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

下體「突一塊」磨破皮也不敢說?她就醫才知是「2大器官」掉出來

下體「突一塊」磨破皮也不敢說?她就醫才知是「2大器官」掉出來#直腸

73歲陳女士近日常感到排尿不順,上廁所時要用力才能將尿液排出,同時感覺下體有一塊肉膨出來卡在胯下,走路時褲子摩擦到,甚至會破皮流血。家人察覺到她很常跑廁所,還總夾著腿走路,一問之下老婦才含糊地說出這些困擾,經家人陪伴到婦產科求助,檢查診斷是第四級子宮脫垂合併膀胱脫垂。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直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原來痔瘡手術不可怕!一名患者因為直腸肛門肌肉組織變弱鬆弛得到痔瘡,原本擔心因為痔瘡手術會影響生活,遲遲不敢手術,醫護人員的耐心照護使其做好術前準備、勇敢面對痔瘡手術,術後不但恢復良好,生活上也沒有其他困擾。便秘、懷孕及長期敦作都會引起痔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長姚美惠表示,痔瘡可依其所在部位分為內痔及外痔2種。 以肛門內的解剖圖來區分,「齒狀線」之上的皮膚不會有痛覺,在這裡生長的痔瘡我們稱為「內痔」,此線之上的皮膚細嫩,對痛覺非常敏感,長在此線之下的皮膚的痔瘡我們稱為「外痔」。長期靜脈壓力增加, 如便秘、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是引起痔瘡的風險因子。 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久坐或久站  2) 排便時用力過度 3) 長期便秘或腹瀉  4) 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 5) 舉重  6) 家族遺傳多吃木瓜、香蕉、番茄 少吃油炸辛辣物姚美惠護理長表示,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術後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另外,多吃高纖食物與水果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等,避免吃油炸辛辣食物,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按時服藥,如廁後即沖洗與泡盆,排便順暢,避免久坐、久站,就能不再受到痔瘡干擾。

醫訊/大腸直腸癌的現況與治療

醫訊/大腸直腸癌的現況與治療#直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及家族性遺傳、飲食不定量不定食,愛吃高油高鹽高糖,喜愛宵夜,肉吃太多,多色有機蔬果吃太少,導致腸胃吃不消,這都是造成罹患腸癌的高風險因素。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社區醫療巡迴講座,此次主題為「大腸直腸癌的現況與治療」,邀請該單位直肛科蔡鎧隆醫師主講,該單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大腸直腸癌的現況與治療時間:102年3月8日(五)上午10:30~11:30地點:高楠社區發展協會(高雄仁武區高楠4街58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社服課 紀宗緯先生

男子血便以為痔瘡 就醫檢出直腸癌

男子血便以為痔瘡 就醫檢出直腸癌#直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8歲患有糖尿病的男子,平時喜愛騎腳踏車、跑步等運動,日前因解血便,原本以為是得了痔瘡前往大林慈濟醫院就醫,結果檢查竟發現是罹患直腸癌。經醫師為他進行腹腔鏡根除手術,復原狀況良好,術後兩週,已能再騎上腳踏車。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徐大聞表示,患者經肛門指診,發現血便的顏色太深,不像痔瘡出血的鮮紅色血液,因此高度懷疑是直腸癌。徐大聞透過大腸鏡檢查,果然在距離肛門口十公分處發現直徑5公分的直腸癌病灶,已堵住腸道的一半,經過腫瘤切片化驗後,確定是直腸癌。徐大聞為患者進行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成功切除大腸直腸癌,術後兩週,這名患者已經可以重拾騎腳踏車運動。徐大聞也提醒,手術後的民眾應避免抽菸、喝酒、油膩辛辣與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運動與飲食,才能避免大腸直腸癌復發。(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大腸癌趨年輕化 更為癌症死亡率居冠

大腸癌趨年輕化 更為癌症死亡率居冠#直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公佈2009年十大死因統計,癌症位居第一,平均每日死亡人數389人中約有109人是死於癌症。同時從當年度開始,大腸直腸癌也超越以往的肺癌與肝癌,以每年約1萬兩千多個案發生數躍居癌症首位。大腸直腸癌主要症狀,如血便、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腹漲、腹痛等。雖然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平衡,罹癌的族群漸漸有年輕化的傾向,三十至四十歲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了,且不少發現時已為晚期。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楊清傑表示,大腸直腸是消化道的末端,廣義的大腸包括結腸和末端的直腸,分屬在人體內的不同位置,位於腹腔的結腸常會隨著腸道游移不定;而直腸處於骨盆腔,則屬相對固定不動的器官,讓放射腫瘤科醫師可以準確地將放射線治療範圍鎖定在病灶上;面對這兩種癌症,醫師選擇治療方法便有不同的考慮因素。楊清傑強調結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化學治療為輔,放射線治療並未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對於直腸癌,放射線治療的應用極廣,包括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前置性輔助放射線治療及姑息性放射線治療,甚至可以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均可增進直腸癌病人的局部控制率和存活率,並減輕病人的痛苦。(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

