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40歲

女性是家庭的健康守護者,但卻容易忽略自身健康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以腰酸背痛舉例,許多民眾會將其輕視為老化、更年期結果,但事實上,這樣的原因很可能與肌肉流失有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李純瑩主任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每五位女性約有一位有肌肉流失的困擾 ,隨著肌肉流失加劇,許多人擔心的骨質疏鬆問題,可能提早發生或加劇病程發展;而一旦確診骨鬆且情況加劇,亦會導致「行動力下降→食慾降低而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劇」的惡性循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健康的老化,關鍵就在從年輕開始」,因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持續針對院內與社區長輩進行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家庭醫學科與老年醫學科也持續透過衛教活動,提醒各年齡層民眾及早開始累積養老「肌」金的重要性。 母親節前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是攜手亞培台灣,在院內舉辦為期兩周的衛教策展,並邀請任賢齊現「聲」邀請民眾,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掌握自身的初步肌肉狀態 ,幫助各年齡層的民眾建議聰明養肌的關鍵。 40歲後快存退休「肌」金 掌握人生主導權、避免增加家庭負擔 方姿蓉主任提及,國人普遍關注骨質流失議題,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健康議題──肌肉流失風險。一旦進入40歲後,肌肉量就會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在女性國人身上可能會更為嚴重。因女性的雌性激素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分泌減少,進而減少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同時降低神經肌肉系統的效率,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 。 方姿蓉主任進一步指出,民眾在意的骨質疏鬆其實也會伴隨著肌肉流失。隨著骨質疏鬆越發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駝背、行走不便、甚至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影響老年的生活品質甚鉅 ,更不容忽視的是,患者因為骨質疏鬆導致活動量減少,肌肉量也會直直落。不僅如此,今日已有多則研究指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高度關聯,部分學者甚至提出「肌肉量可預測骨質」的觀點,亦有日本學者發現「肌肉分泌的蛋白質可以調控骨細胞分化」 ,更可以發現肌肉流失情況會因為多方原因加劇。 提及肌肉流失的衝擊,方姿蓉主任舉例分享,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體力衰退、容易疲倦、手腳無力等情況就可能發生,跌倒、骨折、臥床等情況也可能接踵而來,一旦民眾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在床上度過,不只影響本人生活品質,對於照護者而言,也無形增加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方姿蓉主任提醒民眾,在40歲後便要重視肌肉流失問題,及早開始存退休「肌」金。 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食」在好困難?上班族、長輩建議用均衡營養品顧營養 改善肌肉流失,運動固然重要,但透過日常飲食或均衡營養品攝取足夠的熱量、好吸收蛋白質、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同樣重要,李純瑩主任指出四大關鍵營養 ,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營養攝取。 關鍵營養一、每日每公斤30大卡的熱量,確保體內有充足熱量: 熱量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一旦熱量攝取不足,那許多人體的運作都會受到限制,如同手機一樣,若是沒電了,那就無法順利操作手機。因此,若缺乏可以推動製造肌肉的熱量,增肌之路可能會困難重重,甚至為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蛋白質還會被分解、以作為能量來源,加劇肌肉流失。 關鍵營養二、每日每公斤至少1.1公克的優質蛋白: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及延緩肌肉流失的重要營養素。以女性來說,研究指出,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其未來20年的正常生理機能9。但提醒民眾,蛋白質要被分解成胺基酸後才能被人體所使用,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也很重要!建議以原形食物優先,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加工食品,日常可透過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營養來源,其中的「好吸收蛋白質」,可幫助強化增肌成果。 關鍵營養三、多元攝取維生素、礦物質: 有了生成肌肉的充足能量與原料後,透過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保護肌肉或提升增肌效果更是事半功倍的作法,舉例而言:維生素C、維生素E、砷可保護肌肉細胞,維生素B6可提升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D更是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提升鈣質吸收、改善骨鬆 。 關鍵營養四、每日善用均衡營養品 補齊營養缺口: 李純瑩主任表示,為了要積極增肌,民眾需要充足且廣泛攝取多種營養素,然而,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忙碌的生活使其難以仔細檢視、計算每種營養素的攝取,對於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咀嚼能力比較差的長輩而言,要烹調、購買多元食物本就有困難,要吃下這麼多的食物,更是難上加難。李純瑩主任提醒,均衡營養品不僅攜帶便利,也不需要烹調、開瓶即可飲用,補充營養快速輕鬆。也提醒,均衡營養品若想到才喝,可能導致缺乏部分關鍵營養,養肌成效大打折扣。建議養成每日飲用一至兩瓶均衡營養品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體內穩定維持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多元維生素礦物質;亦可以選擇多元口味並搭配日常飲食一起飲用,舉例而言,可以搭配麥片作為早餐,或是當成下午茶飲用。市面上有許多均衡營養品可挑選,為了確保均衡營養品的品質、成分、成效,也建議優先挑選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 鍾飲文院長提醒,肌肉流失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因為肌肉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感染機率也會提高增加,若肌肉劇烈流失了40%,死亡風險提升更會大大提升 。鼓勵國人不分性別與年齡,均需要養成危「肌」意識,在40歲後及早開始養肌,也鼓勵民眾在母親節時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肌肉健康,並主動溝通、建立其攝取營養的觀念,主動出擊改變健康危機。

