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

暈針怎麼辦?專家教「做這表情」有效預防暈針又減痛

暈針怎麼辦?專家教「做這表情」有效預防暈針又減痛#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你打針會暈針嗎?你知道暈針是什麼嗎?近期逢校園大規模開打流感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之際,以及先前的Covid-19新冠疫苗,在打完疫苗都會被醫護人員要求需坐下15分鐘,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能離開,這樣的做法除了預防急性藥物過敏之外,還因考量有些人會出現暈針現象。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其實暈針就是身體怕打針的生理反應,也叫做「針頭恐懼症」(needle phobia)。有人光看見針頭就暈,就算連針打在別人身上也暈,在抽血檢驗或是中醫針灸也時有所聞。根據美國研究統計,約有1成的人不願意接種Covid-19疫苗的原因,就是因為討厭針頭、懼怕打針。 延伸閱讀: 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 什麼是暈針?有哪些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暈針被歸類為與壓力有關的反應,屬於疫苗不良事件的一種。壓力會引起複雜的身心症狀,當身體把打針視為一個壓力事件,心理有所緊張不安,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戰」或「逃」反應,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呼吸困難或抽筋等情形。 但在某些人身上,反而誘發副交感神經反應,嚴重程度者出現迷走神經昏厥,導致出現暈針情形,常見誘發原因如下: 心跳變慢 血壓急速下降 連帶大腦血流量不足 失去意識 有的暈針還伴隨發生前驅症狀,例如噁心、冒汗或臉色蒼白。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出現疑似暈針情形,應盡可能避免倒下時造成外傷,可嘗試坐下或平躺休息,設法緩解緊張,若症狀持續,應儘快送醫。 是暈針還是過敏性休克? 打針後瞬間失去意識,也可能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發作。過敏性休克多半是藥物或食物引起,多半在給藥或進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發作,而暈針通常是打針完5分鐘內發作。此外,9成過敏性休克會伴隨皮膚癢疹、面部水腫或是舌頭、咽喉腫脹等,症狀還包括心跳加速、血壓急遽下降。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需要立即送醫,否則會危及生命。 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疫苗接種後,應在觀察區休息至少15分鐘,離開後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如果曾經發生疫苗過敏的人,由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大,則建議至少觀察30分鐘再離開。 暈針如何預防? 想要預防暈針,可於接種前避免空腹及脫水、接種時採坐姿,或是等待時聊天聽音樂或看影片,都有助放鬆心情。然而,對於接種有負面經驗,曾經發生過昏厥、害怕打針以及有焦慮疾患病史者,均屬於接種後壓力相關反應的高風險族群。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以下方法,有助減低施打疫苗的疼痛與恐懼: 1. 接種前,告知醫療人員:若是高風險族群接種,建議有親友陪同前往,事先告知接種站或醫療機構自身狀況,協助安排合宜的場地,可以有獨立隱密空間,避免等待時間過久,或直接目睹其他人接種。 2. 等待時,不要緊盯著施打者的一舉一動:找人聊其他話題,找點事做,分散注意力。 3. 接種時,做鬼臉或微笑:有研究發現,和面無表情相比,微笑和做鬼臉可以減少40%的疼痛感覺。透過牽動臉部肌肉,改善受試者對打針的體驗,減輕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4. 周遭的人別說「打針不會痛」:聽到針頭、疼痛等字眼,非但不會和緩焦慮,反而使接種者更緊張,導致肌肉緊繃,注射時反而會更痛;也不要說「這沒什麼好怕」,企圖淡化、否定他的感覺。可以這麼說:「有人感覺像被戳到,有人覺得像被掐住,每個人感受不同,但通常很快就過去了。」允許他有自己的感覺,營造支持的氛圍,接納尊重他的恐懼。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暈針與疫苗本身安全性無關,也不會造成後遺症,只有對疫苗施打相關事項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才能降低對於接種的恐懼。

打針後 究竟要不要揉?

