季加空汙 過敏氣喘幫兇!#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PM2.5導致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耳鼻喉科醫師發現,已經有不少過敏性鼻炎及鼻竇炎病人,原本病況都控制的還不錯,但是最近卻一直反覆發作,必須要不斷使用更強的藥物來治療。小刺激就會使呼吸道遭殃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傅嘉祥表示,空氣污染對呼吸道本來就有問題者影響很大,上呼吸道有鼻子過敏及鼻竇炎,下呼吸道有氣喘,這些疾病者的呼吸道本來就不穩定,往往是有一個小刺激,就會使得呼吸道遭殃。 傅嘉祥醫師指出,門診中,已有不少鼻子過敏或是鼻竇炎病人本來很穩定,已經在用吃的或是用吸的類固醇治療,但是最近卻出現急性發作,而且反覆發作的現象也比較頻繁,甚至有慢性鼻竇炎病人已經做過手術,但最近也是又再發作;這些病人本來都控制的很好,又沒有不良嗜好,因此極可能與PM2.5空氣污染有關。 冬季、空汙易使疾病好發呼吸道是空氣進出的門戶,有鼻子過敏及鼻竇炎病人就會對空氣污染特別敏感,也就會容易出問題。傅嘉祥醫師進一步指出,以前用藥治療都可以很穩定的病人,現在卻反覆發作,在治療上會較棘手,就要用更強的藥物來控制。 傅嘉祥醫師強調,冬季無論是濕度高或是溫度低,本來就易於使得呼吸道疾病好發,再加上PM2.5空氣污染就更是雪上加霜;不只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氣喘也會反覆發作,肺泡組織反覆發炎破壞,肺功能就會下降。 建議戴口罩及使用空氣清淨機所以,傅嘉祥醫師建議,除了用藥控制病況之外,平常外出就要戴口罩,室內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至於口罩與空氣清淨機是否有幫助,也要看口罩的品質以及空氣清淨機的廠牌,但是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

走路變慢 竟是巴金森氏症惹禍#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68歲女性,覺得右邊的手腳較沒力氣,使得全身都覺得疲倦、不想動,患者一開始以為是自己頸椎長骨刺導致,多次復健無效果,反而有走路和其他動作變慢的問題,在神經內科門診時,發現右側肢體活動的速度和擺動的幅度都偏慢,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許多。右側腦部缺血性中風 容易站不穩而跌倒另一位85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最近被家人發現常常容易跌倒,且有左側肢體輕微無力現象,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側腦部有缺血性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容易站不穩而跌倒,除了需要使用藥物預防中風再發生,也建議病患暫時先用拐杖輔助行走,醫師也安排一系列的復健,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與平衡練習。斗六成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函潔指出,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獨立生活,行動力越來越差,容易跌倒反而成為隱憂,病患會因為怕跌倒而不想活動,越不動反而越無力,社交活動越減少,卻更加速活動力與認知功能衰退。80歲以上 僅存38%老人走路正常謝函潔醫師表示,國外曾有一個針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32%的老人有行走困難或步態異常,而且年齡越高,發生比例越高,80歲以上者僅存38%的老人走路是正常的,這些步態異常的老人中,有46%是因為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走路有問題,25.5%是非神經性疾病引起,28.5%是合併神經系統與非神經系統疾病問題。門診病患通常並不是抱怨走路變慢,通常會抱怨腳容易痠、麻、無力,或是覺得腳緊緊的、無力或疼痛、走不動,甚至有頭暈問題,如何從這些敘述中找出疾病的蛛絲馬跡,醫師的詳細問診與檢查就是找出問題的疾病放大鏡。

