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

職業病釀肩痛不舉!可爭取傷病給付

職業病釀肩痛不舉!可爭取傷病給付#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從事貨運工作20多年的50歲蔡先生,近年來因為右肩膀關節疼痛、手臂無法抬舉情形,在神經外科服藥、注射治療,但為了生活家計,治療期間仍然持續工作,不僅右肩膀疼痛、無力狀況一直無法改善,進而影響到工作效率,至醫院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才知道自己是得了「旋轉肌袖症候群」。近年來,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職業性肩部肌腱炎經常發生,卻容易被忽視沒有申請職業給付。職業傷害的認定,可協助個案在因病復健及後續開刀時期,都能夠獲得勞保給付,不需因為生活壓力而繼續從事可能傷害的作業,也可進而發現工作當中許多不良的作業姿勢,改善人因工程,減少職場當中的職業疾病發生。這類工作 當心罹患職業傷害花蓮慈院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暨職業醫學科主任劉鴻文表示,旋轉肌袖症候群是指肩膀處「旋轉肌群」的肌腱病變,可能出現的病變包含肌腱炎、肌腱撕裂傷或斷裂,其中以棘上肌病變最為常見,從事貨運工作的蔡先生經過詳細檢查後,就發現是屬於常見的右肩部棘上肌撕裂。至於為什麼會造成旋轉肌袖症候群,除了自身疾病、退化外,工作中累積性傷害是重要原因之ㄧ,尤其是工作中需要時常手臂、手肘高舉超過肩部的活動、或其他肩膀部姿勢不良的動作,如理髮師剪髮、營造人員要負重傳遞物料至高處、清潔人員反覆擦拭動作、貨運司機雙手高舉搬貨等,都有可能造成旋轉肌袖症候群。可向勞保局 申請職業病相關給付蔡先生在花蓮慈院職業醫學科團隊及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協助下,進行詳細檢查確認病況,並且完成工作內容調查,發現蔡先生在貨運工作中,扣除掉開車的時間,每日有近6小時需反覆搬運貨物上下車,且在堆放貨物的過程中,常需雙手肘反覆高舉,且貨物都有相當重量,又會額外加重肩膀負擔。經過綜合評估,確診蔡先生之右肩旋轉肌袖症候群為職業促發,由職業醫學科開立職業病評估報告,協助蔡先生向勞保局申請職業病相關給付,讓蔡先生可以先好好休息、復健療養,暫時解除經濟壓力,後續蔡先生也已請領到4個月之職業病傷病給付,及陸續使用職災門診單就醫,減輕醫療負擔。劉鴻文主任表示,長時間從事肩部、肘部不良姿勢作業而罹患旋轉肌袖症候群,並且合理排除其他致病因子,就可能是職業疾病。但是勞工常常卻是在疾病已影響到工作、生活,甚至需要手術治療了,才停工休養,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強烈建議,平日工作必須作好個人工作防護、改善工作姿勢,如搬運物品時多使用堆高機、天車輔助,或需要高舉作業時將地面墊高,以減少肩部不適;除了罹病後之職業病評估外,有相關工作流程改善衛教需求,皆可至全台灣十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或網絡醫院進行諮詢。