打針後 究竟要不要揉?#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常有患者問「打完針要揉嗎?」「要揉多久?」依照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預防針,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並非所有的針打完都需要揉,有些針劑打完不適合揉,如果揉了,反而會有反效果。一般而言,打針後需不需要揉,依注射的藥品種類或注射方式而定。肉針(肌肉注射):要揉部分肌肉注射的藥品,會建議輕揉注射部位,以加速藥品的吸收或使藥品快速產生藥效。注射後以酒精棉緊壓住注射部位先揉、再擴大範圍揉,揉約3~5分鐘,返家後如發現注射部位劇烈疼痛、發腫可用熱毛巾熱敷3~5分鐘,可緩解症狀。血管(靜脈注射)、胰島素(皮下注射):不可揉,打針處加壓止血五分鐘通常打胰島素(皮下注射),或打血管針(靜脈注射),如打點滴、抽血及一些小量的藥物注射等,這類的針劑打完後,不需揉,只需輕壓傷口,直到不再出血即可,如果揉的話,可能會使血管遭到拉扯,而導致皮下出血或瘀青。疫苗、預防針:不用揉而部分疫苗,雖然也是肌肉注射,但因疫苗是在注射後,讓藥品緩慢被身體吸收,慢慢誘導身體產生抗體。因此,打完疫苗後,不建議搓揉注射部位,若注射藥品24小時後有產生局部硬塊,可透過熱敷的方式改善。食藥署建議,目前注射的藥品種類繁多,建議民眾打針時,可詢問護理師或專業醫事人員後續的處理方式,並且注射藥品後,最好在原處休息30分鐘,如無任何不適或過敏反應後再離開。

病情需重複扎針 「PICC」成救星

病情需重複扎針 「PICC」成救星#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醫院裡經常可見需要靜脈輸液的病人,身邊圍著好幾個護理師,焦急尋找血管。可是已經連續打了1個多月的針,手臂上、腳上布滿了針孔,青一塊紫一塊。臨床上像這樣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不少,不僅病人苦不堪言,更造成護理師花時間找血管,壓力大到滿頭大汗。PICC可用於注射藥物、輸血和抽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副護理長羅美惠說明,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無痛的靜脈給藥途徑,減輕患者穿刺及重複扎針的痛苦,可用於注射藥物、輸血和抽血,更避免藥物外滲造成對血管或組織的傷害。PICC是一條長且柔軟有彈性的導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在病房直接操作。放置過程採局部麻醉,由周邊靜脈穿刺將導管置入上腔靜脈,置入後照X光確定位置是否合適,在良好的導管照護下,放置時間可維持半年到1年。但因PICC導管入口處在皮膚表面,可能會出現的合併症包括局部出血、靜脈炎、導管感染、導管阻塞及血栓造成注射肢體腫脹等。應避免裝置導管側 提過重物品、受牽扯、受傷或量血壓羅美惠護理長表示,裝置PICC導管後仍可正常洗澡,但應避免注射部位直接泡水及沖水,為預防敷料潮濕,可使用防水袖套或保鮮膜圈圍住手臂將患部包裹起來,預防濺濕敷料和傷口。不要穿著袖口過緊的衣服,穿脫衣服時要注意防止帶出導管。居家活動時,彎曲、伸展的動作並不受影響,其餘日常生活如煮飯、洗碗、掃地、拖地等家事也不受限。但應避免裝置周邊中心靜脈導管那一側的肢體提過重物品、受到牽扯、受傷或量血壓,以360度外旋動作打網球、游泳或打羽毛球等也應避免。

糖友注意!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糖友注意!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打針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豐原醫院護理師 鄧琇云)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每日定時、規律運動,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另外,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 低血糖吃不飽 易引起頭暈、冒冷汗 豐原醫院護理師鄧琇云表示,高血糖的病友血糖值可能高達400(mg/dl)還不會有明顯症狀,等到「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三多一少症狀逐漸「現形」,體重突然減輕,到院檢查才發現患有糖尿病,而典型的高血糖症狀會導致脫水、頭暈、視力模糊、噁心嘔吐。 另也有些病友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後,可能會擔心澱粉熱量高而不敢吃飯或是吃的量不足8分飽,由於用藥方式及藥量都相同,因此容易導致血糖過低,頭暈、手腳發抖、心悸、甚至嚴重冒冷汗或者暈倒等症狀,因此基本上低血糖會比高血糖更加危險。   (飯吃太少,容易營養不良、頭暈昏倒。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 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 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   (膝蓋不好的糖友,水中走路是一項無負擔的選擇。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1) 柔軟跟伸展/ 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 2) 主要運動/ 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 有氧運動 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 肌力運動 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 3) 緩和運動/ 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 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 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千萬不要自己單獨出門。另外,因為糖友的傷口難癒合,因此建議運動時不要赤腳,太極端的天氣也要避免外出。 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比如早上去跑步,就不要打針在大腿上,因為會讓胰島素作用加速,更容易導致低血糖。有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的病友,發現有頭痛、胸悶、心悸、流汗、頭暈等症狀時要盡快停止運動。   (記得別將胰島素注射在運動部位。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 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

