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新制搶先看!基本工資、零股交易、年齡18歲就視同成年人、勞保費調漲等6大制度上路,到底有哪些新規定登場?民眾權利有什麼改變?《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新制懶人包一次看!
2023年元旦新制搶先看!基本工資、零股交易、年齡18歲就視同成年人、勞保費調漲等6大制度上路,到底有哪些新規定登場?民眾權利有什麼改變?《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新制懶人包一次看!
疫情3年以來,你家中也囤積了不少口罩嗎?除了要留意口罩的使用期限,避免放過期保護力下滑之外,如果真的用不完或只用過一次,也先別急著丟棄!因為口罩是由多層柔軟的不織布材質所製成,除了可阻隔細菌灰塵,還能再利用,以下就教你廢棄口罩的消毒殺菌方式,還有口罩可利用的9個生活小妙招!
談到萬聖節的裝扮造型,父母往往一個頭兩個大,其實裝扮DIY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善用家中現有的資源,並掌握幾點小技巧,也能輕鬆打造出派對服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手購買的瓶裝水,以及隨處可見的塑膠垃圾、飄散在大海中的瓶罐,除了令大自然難堪也同時傷害自己健康而不自知。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2019 年釋出的統計數據,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億3,000萬公噸的塑膠。幾乎75%的塑膠最終成為塑膠垃圾,全球至少有1億公噸的塑膠垃圾會造成環境污染。從食物到雨水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從2014年開始,科學家發現塑膠垃圾分解後形成的塑膠微粒幾乎無所不在,包含河川、海洋、海鮮食物、海洋生物、飲用水、啤酒、貝類、海鹽、空氣等,科學家都已在這些地方發現到含量驚人的塑膠微粒。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員格雷戈里韋瑟比(Gregory Wetherbee)發布了研究報告,以《下塑膠雨了》(It is raining plastic)為研究專題,揭露這令人震撼的事實,他耗時多年採樣了洛磯山脈的雨水,發現雨水中都含有塑膠微粒。每人每週吞下一張信用卡 每年吃下5萬個塑膠微粒塑膠微粒是全球性問題!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不容忽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總結,全球平均下來,每人每週會從各種來源攝取到約 2,000單位、共5公克的塑膠微粒,等同於每人每週會吃掉一張信用卡。近期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研究更證實,塑膠不僅僅只留在大自然中殘害野生動物,它也無形中不斷被人類吃下肚,成年人每年至少吃下5萬個塑膠微粒,兒童大約有4萬顆。常喝瓶裝水的人 喝下的塑膠微粒會高出許多研究發現,瓶裝水的塑膠微粒,比自來水多出了22倍,如果一整年都喝瓶裝水的人,會從中喝進13萬顆塑膠微粒,而只喝自來水的人為4000顆塑膠微粒。世界各地每分鐘共購買100萬個寶特瓶,4年後這個數字還會再增加20%,環保問題岌岌可危。專家還預估,嚴重程度不輸給氣候變遷的災難。塑膠微粒往往是很黏的,而且會累積如汞等重金屬與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包括溴化阻燃劑和多環芳香烴(PAHs),這些物質已知對健康有影響,能夠穿透人體組織,引發免疫系統的相關病變。生活減塑,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你我不得不面對的燃眉健康危機了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杯子蛋糕是下午茶永遠的經典品項,但奶油慕斯色彩鮮豔,常因大量的色素添加令人望之卻步,位於松山的純植物烘焙坊,力行綠色生活,利用紫色地瓜、甜菜根、百香果、檸檬等蔬果製作出純天然色素,用蔬果製成的慕斯代替鮮奶油,愛吃甜點又怕胖,現在你可以重新將杯子蛋糕列入午茶甜點選擇!蔬果及五穀轉化替代動物成分7年前,從事視覺設計的老闆曹思蓓,無意間看到《地球公民》的記錄片,發現原來組成生活的一日所需,包含飲食、生活用品、服裝等,許多都是由動物被殘忍對待、犧牲而來,為了不再讓更多動物受到傷害,她下定決心吃素。喜歡吃甜點的她發現,源自歐美的「Vegan」飲食概念,去除所有動物性的成份,大量運用有機、植物性的食材,透過豐富的蔬果及五穀的轉化與替代,可以讓許多「Vegan」重新回味、模擬想念的滋味。拿掉蛋奶 從體內環保作起店內的「旦」糕,取日出的意義,代表新的世代,全新觀念的誕生,希望可以藉由去除動物性成分,包含作蛋糕所需的蛋、奶,要作出好吃的甜點,早點從體內環保作起,不犧牲美味,維持健康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別被便宜綁架 提供多方受惠「我們都習慣被便宜綁架。」曹思蓓表示,食安問題是一大隱憂,為了去除氫化的奶油、化學色素、白糖、漂白麵粉,店內使用的都是有機麵粉、有機糖、天然色素,她希望能夠由她的店作起,讓少數人正在努力的事,能夠提供多方受惠。從食品到環境 每個細節都安心除了吃的「旦糕」之外,店內的桌椅也都是採用FSC國際認證的環保造林製作而成,木材表面無塗料,保持了原木的自然紋路,讓客人接觸到的桌面也是舒服而安全的,從食品到環境,店內的每個細節都讓客人安心,希望在適應新的變化的同時,也可以享受美味和維護環境,延緩環境的惡化之餘,也能夠保障下一代的福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低碳飲食即為「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包括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並以食物的原態入菜,而在各大類食物中,蔬菜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每日有攝取3蔬2果比率僅達12.9%,且年齡層較低者攝取較少,說明國人蔬果普遍攝取不足。達低碳 並增進健康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而一日蔬食環保餐即可提供5份以上之蔬菜,並於兩餐中增添水果,即可輕鬆達到3蔬2果之建議攝取量,為達低碳並增進健康,實踐蔬食3原則,不但有益健康還能為地球盡份心力,可說是一舉兩得:1)穀類在地,不精製/穀類種植的排碳量相對較低,也是國人日常習慣的主食。