怪哉!醫師自己動手割直腸息肉 割完繼續看診

怪哉!醫師自己動手割直腸息肉 割完繼續看診#直腸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中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一名劉姓醫生,15日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自己動手切除自己直腸息肉的消息,留言表示「昨天看書時突然發現一個體位不錯,於是決定自己給自己摘息肉。」奇妙的是,割完還能繼續看診!這名劉姓醫生大約2個月前,發覺自己有便血,做腸鏡後發現直腸上長出了一個息肉。作為一名入行15年多的專家,這類手術他天天在做。「有一天在辦公室看書的時候,我把兩腿蹺到了桌子上,發現從這個位置動手術很方便,就想自己嘗試一下,反正風險也不大。」手術時,他先用探測儀摸清了息肉位置,然後請其他醫生固定好探測儀。接著,他手持「高頻電圈套」伸入了自己的直腸,切除了息肉。由於息肉生長的位置比較特別,一般只需15分鐘的手術,最終花了半個多小時。完成時,劉醫生汗流浹背:「沒打麻醉還是很疼,不過還能忍受,總體很順利。」由於當天病人較多,手術後,他匆匆地吃了幾口飯就又繼續上班了。劉姓醫生認為這項手術,完成了對自己的一個挑戰。PO上網路後,大批網友回應,直呼簡直五體投地了,膜拜。(圖片:翻攝網路)

罹大腸癌主因 竟可能是口腔細菌惹禍!

罹大腸癌主因 竟可能是口腔細菌惹禍!#直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預防大腸直腸癌,大家的觀念都可能會是多吃蔬果、少吃燒烤、少吃油炸類等食物,生活也要正常.才能夠預防大腸直腸癌,但是,美國出現了一份顛覆大家觀念的研究,就是我們口腔裡的細菌才可能是造成大腸直腸癌的主要原因!導致大腸癌的元兇 竟是口腔細菌?!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大腸腫瘤中存在大量於人類口腔內常見的梭桿菌(Fusobacterium),而且非常活躍。透過老鼠做實驗,發現梭桿菌會加快腸腫瘤的形成。另外,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研究也顯示,梭桿菌表面有名為FadA的分子,使它能依附及入侵腸癌細胞。當細菌進入癌細胞後,FadA分子就會啟動癌生長的基因開關,刺激炎症反應,加速腫瘤形成。但是,研究人員也進一步的發現,能夠阻斷FadA分子的人工合成化合物,意味著,在未來可能會有藥物能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排出粉紅色便便! 當心直腸息肉出血

排出粉紅色便便! 當心直腸息肉出血#直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5歲許先生,長期以來都是開著卡車南北來回奔波。幾個月前剛開始大便帶有些許淡紅色,自認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漸漸淡紅色的血便變成粉紅色,且血量及大便次數也漸次增多,因此到門診檢查,發現兩個大腸息肉,一個直腸息肉,其中位於直腸的息肉已有早期惡性病變,幸好經過局部直腸息肉切除手術保住了肛門。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胡煒明指出,在大腸直腸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就是「大便帶血」,約佔門診的8成。大多數的出血均為痔瘡或肛裂所引起的,而糞便的顏色與疾病有何關聯?胡煒明醫師說,糞便呈現鮮紅色、排便時伴隨著血,這時較可能是內痔或肛裂等良性疾病;若呈現粉紅色、淡紅色血便,則可能是較大的息肉或直腸發炎;深紅色、暗紅色、咖啡色的大便,同時排便次數又增加,或又夾雜著鼻涕般黏液的糞便時,患直腸腫瘤的可能性就增加許多。除疾病會造成糞便顏色改變外,有部分食物,如番茄、火龍果等,有時也會出現紅色的大便。一般大腸息肉與早期腫瘤可以說是無症狀的,且據目前的研究指出,腸息肉未做切除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症的機率。腸息肉的高危險群:年齡大於50歲、大腸息肉病史、家族史、抽煙、喝酒、高脂肪飲食習慣、體重超重,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而血便、息肉高危險族群、大便潛血陽性反應、排便習慣改變、缺鐵性貧血男性、更年期後缺鐵性貧血女性等,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最後,胡煒明提醒,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齡逐年下降,平時日常生活應避免高脂肪飲食,多攝取高纖維飲食,戒菸酒,適度運動及體重控制,高危險群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萬一發覺排便習慣改變,或是有血便,不論顏色深淺,一定要接受檢查,早期檢查、治療,才是回復健康的不二法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