落實控糖3招 運動部位別打針#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定期服藥、控制血糖、維持體重是大部分糖尿病友每日的功課,大部分的病友因為容易疲倦,或者認為每日的勞動已經足夠而忽略運動,然而運動不只能夠協助控糖,也可協助高血脂的糖友降低血脂、降低心臟血管等慢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危險群的病人也能利用規律運動讓自己避免進入糖尿病階段。行動不便、無法久站 可累積分次運動鄧琇云護理師表示,「用藥、飲食、運動」是控糖3大招,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只做到前2項,忽略定期活動帶給身體的好處。若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糖友,藉由漸進式運動,從一次10分鐘開始,慢慢拉長至一次半小時,可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如果有行動不便、無法久站的病友,也可以用累積的方式分次運動。病友可以練習每周運動3~5天,每次運動至少累計半小時,運動強度約為有點喘但仍可以好好說話的程度,不用一定要跑到流汗,門診時可與醫師討論運動種類及強度,護理師也會依照病友狀況設計運動類型。一般來說運動會包含3部分:1) 柔軟跟伸展/因為運動前後要避免運動傷害,要做柔軟操,約10分鐘的暖身2) 主要運動/主要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與肌力運動。‧ 有氧運動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車都可以幫助訓練肌群,膝蓋不好的病友也可以用水中走路來達到同樣效果,有氧運動建議持續30分更有效。‧ 肌力運動如推牆壁、倚靠牆壁深蹲、彈力繩或是自己做的啞鈴,這類的阻力運動,都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減緩肌肉無力現象。3) 緩和運動/一輪運動結束後,可以藉簡單動作舒緩拉扯過的肌肉。在運動部位打針 恐間接導致低血糖鄧琇云護理師提醒,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時機也最好選在飯後1至2小時,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預防低血壓,運動時應攜伴出門,另外,每日定期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在打胰島素的那一餐要記得避免在運動部位打針,打針在運動部位,容易讓胰島素作用加速,導致低血糖。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規律運動不只能夠強健身體,對糖友來說,是一項能預防疾病惡化的緩衝,只要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慢慢加強並變成一種習慣,只要長期維持下去,每位病友都能夠輕鬆控糖!

連燒7天 竟因打針沒揉散!

連燒7天 竟因打針沒揉散!#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8歲的邱姓患者,連續發燒7天仍沒退燒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診斷出肝膿瘍,又因臀部注射退燒針劑,竟然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合併「壞死性筋膜炎」,經數日引流及高壓氧、清創手術,患者已康復返家。肝膿瘍 多發生在免疫力不好、酗酒者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表示,一般肝膿瘍多發生在免疫力較不好、癌症者、酗酒以及患有糖尿病者居多,但合併「壞死性筋膜炎」並不常見,目前有兩派說法,一派是說肝膿瘍誘發局部「壞死性筋膜炎」,另一派說法則是因局部「壞死性筋膜炎」,細菌經由血液跑到全身,蓄積在肝臟導致肝膿瘍。畏寒、患部腫脹、疼痛、血壓降低若傷口演變為壞死性筋膜炎,恐導致畏寒、患部腫脹、疼痛,嚴重者可能會有血壓降低、休克等症狀,患部被細菌入侵,外表會成凹陷狀,因症狀相似,有時會被誤認為蜂窩性組織炎。敷衍輕揉一下 臀部熱紅、有痛感48歲的邱姓患者表示:發燒時,曾到診所施打退燒針,當時護士有要求他要揉一揉,礙於當時發燒全身無力,只是敷衍輕揉一下,沒想到燒沒退,打針的臀部還熱熱、紅紅、痛痛的,竟變得這麼嚴重,導致全身性的症狀。注射未充分揉散 引起壞死性筋膜炎何明印主任表示,通常注射肌肉針都會要求患者需要揉散,先從一個點先揉、再擴大範圍揉,揉約3~5分鐘,患者可能因注射未充分揉散,或者都只用按壓的方式,出了診間之後,隨意按按傷口,這些習慣恐導致血液內的細菌在注射部位蓄積,而引起「壞死性筋膜炎」。