滿40歲注意!16人有1人罹肺阻塞

滿40歲注意!16人有1人罹肺阻塞#4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肺阻塞是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每年奪走6000條以上的性命,換算下來約每77分鐘約有1人因肺阻塞而死亡。。咳、痰、喘的症狀多半與感冒或菸咳混淆,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反覆發作、急性惡化將增加呼吸衰竭、死亡風險。74歲老菸槍張先生,5年前開始經常咳嗽有痰、一開始並不在意,後來爬樓梯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演變成半夜喘到沒法睡覺,因此反覆住院治療,生活型態變成和以前完全不同,原來是「肺阻塞」悄悄找上門。咳痰喘勿輕忽 肺阻塞每77分鐘就奪走1人性命以前很喜歡騎著腳踏車到處晃晃串門子,或帶孫子外出散步的張先生,輕忽咳、痰、喘,後來活動就喘導致體力變差,漸漸的選擇少活動與不出門,家人都擔心張先生會不會得了憂鬱症,就醫後檢查後確診是【肺阻塞】,開始接受治療,在醫護衛教人員的詳細說明後,瞭解到戒菸與正確吸藥的重要性,現在的張先生總算能好好的睡覺,也能出門散步了!張先生感嘆:如果早一點知道疾病對生活的影響或更早期發現、早期戒菸與治療,相信人生會更美好。40歲以上肺阻塞的盛行率為6.1%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指出,引起肺部慢性發炎係因呼吸道長期受到有害物質的刺激,長期吸菸是最常見的致病因子。在臺灣,40歲以上肺阻塞的盛行率為6.1%,且會隨著年齡而增加。張主任指出,肺阻塞的早期表徵如咳嗽有痰、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感冒混淆,且病人多半在40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往往被歸因於老化所致,甚至多數人走沒兩步,爬沒三階就喘不停,仍未覺察不對勁,提醒民眾若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應該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肺阻塞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 有助大幅改善肺阻塞咳、痰、喘雖看似不影響生活,據統計,肺阻塞病人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高達22%5,當肺功能逐漸惡化、呼吸困難,就會危及生命。臺中榮民總醫院呼吸治療科詹明澄主任說明,肺阻塞的治療以緩解症狀、預防急性惡化為主要治療目標。因肺功能受損後無法復原,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加重要,除此之外戒菸、遠離二手菸是絕對必要的。臨床上會依照症狀嚴重度及過去發作紀錄,施予適當治療。輕度肺阻塞病人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病人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反覆急性發作,則建議加上第三項藥物-吸入性類固醇,改善慢性發炎問題。詹明澄主任表示:建議40歲以上長期抽菸者且有咳嗽有痰、呼吸困難、活動性喘都應定期做胸部的X光、肺功能的檢查,若發現問題也能至胸腔內科進行檢查,找對科別、對症下藥,贏回健康人生。

