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

十億細菌在口中 口腔衛生不可忽略

十億細菌在口中 口腔衛生不可忽略#口腔黏膜

嘴破,是民眾很普遍會碰上的毛病。說大不大,但是如果不去管它、任由著反覆發作、或久潰不癒,那後續病變的麻煩,就會差很大!我們的口腔有幾個特性:含菌種很多。新陳代謝很快。血液循環充沛。胚胎的發育,口腔黏膜、皮膚、生殖器黏膜,都是來自外胚層,有抗原的交叉性,所以免疫的相關反應,會在口腔黏膜中表現出來。在人的口腔裡,通常有五到六百個不同的菌種存在,其中有40%是全新的菌種,以牙菌斑來說,一毫克就有一億個細菌;如果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那就可能高達二到十億個細菌,在口腔中伺機而動。而1CC的唾液,含有六兆個細菌,在抵抗力低、免疫力差的時候,就會發生菌血症。口腔中,特別是我們的舌頭,是身體臟器唯一外露的器官,因此微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都可以從舌診觀察中,得到相當準確的判斷。某些急救用藥,例如心臟病發時的硝化甘油舌下含片,用意就是在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以及避免藥物因經過腸胃道,而破壞了藥效所設計的。不同的年齡時期,由於口腔和顎面部發育、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會使口腔內部環境也發生變化,當然,在這一個環境中生存的菌群,也隨之發生演變。口腔微生物群,也是要經過長期動態變化磨合,才能逐漸達到穩定的狀態。菌種由簡單到複雜,數量由少到多。在早期階段,以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占優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厭氧菌的比例增多。所以除新生兒期與嬰兒期外,無論在任何年齡組,兼性厭氧菌總是優勢菌。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內,以兩種狀態存在,一種是游離狀態,微生物存在於經常流動的唾液中;一種是定植於口腔黏膜及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引起齲齒和牙周病。在口腔中定植的主要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等幾大類。其中,細菌的數量最多,種類最複雜。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宿主口腔間,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菌群失調,一些細菌過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組合,即產生生態失調的變化,導致疾病。生態失調與口腔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口腔黏膜病,諸如白色念珠菌、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等等,就是口腔生態失調的表現。在我們口腔環境中,存在著正常微生物群,它們對口腔健康和疾病負有重要責任。一般情況下,口腔正常菌群是不造成疾病的,只有在口腔微生物環境,發生雜亂情況下,使一些細菌大量繁殖,口腔正常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對宿主造成損害,發生疾病。所以,對一般民眾來說:口腔衛生是不可忽略和偷懶的;對醫生而言,要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首先要採取生態調整措施,建立口腔的正常生態平衡,而不是將口腔內所有微生物徹底消滅。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延伸閱讀「關於我們的口腔」: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473

口腔健康 飲食習慣不可忽略

口腔健康 飲食習慣不可忽略#口腔黏膜

文/陳芳琪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際事務助理專員當你與朋友交談,他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的笑容,笑容已透露出許多你的個人訊息!從牙齒與牙齦狀況,都可以略知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如是否抽菸?是否經常熬夜?是否常喝咖啡或茶?所以,口腔的保健極為重要,除了做好上述的口腔清潔之外,可別忽略了飲食健康的重要性!抽煙與嚼食檳榔都是導致口腔癌之主因,這兩項因素都是因為化學性物質刺激口腔黏膜導致,但若因長期疲倦免疫能力低落者及黏膜長期有潰瘍者,若嗜食高溫辛辣食物,也有可能導致口腔粘膜病變之危險。如果您以上的習慣,最好可以戒絕,並定期接受牙醫師的口腔黏膜檢查,其檢查時間只要幾分鐘,凡年滿18歲以上民眾,可進行每年1次 「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服務。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口腔癌產生的單一因素,但許多研究顯示多重因素會提高口腔癌之發生率,其中環境因素即使重要的原因之一。(外來致癌物質的慢性機械性與化學性刺激),慢性刺激形式有許多種,包括嚼檳榔、抽菸、喝酒、梅毒、陽光照射、營養缺乏、放射線治療、不良口腔衛生及補綴物等可能原因。至於預防的方法,則以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最為重要。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確保口腔健康呢?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減少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口腔內黏膜或頸部發現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顏色變化或燒灼感、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該找醫師檢查。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假牙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醫師治療。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台灣癌症基金會多年來推動「天天5蔬果」以及「蔬果彩虹579」飲食原則,透過健康的飲食習慣,幫助我們身體獲得均衡的營養,同時蔬果含有大量纖維質,相對的食用過程中所需咀嚼次數增加,將大大的提升了咀嚼肌群的運動,也不像精緻或黏稠性食物導致大量的牙菌斑附著,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讓口腔保持最佳清潔狀態!最後別忘了定期看牙醫,國民健保局對口腔保健包含了每半年一次的洗牙與五歲以下兒童塗氟,可加強牙齒抗齲的能力。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 可能為舌癌前兆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 可能為舌癌前兆#口腔黏膜

舌癌的發生與嚼檳榔、抽煙、喝酒有密切的關係,由於舌頭為一容易觀察的部位,因此應可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解釋,舌癌多原發於黏膜表面,九成以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早期常呈潰瘍或腫塊,未必會出現疼痛,有時口腔黏膜表面出現顏色變化,也有可能是癌病前期之徵兆。研究顯示,口腔黏膜如出現白斑,則有可能為癌症或癌前病變,而出現紅斑,則機會還會增加,不可不慎。舌癌的確切診斷,必須作組織切片檢查,由顯微鏡下觀察判斷,如確定為舌癌,則必須作臨床分期,如為早期如癌(第一、二期),必須要用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手術後考慮再加上放射線治療(5000~7000cGy),療程約五~七週完成。如診斷時已屬晚期,無法單以局部手術切除者,則必須合併手術、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沈醫師強調,早期舌癌之治癒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高達70~80 %以上。因此,舌頭如發現有異狀之民眾,千萬不要猶豫,應立刻找醫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