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真的不能說「我願意學習」嗎?沒經驗新鮮人如何讓面試官想錄取你?企業人資和主管現身說法,關鍵在運用CAR(Condition、Action、Result)證明自己,也要展現團隊合作能力和積極度,本文帶你讀懂面試官的心,助你從面試中脫穎而出!
面試真的不能說「我願意學習」嗎?沒經驗新鮮人如何讓面試官想錄取你?企業人資和主管現身說法,關鍵在運用CAR(Condition、Action、Result)證明自己,也要展現團隊合作能力和積極度,本文帶你讀懂面試官的心,助你從面試中脫穎而出!
履歷被已讀了,要等多久才會收到回覆和面試通知?投履歷沒回應,可以再投一次嗎?為什麼投履歷常被已讀不回?求職投履歷常會因為等待而感到焦慮,本文由人資及企業主管解析,履歷被已讀不回的原因,以及面對應徵無回應可以嘗試的方法,有助提高面試機率!
5月1日勞動節假期將至,不少民眾也趁此機會,產生了轉換跑道的念頭,但想找新工作時,究竟該先辭職後再全心投入準備,還是先保住現有工作,再同時尋找下一家公司呢?如何降低轉換成本,穩固日常經濟支出,也成為了勞工們考慮的重點。來看看以下網友們熱議的轉職看法,並提供優缺點比較給民眾參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問人們:「你擅長什麼?」一般成年人可能會回答擅長外語或數學,或從他們的工作中,找出自己擅長的事,例如:使用 Excel 或上台發表等來回答。很少人的答案會是「自我的興趣」。然而,當我把這個問題問外國朋友時,他們的回答大多是:「我很會逗別人笑」、「我很會跟狗狗玩」、「我會徒手在黑板上畫出完美的圓形」等等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提到專長時,更幾乎沒有人會說出那樣的話。當然比起工作和學習,探索興趣相對是比較自由的。因此,大部分的人會從喜歡的事情中找興趣,從擅長的事情中找專長,喜歡的和擅長的領域很難有重疊。如今有許多上班族,開始會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木工、烹飪、攝影、跳舞,把興趣培養成專業能力。甚至也有人鼓起勇氣把興趣變成工作,成功轉換跑道,讓周圍的人羨慕不已。對於每天如行屍走肉般通勤的上班族們來說,雖然心裡可能會想:「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這並不是容易的決定。通常會讓自己越來越苦惱,煩惱著到底是要做「擅長的事」?還是「喜歡的事」?在心裡反覆糾結。「喜歡的」和「擅長的」,兩者選哪一個才好?和上百位來找我諮商的工作者聊過後,我個人認為是選「喜歡的」。因為現在大多數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職場上很少有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經驗,因此很難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事。相反的,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沒有人催促,也會主動學習並且樂在其中。或許無法短時間看出成效,但經過一段時間,投入心力不斷累積經驗後,喜歡的事也會變成擅長的事。另外,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只要持續努力去做,至少會比被別人使喚的事情做得更好。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擅長的還是喜歡的,不是去想這個領域有哪些工作可以做?要思考的是,這件事和每天重複要做的事,有哪些相關的特質或環境氛圍?不必因為擅長英文,就選擇從事翻譯或口譯工作,也不用因為興趣是烹飪,就決定轉行當廚師。如果我擅長或喜歡某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與我的某種個性特質或優勢有關。那麼我應該思考的是,將這樣的個性特質和優勢,套用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時,會有什麼樣的呈現?例如:究竟是喜歡從親手烹調食物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還是喜歡為別人做菜時的幸福感受?如果前者是喜歡親手完成某件事,藉此獲得成就感的人,那麼不一定只有在廚房才能獲得這樣的感受。在化學實驗室或建築事務所,也一樣能擁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是像後者喜歡透過親手做而為別人帶來幸福的人,就算不是透過做菜的方式,在廣告公司也能創造出感動人心的廣告,或是在手作工坊賣親手打造的飾品,也一樣能獲得感動。必須要清楚知道,哪種性質的工作適合自己?才能在適合的工作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質和優勢。接下來,在第四章中,我會更具體說明這部分。對那些二、三十年來為了升學就業,拚命努力學習的人,能夠在特定科目或領域上嶄露頭角,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們很可能除了這個之外,沒有其他擅長的。不過,我想說的是,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性,只做那些自己擅長的事。試著去拓展各種可能,嘗試做一些未來有可能會做得很好的事,或是去學一些你喜歡而且可以持續很久的事。當然,要把興趣變成事業,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和努力。不要忘記你現在擅長的事,也是過去多年努力累積下來的成果,做喜歡的事也一樣要認真。但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定義工作的意義,這麼做除了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外,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投資。(本文摘自/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