噪音中工作10年 聽力永久傷害

噪音中工作10年 聽力永久傷害#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覺得與人對談沒有異常,卻聽不清楚電話鈴響、垃圾車音樂,看電視甚至常被家人說怎麼開這麼大聲。工作中經常接受噪音,需要大聲講話才能與同事交談,可能罹患「噪音工作性聽力損失」。噪音環境10至15年 恐致永久聽力障礙花蓮慈濟醫院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暨職業醫學科劉鴻文主任表示,職業長久暴露在85至140分貝間的噪音,引起聽力損失最常見。在噪音環境工作,若沒有聽力防護,5年內可能發生聽力受損,10至15年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障礙。還容易造成心情煩躁、緊張、降低注意力,甚至增加意外發生機率。大規模的公司都有完善的聽力保護計畫,但以中小型企業、無固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的勞工當中也有不少屬從事噪音作業,如石作雕刻、木工等。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在訪視中小企業勞工職場狀況時,發現許多木工裝潢師傅使用圓鋸機、釘槍等器械時,受到明顯的噪音危害。全台10家中心 供職業傷病鑑定、重建105年與106年連續兩年,職業傷病防治中心辦理木工業勞工免費聽力篩檢。106年度參與篩檢的木工師傅共66人,47人聽力異常,16人已罹患躁音性聽力損失,卻鮮少勞工就醫追蹤。66名木工師傅中, 54人覺知自己的作業環境明顯噪音危害,但僅有9人有佩帶耳塞、耳罩等聽力防護用具。劉宏文主任表示,篩檢完畢後會發放噪音性聽力損失預防手冊及耳塞,由個案管理師進行聽力預防衛教,教導耳塞的使用方式,期待多重視聽力損失的預防。勞動部委託全台灣各大醫院設立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提供職業傷病鑑定、重建等服務外,亦辦理職業傷病相關預防活動,如有任何問題,都可向各中心洽詢。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張先生從事搬運工作,有次用力拉重物,出現肩膀疼痛、右手臂無力。肩膀活動度也越來越差,連牽摩托車都會痛,就醫發現是肩旋轉肌腱發炎。像是老師、運動員、搬家工人或水電工,都像張先生一樣容易出現肩旋轉肌群問題。肩旋轉肌群 搬重物、手重覆上舉易發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高得又表示,肩旋轉肌群是在肩關節中由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等四條連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肌肉群組成,讓手臂可做上舉、丟擲、推拉、旋轉和伸前動作。引起肩旋轉肌腱炎的常見原因有外力重擊或跌傷、扭傷,常常需要手上舉或搬重物的人、常重複投遞動作者,也容易因為肌腱使用過度而出現發炎及退化反應,運動員部分包含投手、網球選手、羽球選手等。3招運動伸展 輕鬆強化肩膀肌肉高得又物理治療師表示,治療以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保守治療,輔以降低發炎及肌肉鬆弛等藥物。疼痛期間須讓手臂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疼痛感降低後,可經治療師評估做以下3招復健運動,平時也可透過這3招運動來強化與伸展,每招運動每次做15下,每天做3次:1) 旋轉肌群伸展運動/將患側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健側手加壓水平方向,停10秒。放鬆肩旋轉肌群,降低肌肉緊繃程度,讓肌群延展度更好。2) 夾背肌運動/雙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往後做夾背動作。可訓練後側旋轉肌群、肩胛肌群,放鬆平常緊繃的肩頸肌群,矯正不良姿勢,調整體態。3) 肌力訓練運動/患側手持一個有重量的物件,如水瓶。將手肘緊貼軀幹,做前臂往外的動作,藉此訓練肌力。

半夜睡醒手麻   滑鼠手在作怪!

半夜睡醒手麻 滑鼠手在作怪!#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半夜睡醒手指麻,大多數人會誤認為是睡姿不良,只要甩甩手又會繼續睡,但若是中年婦女要當心,很可能是早期滑鼠手在作祟!中年女性長時間使用電腦,相較於一般民眾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8-10倍。好發電腦使用者及長時間手腕過度彎曲者三軍總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永燦表示,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女性因手腕較小易受壓迫,發生率較高,好發年齡在45到54歲間,盛行率在女性較高約為7%,男性約在1%,現代人常用3C產品,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起床手麻容易誤以為睡姿不良延誤就醫吳永燦醫師表示,早期症狀多表現在手指,會出現麻木刺痛感,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但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認為只要甩甩手便可以減輕症狀,因此常延誤就醫。中期更進一步出現細微的動作障礙如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握力變弱、手中東西會開始拿不穩狀況發生。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感覺喪失等,甚至有些病人只要手腕處被輕輕一碰便會像被電到的感覺。面對這些神經病變應盡早就醫,若無儘早治療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3種新式療法都方便促進神經修復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除了非侵入式的體外震波可刺激生長激素,達到止痛與組織修復再生的功能;另外更證實以5%葡萄糖水做神經注射可有效降低神經發炎腫脹。另外,同時也證實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傳統手腕護具治療,可更顯著改善病人症狀及促進神經修復,施打一次可改善症狀至少一年以上。不但效果較葡萄糖水更顯著及持久,多次施打效果更顯著。適用中、重度患者,針對嚴重且不想接受手術患者是一相當不錯選擇治療方式。

日搬重50公斤 職業病害椎間盤突出!

