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

冬天多曬曬太陽 增強抵抗力不再打噴嚏

冬天多曬曬太陽 增強抵抗力不再打噴嚏#抵抗力

不少人在冬天裡感冒、流鼻水、打噴嚏等,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明哲解釋,冬天陰雨綿綿,日照時間短,加上大家怕冷出門都包得緊緊,露出的皮膚少,也無法從陽光中獲得紫外線轉化成身體所需維他命D,日照不足,體內的維生素D也就不足,而維生素D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還與免疫力有關係,也就是說,長期缺乏維生素D的人,較難抵抗外在的病毒和細菌,容易感冒。(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User:Lykaestria)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日前針對1068位,29~45歲民眾,進行維生素D攝取及認知調查,結果發現,只有8%的人有攝取維生素D且劑量達400IU,換句話說全台灣92%的25歲至49歲民眾體內維生素D都攝取不足,免疫系統亮紅燈,因此謝明哲教授提醒,冬季時,不妨讓冬陽曬5到10分鐘,既可暖身,也可避免感冒。根據衛生署建議的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400到2000IU(國際單位),而根據秀傳醫院衛教文章表示,人類吸收維他命D的最大來源是日照,曬20分鐘的日照可以提供2000IU的維生素D,喝下3杯強化牛奶也只有300IU維生素D,而食物當中鮭魚的維生素D含量最多,一條鮭魚約能補充300IU,遠遠不及陽光的補充來的充足,維他命D具有增進免疫系統,促進吞噬細胞捕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在冬天裡曬曬太陽,不僅能暖和身體,還能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肝癌患者運動不可少 醫師:可增強抵抗力

肝癌患者運動不可少 醫師:可增強抵抗力#抵抗力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在台灣每年約有7000人死於肝癌。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國鋅醫師指出,「肝癌患者除了應有的照護與治療外,運動也是必須,因為能增強抵抗力,飲食方面也需注意。」根據醫學研究,比一般人容易得肝癌的人,稱為「肝癌高危險群」,這些族群包括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B型肝炎帶原或C型肝炎感染者、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等。肝癌病患的飲食原則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主要必須注重均衡,還要注意新鮮、清淡、自然;不過肝癌病人常合併有肝硬化,如果肝硬化嚴重或肝癌晚期肝機能變差,則必須調整。肝癌病患要注意的幾個基本飲食原則包括攝取適當熱量並維持理想體重、若有嚴重肝硬化要適量攝取蛋白質、避免高脂肪(少油炸、油煎食物)、多吃蔬果、禁酒等。陳國鋅醫師表示,除了飲食的控制,加上應有的治療外,肝癌患者也可適當運動,以維持身體抵抗力,「並避開酒精、含黃麴毒素的食物,若病人有腹水現象,要避免太刺激、調味重的食物。」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抵抗力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良好的生活習慣 搭配分齡飲食原則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所需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吃對食物,就可改善體質,以及促進腦部發育、幫助身體身體健康,抵抗病毒與細菌,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排除疾病因素後,都可簡單的替寶寶增強免疫力。至於目前很多坊間所謂的營養輔助品、維他命,許多家長都有疑惑是否真的需要替寶寶補充,才能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攻效?蔡易晉醫師則認為,爸媽其實不要對這些營養品過度依賴,對於一個有正常飲食的小孩而言,根本就不需要額外吃這些營養品,因為天然食物中能攝取到的營養素更多,除非小孩有嚴重的挑食,對於某些營養素的攝取明顯不足,那麼則可先詢問小兒專科醫師,了解小孩缺乏的營養素為何,再聽從建議購買適合、安全有保障的營養品。在飲食方面,劉怡里營養師、蔡易晉醫師則提出以下分齡飲食建議:0~5個月:母奶最好餵到寶寶4個月大,母奶中含有豐富營養和IgA抗體,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可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初乳中含有抗體,可抑制細菌或病毒侵入腸粘膜。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對寶寶很好,最好持續哺餵至2歲以上,能幫助寶寶抵抗疾病。6~12個月:此時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可從水狀到糊狀的食物開始嘗試,且千萬不要加入調味品,可多攝取天然的維生素,並避免有農藥殘留的水果。還有特別是不要讓寶寶一天吃超過三顆蛋黃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蛋白一歲後再給予。一歲之後:可開始讓寶寶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新鮮、不用調味料的食材為主,最好多給予蔬菜水果。此時寶寶容易有缺鐵的問題,可吃些紅肉、蛋黃、綠色蔬果。並把握3正餐、2點心的原則,點心可在餐前兩個小時提供,選擇水果、豆花等等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須留意的是,必須預防寶寶偏食,可從小做起,像是青椒、洋蔥、苦瓜等等都需給寶寶嘗試,媽咪可花一點心思製作可口又美味的蔬菜大餐,避免讓寶寶吃下的第一口,就讓他對這些食材感到厭惡。此外,爸媽千萬不要把給予零食當成獎勵寶寶的方式,吃太多糖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讓寶寶顯得躁動、肥胖,且高糖的食物還與過敏疾病具有高度關係。那麼排除疾病因素後,多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寶寶自然就會提升免疫力。此外,寶寶的飲食是由大人準備,因此爸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小孩如果看到大人也不愛吃蔬菜,那麼更可能造成模仿效應喔!更重要的是,蔡易晉醫師提醒家長們,務必要帶寶寶定期的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具有預防感染、產生抗體、對抗病毒細菌的功能。在生活作息方面,最好養成早睡早起、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促進淋巴循環,還有記得多洗手,避免細菌病毒沾染,或者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寶寶時常玩的玩具也記得消毒,避免病從口入。因此,父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一起帶著寶寶多吃健康的食物,加上運動,適度的接觸大自然,從裡到外增強抵抗力,就能讓病菌看到寶寶都會害怕!延伸閱讀「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上)」「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中)」更多相關內容請參考「Mababy.com」

