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瘤

誤以為更年期!6旬男不明盜汗、熱潮紅⋯竟是「賈伯斯病」腫瘤易轉移

誤以為更年期!6旬男不明盜汗、熱潮紅⋯竟是「賈伯斯病」腫瘤易轉移#神經內分泌瘤

在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去世後,大家才對「神經內分泌瘤」有較多認識。腫瘤科醫師指出,常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原發處在胃、胰臟及腸道,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轉移,更因症狀與過敏、更年期不適症狀類似,容易被誤診,病友平均需花費6年才能確診,提醒若出現長時間不明盜汗、熱潮紅、低血糖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

精準醫療領航: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  基隆長庚醫院成功完成神經內分泌瘤核素治療

精準醫療領航: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新曙光 基隆長庚醫院成功完成神經內分泌瘤核素治療#神經內分泌瘤

長庚醫院自2013年發展神經內分泌瘤的核醫偵測與治療技術,今年10月終於由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及核子醫學科共組照護團隊,成功執行了「神經內分泌瘤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PRRT)」,為這類罕見腫瘤的病人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更是神經內分泌瘤走向精準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這位病人為居住基隆的63歲男性,罹患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多年,曾接受過手術、賀爾蒙治療及數十次的化學治療,今年8月因腹脹、體重持續下降及長期化療相關副作用來醫院求診。經檢查診療後,醫療團隊綜合評估病人狀況,安排核素治療(PRRT)。 在實際治療前,病人先接受體抑素受體正子掃描與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確保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瘤適合接受核素治療,也做了抽血檢驗,確認造血功能、肝臟及腎臟功能符合標準。 10月3日治療當天,過程中並未出現傳統化學治療的噁心、嘔吐、疲倦與掉髮等副作用,完成治療藥物注射後,在觀察一晚後平安出院,返家休養。目前病人在治療後主觀感受良好,雖偶爾有夜間盜汗的情況,但經過藥物治療後有所改善。病人能夠每天維持兩小時的散步習慣,此治療對其他正常生活作息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得以繼續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賴旗俊院長肯定團隊的優異表現,他說,這項成果不但為內分泌腫瘤病人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更寫下神經內分泌瘤走向精準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癌症中心主任張沛泓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 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當年度新診斷個案數為1,963人,占所有癌症約3.9%。這類腫瘤可以在人體許多器官中發現,八成以上會發生在消化道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可依據腫瘤是否分泌荷爾蒙,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 張沛泓醫師解釋,有症狀表現的患者,多半都是「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症狀發現異樣,病人可能面臨諸多原因不明之不適症狀,包括各類荷爾蒙分泌導致熱潮紅、低血糖、腹瀉、腹痛、氣喘等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非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瘤由於大部分病人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往往是健康檢查作胃鏡、大腸鏡時意外發現,因症狀不明顯,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有遠端轉移狀況而無法透過手術切除。此時必須根據腫瘤分化狀況及疾病進展情形,搭配賀爾蒙、標靶、化療或是免疫療法;若治療效果不佳時,核素治療技術便是治療的選項。 基隆長庚核子醫學科主任陳世欣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瘤表面常具有豐富的體抑素受體,核素治療(PRRT)就是利用體抑素受體結合藥物進到癌細胞裡,再釋出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這樣精準的腫瘤治療方式,可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病人的預後和生活品質。 陳世欣醫師強調,核素治療(PRRT)目前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醫療團隊的醫師、放射師和護理師等,都需經過特殊培訓與合作,才能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同時治療的醫院需有特殊的安全設施,包括廢水處理、放射線屏蔽和放射活度監控等,並經過核能安全委員會的審核才能執行。 基隆長庚團隊醫師鼓勵神經內分泌瘤患者不要放棄治療,現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要持續治療才有可能戰勝疾病。民眾若有神經內分泌瘤相關問題,也應儘早至門診諮詢相關科別醫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神經內分泌瘤稱賈伯斯病 6成在胰腸胃

