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篩檢,是孩子出生後健康的第1道把關!兒科醫師指出,透過新生兒篩檢可以瞭解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異常疾病,且比爸媽接受的產前檢查更為全面。到底新生兒篩檢是什麼、篩檢項目有哪些?新生兒篩檢時間又該如何選擇?是否會影響保險理賠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相關的資訊及迷思。
新生兒篩檢,是孩子出生後健康的第1道把關!兒科醫師指出,透過新生兒篩檢可以瞭解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異常疾病,且比爸媽接受的產前檢查更為全面。到底新生兒篩檢是什麼、篩檢項目有哪些?新生兒篩檢時間又該如何選擇?是否會影響保險理賠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相關的資訊及迷思。
一名4歲女童在出生時,經新生兒篩檢發現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罹病基因,並在1歲多時發病,會出現走路歪歪斜斜、肌肉活動功能不佳、四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所幸經過醫師評估治療及持續用藥後,成功改善肌肉症狀並存活至今,且現有運動功能無異於一般正常小朋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出生滿48小時,人生頭一次的篩檢絕對不能漏!國健署公布最新統計數字發現,2019年新生兒篩檢異常個案數有3888人,其中以「蠶豆症」個案占9成最多,大約每100個寶寶就有3個,提醒在尚未知道篩檢結果前,不要讓寶寶、衣服或用品接觸樟腦丸或其氣味,也不要任意服用藥物,以避免溶血性貧血的風險。採取微量腳跟血 可做21項篩檢國健署目前提供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的檢驗費用減免,只要新生兒出生48小時採取微量腳跟血,就可以完成21項新生兒篩檢。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在嬰兒階段普遍不明顯,必須藉由「新生兒篩檢」早期發現,才能即早治療,不傷害寶寶的健康。最新統計,全台新生兒篩檢率已達99%以上,去年異常個案數3888人,其中3522人是G6PD個案(俗稱蠶豆症)個案最多。而蠶豆症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未適當治療 恐造成永久神經損害陳麗娟技正強調,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多數的發生率約在萬分之1以下,但若未經適當治療,有可能造成永久的神經與身體損害後遺症;最重要的是,新生兒篩檢不會影響爸媽為寶寶投保的權益,因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早於2012年即函請各保險公會,針對衛福部公告的新生兒篩檢項目的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間規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為了保險,延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而錯過治療黃金期,也請保險經紀人切勿提供錯誤訊息給家長。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統計,聽力損失是伴隨新生兒出生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在台灣每1千名新生兒約有1位有重度雙耳聽障問題,3~4位會有單耳聽損問題,為落實嬰幼兒健康照護工作,本縣接生醫療院所101年3月15日起配合行政院衛生署全面推動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工作,醫學界建議在寶寶出生後24~60小時內為寶寶進行聽力篩檢,盡早發現聽力障礙,以早期治療。新生兒聽力篩檢對象為每一位出生的寶寶,本縣轄內各接生醫療院所内可以全面補助免費提供篩檢服務,目前本縣21家接生醫療院所中均可以執行新生兒篩檢服務,而8家位於偏遠地區出生數少的醫療院所,則由衛生局委請由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協助執行。 聽覺是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密不可分,如只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是無法正確診斷出有聽力損失的問題,因此需聽力檢查的儀器方能正確診斷出嬰兒的聽力損失。研究顯示,寶寶出生後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應在3個月大前診斷,並於6個月前接受療育,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將有更大的正常發展空間。衛生局葉彥伯局長呼籲,每位家長請把握新生兒聽力篩檢時程,隨時關心孩子聽語發展,把握語言學習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