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自我肯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常會自我責怪,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像是「我就是很糟!」「我不可能會成功!」「我怎麼如此一無是處?」這些話語,便會浮上心頭、縈繞耳邊;更糟的是,若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上,便可能過度放大自己的不足,而以為全天下就只有我最糟,人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特別是,如果你曾經受過傷,自我價值碎裂一地過時,在很多時候,即使你表現得再好,你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當然也可能無止境地追逐那虛幻的目標、假想中的幸福樣貌。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我曾經遇過一個大學生,他的心情總是低落,與人接觸時常感到緊張萬分,人一多時便有窒息的感覺,即使那些人他都很熟,也想立刻逃離現場。他說他快樂不起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注定就是個糟透的人,我不喜歡自己,也不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吧!」他生長在一個父母長期失和的家庭中。從他記憶所及,父母便成天爭吵不斷,嚴重時,甚至大打出手。曾經有一次,他被父親用力勒住脖子,父親在他耳邊憤怒地說:「都是你,害得我和你媽整天吵架!」那時,他才只有上幼兒園的年紀。後來,父親便時常不在家,但偶而仍然會回來一次。他很討厭父親回來,父親不在的日子,他不會聽到或看到父母爭吵,心裡是安定的;只要父親一回家,就是惡夢的開始。他多麼想離開這個家,一直到上大學,出外唸書,才感覺稍微脫離家庭的風暴。長期目睹家暴 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一個長期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孩子,雖然沒被毆打、沒被攻擊,更沒被虐待,但成長的過程常會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為什麼?因為,幼小的他,會不自覺地把父母失和的責任承擔在自己身上,認為「就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吵架」。於是長期有著「我是帶來父母問題的麻煩人物」的念頭,可想而知,自我價值感肯定低落不已。「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我與我父母他們的感情問題無關,可是,我就是覺得自己很糟,那個感覺早已深植內心,根深柢固!」是的,理智上他可以分辨事實為何,但情感上,他卻難以走出這灘泥淖。該如何幫助他重建自我價值呢?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中,當然有許多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要有長期的效果,當事人得在生活中不斷做練習,用新的想法與感覺,逐漸取代舊有的情感回路。於是我告訴他,每天找個固定的時間,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吧!(一)今天我做得不錯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設法找出自己亮點,看到自己的難得之處。但許多人一開始就卡關了,左思右想後說:「沒有」或「找不到」。因為,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無奇,有什麼好值得被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呢?因此,在回答這句話時,還有一個秘訣是:「即使是很小、很平凡的地方,都可以。」於是,你就不用把焦點放在自己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上,而是日常生活中微小但也不錯的地方,例如:多走了一段路、有準時起床、少滑手機10分鐘、有和家人道早安、準時赴約……等。你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正因為我們是如此高標準地看待自己,把好多現象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便忽略了要好好讚賞自己一番。然而,這些理所當然,也都是長期花力氣去堅持下來的結果呀!(二)我是如何幫助自己做到的?這句話假設了,這些好事情,絕非憑空出現,一定是你做了什麼才促使它發生。也許你認為這很自然,但你還是功不可沒,因為,沒有你的允許,這些好事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就是要去找出來,見證自己的付出、見證自己的努力、採取了有效的方法。有人問:「我今天會願意走出門,是因為看到天氣晴朗;所以,我沒有做什麼呀!」那麼我要問,是什麼讓你願意看到外頭的藍天白雲,就選擇要出門呢?即使你沒有做什麼,但你內在的動機或渴望,或者你的一個念頭,左右了你去做了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這功勞還是要記在你的身上。(三)做到這件事,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但仍然很值得去思考。有個父親告訴我,他在孩子放學後,刻意去稱讚孩子,孩子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他心頭暖洋洋,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正是最大的意義。