40歲健檢了嗎?北市首篩族全面通知

40歲健檢了嗎?北市首篩族全面通知#4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106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占當年所有死亡人數28.7%)高居首位,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6及10位(總計占死亡人數高達32%)。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呼籲,成人健檢服務是一項便利且容易獲得的健康檢查資源,凡年滿40至64歲民眾每3年檢查1次、65 歲以上每年1次,可利用衛生局設置「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持健保卡就能輕鬆至離自己最近的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另外民國55年後(含55年)出生且滿45歲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方案可加碼接受終身1次B、C肝炎篩檢,未受檢過民眾一定要多加利用,勿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或拒絕檢查,不要忘了自身健康權益。「68年次市民首篩族群全面通知」正式起動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截至107年10月底止)顯示,全國40至64歲人口的成人健檢利用率僅30.67%,臺北市利用率僅17.06%,以同齡人口比較顯示,臺北市民每6人僅1人接受過成人健檢。有鑑於此,臺北市針對今年4萬7960位民眾剛滿40歲(民國68年次)的臺北市民特別寄送提醒通知,鼓勵自今年起已符合「成人健檢」受檢資格之市民踴躍參加篩檢。健檢項目除包含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量測、GOT、GPT、肌酸酐、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蛋白及腎絲球過濾率(eGFR)等多項健康檢查項目,同時提供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等多項健康諮詢。預防慢性病 定期健檢有保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主任吳岱穎表示,成人健檢主要鼓勵民眾可運用此政府資源來檢視自身健康,民眾自覺身體不適,想初步了解及做整體性身體檢查或進一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都可考慮定時健檢。定期健檢是一項很重要的健康習慣,惟有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的變化,才能及早發現疾病,讓專業的醫療人員能及早提供照護、轉介、指導與治療。就近受檢 善用社區及網路多元健康資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市民設置「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https://ikh.tw/hnbd/ahs/#gmap),方便市民輕鬆查詢到離自己最近的臺北市執行成人健檢醫療院所的網路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讓民眾方便查詢,快速提供篩檢服務。成人健檢相關服務內容可電洽臺北市衛生局(1999轉分機1801至1808)或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對於平日忙碌的上班族臺北市民,臺北市衛生局為此特別於假日及平日規劃「整合性篩檢活動」。活動內容除40至64歲民眾政府每3年補助1次,65歲以上政府每年補助1次成人健檢外,還搭配四癌篩檢(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大腸癌),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活動訊息及辦理場次請參閱衛生局網頁https://goo.gl/LqvG4e,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1洽詢。

牙周病造成勃起障礙?40歲以下比例高

牙周病造成勃起障礙?40歲以下比例高#40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勃起障礙竟然與牙周病有關嗎?文獻報導指出,在男性患者中,牙周病併發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的風險歸納出比無牙周病病患高出1.14倍。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曹智惟表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定義是無法維持陰莖勃起以達到足夠令人滿意的性表現。勃起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包含許多因素,包括年齡、吸煙、糖尿病、憂鬱症、高血壓等,而牙周病較不會被拿來討論。其中對於心血管疾病血管患者之內皮功能的損害,已經證實與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是密切相關的。早期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在健康的年輕男性族群,牙周病的患者相較於對照組有較嚴重的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其中主要的發現在牙周病患者損害內皮影響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和慢性牙齦疾在相關研究中已證實共同含有相類似的危險因子。之前科學性文獻驗證表示慢性牙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之間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也有同樣的致病機制。然而,很少有研究調查慢性牙齦疾病和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關聯或拔牙是否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關係。這項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於全國人口為基礎的台灣健保資料庫。從收納個案中。發現男性病患在接受拔牙處置後1年和1.5年之時間間隔,相較於對照組族群,產生高出1.044~1.268倍勃起功能障礙之風險。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族群,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之比例更高。因此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與受拔牙處置有明顯關聯性,推測男性若有性功能障礙,除了牙周病外另外接受拔牙處置可能是先行指標之一。