幼兒風險高 快去打「疫」針!

幼兒風險高 快去打「疫」針!#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北市市長朱立倫25日至板橋江翠國中,關心學生及教職員工接種流感疫苗時表示,校園的生活環境集中、互動密切,更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接種流感疫苗是最佳的預防方式,朱立倫市長指出,流感爆發快且流行廣,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長者、學童及嬰幼兒與慢性病患者都是高危險群,要儘快前往施打。公費疫苗施打對象大幅放寬朱立倫市長表示,新北市今(105)年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大幅放寬到50歲以上及出生滿6個月到18歲,弱勢及中低收入戶族群、孕婦或產後6個月內婦女等,共有近100萬市民可享受這項福利。幼兒抵抗力差 感染的高危險群考量幼兒園幼兒抵抗力較差,是感染流感的高危險群,並容易引發肺炎等併發症,為讓家長免於帶小朋友奔波醫療院所耗時、費錢,衛生局提供自願方式,在家長簽署同意書下,在現場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併同國小及國高中集中接種。學童類流感症狀急診 佔全體35.9%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指出,校園往往是流感傳播的溫床,分析104年流感流行季(104年10月至105年9月)疫情資料,新北市18歲以下學(幼)童因類流感症狀急診總計25,091人次,佔全體35.9%,且服用流感抗病毒藥劑高達64,118人次,佔全體33.8%,國小及高中職校園通報類流感亦達11,500人次,加強接種疫苗刻不容緩。注意自身衛生、更衣洗手再接觸嬰兒衛生局說明,流感病毒主要藉飛沫及接觸傳播,也有可能因接觸到病毒再觸摸自己的口、鼻而感染,除及早接種疫苗外,民眾也要注意自身衛生,尤其返家應先更衣洗手再接觸嬰幼兒,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機會。

克服碰撞風險 20歲血友病青年熱舞奪獎

克服碰撞風險 20歲血友病青年熱舞奪獎#打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血友熱舞青春展自信!大學二年級的謝瑞哲同學,有血友病的他,高中時迷上熱舞,即使家人反對,仍不放棄,冒著碰撞受傷、關節病變的風險苦練,雖然某些動作會造成不適,他依舊堅持對舞蹈的熱情,克服所有難題,昨天獲頒「血友跨世代經典大賞」的獎學金。防護措施做好降低傷害   適當運動別怕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沈銘鏡教授表示,血友病患者最常出血的部位是四肢的關節,嚴重會造成關節病變,也是最常見併發症,因此多數患者及家屬會擔心因碰撞受傷而選擇不運動。其實只要做好防護措施及預防性注射,患者可以適當運動,對關節和肌肉的活動度也大有幫助。為鼓勵患者嘗試不同類型運動,這次主辦單位設立舞蹈獎項,也可以讓病友了解,透過積極的治療,仍可以運動。而獲選的謝同學表示,參加獎學金活動至今已經十多年了,今年熱舞項目對他有特殊的意義。高中時他開始對舞蹈著迷,即使家人擔心身體無法負荷而反對,但他仍不放棄。上大學後對於舞蹈的喜愛有增無減,雖然可能會因為某些動作導致關節的不適,無法完成難度更高的動作,甚至需要練習一天休息三天,他依舊堅持對舞蹈的熱情,克服所有難題,也因如此,會做好事前保護。也因為血友病,體認醫療的重要,現在正準備報考醫檢師執照的他,鼓勵所有血友病友,不管未來會遇到什麼困境,勇敢面對並堅持下去,當然他也會持續保有對跳舞的熱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