有位正為體重煩惱的企業主管說,今天刻意走樓梯上公司,雖然很喘,但發現自己做得到,這件事的意義就是:「原來人有無限潛能!」。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渴望、自己在乎的人,或者,為社會人群的使命,都有可能。當我們能為某件事找到特定的意義時,這件事便會被放置到一個神聖的位置上,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大增。幾個月後再遇到,我問那位時常自我否定而心情低落的大學生,練習得如何?「我很認真地練習喔!」他說:「可是,我還是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活得很厭世。甚至,當我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被肯的地方時,我覺得自己更加一無是處了!」我聽了有些沮喪,這個方法似乎幫不上忙。「可是,我有發現,我對生活好像多了一些期待……」「什麼意思?」「就是,有比較喜歡自己一點點啦!」原來,這三句自我對話的練習對他而言,根本無法撼動他那些根深柢固的自我批評,然而,在自我否定之餘,他也刻意自我肯定;於是,也同時開始看到自己的優點,也願意多欣賞自己一點。因此,即使他仍然極度悲觀,仍然無窮厭世,但他也可以擁有些許的樂觀,看事情的眼光也可以多一點正向。正面思考的練習:「不是試圖取代,而是允許存在。」我腦中想起了這句話。也許這類正面思考的練習,難以趕走我們腦袋裡那時常負面思考的討厭鬼,但至少讓我們的生活平衡一點,不會永遠充斥著自我責備的聲音。當我們能夠更有現實感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好事或壞事,並如實地接納下來,或者,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樣貌吧!(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不要將自我肯定 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不要將自我肯定 放在他人的評價上#自我肯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要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和「我想被愛」一樣,「我是有價值的」也是人類本能追求的情感,人都希望這種感受能不被動搖。那做什麼事才能感覺自己有價值呢?「錄取好的大學或企業」、「工作有成果」、「出人頭地」、「年收入提高」、「受到顧客稱讚」......這些當然都會讓你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然而,自我肯定感如果一○○%取決於工作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並不是好事。當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評價多少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然而,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他人的評價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為什麼呢?因為工作成果和他人的評價有時候起伏不定。因此,如果用工作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一旦這些全部消失,那一瞬間你的自我肯定感會急遽下降。追隨自己的原則而不是他人的評價,心情就不容易動搖就我的例子而言,業務員時期的業績排名、剛擔任講師時客戶在問卷上打的分數,都會動搖我的自我價值。然而,業績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公司的客戶分配,也就是說,我的自我肯定感可能會因為公司的決策而產生變化。此外,在研修課程中,因為我是承諾要讓學員有所轉變,因此就算問卷上的評價不佳,我也必須站在學員的立場說些他們不喜歡聽的話。有時候為了公司著想,我同樣必須針對不討喜的主題進行教育。如果我的自我評價和學員的問卷評價連動,我將無法做必要且根本的事。那麼,你該怎麼做才能覺察自我價值,不被他人的評價牽著鼻子走呢?首先,你要覺察,你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韓國作家金約翰(John Kim)說:「你活到了今天。光是這一點,你就值得讚賞。」所謂肯定自我價值,是接受不妥協、也無可取代的自己。試著問自己:「如果我在工作上不受肯定,我就沒價值了嗎?」你的自我價值,早就已經存在,不會受到偶爾變動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而有所動搖。其次,你要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自己的行動目標、價值觀、原則、使命等,以自己為軸心、可以自己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別人或工作成果等容易變動的事物之上。當你確實做好了自己該做的,這份自信能使你肯定自我的價值,成為你自我評價的主軸。順從自己的原則和使命,自我肯定感就會提升最難受的莫過於當我們怠惰並感到自責時,又受到了他人的指責。此時,我們的自我肯定感將大幅降低。當你過於在乎他人的評價,就算只有一個人討厭你,你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大幅下降。在這種時候,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專注在你自己的評價軸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本文摘自/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65個習慣開關,讓你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采實文化)