婦女要做抹片檢查 勿輕忽子宮病變

婦女要做抹片檢查 勿輕忽子宮病變#40歲

國民健康局分析99年30歲以上約208.7萬筆子宮頸抹片檢查資料,其中屬於40歲以上且過去10年從未做過抹片婦女有82,529人,佔所有30歲以上抹片人數的4%。10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其抹片結果為高度癌前病變與癌症則分別有1,299人與323人,佔所有30歲以上高度癌前病變與癌症12,829人與946人的10%與34%;換言之每100位抹片結果為子宮頸癌個案中,就有34位是屬於40歲以上且超過10年未做抹片者。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上述婦女為了自己與家人幸福,一定要克服各種障礙去接受抹片檢查,邱署長表示,為了體貼這些婦女因為害羞、尷尬、忙碌等原因而沒有去做抹片檢查,因此國民健康局從民國99年起免費提供36歲以上且超過6年未做抹片婦女另一項選擇──人類乳突病毒(HPV)自我採檢服務。今年國民健康局已採購10萬件HPV自我採檢衛材,截至目前完成約4.5萬名HPV檢查,請符合補助婦女逕洽各地衛生局所索取,或至國民健康局網站「人類乳突病毒自採服務活動專區」(http://www.bhp.doh.gov.tw)登錄索取。「六分鐘護一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宣導口號,但國內尚有許多婦女因為自認為身體很健康沒有異樣、許久沒有性行為、忙碌沒時間、過於保守、害羞或害怕上檢查台等種種原因,致使尚有160萬名婦女超過6年以上未做抹片,甚至有96萬名婦女是超過10年以上沒有做過抹片檢查。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以女人關心女人,特別叮嚀婦女朋友們,抹一下保健康。如果真的很困難去做抹片檢查,請記得36歲以上且6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一定要記得去索取HPV自我採檢衛材,檢查自己是否有致癌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女性最好在33歲前生育 超過38歲「事倍功半」

女性最好在33歲前生育 超過38歲「事倍功半」#40歲

晚婚、遲育浪潮正衝擊臺灣,國民健康局97年「第十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研究」調查設籍台灣地區年滿20歲至49歲女性顯示,未婚婦女有四成四(44.43%)將來願意結婚,但年齡越高,結婚意願越低;女性初婚年齡中位值自民國69年的約23.4歲延後至98年約28.4歲;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自69年的約23.5歲,延後至98年近29.3歲。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想生要趁早,以避免超過適合生育年齡以後,不易自然懷孕,需要借重人工技術,非常辛苦。而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千萬別因忙於事業或心存觀望,磋跎光陰,後悔莫及。生育的黃金期,常常也是職涯打拚的黃金期,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提醒有生育意願的民眾,絕對要注意生育時鐘,錯過黃金期,再卓越的技術也難以幫上忙。想生,最好趕在33歲以前做人成功!超過38歲就會事倍功半,40歲以上很難!千萬不要因為忙碌而輕忽或鐵齒,否則,將可能留下終身的遺憾。另若需實施人工生殖,請民眾務必尋求合法之人工生殖機構施行,並與醫師溝通較適合的人工生殖方式及胚胎植入數。

導演魏德聖老花 眼睛無法適應視覺迅速移動

導演魏德聖老花 眼睛無法適應視覺迅速移動#40歲

依據國外調查結果,平均一般人在40歲就開始老花,度數約從100度開始,且每年增加大約10度。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不論是電視、電腦等,都讓眼睛從看遠距離改到看近距離的機會提高,也讓靈魂之窗老化現象準時報到。老花不是疾病,只要在正確的年齡配戴適合的鏡片就能跳過老花適應的問題。其實,老花不是疾病,就像白頭髮及臉上的皺紋,是老化的自然過程,初期的症狀是近距離的工作無法持久、容易疲勞,焦距改變時無法立刻對焦、會有暫時性的模糊,昏暗處視力變差,尤其是閱讀較小的字體時,通常發生在40至50歲之間。當看書時要愈拿愈遠或是無法從事近距離的工作時,就代表眼球開始老化,遇到老花問題,建議尋找專業眼科醫師諮詢。導演魏德聖也深受老花所苦,他說自己現在40歲出頭,發現因為拍片上的需求,從看遠景、到中距離的monitor、到近距離手上的劇本,眼睛無法馬上適應視覺的迅速移動,才發現原來是老花了。眼睛若是步入老花,建議可用鏡片、隱形眼鏡、或雷射手術來解決,若是採用鏡片解決老花問題,目前有漸進鏡片、單光鏡片以及雙光鏡片可供選擇。如配戴漸進鏡片,越早配戴更能越早適應。但不管任何方式,平均3~5年必須更換一次,才能確保遠中近的視力都是清楚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