過動兒不服藥 受傷風險增34%

過動兒不服藥 受傷風險增34%#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智是名聰明活潑的小三生,上課喜歡跟同學講話,老師把他換到前面座位,小智仍然很難專心上課,下課時也會因玩得過火而受傷,某天小智休息時去盪鞦韆,頭部著地落下癲癇的後遺症,得長期在神經科服藥控制,經過評估,小智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藥物協助下,小智上課開始可以專心,成績進步了,衝動性也下降。學齡兒童約有3%~9%的發生率成大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謝依婷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罕見,學齡兒童當中約有3%~9%的發生率,平均1個班級可能會有2到3位,許多家長受網路言論或親朋好友的影響,認為ADHD不需要就醫,更排斥孩子服藥,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甚至造成如上述案例般讓人痛心的結果。調整大腦多巴胺 回到專心狀態謝依婷醫師表示,科學證據顯示,ADHD主要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調控不良有關,導致患者想專心卻無法專心,靜不下來,衝動控制不佳,容易嘗試危險刺激的行為,用藥是在調整大腦多巴胺的濃度,讓孩子回到可以專心狀態,思考眼前要做的事情,不再衝動行事。不接受藥物治療 頭部受傷危險高34%在2015年一篇德國的研究文獻中提到,確診為ADHD的兒童與青少年,如果不接受藥物治療,頭部受傷的危險,比接受適當藥物治療的一群高出了34%,另一篇2015年丹麥的研究中提到,適當的藥物治療,可降低ADHD孩子意外傷害43%的危險性,適當的藥物治療,可讓ADHD患者減少自我傷害、憂鬱以及物質濫用的可能性。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尋求專業協助謝依婷醫師表示,藥物自然有其副作用,部分孩子會出現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等,但也有孩子並未出現任何副作用,受益於藥物的幫忙,可以幫助患者找回專心及自信,因此,她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疑似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應尋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勿輕信網路謠言,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幾年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疾病衛教意識提高,醫界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不再像過往感到陌生,經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提早察覺症狀,可提高疾病確診率並及早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診斷及治療上需賴腸胃科、內分泌科、一般外科及血液腫瘤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訂定完善的治療方針。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常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類似物,而依荷爾蒙不同的生理特性及分泌多寡,患者產生的功能性症狀不大相同,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診間中患者常詢問醫師「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嗎?」對此,楊陽生醫師表示,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及疾病進展分為G1低惡性度、G2中等惡性度及G3高惡性度,當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或腫瘤出現轉移,皆會影響病患預後好壞,因此呼籲患者應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及抽血追蹤CgA數值,才能監控疾病進展。 腫瘤轉移無法手術 可選擇長效型體抑素力抗腫瘤值得留意的是,楊陽生醫師指出,近9成的患者到血液腫瘤科看診時已出現腫瘤轉移,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為淋巴結及肝臟,也會轉移到腹膜、縱膈腔、肺臟等。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靠手術完全清除時,可考慮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來緩解大量荷爾蒙類似物分泌造成的功能性症狀。根據研究證實,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外,同時,無論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發生的患者,皆能延緩腫瘤惡化。楊醫師表示,曾有一位60歲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每個月施打一劑長效型體抑素控制臨床症狀,後來發現有其他新的病灶出現時,增加長效型體抑素劑量,對於控制其病情進展也仍有改善。另外,除了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外,也可使用標靶藥物口服mTOR抑制劑合併治療,同樣能控制臨床症狀及延緩腫瘤惡化,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大大降低患者醫療經濟負擔,也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勿過度擔憂,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不二法門。

神經內分泌腫瘤免驚!藥物治療重拾生活品質

神經內分泌腫瘤免驚!藥物治療重拾生活品質#藥物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的美籍外商,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已長達20年,常出現腹瀉、臉部潮紅等臨床症狀,抽血檢查也發現CgA數值偏高,且合併有肝臟轉移。經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後,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及腫瘤生長,此個案是目前國內施打長效型體抑素最久的患者,也是長期與癌共存的最佳案例。定期健檢+生物標記檢測 有助於早期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為罕見的消化道腫瘤,好發部位包括腸胃道及胰臟,其次為肺部。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登資料分析,預估每年新增400例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暨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許多民眾在健檢時會發現疑似有神經內分泌腫瘤,建議可找對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並搭配生物標記檢測CgA及腫瘤惡性度分期(G1~G3)評估,有利輔助診斷及追蹤疾病。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 但若無法切除可先以藥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目標是將腫瘤切除乾淨,因此,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發生轉移的患者,則會先施以長效型體抑素,除了控制腫瘤增生所引起的不適外,還包括減輕荷爾蒙分泌所引起之功能性症狀。王正旭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除了可緩解功能性臨床症狀外,不論患者有無功能性症狀發生,都可延緩疾病惡化時間,控制腫瘤生長。長效型體抑素治療 助控制臨床症狀提升生活品質王正旭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特殊的癌症,除了腫瘤生長會引起疾病負擔外,還會因腫瘤分泌的荷爾蒙造成患者發生臨床症狀(如腹瀉、消化性潰瘍等)而引起身心不適。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洗腎患者,同時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當時除了須承受洗腎的心理壓力外,也因心悸症狀,讓他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但在透過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後,症狀穩定控制,目前持續追蹤治療中。神經內分泌腫瘤與其他的罕見癌症一樣,具有慢性化的發展特質,王醫師呼籲,病人及家屬須學習與此癌有長存的鬥志,面對疾病越「小心」,就能越「放心」,也能讓家屬「安心」。若民眾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及實體身心靈輔導協助,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