樂閱讀/要養成天天照鏡子的習慣

樂閱讀/要養成天天照鏡子的習慣#自我肯定

你有天天照鏡子的習慣嗎?你知道你在自己眼中和在別人眼中有什麼不同嗎?記住自己微笑的樣子,你會發現,這個樣子真好。你可以再靠近一點我這輩子注定不靠臉吃飯,但不表示我不用天天照鏡子;這就像你這輩子若不用靠嘴巴吃飯,也不表示你不用練習上台講話與溝通技巧一般。不知為何,我的外號都跟「老」字脫離不了關係,國小叫「老謝」、大學叫「老皮」,現在叫「憲哥」,被叫老有個好處,小時候叫老,長大後,其實不太會變老,現在四十五歲,看照片反而比以前更年輕,心境的轉變才是重點。我大學有個室友,同學都是七、八點起床,這老兄就會比我們早半個小時起床,起來幹嘛?洗臉、擠痘痘、整理髮型、吹好、上好膠、搭配好衣服、照好鏡子確認沒問題才出門,所以,他的女友都很正。我呢?簡單弄一下,也是照好鏡子再出門,唯一不同的是,中間的步驟都省略。或許這樣也好,外貌不出眾、球打的沒同學好、又沒啥特殊才藝,最重要的是,沒錢買太好的衣服,所以我早上照鏡子都在想事情,想什麼呢?我都在想,如何才能出類拔萃。想這個是不是太無聊了?不會阿,我有很多事都是在照鏡子的時候想到的,當時一個無聊的點子,或許會變成舉世無雙的曠世巨作。就像是,我在大一的時候時常看著鏡中的自己,如何才能認識新同學?於是我想到,我每天自願幫同學去收發室拿信,因為我的信也很多,順便幫同學忙,一下子,全班同學五十七人全認識了。而且我還知道,哪一位同學常收到從哪裡寄來的信?哪一位同學在等哪裡來的信?每個同學收到信的時候都會跟我說謝謝,而且臉上都是帶著微笑的,我突然覺得,能有迷人的微笑,真好。於是,我也常常微笑。大一成績不錯,大二上也不錯,看著鏡子想,我要如何才能出類拔萃?於是,我跟導師與系主任,主動請纓上陣參選全校第一大系—企管系的學會會長,後來也選上了;大四同學都在考預官、考研究所、考托福,我啥都不考,我要如何才能出類拔萃?我毛遂自薦去了漢聲當實習記者,最後也得到了機會,助理主持廣播節目,還主持了四場青春之星校園巡迴演場會。照鏡子功效不錯喔,原來清楚認識自己,絕對比長得帥更重要。長得不帥好處也很多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不是聖人,或許不用一日三省,但至少能夠每日一省,也是不錯的習慣,於是利用照鏡子的時候,想想上面三件事情,我有忠心耿耿嗎?我有信用嗎?我有複習老師教的功課嗎?當然,我還多了一個:「我要如何出類拔萃?」在力克‧胡哲所著的《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中,也提到一段他照鏡子時的故事:他從小得到海豹肢症,天生四肢殘缺,老天大概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吧!不過他每每透過照鏡子這個習慣,發現他長得好得不像話的外貌及所帶來的生命體驗。他在書中說到,雖然肢體殘缺,但他的臉長得超帥,尤其是他的眉毛與他深邃的眼睛。看到這段,我又笑又淚。我雖然不及他正面思考,倘若殘缺如他,能不正面思考嗎?我常說的,我要如何才能出類拔萃呢?或許我不想告訴你,如何透過照鏡子,把頭髮吹得超級帥,我只想告訴你,人生而有優點與缺點,唯有時時透過照鏡子,看看並反省自己的優缺點,找到屬於你人生正面思考的那一面,借力使力,才會有發揮天賦、充分運用自己才能的一天。我想通了,長得不帥也很好,很安全,我很容易交到朋友,大家會把知心話跟我說,其實,這樣也不賴。人生不遺憾清單/每天起床先照一下鏡子吧!借力使力,善用天賦,改進缺點,養成好習慣,一定要看清楚自己喔。(本文作者/謝文憲)(摘自/人生最重要的小事/春版出版)

樂閱讀/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

樂閱讀/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自我肯定

每個人衡量事情的標準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有差異,所以會有各種認知和看法的差距。因此,同樣一件事,十個人有十個人的做法,很難達到一致的目標。雖然如此,但有一點是所有人都一樣的,就是每個人不應以自己的喜好為取捨標準,必須懂得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作家臺維說:「人生並非全是偉大的犧牲或義務,而是一些瑣碎的事物編織而成,其中有微笑、善意和常施於別人的小惠,它們讓你保有童心,帶給你快樂。」可是,很多人認為生活是件苦差事,甚至討厭自己。因為喜歡和別人做不必要的比較,認為自己沒有才能,處處比不上別人,所以帶給自己沉重的壓力。進一步肯定自我的價值/一個人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做起事來便猶豫不決,不但喜歡到處跟人比較,而且做什麼事都舉棋不定,做與不做都覺得後悔。想改掉這個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比較,雖然有比較才有進步,但無謂的比較只會怨天尤人,毀掉自己的信心。另外,除了找出缺點改正外,應該不斷充實知識,開闊視野與擴大心胸,自我肯定可以說是奠定信心的基石,有了自信做基礎,等於向成功的目標邁出一大步。俄國偉大的醫學家米契克夫總是自信滿滿,從小就養成自我肯定的習慣,不喜歡和別人比較。尤其青年時代的他,經常對自己或別人宣示:「我的才能出眾,對事物熱衷的程度無人能比,並能專心一致,我將成為著名學者,這是指日可待的事。」事實證明,米契克夫憑著自我肯定的信念,努力把自己推向目標,最後成為一位偉大的醫學家。為自己而活/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以奉承別人為樂;有人為了得到眾人的注目,工作與興趣都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讚賞。 結果這些人都不得不戴上一頂面具,表面上卑恭屈膝,私底下卻活得很辛苦。 雖然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或擁有很好的天賦才能,但好勝心過強,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反而無法做真正的自我。仔細探究這種人的內在本質,不外乎想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凡事比別人厲害。在這種自尊心及不服輸的心態作祟下,就算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也會很辛苦去迎合或接觸,搞到最後即使贏得面子,卻失去底子,怎麼算都不值得。一旦發現自己有這種傾向,最好立即回頭是岸。如果想取得他人注意,光是一味取悅別人,對自己本身沒有任何幫助的話,倒不如斬釘截鐵告訴自己,別在意他人的眼光,多依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因為不管做任何事,絕對不能看輕自己,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如何期望別人來肯定你。平心靜氣,好好問自己:到底是要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而活,如果能想清楚這層道理,自然會活得快樂。從心,再出發/1)不應以自己的喜好為取捨標準,必須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2)雖然有比較才有進步,但無謂的比較只會怨天尤人,毀掉自己的信心。3)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肯定自己,如何期待別人的肯定呢?4)堅定的信念,是透過心靈的活動,在潛意識下發揮作用的一種精神狀態。5)下定決心去做,多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人生必將充滿無限的希望與樂趣。(本文作者/林慶昭)(摘自/30歲,再出發/哈林文化出版)