兒童免疫力不佳 父母該如何判斷?

兒童免疫力不佳 父母該如何判斷?#抵抗力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季節流感肆虐,每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遠離疾病的威脅,事實上人體本身具有抵抗外來病毒感染源的保護機制,也就是所謂的「免疫力」。我們時常聽到要增強免疫力,那麼究竟什麼是免疫力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表示,免疫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防禦系統,主要作用就是對抗細菌、病毒,特別是監視、消滅不正常的細胞,因此一個免疫系統佳的人,自然就不容易生病感冒。而免疫系統的運作機制,蔡易晉醫師主要可分為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兩種系統:先天性免疫系統:所謂的自然免疫力,包括了吞噬細胞、顆粒細胞(像是白血球)、殺手細胞(遇到病原體時將之消滅),這些細胞與補體系統之間會互相作用。當人體遇到病原體時便會立即產生免疫反應,並消滅病原體。此外像是胃酸、皮膚、口水和眼淚等有排除細菌的人體功能,就稱為先天免疫機制。後天性免疫系統:後天免疫力是屬於適應性的,像是體液免疫系統(B型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抗體),與細胞免疫系統(T型輔助淋巴細胞所產生的細胞激素與T型殺手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毒殺作用)。後天性免疫系統與先天性免疫系統不同之處,除了對外來病原體之抗原產生專一性特異性免疫抗體反應外,還有「免疫記憶」能力,可由抗原再次引發強而快速抗體反應。事實上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是非常複雜的,但爸媽們必須了解,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像堅固城牆一樣,主要功用就是抵抗外來的敵人,一個免疫力好的人,自然就能時常戰勝病原體。了解免疫系統的基本機轉與作用後,爸媽們也會擔心,假使寶寶時常感冒發燒,是否就意味著寶寶的免疫力不佳,才會讓這些病原體有機可趁?對此蔡易晉醫師認為,寶寶在3個月大之前,因為有媽咪留下來的抗體保護,但等到4個月之後,從母體接受到的抗體會逐漸消失,且自己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如果這時候又常接觸人群,或者外界較為不潔的環境,那麼病原體自然會接近,容易感冒發燒。那麼怎麼樣才算時常生病,怎麼樣又稱為免疫力不佳,是否有其評斷的標準呢?蔡易晉醫師指出根據統計,一般正常的2~3歲小孩,每年生病約10次以內,隨著年紀增加,疾病一再刺激,體內抗體逐漸增加,免疫力逐漸增強,長到5~6歲時,每年大約生病約1~2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大一點的小孩排除家庭人口眾多,還有上托兒所的因素後,仍時常有流鼻水、咳嗽等症狀,則可懷疑為過敏因素造成,因此是否為真的感冒,都可請兒童過敏專科醫師協助評估。至於有一說認為,住在鄉間的小孩比較起都市的小孩,因為時常接觸大自然,因此免疫系統較佳,過敏疾病也自然比較少發生,其實是有其道理的,蔡易晉醫師表示這叫做清潔理論,如果讓小孩合理的接觸大自然,多接觸泥土玩沙,對於自我防禦力的增強確實有其作用,不過基本的清潔工作像是多洗手遠離病菌,還是必須留意的。延伸閱讀「引起免疫力不佳的5種主要因素」: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16

Menu