神經內分泌瘤稱賈伯斯病 6成在胰腸胃#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體常出現腹痛、熱潮紅、盜汗、低血糖、頭暈等小毛病,別輕忽!小心,可能是有「賈伯斯病」之稱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作祟,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日前也因罹患此病而過世。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有逐漸增加趨勢,通常好發於40~69歲年齡層朋友,其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其發生跟人體神經系統分布有關,約6成生長在胰臟或胃腸道,其次則生長在肺部或支氣管。若不轉移存活率高根據荷爾蒙分泌情況及有無症狀,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第一種功能性腫瘤,特別是胰腸胃道腫瘤,時常以熱潮紅、腹痛、腹瀉、低血糖、盜汗等症狀表現,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另一種則為非功能性腫瘤,因其往往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往往較嚴重且合併轉移。然而,蔡醫師亦強調,此類腫瘤相當不易診斷,通常從發生到診斷約需5~6年時間,但隨著健檢與內視鏡檢查的更加普及化,某些生長於消化道之神經內分泌腫瘤得以早期發現,並且可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及早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存活期平均可達17年,不過若已轉移,則病患平均活不過4年。數月反覆腹痛、盜汗 建議盡快就醫檢查目前健保給付已通過新型長效型體抑素,可針對神經內分泌瘤之症狀進行控制,提升無症狀存活期可能性。至於分化不良期別因惡性度高,必需考慮化療或標靶治療,目前部分類型的神經內分泌瘤可申請健保標靶治療,然而還是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千古不變原則。若自身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自身就要有所警覺。蔡坤峰醫師強調,神經內分泌腫瘤多屬低惡性度預後佳,不過仍有潛在的惡性化轉移風險,有所懷疑就要趕快至醫院進行完整抽血與影像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治療。

一天如廁20次!腸胃道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一天如廁20次!腸胃道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現年八十多歲的賴阿嬤在20年前,經常反覆水瀉、拉肚子,一天平均要到廁所報到10-20次,導致體重直直落,進出醫院檢查多次,皆查無病因。直到四年前,經腹部超音波後,竟發現肝臟長滿腫瘤,病理切片結果為罹患胃腸道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才導致非常嚴重的腹瀉甚至造成脫水、腎衰竭。因腫瘤已有轉移,在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王蒼恩主任建議下,使用健保申請長效型體抑素作為治療,藉由每個月定期施打針劑,控制腹瀉不止的問題,讓賴阿嬤脫離了與馬桶為伍的日子。除此之外,病患體重也逐漸恢復,控制了腫瘤,生活品質也得到改善,現在賴阿嬤還能出國旅遊、享受人生。胃潰瘍、腹瀉為常見症狀 部分患者無症狀易延誤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俗稱賈伯斯病,是一種會分泌賀爾蒙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腸胃道、胰臟及肺臟等。王蒼恩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隨著發生的器官不同,而有不同症狀,國內患者常見的症狀為胃潰瘍、持續性腹瀉、低血糖,少部分患者會有臉潮紅及氣喘等功能性症狀;也有部分患者無症狀,因此發現時,近五成患者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僅有少數的患者會因健康檢查而早期發現。依照惡化速度不同 訂定治療策略目前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第一線治療方式通常是以手術切除腫瘤,若腫瘤一旦轉移,就無法經由手術根除,建議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或合併標靶藥物作為治療選擇,而高惡性度的G3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對化學治療反應較明顯。王蒼恩主任提及,目前對於晚期的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效型體抑素或是mTOR抑制劑等標靶治療都已獲得健保有條件給付,主治醫師得依病人病況與病理報告申請合適藥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與其他的罕見癌症一樣,具有慢性發展的特質,病人須學習認知「每次的治療都可能不是最後一次的治療」,保有與癌長期奮鬥的鬥志。另外,王蒼恩主任提醒,當懷疑自己出現持續性潰瘍、腹瀉、潮紅等相關症狀時,千萬別輕忽,即可能懷疑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一定要到醫院追蹤,藉由腹部超音波或內視鏡檢查等方式進一步確認,目前也有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屬的生物標記CgA抽血檢測,有利於追蹤病情。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婦熱潮紅非更年期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搞鬼