療癒失智長者的心房 積極照顧有幫助

療癒失智長者的心房 積極照顧有幫助#自我肯定

根據研究顯示,有30~83%的失智症老人照顧者有憂鬱的情形發生,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86歲的羅爺爺罹患失智症2年,常重覆問同樣的問題,對日常活動沒興趣,而羅奶奶因照顧上的壓力還得了憂鬱症。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邀請爺爺奶奶一起來參加「失智症長者樂齡照護~『花』現奇蹟」系列活動。在園藝老師一步一步的帶領製作「艾草香包」、「洋蔥娃娃」、「祈福樹」、「薑黃染布」、「押花與結業證書」等作品,羅爺爺很有自己的主見和美感,且每堂課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原本上課時不時要走動去上廁所的羅爺爺,上廁所的次數變少了,連羅奶奶都發現怎麼沒去上廁所呢?另外,83歲的李婆婆喪夫後,診斷有輕度失智症,記憶力與睡眠明顯變差,且有人際退縮的傾向,女兒千方百計帶她接觸人群,但始終使不上力,這次參加「園藝治療」的課程,李婆婆開始期待每週上課的日子,且會盛裝打扮自己,親手做的艾草貓咪香包就放在枕頭邊,淡淡的艾草香讓她睡得安穩,還要女兒買材料,準備送給孫兒們,從此,母女有了共同的語言。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表示,大安區65歲以上老人有4萬5,538人,若以失智症盛行率5%推估,其疑似或罹患失智症人口約有2,277人左右,而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僅652人。失智症患者認知功能的各個層面皆會受到影響,除了讓患者產生不適感,更是造成照顧者主要的壓力來源,因而轉送至安養院的主因。根據研究顯示,有30~83%的失智症老人照顧者有憂鬱的情形發生,長期下來常導致照顧者產生身心負荷症狀,甚至間接影響工作及正常社交活動;失智症患者所需的照護時間又比一般工作時間長約0.95~2.57倍,其所花費的經濟成本對一般家庭及整體社會都是一項沉重的負擔。※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李碧慧主任指出,大部分的失智症並沒有治癒的方式,但積極的照顧對失智症確實有幫助。透過「園藝治療」的情境,利用花、果、蔬菜和香草等植物的栽種與花藝等活動,增進長者在社會、心理、生理和智能等機能;運用植物生命體為媒介,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使其感覺到生命的變化,增加對自我的肯定。再者,經由挑選的香草刺激聽覺、觸覺、嗅覺、視覺以及味覺的五種感官,使其意識到時間和季節性事件,培養對環境的覺察能力,並鼓勵失智症長者及其家屬去暸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以紓解焦慮,進而改變思考方式及提升自我認知。園藝治療老師觀察失智症長者及其家屬參與12場次「園藝治療」活動之「注意力」、「活動能力」、「與人交往」、「參與程度」及「享受小組程度」等項目評值顯示,「享受小組程度」由65.69%提升至95.09%最多,其次是「參與程度」由70.59%提升至91.18%,第三是「與人交往」由62.75%提升至84.31%,第四是「注意力」由74.51%提升至90.19%,第五是「活動能力」由69.61%提升至84.31%。從事園藝治療黃盛璘老師表示,植栽的顏色及釋放出的氣味與外在的質感等,都能對人體有刺激的作用,可以消除疲勞和減輕壓力、鬆弛神經與控制情緒。許多老人都是擅於照料植物的「綠手指」,藉由每日不斷生長變化的植物,可以帶給他們生命力與期待感,重新發現生命的長處,並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透過「玩」的方式,「讓植物來治療人!」,例如運用「五色幸福花草茶」對應五行養生、「消炎聖手-左手香」製作天然防蚊液、「端午節艾草平安束」喚起長輩記憶中的香味、洋蔥皮染出的咖啡色蛋雕,還有用自己做的押花做出獨一無二的結業證書,意義非凡,花開了,長輩們的心也開了。失智症患者能被全心全意照顧的並不多,如果懂得簡易居家照護,相信能為家屬的情緒黑洞帶來光明,讓失智症照護更人性且溫馨。失智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您我都要及早認知,諮詢專線電話:27335831轉219,「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PMSQ)」請上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址http://www.dahc.taipei.gov.tw下載篩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