建議民眾可選擇國產稻米,並選擇加工處理程序較少的穀類,地瓜為供應量較高之根莖類,生長迅速、病蟲害少,且富含維生素A及纖維質,可選擇地瓜取代部分主食。2)豆、魚、肉、蛋,豆優先/豆類相較於魚、肉、蛋類脂肪含量最低,而低碳攝取的排行則為:豆、白肉、蛋、魚、紅肉,因此建議民眾可選擇以豆類及白肉取代紅肉,並優先食用原態的黃豆,以及低層次加工的各種豆類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等。3)蔬果足量,健康又低碳/蔬菜種植的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而水果類亦屬於相對低碳,當季優先,在產季種植蔬菜可以大幅減少農藥及肥料的使用量,並避免冷藏、加工保存的機會。水果應直接食用原態水果,例如在吃蘋果、水梨等水果時,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可攝取到更多膳食纖維,光喝果汁(已過濾)易纖維量攝取不足造成便祕,因為果汁中的許多膳食纖維已被除去,大大降低了促進腸道蠕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現在可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明明電池也是用得好好的,為什麼我們要用高壓電?你看電池多安全啊!還可以隨身攜帶。問題是高壓電可以隨身攜帶嗎?先別提電池可能會爆炸,就說電池本身就不是什麼環保東西,即便進入回收系統,能再生的比例也有限,更別提能源轉換中的耗損以及電池本身的成本,而利用高壓電減少能源傳輸耗損的方式,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也是為何我們可以使用價格親民的穩定電力的理由。美國癌症協會(一個出版癌症權威期刊的組織)公開表示: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顯示高壓電纜產生的極低頻輻射(Extremely Low Frequency) 與癌症或其他疾病的關聯性。他們舉出了四個非常著名的動物實驗,把動物曝露在二到五萬倍於平時我們生活所處的磁場強度中觀察,結果這四個動物實驗中,有三個無法觀察到任何癌症機率的差異,甚至有些癌症機率反而降低了;而唯一看到甲狀腺癌機率上升的那個研究,也僅僅在雄性大鼠實驗中觀察到,而不論是雌性的大鼠或小鼠研究中依舊毫無斬獲。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直接把超低頻輻射放進非游離輻射的範圍,該機構第80 號報告表示,極低頻輻射產生的電磁場強度約為0.01 ∼ 0.2 微特斯拉(μT),相較於我們每天必須「被曝露」的地磁強度25 ∼ 65 微特斯拉根本是微不足道的。雖然從1979 年開始,有人研究關於電磁波與各式小兒或成人癌症的關聯性,截至目前為止,在科學上還是找不到其間確切的關聯性。從環保的角度而言,雖然我們都聽過高壓閃電劈死人,但從來沒聽過高壓電所產生的極低頻輻射對環境會有什麼衝擊;從健康的角度而言,也沒有任何的疑慮。有時候我真的很想問:「你們真的搞得清楚自己在反什麼東西嗎?」現在是開放的社會,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資訊都是透明公開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曾經在鍵盤戰的時候脫口說出:「WHO的文獻下載全免費,是全球一流學者及衞生部長們的心血。」過去出版社為了賺錢,多半會築起一個叫做「入會費」的高額門檻,隨著這幾年資訊開放的風潮,加上作者成本轉嫁的結果,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都已經可以讓任何人免費取得了。如果你不相信政府,那就去讀科學論文;如果你不相信科學論文,那就自己去做實驗與測量。倘若你不會做實驗又不相信專家、不相信政府,而且也拿不出一丁點證據支持你的論點,難道要我們現在從「已知用火」(網路流行語,指像原始人一樣剛學會用火)開始反思這一切嗎?科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無知是與生俱來的「偉大」力量。(本文摘自/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隨著隨著科技進步、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日常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容易製造出許多汙染,不僅會影響全球暖化問題外,也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且根據聯合國研究顯示指出,約有18%的溫室氣體來自與農牧相關的排放,由此可見,食物系統對於全球暖化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近年來低碳飲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只要從吃做改變,盡量選用當地當季食材、少吃肉等,就能為地球進一份心力。選擇在地、當季食材 為低碳飲食基礎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表示,低碳飲食指的是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以選擇在地、當季的食材作為低碳飲食的基礎,此外,臺南市衛生局也將低碳飲食歸納出8招,以身體力行,來減少溫室氣體:1)多選當季的食材當季食材,意謂可少用農藥及肥料,非當季食材則需要用水、冷藏、保溫,會增加能源的使用量。2)多選當地的食材,可縮短食物運輸所需要的耗能,降低能源消耗的排放量。3)減少紅肉及乳製品的食用,因為牛、羊的飼養、屠宰、運輸到食用,需要耗費許多的能源。4)多吃蔬果及粗糧。5)少人工加工、包裝的食材,減少食物加工,最好選擇自然加工的方式如風乾、日曬等。6)購物時少使用交通工具,台灣沿海養殖魚貝類的碳排放量,就比遠洋魚類低許多,走路到自家市場附近購買海鮮,比自行開車專程到港口採買海鮮的碳排放量,也有差距。7)以節能原則烹煮食物,烹煮部分食材時,最好能蓋鍋蓋;有些食材如紅豆、綠豆最好先用水浸泡,再烹煮;將食材切塊時,最好切小塊一點,比較容易熟,這些方法,均可節省能源的耗費。8)減少垃圾降低焚化或掩埋的數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落實垃圾的分類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