日搬重50公斤 職業病害椎間盤突出!#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彭先生,從事「土水工作」逾30年,每日需搬運30至50公斤重的磁磚、砂石、水泥原料。去年底出現下背劇烈疼痛、右下肢麻痛情形,檢查後發現腰椎椎間盤突出,緊急安排住院手術治療。通過申請職業病傷病給付5個月後,腰部劇烈疼痛、無法行走,甚至洗澡、穿衣的困難都大幅改善,雖暫時無法從事勞力工作,但日常生活品質已改善許多。患者具顯著人因工程性危害花蓮慈院職業醫學科主任劉鴻文表示,彭先生的狀況是腰椎第四、第五節椎間右側前突,造成腰椎第四神經嚴重壓迫,導致行動及生活受到影響。由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個案管理師收集資料、詳細計算搬重總量,發現每日最重可達到2.5公噸,且個案常需以彎腰姿勢進行工作,具顯著「人因工程性危害」。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詳細評估後,由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開立評估報告,提供彭先生申請勞保職業病傷病給付。職業傷害預防 保障勞工權益「有很多勞工朋友不幸遭遇職業傷害或職業疾病,卻不知如何尋求協助。」劉鴻文主任表示,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於台灣北、中、南、東四區委託醫學中心、地區醫院設置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為勞工朋友提供了職業傷病預防、診斷、鑑定、諮詢、重建、轉介等服務,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尋求醫學團隊及個案管理師,為勞工朋友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 。

男子手麻3年 檢查竟是腕隧道症候群

男子手麻3年 檢查竟是腕隧道症候群#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8歲男性,右手麻已有3年,平時睡覺中容易麻醒,最近3個月,症狀加劇,經骨科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後轉介至職業醫學科門診,該個案為金屬加工業作業員,安排現場訪視後確認為職業疾病。其後取得職傷資格就診,停工休息復健一個月後開刀,開刀後症狀改善,期間並獲得醫療補助及工資補償。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廖再緯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手腕很常見的職業疾病,症狀包括手部麻鈍感、刺痛感、釘針似的燒灼感和疼痛感。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騎車或作手腕動作時,疼痛會加劇。症狀在冬天氣溫偏低時,常會更加明顯。腕隧道症候群惡化時,疼痛會加劇、握力變得軟弱,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腕隧道症候群 半數與職業有關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當中,與職業有關者約佔了一半,被認為有高危險的相關作業如下:手腕部反覆動作、用力握緊或抓緊工具或物品、手部或腕部以不自然方式操作、直接對腕隧道施予壓迫及使用震動手工具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有休息、使用護具、復健與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超過8周,仍無法緩解症狀,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勞工三大職業病 聽力受損居冠

勞工三大職業病 聽力受損居冠#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光田醫院統計醫院近幾年篩檢的前3大職業病,分別是「聽力受損」、「腕隧道症候群」以及「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聽力受損最不容易在初期被民眾查覺,加上這種疾病有其不可逆性,等到事後要治療已來不及,因此特別呼籲民眾要重視職場環境及自我的健康管理。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表示,多年來為勞工健檢及特殊健康檢查,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聽力受損」,其次是「腕隧道症候群」,排名第三的是「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下背及腰椎傷害主要發生在勞動力高、負重量大的職場,例如工地工人、搬運工、貨運員工等,這些勞工平時每天至少得搬運2公噸以上的重物,連女性每日都至少負重1公噸以上,長此以往難免造成脊椎骨、韌帶、椎間盤甚至神經等的傷害,嚴重的話不僅需開刀治療,甚至得離開原有職場。而名列第二的「腕隧道症候群」最常出現在高度仰賴雙手操作,講求效率或以件計價的工廠如紙盒、口罩工廠等等,其他如美髮師、廚師也是高危險群,這些族群手部每日重複相同的動作數千數萬次,導致手腕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嚴重的話一樣需要開刀治療。發生率最高的就屬「聽力受損」,施旭姿解釋,以紡織、機械、板金工廠等噪音較大的環境為例,工人每日至少8小時暴露在85分貝以上的音量中,長期會對聽力造成很大傷害。但因患者一開始會先從「高頻率」的聲音開始聽不到,而平時人與人的對話、生活中的各式聲音多屬於中低頻率,所以8成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等到症狀嚴重,連中、低頻聲音都接收不良時已後悔莫及,醫師強調,聽力的受損是不可逆的,想要恢復從前的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施醫師特別要提醒在高噪音職場工作的朋友,工作時最好配戴耳塞、耳罩,並定期接受聽力檢查。醫師指出,一般勞工生病或受傷達一定嚴重程度時都可向勞保局申請傷病補助,但職業造成的傷害若經職業醫學科醫師專業評估,並申請通過勞保局鑑定確屬職業相關疾病的話,還會加重給付,除醫療費以及門診、手術、住院可免部分負擔外,往後因治療無法工作期間的薪資等都能得到較高的補助。如果民眾發現或懷疑有職業病的問題,建議可到職業醫學科門診請專業的醫師評估檢查,才不會沒了健康又賠了基本權益。(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