婦熱潮紅非更年期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搞鬼#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60歲的陳媽媽2年前有心悸、盜汗、熱潮紅的現象,起初以為是更年期引起的停經症候群所造成,求助婦產科,然而症狀持續了半年都不見好轉,她擔任血液腫瘤科醫師的兒子直覺不對勁,安排媽媽到腸胃科接受內視鏡檢查,這才發現直腸處有一2公分大小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經內視鏡手術切除後,現恢復良好。缺乏特異性症狀 診斷困難俗稱「賈柏斯病」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美國第2多的消化道腫瘤,常見症狀有熱潮紅、腹瀉、胃潰瘍、心臟疾病、氣喘、咳嗽、血糖異常等,因缺少特異性症狀,更造成診斷鑑別困難度增加,導致平均需要5~7年才能確診,且更有5成發現時已經發生轉移,醫師表示,遠端轉移者,平均存活期不到3年。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陳佳宏醫生表示,經內分泌腫瘤沒有特定發病族群,為使病患能有所警覺、縮短確診時間,若民眾對自己的症狀有所懷疑,可透過腫瘤指數CgA數值做初步判斷,數值異常則可再藉由腹部超音波、內視鏡檢查、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以及核醫等方式檢查,以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診腫瘤直徑大幅縮小 棒球變彈珠就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癌登資料分析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整體疾病發生率於12年間增加5倍,判斷增加主因來自於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與疾病意識的提升,其中內視鏡診療即扮演重要角色。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蔡卓倫指出,近年不僅確診率提升,初診的腫瘤直徑更大幅縮小,從15年前的8.9公分,至今已下降至2.18公分,「棒球變彈珠」,甚至有患者發現的早,腫瘤僅0.5毫米,約等於一顆BB彈的大小。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症狀以低血糖、副甲狀腺或腦下垂體等為內分泌異常為多,故若有以上症狀的患者絕不能輕忽,有所警覺才能察覺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在體內作祟。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罹患神經內分泌瘤的人數不若台灣十大惡性腫瘤這麼多,這個癌症對大家來說仍很陌生,然而蘋果電腦前執行長史蒂芬賈伯斯,就是因為惡性胰臟內分泌瘤合併多處轉移而去世,這個疾病也因此慢慢被社會大眾認識。為關懷神經內分泌瘤病友,促進疾病適應並提供經驗分享與情感交流之機會,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一般外科黃燦龍醫師主講「神經內分泌瘤的新進展」、腫瘤科周文其醫師主講「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以及癌症希望基金會分享資源網絡,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時間:5月 16 日(六)上午9:00~中午12: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朱怜穎小姐(03)3281200轉5128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神經內分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能想像一天跑廁所20至30次,卻找不到治療方法的痛苦嗎?就有一群患者因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深受腸胃道潰瘍或慢性腹瀉等痛苦,造成生活品質低落;一名60歲男性病患經診斷後,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本來因為子女旅居巴西、無法就近照顧而無意再治療,但子女鼓勵她於台灣積極接受治療;在張義芳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mTOR抑制劑治療長達2年之久,目前病情穩定控制,腫瘤沒有惡化,也幾乎沒有相關副作用產生,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改善。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等症狀 切勿輕忽!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為罕見的消化道腫瘤,好發部位為腸胃道及胰臟,其次則是肺部。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張義芳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會依據病發部位產生不同的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大多數患者轉診到血液腫瘤科前,已經看過多科相關門診,且許多患者已出現轉移現象,無法藉由手術根治。能夠切除乾淨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其第一線治療當然是以手術為主,但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如肝臟或肺部轉移,病患的治療則需依靠藥物。張義芳主任表示,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會分泌過量的細胞激素,而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張主任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老伯伯,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且細胞激素分泌過多而引起長期腹瀉的症狀,深受常跑廁所的折磨,家人深感無力照顧下只好將他送至安寧中心;但在醫師的建議下,採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才緩解長期腹瀉症狀,明顯改善了病患的生活品質,讓病患更有尊嚴地回歸家庭生活。長效型體抑素治療 緩解症狀並延緩腫瘤惡化過去針對無法開刀及已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多僅維持在控制症狀的階段。張義芳醫師表示,據臨床研究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緩解功能性症狀外,亦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進展,不論患者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的發生,此藥物皆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而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使用長效型體抑素可以緩解及控制臨床功能性症狀;當疾病進一步惡化,從臨床試驗數據發現,合併搭配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可延緩腫瘤惡化達11個月之多。最後張義芳醫師表示,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由於健保給付限制大,加上疾病帶給患者的身心之苦,除了需與醫師配合良好的治療方針,患者也要有與癌長存的鬥志,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若民眾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及相關輔導協助,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